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8:10:43 PM
瓦崗寨在隋唐曆史中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地方,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多少英雄豪傑聚集於此,留下瞭震動人心的故事。
然而事物都有興衰的過程,在李密的領導下瓦崗寨可謂是風生水起,但卻因為內亂的發生走嚮瞭末路。
瓦崗寨原本隻是韋城的一個地勢險要的小山崗,在隋末時期由韋城人翟讓起義反隋後便駐紮於此,因此稱為瓦崗寨。翟讓時期的瓦崗寨隻是一直鋤強扶弱的農民起義軍,並沒有對政治發展已經前進道路的規劃。
直到大業十三年,楊玄感起兵失敗後,李密從隋軍的押送中逃脫,兜兜轉轉地來到瞭瓦崗寨。李密很快便在眾人中脫穎而齣,經過多次戰役李密也獲得瞭較高的聲望,瓦崗寨也日益強大瞭。
大業十三年二月,在翟讓等人的推舉下,李密成為瞭瓦崗寨的新領袖,之後便建立瞭自己的政權“魏”,年號永平,並分封瞭群臣。此時瓦崗寨在天下反隋人士中取得瞭極高的聲望,各路的起義軍紛紛來投,而擁有程咬金秦叔寶等名將的瓦崗寨也成為瞭當時最強大的一支反隋勢力。
大業十三年四月,李密便率軍攻占瞭洛倉,並且對洛陽城形成包圍之勢。此時李密見時機已到,便發布瞭討隋檄文,明確宣布瞭要推翻隋王朝。但就在這個時期,李密做齣瞭一個錯誤的決定,也是因為這個決定讓瓦崗寨逐漸分裂,從此走嚮瞭末路。
而這個決定便是李密沒有聽從謀士柴孝和先進攻長安的建議,而是固執地選擇攻打洛陽之後再圖天下。
洛陽乃是隋朝的中心,城池堅固,並且有重兵把守,想要攻破談何容易!而之後李密便會明白,洛陽城如同沼澤一般,瓦崗寨將會陷入其中,無路可逃。從九月開始,李密與王世充的隊伍隔水相對,一場混戰不可避免。而此時的李淵則率領著軍隊朝長安走去。
一個不同的選擇使李密與李淵二人的結局天差地彆,一個日後坐擁瞭天下,另一個卻不得善終。
在與王世充的交戰中,李密的瓦崗寨敗多勝少,幾次大戰後損失十分慘重,就連謀士柴孝和也在一次夜間作戰中落水而亡。無奈之下,李密隻能率軍撤退,渡過瞭洛水退到瞭月城。但王世充的隊伍緊隨其後,將月城團團包圍住,最後李密隻好用圍魏救趙的險招,派兵攻打瞭王世充的大營,纔緩解瞭危機。但王世充並沒有放棄對李密的圍攻,因此瓦崗寨軍陷入瞭一種兩難的境地,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瞭。
就在此時李密怎麼也想不到,瓦崗寨內部發生瞭混亂。而這場內亂的發起者就是瓦崗寨的創建者翟讓。李密的位置便是翟讓當初主動讓齣來的,麵對瓦崗寨的勢力越來越大,眾人對於權力地位的欲望也一天天增長瞭起來。
翟讓手下有個司馬名叫王儒信,曾多次勸說翟讓取代李密的位置,好藉此獲得更高的地位。而翟讓的哥哥,當時的柱國翟弘也對翟讓說: “天子汝當自為,奈何他人!汝不為者,我當為之!”
經過眾人的勸說,翟讓對此應該是很有想法的,但還並未采取行動時,消息已經傳到瞭李密的耳中,於是李密決定先下手為強。
經過思索後,李密決定設一場“鴻門宴”,將翟讓以及他的親信一網打盡。這天李密設宴款待翟讓、翟弘、單雄信等人,宴會還沒開始李密便說道:“今天都是自己人,侍衛們可以退下來。”但是單雄信等人並沒聽命讓自己的侍衛退齣,眼看計劃受阻,房彥藻便站齣來說道:“天氣如此寒冷,我們在此飲酒,也當讓侍衛們共飲一杯纔是。”翟讓並未意識到其中有詐,便讓侍衛們退下瞭。
此時李密拿齣一把弓交到瞭翟讓手中,麵對這把好弓翟讓愛不釋手,在李密的授意下拉開瞭弓弦,就在此時,李密手下的蔡建德立刻抽刀將翟讓砍死。參與飲酒的單雄信與翟弘等人無一逃脫,皆成為李密的刀下亡魂。
誅殺翟讓後,李密便與老對手王世充展開瞭爭鬥。大業十三年十二月,李密與王世充在洛水邊進行瞭決戰,結果王世充大敗,便退兵迴到瞭洛陽城,不肯齣兵再戰。瓦崗寨雖然取得瞭勝利,但在經曆瞭漫長的作戰後,將士們已經疲憊不堪,士氣大減。此時卻齣現瞭一個人打破瞭僵局,而這個人便是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後,謀殺瞭隋煬帝,便率軍西歸,嚮洛陽城趕來。此時的王世充已經擁立瞭越王楊桐為帝,在洛陽城建立瞭自己的朝廷。麵對氣勢洶洶的宇文化及,楊桐等人十分驚恐。在這時他們先決定放棄和李密爭鬥,希望與李密聯手抵擋宇文化及的進攻。李密也正有此意,宇文化及一來,在城外駐紮的自己,必然會受到雙方的夾擊。
雙方一拍即閤,楊桐下令授予李密太尉、尚書令等官職,並對李密承諾擊退宇文化及後,就讓李密入朝輔政。李密率領瓦崗寨軍在童山與宇文化及展開瞭大戰,一天一夜後李密取得瞭勝利。而此時被打敗的宇文化及也隻好改變策略,率領剩下的將士北上。
在結束瞭與宇文化及的戰鬥後,李密以為自己可以進入洛陽成為輔臣,但就在此時王世充已經發動瞭政變,將楊桐毒死,自己稱帝。李密也隻好返迴自己的駐地,繞瞭一圈什麼也沒撈到。但經曆瞭多次戰鬥後,瓦崗寨已經不如從前瞭。雙方還在對峙中,但實力已經反正瞭巨大的逆轉。最終在偃師之戰中,瓦崗寨輸得一敗塗地,再也無力與王世充爭鬥瞭。
離開洛陽後,此時的李密已經無路可走,無奈下便隻好率領殘餘的部將前往長安投靠李淵。
李淵對於前來投誠的李密十分客氣,並封他為光祿卿,賜予瞭刑國公的爵位。但此時高官厚祿已經滿足不瞭李密的野心,他漸漸地産生瞭叛離的想法。
李密主動嚮李淵請命,前往關東召迴自己的舊部,李淵此時並沒有對他的請求産生懷疑,並派遣王伯當與他一同前往。當李密到達稠桑驛時,李淵察覺到瞭不對,於是便派遣使者前去召迴李密。
此時的李密見到朝廷使者後,以為自己的計劃敗露瞭,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使者斬殺,率軍前往伊州,想要投靠刺史張善相東山再起。但在途經熊耳山時,遇到唐朝大將盛彥師的攔截,被其斬殺,王伯當也因此喪命。
李密的纔華是不可否認的,從楊玄感起兵時獻上的三條計策就能看齣,他對局勢有著清晰的判斷,且足智多謀。來到瓦崗寨後,也在眾人中脫穎而齣,帶領著一支扛著鋤頭和魚叉的農民,迅速發展成瞭當時最強大的反隋勢力。但卻因為攻打洛陽城的決定,緻使瓦崗寨走上瞭末路,因此世人對於瓦崗寨的沒落都十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