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5:08:19 PM
烏剋蘭外籍作戰人員
“閃亮登場”後火速跑路
多名雇傭兵曝光 待遇惡劣 管理混亂
缺乏武器和訓練 導緻戰力低下
俄羅斯軍方對其精準打擊毫不手軟
俄烏戰場上“國際軍團”現況如何?
以私營軍事公司為代錶的當代雇傭兵
對世界格局和戰爭形態産生何種影響?
《今日看世界》
“待遇優厚”引上鈎
實則把命往裏送
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即就嚮全世界發齣“求救信號”,請求各國的“誌願者”來烏剋蘭協助抵禦俄軍, 無論來自哪個國傢,烏剋蘭 不僅給他們免簽,還會發放武器和津貼。
澤連斯基說的“誌願者”,其實就是國際社會常說的雇傭兵
麵對烏剋蘭大敞國門的“熱烈歡迎”,北約各國甚至亞洲一些國傢的退伍軍人紛紛摩拳擦掌,都想去烏剋蘭乾票大的。烏剋蘭當局錶示,有來自52個國傢的約2萬人申請加入這支新成立的“烏剋蘭領土防衛國際戰隊”。
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少雇傭兵到烏剋蘭不滿一個月,就打起瞭“退堂鼓”。給齣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為母國的政策禁止去烏剋蘭,不得不迴國;有的是被俄軍的攻勢嚇到,知難而退;還有的人在媒體上曝齣黑幕,說自己被烏剋蘭政府“坑”瞭。
美國援烏的亨利・霍夫特曾被美媒大力吹捧為“美國英雄”,此前,他組織瞭一共8人的美國小隊前往烏剋蘭援助,如今也倉皇逃跑。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但在烏剋蘭這兒卻完全相反。這些雇傭兵不僅得不到作戰最基本的後勤保障,而且想要終止閤同都很不容易。
有知情者透露,外籍士兵會被強製要求簽署一份“無限期服役閤同”,月薪相當於人民幣1500元,閤同規定在戰爭結束之前必須留在烏剋蘭外籍軍團,不得離開;履行同所有18到60歲烏剋蘭男性一樣的義務。由於當中很多人不懂烏剋蘭語,於是稀裏糊塗就簽瞭這份“賣身契”。
雇傭兵們拿著相當於人民幣1000多元的“津貼”
為烏軍無期限服務,直到戰死或者戰爭結束
有的外籍士兵原本說好自己隻是在二綫充當後勤輔助,結果來瞭之後,經過僅僅數周的培訓,就直接被送往激戰正酣的基輔、赫爾鬆等城市。
嫌棄也是相互的。雇傭兵的作戰素質良莠不齊,讓烏剋蘭軍方不得不對加入“國際戰隊”的人員進行更嚴格的篩選,招募門檻已經抬高到參戰人員必須“有實戰經驗”。4月1日,烏剋蘭“國際戰隊”一位不願具名的發言人錶示,外籍誌願兵的招募工作已經暫停。至於為何做此決定?他給齣兩個原因:一是 前綫缺武器, 二是 新兵幫倒忙。
戰鬥力低下、管理混亂、待遇惡劣
甚至還被烏剋蘭軍方當“炮灰”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雇傭兵對陣雇傭兵。 俄羅斯方麵,除瞭敘利亞派來報恩的武裝人員,另一批雇傭兵則是來自“瓦格納集團”。與其他雇傭兵相比,“瓦格納”更加驍勇善戰,待遇也自然水漲船高,他們並不會麵嚮全球招募,優先考慮有戰鬥經驗的俄籍退伍軍人。歐洲情報機構認為,大約有300人在戰爭開始前幾周就已經進入烏剋蘭,這樣減少瞭俄正規軍的傷亡、減輕國內的政治壓力,提高戰爭的成功性,並對烏剋蘭人製造緊張氣氛。
軍事問題專傢 白孟宸:
根據《日內瓦公約》修正議定書的定義,雇傭軍既不是衝突一方國民,也不是控製區域的居民,也不是武裝部隊成員,所以實際上他們是齣於謀取私利的願望參加敵對行動。那麼烏剋蘭戰場的特點是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在很多歐美國傢的部隊裏麵,長期服役的私人承包商他們之前的作戰區域主要是在伊拉剋、阿富汗、敘利亞這些區域,美歐的軍隊具備絕對的優勢。這個優勢包括情報、火力、空中力量等等,他們在這些戰場很少遭到對手的導彈襲擊。
白孟宸: 但在烏剋蘭戰場就不一樣瞭,烏剋蘭基本是不掌握戰場製空權的,所以雇傭軍就有可能會遭到導彈和重炮的攻擊,他們等於處於一個在裝備上絕對劣勢的狀態。這就極大地提高瞭這些雇傭軍在戰場上陣亡的機會,所以對他們的作戰意誌造成瞭很大的影響。而雇傭軍最大的問題恰恰就在於他們的作戰意誌很差,因為他們是為瞭私利而戰,所以這些人在任何的國傢、政府、軍隊麵前都會顯得不可靠。
“為錢而戰”
雇傭兵招之即來,髒活兒全包
雇傭兵是一個以“戰爭”和“冒險”為職業的特殊群體。這個群體的成分很是復雜,有純粹的愣頭青,被各種思想感召,一腔熱血來戰場賣命;有專業的退伍軍人,為瞭錢或者其他目的來戰場作戰;還有一些有組織的雇傭兵公司,和政府或其他軍事組織簽閤同,自帶武器,自備後勤,在戰場上秘密行動。
在這幾種人裏,第二種為錢賣命的退伍軍人是雇傭兵裏人數最多的,也是最受歡迎的。這些人像“鬣狗”一樣聞風而動,為瞭掙錢跑遍亞非拉,哪裏有發財機會就去哪。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雇傭兵都是以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受雇於某國或某個利益集團,策動政變、綁架暗殺,一度被稱為“戰爭動物”。後來,一紙《日內瓦公約》把雇傭兵打到瞭戰場鄙視鏈的底端。聯閤國還通過瞭《反雇傭軍公約》,禁止招募、培訓、使用和資助雇傭軍。
目前世界各國的雇傭軍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正規雇傭軍,比如法國外籍兵團;另一種是私人雇傭兵。這些武裝組織大多以“安保公司”的形式存在,為花得起錢的客戶提供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的“戰爭服務業”,不斷在世界熱點地區發展業務。
作為戰爭經濟的一部分,在全球許多熱點地區,都不乏雇傭兵的身影。不論是敘利亞,伊拉剋,還是非洲,雇傭兵公司大發橫財,雇傭兵招之即來,髒活全包。
PMC:以提供軍事行動支援為主的私營軍事公司
美國“黑水”
恃強圖利的戰爭追逐者
這些公司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美國 黑水公司 ,它的創始人埃裏剋・普林斯更被稱為“雇傭兵之王”。他曾是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1998年創辦黑水公司。
2003年伊拉剋戰爭爆發後,黑水公司就開始大量承接美國政府的訂單,包括協助美軍打巷戰,在危險地區押送物資,保護VIP要員,深入敵後進行斬首等等。一份VIP保護閤同,美國政府要嚮黑水公司支付2100萬美元,危險係數與報酬成正比,前綫作戰任務的報酬更是達到瞭按億計算。
“黑水”的基層作戰人員月薪有1.6萬美元,配有最先進的槍械,還買瞭不少直升機和裝甲車,深刻演繹啥叫“不差錢”
“黑水”幫美國政府執行過不少見不得光的任務,因為在美國政府看來這樣既能減少正規軍隊的傷亡、減輕國內政治輿論壓力,還能免除傷亡人員的撫恤善後工作。因此,“黑水”即便常年遊走在法律邊緣,卻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罪行一直沒有得到清算。
軍事問題專傢 白孟宸:
私人承包商的重新活躍,一方麵是治安戰的需要,避免美國軍方直接齣麵,造成政治上的問題。所以這些“黑色部隊”就是打著“私人雇傭兵”或者是“國防承包商”的幌子,實則聽命於美國軍方或者是情報機關的,由他們去執行一些非法的任務。
白孟宸: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國內政界軍界的一小撮人也可以通過“洗錢”的方式來獲得龐大的軍費,所以這是一個大傢都能各取所需,從中獲利的一個結果。隻不過當這樣的私人承包商越來越多,而且整個的行業的現金流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最終就會導緻美國國內一些政界軍界的人員齣於為自己牟利,為國防承包商牟利的目的,在全世界製造各種各樣的衝突矛盾,讓這些雇傭兵有地方掙錢。
主持人:盧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