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8:09:36 PM
銅鏡,也稱“銅鑒”“照子”。
正麵光亮可鑒,
可正衣冠;
背麵多有花紋或銘文,
摺射齣時代特徵與審美情趣。
從最早有考古發現的齊傢文化到清末4000多年的發展史中,銅鏡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金屬器物中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産生影響最普遍的實用器。
南京市博物總館裏有這麼一麵鏡子,
照見瞭六百多年前一位公主的半生坎坷。
公主墳
明臨安公主鸞鳳紋銅鏡,曆經歲月滄桑,早已暗淡無光、銹跡斑駁。圓形,青銅質地,鏡鈕呈銀錠形,上下各有牌記,上有篆書銘文“洪武七年八月日造”,下有楷書銘文“春字壹號”,銘文兩側有浮雕鸞鳳起舞圖案,圖案外側飾有一圈凸弦紋。銅鏡下部有一穿孔,與鏡鈕穿孔相對,專傢推測之前此處應插有竹木質的柄。
2018年5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區機場二通道項目的清渣過程中,一座大型明代磚室墓意外現身。
該墓葬為“凸”字形的竪穴磚室墓,由墓坑、墓道和磚室構成。墓坑整體開鑿於基岩之中,墓道呈台階式,殘長9.2米,磚室由封門牆、前室、墓門、後室等組成。
▲臨安公主墓墓門
“三券三伏”的券頂結構,以條石砌成須彌座並雕有捲雲紋的棺床,後室三壁各砌有一個拱形壁龕……種種跡象錶明,這座墓葬的規格非常高,墓主當年應該享有十分顯赫的身份地位。
這座墓葬的內部結構還有一個特彆之處:在前室與後室之間,有一個用平磚砌成的過道門,門下有石門檻,兩端設有門臼。過道門內,在後室兩壁距地麵2.78米處,還有兩個對稱的矩形孔洞。考古人員推測,過道門當年應該有一扇木門,門嚮內開,後麵插有木質門栓。
▲臨安公主墓齣土墓誌誌蓋拓片
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在前室頂部和後室券頂的東南角各發現一處盜洞。經過盜墓賊的“洗劫”,墓葬內發現的隨葬品寥寥無幾,僅齣土瞭瓷缸、瓷盞、銅鏡、金冥幣、金飾件、玉串珠和人骨等10餘件遺物。
幸好墓葬裏還留有青色琉璃構件,讓墓主的身份有跡可循。綠色琉璃,過去稱之為“青”,青代錶東方,過去太子住的寢宮就叫東宮,用的琉璃瓦就是青色。能用上青色琉璃構件,墓主多半是皇傢貴胄。很快封門牆內層所嵌的一塊墓誌揭開瞭真相――墓誌的誌蓋上赫然刻著六個大字:“臨安公主壙誌”,誌文內容進一步確認瞭墓主身份,她是明太祖硃元璋之長女臨安公主。
▲臨安公主墓墓葬填土中齣土琉璃構件
金枝玉葉
臨安公主(1360-1421),諱鏡靜,是明太祖硃元璋的長女,與永樂皇帝硃棣同齡,生母為成穆貴妃孫氏,洪武九年下嫁韓國公李善長之子李祺。
《明史》記載,硃元璋一生有26子以及16女,臨安公主、寜國公主、崇寜公主、安慶公主、汝寜公主、懷慶公主、大名公主、福清公主、壽春公主、南康公主、永嘉公主……然而留下記錄寥寥,臨安公主算是生平記錄比較詳細的瞭。
身為明太祖硃元璋的長公主,臨安公主可謂帝國的掌上明珠。彼時大明帝國剛剛製定瞭公主的婚禮等級製度,因而她嫁給李祺的時候,儀式極盛。
李善長是硃元璋打天下時一個重要的謀士,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受硃元璋的信任。天下安定後,他於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三年後,授號“開國輔運推誠 守正文臣”,特近、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晉為韓國公,年祿四韆石,子孫世襲,位極人臣。
可惜的是這位開國元勛,在年老之時未能約束自己的部下,並多次為自己犯事的親屬求情,因而受到硃元璋冷落。後來更是捲入 “鬍惟庸案”中,被問罪下獄,株連三族,全傢七十多口一並處死。
駙馬李祺因為臨安公主的原因得以幸免,改為流放江浦。永樂十九年(1421),62歲的臨安公主結束瞭大起大落的一生,就此長眠。不過,因為那場大案,駙馬李祺沒能與臨安公主閤葬,甚至他的墓至今不知所終。
▲臨安公主墓齣土銅鏡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東鄒城市九龍山南麓發掘的明代魯荒王硃檀(硃元璋第十子)之墓相鄰的戈妃墓中,也齣土過一件洪武時期的鸞鳳銅鏡。這件銅鏡的造型、紋飾,與臨安公主墓齣土銅鏡極為相似,幾乎是一個模子裏製作齣的“姐妹款”,就連銘文上標注的製造時間也是同年同月。戈妃墓銅鏡上刻有“洪武七年八月日造”,下方的楷書是“美字貳拾陸號”六字,臨安公主墓銅鏡的銘文則是“春字壹號”。
臨安公主墓和戈妃墓齣土的銅鏡,很可能是朝廷根據統一的造型、紋樣進行“官方定製”,再賞賜給皇室的女性成員,“美”字編號或是嫁入皇傢女子所用,“春”字則是皇傢齣生的女子所用。
良人
臨安公主還有一個同父同母的妹妹,排行第六的懷慶公主,她的墓位於南京市江寜區牛首山東入口,墓葬形製與臨安公主墓相似。
▲懷慶公主墓遠景
懷慶公主於洪武十五年(1382)下嫁貴族子弟王寜,王寜婚後升任後軍都督府事,可謂事事順遂。可惜宮牆之內總是風雲詭譎,建文年間王寜據說泄露朝中事情給燕王硃棣,被建文帝籍沒瞭全部傢産,甚至被下於錦衣衛大獄。
▲懷慶公主墓齣土鎏金飾件和金扣飾
直到熬到明成祖硃棣即位,王寜纔峰迴路轉重新被封為永春侯。可惜沒多久他又因其他事情連坐下獄,齣獄不久後就去世。懷慶公主最後的記錄,也隻有永樂二十二年(1424)進封懷慶大長公主――這離她58歲因病去世還不到一年,更像是皇帝對她最後禮貌性的恩賞。同樣,王寜也沒能與懷慶公主閤葬,他的墓也無人知曉。不過在懷慶公主墓葬後室,考古人員曾經發現有兩具貓科動物骨骼,推斷可能是她的寵物,寄情於此,希望排遣些寂寞與無奈吧。
▲懷慶公主墓後室
硃元璋最小的女兒寶慶公主,身世也很唏噓。因為老年得子,硃元璋對這個孩子十分寵溺,在他行將去世之時,念及寶慶公主纔3歲,特意免去瞭其母張氏殉葬。後來大她32歲的哥哥硃棣當上瞭皇帝,對這個幼妹也照顧有加,在她19歲那年,還精心為她挑選瞭駙馬。
隻不過硃棣身為一代雄主,挑妹婿的眼光實在不行。他大約覺得自己最寵愛的妹妹要過得幸福,所以對方傢室不一定要顯赫,身份不一定要高貴,隻要長得好看聽話就行――他選中瞭看守南京金川門的韆戶趙輝。趙輝父親叫趙和,早年以“韆戶長”之職跟隨大明軍遠徵安南(即越南),不幸戰亡。按照大明規製,父親為國捐軀,子孫可以襲封,於是趙輝就繼承瞭父親的職位韆戶長。
韆戶長是個小官,趙輝脫穎而齣靠的是“狀貌偉麗”,就是顔值能打。此外硃棣來到南京當上皇帝正是從金川門入城,這也是他的福地,對他來說有著特殊意義。就在硃棣登基後的第12年,趙輝娶上瞭寶慶公主,一夜之間走上人間巔峰。寶慶公主齣嫁時的嫁妝是其他皇傢公主的幾倍,並由比她僅小3歲的當時皇太子硃高熾親自陪送,可見其受寵。
可惜趙輝並非良人,人品一般且貪花好色,據說納妾百十人……寶慶公主39歲便撒手人寰。“渣男”卻以貴戚身份,從建文年間到成化年間,曆事八朝,享受榮華富貴六十餘年,九十歲壽終正寢。
勉強算是風平浪靜過完一生的,是硃元璋的第八個女兒福清公主。她的墓在安德山(今鄧府山)東側。《明史》記載,福清公主不僅聰明,還喜歡研究治國之道。硃元璋隨口以政事考教,她都能對答如流。15歲那年,她嫁給開國功臣鳳翔侯張龍之子張麟為妻,生有一子張剋俊。張麟資質平平,卻是個老好人,也因此福清公主平安順遂地度過一生,48歲時無疾而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