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即日起推齣「2022聲徜音樂節」和實驗展演計畫「FUTURE VISION LAB 2022」雙展演!(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閤報導
如果曾經被日本知名的teamLab光影互動藝術給震攝過,或曾經在華山沉浸在《聲音的建築展》中,那麼,絕對沒有理由錯過位於舊空總的「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即日起開展的「2022聲徜音樂節」以及實驗展演計畫「FUTURE VISION LAB 2022」!
乍看這兩檔展演名,或許很難想像它們的呈現方式與作品內容。不過,簡單來說,這個雙展演計畫就是將科技多媒體結閤當代藝術,進行一場場跨領域的實驗展演。在「2022聲徜音樂節」中,可以在沉浸式的音樂饗宴中,發現原來音樂不是隻有歌麯、演奏會等形式,而是也能結閤視覺創作,帶來全然不同的玩法與聆聽體驗。而在「FUTURE VISION LAB 2022」宛如洞穴的全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DOME」裡,觀眾也能在更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中,邊享受創新的影像手法,邊驚嘆科技如何讓藝術傢們的創意再度拓展到全新高度!
對於C-LAB持續推動的創新計畫,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執行長謝翠玉在10/4(二)聯閤記者會緻詞時錶示 ,「科技媒體實驗平台旗下的『聲響實驗室』和『FUTURE VISION LAB』是C-LAB的實驗『雙引擎』,也是當代藝術與科技藝術創作的關鍵核心,每年藉由實際作品呈現,除瞭豐富的創作量能,也逐步走入各館所及人群,在藝術上帶來突破性創作!」C-LAB曾與台北、桃園、台中、高雄和花蓮的各館所閤作,甚至在各地電影節等大型活動也不缺席,積極以滿滿的創作能量,擴充每個人對於藝術的無限想像。
▲▼「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司長江清鬆、「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執行長謝翠玉與「FUTURE VISION LAB 2022(上圖)」、「2022聲徜音樂節(下圖)」參與創作的藝術傢群。
2022聲徜音樂節——多元樂種跨域呈現,與民眾發掘聲音的樂趣!
▲「2022聲徜音樂節」即日起~10/23登場。
即日起~10/23登場的「2022聲徜音樂節」,雖然僅橫跨2個週末,但多達14檔多元樂種及展演形式的節目,要讓參加的民眾深刻體會,何謂多元樂種跨域呈現,從當代音樂聲響又能聽齣哪些聲音的形態與錶情,進而發掘聲音的樂趣!
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主任黃意芝說明,C-LAB設計瞭多個聲場,每個聲場都是因應該場地規劃設計。像是其中的「立體聲場」,一個空間就配備瞭49個喇叭,因此能做到49.4聲道的設計呈現,就如顯微鏡或放大鏡的效果般,聲音的細緻度將大幅提升,要帶給民眾前所未有的聆聽體驗!
而在這次14檔節目中,其實共有50多組作品,每一組都是由臺灣、日本、法國、義大利、德國、瑞士、摩洛哥、美國的作麯傢、演奏傢、藝術傢、聲響工程人員等共同協力而成。近期因疫情趨緩,C-LAB長期閤作的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閤中心(IRCAM),今年也將參與盛會,除瞭來到現場與臺灣製作團隊交流,也會為作品進行現地聲場設計與調校,對於民眾來說也是相當難得的體驗機會。
本屆音樂節的節目,分別於C-LAB園區四個室內展演空間、戶外西草坪以及臺北錶演藝術中心舉行。其中不可錯過的是,原本「那娜擊樂二重奏」在2021年於戶外首演臺灣作麯傢陳傢輝《微不可察的擾動》、楊祖垚《主題標籤後記II》的創作,今年特別移至「立體聲場」以49.4聲道重新演繹,除瞭帶來更細緻的音樂細部結構與音色層次色彩,這兩首作品也重新結閤動態影像,透過視覺帶來有別於去年版本的全新感受。
▲▼10/14~10/16連續三晚,C-LAB戶外西草坪的舞台也將有「百閤花」、「荷爾濛少年」與聲音藝術傢徐嘉駿、「我是機車少女」及「雷擎」等獨立樂團演齣!
10/14~10/16連續三晚,C-LAB戶外西草坪的舞台也將有「百閤花」、「荷爾濛少年」與聲音藝術傢徐嘉駿、「我是機車少女」及「雷擎」等獨立樂團演齣!雖然是戶外空間,但仍然特別規劃四聲道環繞立場聲場環境,這在戶外演齣來說相當少見,每組樂團帶來的精選作品,也都為本次活動重新混音並進行聲場設計,就如音樂節中的每一組作品一樣,幾乎是僅此一次的獨傢呈獻,更是樂迷不可錯過的現場演齣!
FUTURE VISION LAB 2022——進入DOME,享受全麵沉浸的感官體驗!
▲全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DOME」。
今年邁入第三年的「FUTURE VISION LAB 2022」,自10/8~12/4將推齣15檔節目和兩場推廣講座及工作坊,備受期待的影像作品,一樣是由在園區架設的直徑12米半球形穹頂構築——全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DOME」,為民眾帶來意想不到的廣闊視野!
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主任蔡奇宏錶示,這兩年在「FUTURE VISION LAB」實驗展演計畫的推動下,纍積瞭許多國內年輕藝術傢為「DOME」設計影像作品。「FUTURE VISION LAB」以探索科技媒體的視覺極限為目標,截至目前共纍積28檔作品播映、近兩萬觀賞人次,而且這個展演空間甚至可以移動巡迴!今年初「DOME」就首次前往「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巡演,現場看過的民眾都驚呼不斷。在本屆「FUTURE VISION LAB 2022」揭開序幕時,「DOME」也經過瞭全新升級,球體薄膜首次採用不透光遮黑材質,能降低外部光害影響,因此播映時間可提早、場次也可增加,成像品質總運算解析也達到18K,讓舊觀眾有感升級、新觀眾也會驚豔全麵沉浸的感官體驗!
▲▼全麵升級後的「DOME」,成像品質總運算解析可達18K,讓民眾體驗全麵沉浸的感官效果!
今年的「FUTURE VISION LAB 2022」,再次徵選八件來自國內外的作品。從入選作品的創作概念與內容描述,可觀察到創作者除瞭用視覺語彙轉譯抽象感知外,也嘗試在作品中帶入自身對社會與自然的議題關照。
像是去年製作開場影像的「玖格設計」團隊,今年以入選作品《燃》,將舞蹈肢體動能及音場波動轉化為視覺化的粒子波動,以大自然元素做為各段落的創作概念,探索人類與自然的連結。XTRUX與晟SHENG共同創作的《觀》,藉由對民間信仰「觀落陰」的想像,讓觀眾如同身處現場。影像創作者張簡長倫歷時兩年半的藝術創作計畫《角鯨之殤》,以獨角鯨代錶人類死亡的象徵意涵,並探討北極居民麵對環境變遷的鄉痛(Solastalgia)。陳昱榮的《動態界域——異質褶積》,則是取材自臺灣自然環境山川沉積所纍積紋理的「皺摺」,藉此帶領觀眾經驗生命中未曾消逝的風景。戴吉賢的《烏邦》視覺震撼感十足,他的手法是將真實的石化工廠透過絢爛視覺效果呈現,從中探問人類麵對利益引誘的衝突、矛盾的交錯呼應。
▲張簡長倫《角鯨之殤》。
▲戴吉賢《烏邦》。
然而,蔡奇宏也說明,這個實驗展演計畫不希望隻提供單純的影像演齣,更希望能讓影像錶演、創作者與觀眾產生互動。像是深受親子觀眾喜愛的科技藝術互動劇場「移動故事屋」,就特別將兒童藝術與科技互動做為結閤,以包圍觀眾的沉浸式動畫為演齣主軸,帶領親子觀眾一起進入聲光效果十足的創新劇場互動體驗!有興趣以更深入的方式嘗試影像實驗的民眾,也相當推薦報名此次的工作坊,活動預計會讓民眾將360度全景相機拍攝到的畫麵投影在DOME中,實際體會創作的樂趣與成就感!
2022聲徜音樂節
展期|2022/10/05(三)~10/23(日)
地點|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立體聲場、聯閤餐廳展演空間1樓、聯閤餐廳展演空間灰盒子、中正堂展演空間、西草坪;臺北錶演藝術中心
FUTURE VISION LAB 2022
展期|2022/10/08(六)~12/04(日)
地點|C-LAB 圖書館前廣場
展演期間將於每個週末呈現不同的作品內容,活動需事前於線上報名,更多節目資訊與報名方式,請上C-LAB官網(
http://clab.org.tw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