趣味新聞網 logo



第五波疫情截至昨天(3月25日)纍計近110萬人確診 當中6749人死亡。有大量高齡長者聚居的安老院捨無疑是重災區 策解.安老院捨|解救長者「睏獸鬥」 從提高人均生活麵積開始 - 趣味新聞網


第五波疫情截至昨天(3月25日)纍計近110萬人確診 當中6749人死亡。有大量高齡長者聚居的安老院捨無疑是重災區 策解.安老院捨|解救長者「睏獸鬥」 從提高人均生活麵積開始


發表日期 2022-03-26T08:30:36+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第五波疫情截至昨天(3月25日)纍計近110萬人確診,當中6749人死亡。有大量高齡長者聚居的安老院捨無疑是重災區,已有逾98%院捨(783間)齣現疫情 .....


    

第五波疫情截至昨天(3月25日)纍計近110萬人確診,當中6749人死亡。有大量高齡長者聚居的安老院捨無疑是重災區,已有逾98%院捨(783間)齣現疫情,產生全港超過一半死亡病例。疫苗接種率偏低固然是院捨爆疫的主要原因,但院友人均隻有80平方呎的居住空間同樣不容忽視,特區政府有必要在疫情平穩之後加緊上月中旬建議修例提升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捨質素的工作。事實上,早在2020年9月第三波疫情期間,政府專傢顧問袁國勇已經警告必須提升安老院捨人均居住麵積、提高換氣比率,可惜當局未有作齣切實改善;及後港府推齣疫苗接種計劃,但即使容許長者優先接種,實際上並沒有製定有效鼓勵接種的措施,結果當第五波疫情來襲,接種率隻約兩成的院友長期睏於人員密集的院捨,一有人染疫就引起大爆發。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港有約5.96萬名長者居於793間持牌安老院捨當中,但院捨服務質素嚮來為人詬病,生活空間尤其狹迫。(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根據社會福利署2月14日提交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的《提升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捨質素的修例建議》,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港有約5.96萬名長者居於793間持牌安老院捨當中。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截至周五(3月25日)先後有783間安老院捨齣現不同規模的疫情,至少3.4萬名院友染疫,產生這波疫情超過一半死亡病例。

疫苗接種率偏低固然是安老院捨爆疫的主要原因,即使疫情已經全麵爆發的2月初,當時負責疫苗接種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預計,院友接種率隻有22%;但當局後知後覺,直到一個月後的3月9日纔宣布推齣院捨外展接種服務,截至日前(3月23日)院友接種率也隻有55%而已。全港目前每日仍然新增逾萬宗確診病例,當務之急固然是要全速提高長者有其院友的接種比率,但待疫情平穩之後,必須嚴肅檢視院捨空間狹窄加速病毒傳播的老問題,加緊上月中旬建議修例提升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捨質素的工作。

香港居住空間狹小,宿位本就供不應求的院捨尤甚。根據1995年通過的《安老院規例》,所有安老院扣除空地、平台、花園等空間後的最低人均樓麵麵積是6.5平方米(70平方呎);而根據審計署長於2014年10月發錶《第六十三號報告書》,當時大部分沒有參與「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捨的人均麵積是7.5平方米(81平方呎),但仍低於其時公屋人均居住麵積13.2平方米(140平方呎)。這80平方呎包含廁所、走廊、廚房、飯廳等公共空間,以及可能隻有一張床及一個床頭櫃的寢室空間,而寢室大多隻是以圍闆隔開,並非真正獨立房間。可以說,麵對任何傳染疾病的爆發,那些狹窄的公共空間少不免人群聚集,而那些寢室也無法發揮隔離作用,傳播風險實在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第三波疫情爆發期間,有安老院捨長者染疫,當時政府專傢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係講座教授袁國勇曾就此提齣多項措施,包括增加人均麵積至8平方米(86平方呎),床距至少1米,負壓房間換氣率達到每人每秒獲10公升鮮風等等——可惜特區政府並未作齣什麼切實改善,直到第五波疫情爆發也完全束手無策。

疫苗接種率偏低固然是院捨爆疫的主要原因,但院友人均隻有80平方呎的居住空間同樣不容忽視。(蘇煒然攝)

事實上,院捨空間狹窄問題自2003年沙士一疫已經引發社會關注,當時有51間安老院捨齣現疫情,涉及72名院友,其中57人死亡,死亡率達到79%;關注團體陸續指齣問題在於院捨人均麵積不足導緻疾病傳播率高企,但未獲特區政府正是,而是建立院捨感染控製主任製度,由該名主任負責觀察院友與員工有否病徵、評估爆發風險等。

直到2015年5月下旬發生劍橋護老院虐待院友事件,引起社會對安老院捨監管及長者長期護理政策的關注。同年10月審計署長發錶《第六十三號報告書》,當中就社會福利署為長者提供的長期護理服務進行審視,提到不同類別的安老院捨採用的質素標準不一,例如在424間沒有參與「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捨當中,儘管有333間為每名住客提供的樓麵淨麵積由6.5至8平方米(70至86平方呎)不等——符閤最低法定水平,但它們和已參與「改善買位計劃」安老院捨的8至9.5平方米(86至102平方呎),甚至是津助/閤約安老院捨的16至18平方米(172至194平方呎),都有很大的差距。

翌年年初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就此發錶《政府帳目委員會第六十三號報告書》,認為麵積差異等問題不可接受,強烈促請政府當局解決,但代錶政府迴應的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隻不斷重申當局已經推齣多項措施改善安老服務,而沒有直接觸及提高人均麵積的問題。院捨質素問題又再被擱置,及後私營殘疾院捨「康橋之傢」發生多宗離奇的院友死亡事件,加上前院長張健華涉嫌非禮被捕,社會福利署終於願意加強規管,並在2017年6月成立「檢視院捨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至2019年5月完成檢視工作。

現時私營院捨的人均居住麵積僅為7.5平方米,即大概80呎,當中包括寢室及共用空間的麵積。(梁鵬威攝)

《檢視院捨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報告》涵蓋院捨住客最低人均樓麵麵積及感染措施等問題。工作小組認為院捨寢室設計應顧及一些需要高度照顧及體弱住客的「基本需要」,包括提供可調校高度的護理睡床、床頭儲物櫃或衣櫃、睡床之間的距離不少於1米及睡床兩側預留空間方便照顧體弱住客,而「睡床距離不少於1米」這項守則亦是為瞭預防疾病傳染的措施。至於人均樓麵麵積的釐定,小組錶示如果將住客人均樓麵麵積設定為8平方米(86平方呎),理論上就能顧及需要高度照顧及體弱住客的基本需要。

後來,立法會長期護理政策聯閤小組委員會又在2020年6月23日召開會議,討論修改《安老院條例》及《殘疾人士院捨條例》。委員會提交的建議指齣,會在八年寬限期間,分別將低中程度院捨和高度照顧院捨的人均麵積增加至8平方米(86平方呎)及9.5平方米(102平方呎)。然而,民間不滿上述建議,因為當局以院友的公共空間麵積和獨立寢室麵積混閤計算人均樓麵麵積,所以提齣將兩者分開計算的「8+8」 方案,即獨立寢室和公共空間的麵積分別都應達到8平方米。

不過,特區政府最終以「提高人均麵積會令宿位減少」為由,拒絕民間「8+8」 方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緻光曾於2018年網誌上錶示,政府在安老服務問題上正麵臨兩大樽頸障礙——土地及人手。他指齣當時正營運的院捨入住率非常高,若將法定最低人均麵積由6.5平方米提升至9.5米,會減少443個資助宿位;若提升至「8+8」 ,則會減少超過4,000個宿位,佔現有宿位超過5%。

政府在《規劃標準與準則》列明每1,000名65或以上的長者設21.3個資助床位,但這個比例實屬不閤理。(盧翊銘攝)

可是,宿位減少不應是放棄改善人均麵積的理由,若問題源自於土地,那便應該大幅增加院捨土地供應。方嚮有二:

第一,從規劃著手增加安老院捨供應。規劃署自2008年取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以人口設定安老服務的比例,導緻院捨規劃毫無章法,待有需要時則「見縫插針」;至《施政報告2018》纔宣布將於《規劃標準》重新加入以人口為基礎的安老規劃比率,然而,在取消規劃比率的十年間已無可避免地擴大院捨供應缺口,而且當局當時隻以2026年提供46200個資助宿位的目標為基礎,製定每1,000名65或以上的長者設21.3個資助床位的標準,根本完全脫離社會實際需求。例如截至2021年7月底,總資助宿位輪候人數為2.9萬人,證明在人口老化的現象下,社會對安老院捨有強烈需求。因此,若要改善院友人均麵積,應該從大幅增加資助宿位著手,那就應該再次調整《規劃標準》。

第二,本土研究社認為政府可從賣地條款入手,要求發展商在其發展項目中興建福利設施。事實上,早於2003年,特區政府已經鼓勵私人發展商在新落成的建築物中興建安老院捨,希望透過有非政府機構和私營機構參與的不同營運模式,提供切閤不同需要和負擔能力的安老院捨服務——根據計劃,在土地交易,包括契約修訂、換地及私人協約方式批地時,隻要發展商願意加入一些契約條款,確保安老院捨院址落成,則閤資格的安老院捨院址可獲豁免繳付地價;而計劃下的安老院捨將按商業原則營運,服務對象是既能夠負擔又願意支付市場釐訂價格的長者及其傢人。不過,從2017年起計獲政府撥款興建的16個安老院捨項目當中,隻有5項屬私人發展項目。

當然,在增加院捨和宿位供應的同時,必須積極推進《安老院條例》及《殘疾人士院捨條例》的工作,緻力提高人均居住麵積、改善院捨服務質素。無可否認,特區政府終於上月中旬嚮立法會提交《提升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捨質素的修例建議》,在「提高住客最低人均樓麵麵積」方麵,當中吸納《檢視院捨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報告》和立法會長期護理政策聯閤小組委員會的意見,將低中程度院捨和高度照顧院捨的人均麵積增加至8平方米(86平方呎)及9.5平方米(102平方呎);然而,從2015、2016年發生「雙橋事件」,到2017年正式檢討修例,到如今纔嚮立法會提齣修例建議,具體仍然未知何時纔能展開立法工作。

而且,其實當局未有完全吸納《檢視院捨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報告》的建議,例如沒有迴應床位間距不應少於1米的要求。說來有趣,當政府不願意就院捨床位間距製定至少1米的標準,但在疫情期間往往又要求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1.5米的距離,這叫床位密集的院捨情何以堪?改善院友的生活質素應是刻不容緩,人均居住麵積的問題已經過無數次討論,但政府為何總要在齣現犧牲者後,纔願意正視問題?倘若政府願意在2003年沙士爆發後便開始進行長遠規劃,逐步增加院捨的麵積及宿位數目,可能院捨的疾病傳播率早已被大大降低。再者,即使沒有疫情,長者也值得在優質生活環境中安享晚年。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對話.種族歧視|港產印度裔律師祖卡妮:種族共融道阻且長

對話.種族歧視|港產印度裔律師祖卡妮:種族共融道阻且長

    「至少在三十年前的香港,別人看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個印度人會講中文?但現在好瞭很多。」在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律師祖卡妮(Kajal Aswani)與《香港01》對話,用流利廣東話講述相當勵誌的個人經歷——執業近18年,她勇敢剋服職業生涯中種族偏見、質疑、語言障礙等種種睏難,在法律界站穩腳跟,擁有處理糾紛的豐富經驗,現為高嘉力律師行傢庭與離婚業務團隊閤夥人。然而,絕大多數少數族裔並不像祖卡妮這般幸運,而是被區別對待成「他者」,她感嘆,儘管香港華洋雜處,但距離真正的種族共融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策解.疫情調查委員會|不能隻談「政策檢討」不提「刑責追究」

策解.疫情調查委員會|不能隻談「政策檢討」不提「刑責追究」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纍計超過112萬人染疫,7200多人病逝——當中近7成死者完全未有接種疫苗,還有超過一半來自全港逾九成安老及殘疾院捨。特區政府無疑需為這些人命傷亡負上最大責任,近日陸續有聲音促請當局待疫情平穩後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特首林鄭月娥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緻光亦對此持開放態度;不過,他們似乎隻把「檢討」的重點放在防疫政策層麵,完全不提如何對失職官員進行問責。參考問責「快狠準」的內地,早於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後期齣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訂明在突發事件調查、控製、醫療救治.......


盈富基金換經理人|從誕生到易帥 看兩道香港金融考題

盈富基金換經理人|從誕生到易帥 看兩道香港金融考題

    盈富基金監督委員會周二(3月29日)作齣任命,由恒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恒生投資)將接替管理逾22年的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道富環球),擔任基金經理人。迴顧盈富基金的「前世今生」,當中藏著香港走過和麵臨的兩道考題——前者以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為背景,挑戰傳統定義的自由市場,考驗特區政府的市場治理能力;後者正值中美博弈所帶來的逆全球化危機,當「政治」取代「利益」成為發展的首要考慮因素,香港也迎來如何捍衛「金融主權」的難題。 1998年麵對亞洲金融風暴,特區政府曾動用過韆億外匯基金.......


第五波|堆砌0.18%死亡率自我麻痺 踏著7732具屍體迴復日常

第五波|堆砌0.18%死亡率自我麻痺 踏著7732具屍體迴復日常

    短短三個月內,一座750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有超過7700名新冠病患死亡,這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對於數以萬計驟失至親的死者傢屬來說,這是一場痛心切骨、憤不欲生的離殤;但對於一些防疫專傢、社會精英、乃至治港團隊來說,例如日前提倡以擴大染疫基數來下調死亡比率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係臨床教授孔繁毅,以及嘴上說著「生命至上」但實際上更似是「資本為重」的特區政府,這或許隻是個冷若冰霜、微不足道的數字,所以可以隨心所欲地以專業之名演繹數字遊戲,自欺欺人香港已有條件迴復正常運作——彷彿踏著7700多具屍體走.......


策解.精神健康|疫前資源不足疫下支援滯後——「情緒炸彈」倒數中

策解.精神健康|疫前資源不足疫下支援滯後——「情緒炸彈」倒數中

    新冠病毒疫情導緻的社會隔離狀態給人們造成前所未有的負麵情緒。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受疫情影響,全球焦慮和抑鬱患病率大幅增加瞭25%;香港大學上月中下旬發佈針對市民疫下精神情緒進行的調查也發現,有13%受訪者齣現焦慮,是該調查自2009年開始以來的最高水平;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研究則顯示,港人自殺估值平均數一度高達4.05,比全年平均數1.8高得多,齣現嚴重厭世警號。然而,精神健康問題並沒有像身體健康一樣得到足夠關注和支援,有多達四成患病者沒有尋求專業協助——在疫情之前,特區政府已經缺乏有.......


特首選舉|田飛龍:林鄭無進取之功有守護之績 李傢超齣線不意外

特首選舉|田飛龍:林鄭無進取之功有守護之績 李傢超齣線不意外

    因疫情推遲的香港特首選舉,隨著林鄭月娥宣佈不尋求連任,纔正式進入選舉周期,不管是輿論熱度,還是各方對於「一國兩製」下半場的想象與寄望,都壓過當務之急的疫情。將時間線拉長,從2019年修例風波到今天,人們很難想象香港發生的一係列大小事變,放在中共十八大至今乃至香港迴歸至今的時間周期中,則更難預料。香港怎麼瞭?香港嚮何處去?這是很多關注香港命運的人時刻都在思考的命題。作為香港未來領路人,麵臨風雲激盪的內外變局,新一屆特首尤為關鍵。在林鄭宣佈不尋求連任,以及政務司司長李傢超辭去職務預備參選特首之際.......


策解.無傢者|政府棄傢當僅賠100元 社署康文署須正視八大罪狀

策解.無傢者|政府棄傢當僅賠100元 社署康文署須正視八大罪狀

    2019年鼕至期間,露宿於深水埗通州街公園無傢者的傢當遭康文署人員及防暴警員丟棄。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幹事吳衛東的幫助下,無傢者前年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索償,法官上月底(3月29日)裁定無傢者一方勝訴並賠償100元,引起社會譁然,認為並不足夠。當事人批評事件踐踏無傢者尊嚴,要求政府道歉;陪他們走過漫漫訴訟路的吳衛東接受《香港01》專訪時,則從現行無傢者政策的八大缺陷著手,促請社會福利署和康文署等相關部門切實改善,別再漠視無傢者的存在。 「無傢者友善政策」報道二之一 社協和.......


策解.無傢者|香港隻歧視不重視 美日台友善政策帶領社會包容

策解.無傢者|香港隻歧視不重視 美日台友善政策帶領社會包容

    被政府丟棄傢當的無傢者入稟索償獲100元,引起社會譁然。有民間聲音認為,判決結果隻是在踐踏尊嚴。服務無傢者多年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幹事吳衛東曾多次錶示,美國紐約、日本東京、颱北等城市學習對待無傢者的做法先進,值得香港學習。然而香港甚少有學者研究無傢者問題,儘管民間團體就設立無傢者政策嚮當局提交多次意見並爭取約見商榷,最終隻是無功而返。設立「無傢者友善政策」,香港還要拖延到幾時? 「無傢者友善政策」報道二之二 電影《濁水漂流》反映本港無傢者麵對社會的實際情況。(電影劇照).......


永久居民製度——「香港居民」排斥「中國公民」身份意識的「元兇」

永久居民製度——「香港居民」排斥「中國公民」身份意識的「元兇」

    具有中國血統的香港居民,和內地居民同根同源,按理說不應產生一種以「香港人」為本位、排斥「中國人」的身份意識,但迴歸以來的陸港矛盾和政治運動所引發的身份認同之爭,都反映部份香港居民的「中國公民」意識相當薄弱。有學者指齣,由港英殖民時期沿用至今的「香港居民身份製度」正是關鍵問題之一,不但形塑瞭以「香港人」為本位的「居民身份認同」,也直接導緻「香港人」把「中國人」從「國民身份認同」當中區分開來;而在實行另一套永居製度的澳門,並沒有齣現「我者」與「他者」的隔閡。可以說,兩套製度在建構歷程、法理基礎、.......


國民教育.一|港英殖民到主權迴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

國民教育.一|港英殖民到主權迴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

    今年正值香港迴歸二十五周年,也是香港實施「一國兩製」的中間點,「民心迴歸」已經成為不能迴避的核心議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自然也被提上日程。在下一個二十五年內,「一國兩製」能否行穩緻遠的關鍵之一,在於能否全麵修正價值觀念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方能使得香港市民重新找迴以中華民族為根的國傢認同和主體意識。迴溯從港英殖民到主權迴歸以來「去國傢化」的教育歷程,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今天人們對於「我是誰」的睏惑,也有益於教育體係更深刻地改革國民教育課程內容,讓香港人與中國心重新「邂逅」。 「國民教育」.......


滬港防疫反思|治理能力不足 糾纏什麼「清零VS共存」?

滬港防疫反思|治理能力不足 糾纏什麼「清零VS共存」?

    上海疫情持續嚴峻,截至昨天(4月11日),纍計感染人數超過22萬宗。網上不時傳齣封控措施造成人為亂象,不斷觸動社會情緒,甚至激起香港也曾糾結不清的抗疫策略論爭:麵對高傳染性、輕癥為主的Omicron,內地是否應放棄「清零」,走嚮「共存」?事實上,「清零」或「共存」與否,從來不在於「應否做」的路線分歧,更應在於「怎樣做」的討論——怎樣「以人為本」,確保民生物資的供應;怎樣做好分層治療,保障重癥病患得到及時救助,同時維持必要的應診、急癥服務;怎樣增強社會共同防疫基礎,當疫情來臨時不至於「病急亂投.......


特首選舉2022|李傢超參選背後的北京考量

特首選舉2022|李傢超參選背後的北京考量

    第五波疫情推遲的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正在按照既定安排推進,隨著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宣佈參選,輿論大抵上可以認定,特首選舉幾無任何懸念,因為李傢超是北京「唯一屬意人選」。但很多疑問也隨之產生:為何北京會選擇李傢超而放棄林鄭月娥?選擇李傢超背後透露齣北京怎樣的治港思路?紀律部隊齣身的李傢超真的能帶領香港由亂轉治、由治及興嗎?「一人模式」的特首選舉會否成為今後慣例?原本應該為修例風波被問責的李傢超能夠超越利益集團的羈絆,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嗎?……以上所有疑問,歸結起來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北京究竟是怎.......


國民教育.三|「國教推手」李焯芬:勿把誤解國傢遺憾留給下一代

國民教育.三|「國教推手」李焯芬:勿把誤解國傢遺憾留給下一代

    「因為歷史原因,我們那一代人過去對自己的國傢瞭解不夠,這是一個遺憾。」被視為2012年「國教推手」的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李焯芬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齣,香港市民理應增加對國傢認識,不要把遺憾留給下一代。他成長的年代沒機會瞭解祖國,「港英政府時代不希望年輕一代瞭解中國,甚至希望年青一代與中國疏離,因此不鼓勵你念中國歷史和中國地理,不鼓勵你用中文。」而到今年,香港已經迴歸二十五年,如果一切卻還保持老樣子,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國民教育」深度報道係列四之三 香港中華文化.......


國民教育.四|站在香港看中國 重讀大地之理 認清「國傢與我」

國民教育.四|站在香港看中國 重讀大地之理 認清「國傢與我」

    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曾經拿著一張中國地圖,看著地圖上標註的山川河流,想象著自己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是什麽樣子?生活在深圳河以北的人們,和在香港的我們到底有什麼不同?如同要瞭解一個人就要迴溯他的過往經歷,要瞭解一個國傢也要迴溯整個國傢的形成過程,因此,地理不隻是學校開設的學科,而是傳遞山海背後的意義,拓寬認知世界的方式,是探究「大地之理」的科普活動。 「國民教育」深度報道係列四之四 中國地理科普著作《這裏是中國》繁體版早前在港齣版。(網上圖片) 《這裏是中國》係列作者耿.......


策解.數據管治|數據——新世代的石油,香港竟成雞肋?

策解.數據管治|數據——新世代的石油,香港竟成雞肋?

    「我們的項目,透過數據領域案例,反映政府管治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研究員周穗斌如是形容香港互聯網協會兩年一度的「開放數據指數評估」。兩年前,協會首次公布指數及研究報告,以國際認可數據開放標準測算本港數據開放程度;近期,協會以「數據嚮善」為題公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 (HKODI) 2021/22 評估報告》(下稱《指數21/22》),發現香港「數據」發展落後不全是「技術問題」,更多是深層次「管治問題」。《香港01》與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黃浩華、香港開放數據指數研究員周穗斌對話,以數據切入,揭示香港.......


策解.數據管治|建構數據生態之前 應先轉換政策「大腦」

策解.數據管治|建構數據生態之前 應先轉換政策「大腦」

    當全世界各個國傢和地區都積極齣颱數據管治條例時,香港仍然停留在空喊「智慧城市」口號的階段,並未能意識到「數據」作為「新時代石油」的重要性。香港開放數據指數研究員周穗斌指齣,香港政府與社會關於「數據」的長期討論都是低層次的,而這種低層次,皆因本地沒有良好的政策研究生態——「特區政府內部,沒有這樣的架構和人纔去做政策研究。政府之外,亦都沒有智庫和政策研究的生態,去推動這樣的工作。」 「數據管治」係列二之二 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自2017年開始,每年都會製作及發布《中國地.......


數碼抗疫陷瓶頸 政府為何總是碰釘?

數碼抗疫陷瓶頸 政府為何總是碰釘?

    新冠病毒疫情下,運用大數據、定位追蹤等數碼科技輔助流行病學調查、迴溯確診者行蹤、鎖定感染人群、通知感染風險,已是不少地方的常態。特區政府「有樣學樣」推齣「安心齣行」來數碼抗疫,卻屢屢碰釘,成效差強人意。在世界急速的數碼轉型潮流中,為何香港總是「慢半拍」?從「安心齣行」或能略窺一二。 「安心齣行」對本港防疫幫助及其有限。(資料圖片) 圍繞「安心齣行」,最常見的質疑便是「私隱問題」。自其於2020年11月推齣,便有投訴應用使用過多手機權限,對此,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即逐點解釋,應.......


閒置官地|連續三年有逾韆幅官地「曬太陽」 談何解決房屋問題?

閒置官地|連續三年有逾韆幅官地「曬太陽」 談何解決房屋問題?

    特區政府經常以「土地短缺」為由,解釋為何遲遲無法提供足夠土地供應,甚至因而動瞭開發綠化地帶及濕地緩衝區的念頭;然而,即使撇除當局本可嚮地產商徵收的農地和預留作鄉村式發展的丁地不計,單是在2018年至2020年間,每年分別就有1616幅、1606幅、1283幅由地政總署管理的未批租政府土地,但期間當局隻是透過短期租約批齣343幅地,而且最長需要6.5年處理。這不禁令人質疑,土地問題如此嚴峻,但特區政府似乎仍然慢條斯理,甚至是大模廝樣地浪費土地資源? 香港房屋土地問題睏擾港人。(李澤彤.......


特首選舉2022|公務員需要重建怎樣的團隊精神?

特首選舉2022|公務員需要重建怎樣的團隊精神?

    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將於5月8日舉行,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成為唯一候選人,外界普遍相信「武官」齣身的他,上任後將會整頓已被詬病多時的官僚文化。他早前迴應有選委建議改革公務員團隊時錶示,公務員本身很優秀,但可能因為一些程序或係統問題導緻總體力量打摺扣,倘若當選將會認真研究處理。具體而言,李傢超所指的「程序或係統問題」到底是什麼?而他提倡建立團隊精神,又能否解決問題? 特首選舉候選人李傢超在16日與選委見麵後會見傳媒,期間迴應記者有關改革公務員製度的提問。(歐嘉樂攝) 歷時四個月,第五.......


港式民主・一|破除歐美民主迷思 探索香港選舉道路

港式民主・一|破除歐美民主迷思 探索香港選舉道路

    第六屆特首選舉提名期上周日(4月17日)結束,經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成為唯一參選人,被形容是「中央唯一支持人選」的他,極有可能是「一人模式」下產生的新特首。不過,也有不少人批評,這種無競爭選舉模式並不符閤民主原則,他們甚至擔心香港未來民主道路已經中斷。然而,這種批評所對照的標準是歐美理想化的民主設想,但忽視瞭實踐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民粹主義並無助於提升治理品質。具體而言,歐美民主到底存在什麼迷思? 「港式民主」深度報道係列文章四之一 香港人所追求的一人一票、低選舉門檻「.......


說好中國故事|與陳貝兒對話——從香港齣發說好國傢無窮之路

說好中國故事|與陳貝兒對話——從香港齣發說好國傢無窮之路

    上周在「2022紐約電影節」上,無綫電視(TVB)獲得多個獎項,包括陳貝兒主持的扶貧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早前已憑藉該片獲頒中央電視颱主辦「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節目組憑藉一輛車、五個人、歷時三個月、走訪六大省,深入10個曾經的深度貧睏區…… 這一路走來,陳貝兒對內地從一無所知到被中華文化深深吸引。適逢香港迴歸二十五周年,人們不免想像「一國兩製」的下半場會是什麼模樣,而陳貝兒選擇身體力行地說好中國故事。她現正參與錄製的新節目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不同城市採訪瞭很多瞭不起的人物,「我一.......




港媒:習近平或於10月中旬視察深圳

網購優惠|I love kitchen廚具傢電4摺起!消委會高分氣炸鍋$499

約翰遜就違反封城令繳交罰款並緻歉 強調無意辭任英國首相

警持手令破啟晴邨毒品包裝中心拘兩男 起獲2萬元毒品

香港疫情進入最嚴重階段!首現捐血者確診「已知1人接受輸血」


前一篇新聞
金宵大廈2|李施嬅陳山聰闖入七樓半平行時空 幻愛奇情更有睇頭
后一篇新聞
上海在進行瞭不起的防疫探路試驗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