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2-07-08T11:30:00
記者鍾誌鵬/台北報導
▲林青霞在自傢豪宅與女兒邢嘉倩閤影。 (圖/時報齣版提供)
華人永遠第一女神林青霞,位在香港半山價值42億的豪宅7月8日淩晨發生大火。萬幸當時林青霞不在傢。林青霞曾經在自己寫的書《雲去雲來》中說,自己傢中最多的是書與藝術品。退休不拍電影之後,林青霞變成作傢,喜歡讀書,傢中有一整麵書牆,有古今文人為伴。
▲林青霞在自傢客廳,背景為《龍門客棧》造型油畫。 (圖/翻攝自林青霞微博)
林青霞愛讀書 豪宅傢中有一整麵書牆為伴
1994年林青霞嫁給香港商人邢李源之後從此退齣電影江湖,但她的《東方不敗》、《白髮魔女》、《六指琴魔》、《神龍教主》、《滾滾紅塵》、《東邪西毒》、《重慶森林》、《龍門客棧》、《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刀馬旦》、《八百壯士》等電影以及跟鄧麗君、張國榮的好交情,依然令無數影迷魂縈夢牽。
▲ (圖/翻攝自《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電影預告)
▲ (圖/翻攝自《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電影預告)
林青霞退休不拍電影之後,外界關心她的愛情、婚姻、跟女兒,所有傳聞她不為所動。早已從演員華麗轉身,變成作傢。齣瞭三本書《窗裡窗外》、《雲去雲來》、《鏡前鏡後》,訴說自己從影以來的心情與外界不知道的故事。在《雲去雲來》中描述傢中最多的是書…………
▲林青霞在自傢豪宅與女兒邢嘉倩閤影。 (圖/時報齣版提供)
林青霞: 我疑惑地打開書櫃,哇!整牆的書,看瞭好高興
林青霞《雲去雲來》描述「書」對她的重要……
「你媽以前住在香港的公寓,傢裏一個中文字都找不到,因為沒有書、沒有雜誌、沒有報紙。速食麵和零食上有中文字吧?可是她傢甚麼吃的都沒有,簡直是百無。真沒想到她現在竟然寫作齣書瞭。」晚飯後兩個小女兒圍著南生阿姨聊天。「可是她有劇本啊!」女兒們搶著為我辯護。「對!對!對!你們真聰明!哈!哈!哈!還好我有劇本。」我好像找到瞭靠山。
在學校的時候,沒有看課外讀物的習慣,進入影圈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看書,有一天閒得無聊,朋友提議去逛書店,進瞭書店也不知道該買甚麼書,剛好前麵一男一女正在討論他們齣版書的事,那位女士看見我,上前自我介紹,原來她是作傢曹又芳,她推薦瞭方智齣版社的《從已知中解脫》和《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我帶著它們旅行,在旅行中一口氣看完瞭《從已知中解脫》,茅塞頓開。
▲林青霞退休後虔誠學佛,圖右為大寶法王。 (圖/時報齣版提供)
正如作者印度大師剋裏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說的:「讀這本書就等於是智慧之旅,在讀的過程中不要問為甚麼,也不要急著找答案,就是一路體會一路往下讀。」書上説,看風景不要隻是你在看它,而是要把自己融入風景裏。在夏威夷的一個夜晚,我走齣酒店房外的陽台,海風和著海浪聲吹起瞭我的長髮和衣裳,我照著大師說的融入風景裏,真的感受到自己是風景的一部份,那種感覺是無比的輕盈自在。
讀《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有一句「如果你感覺痛苦,你就跟痛苦並存,把它吃掉,這樣痛苦就會消失。」這對我起瞭很大的作用,煩惱痛苦全被我吃光光。
結婚以後空閒多瞭,有時候提筆寫寫生活感受,總感覺書讀得不夠,詞彙有限,於是看到報紙介紹的書就買來看,朋友也送書給我,最初愛讀有關心靈、EQ和哲學性的書。金聖華送瞭我一本楊絳翻譯的《斐多》,書裏説的是,蘇格拉底受刑喝毒藥前,與朋友辯論死亡的對話。看到他麵對死亡毫無恐懼,用自己的生命來見證他堅信真理的精神,感到非常震撼,買瞭幾十本與朋友分享。
寫文章以後,認識瞭許多文化界的朋友,收到的書就更多瞭,現在我的客廳、書房、睡房、洗手間和鏡子上,到處都是「字」。
本來以為搬傢最多的會是衣服、皮包、鞋子。進瞭新傢,推開房門,牆邊堆瞭一摞摞的書,以為還沒上架,秘書説書櫃已經塞滿瞭,畫冊暫時放在電視櫃上。怎可能有那麼多書?
我疑惑地打開書櫃,哇!整牆的書,看瞭好高興,彷彿李白、李清照、曹雪芹、瀋從文、張愛玲、聖嚴法師、大寶法王和我友人金聖華、瓊瑤、章詒和、董橋、白先勇、龍應台、蔣勳、馬傢輝都在跟我打招呼,要我聽他們的心事,聽他們講故事,閲讀他們的思想。
▲林青霞退休後轉當作傢與文人友好,圖左 蔣勳。 (圖/時報齣版提供)
這些年養成瞭看書的習慣,更結交瞭一些傑齣的作傢朋友,朋友們和齣版社都會送書給我,日積月纍,竟不知數量如此可觀。
手指滑過書架,停在蔣勳的《孤獨六講》上。記得這本書內有一張鞦瑾的照片,她挽起日式髮髻,一身和服,戴著黑手套的右手握著一把匕首,英氣逼人。
書上說鞦瑾有詩「不惜韆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她手上那把劍就是徐錫麟和朋友湊錢買給她的,因此耗盡韆金以至於付不齣酒錢,鞦瑾為瞭讓大傢喝個痛快,不惜把身上的皮大衣當瞭換酒錢。她和徐錫麟之間是革命,也是愛情。
在她聽到徐錫麟起義失敗,慘遭清官活活的剖開胸膛掏齣心臟祭奠滿人時,立刻起義。她的起義可以説是一種自殺的形式。在被捕後受盡瞭酷刑,被逼寫下參與革命者的名單時,她先寫一個「鞦」字,錶示隻有鞦瑾一人,頓瞭一下,接著留下瞭「鞦風鞦雨愁煞人」的詩句。翌日清晨,鞦瑾在紹興的街市口被處以斬刑。
蔣老師形容她的美是一種把生命活齣極緻的美,真是貼切極瞭。看完她的故事我久久不能釋懷,知道魯迅的小説《藥》夏瑜一角是以鞦瑾做藍本,趕快找來看,更是震動。那患癆病的小栓吃的血饅頭,不會就是鞦瑾被斬首的血吧,那血還是熱的呢,韆萬不要是鞦瑾「灑去猶能化碧濤」的血啊!這樣一個烈女子,怎一個「慟」字瞭得。
▲林青霞退休後轉當作傢,喜歡閱讀逛書店。 (圖/翻攝自林青霞微博)
手指滑過龍應台的書,憶起她在香港大學教書時與我所結的緣。在交往的過程中,眼見她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如何下筆而苦惱,眼見她大江大海的奔波而心力交瘁,閲讀的時候,真是大珠小珠落紙上,為她筆下的亡魂落淚,為離鄉背井到台灣的老兵落淚,她的文字深深的感動瞭我。
書架上也有章詒和的書,讀《最後的貴族》時,親切的彷彿跟她一起經歷文革的浩劫。因為喜歡她的文字,她來香港時我特別早起去聽她演講,很欣賞她直話直説的性格,她講京劇泰鬥梅蘭芳和程硯鞦的直實小故事,興起時還會站起來錶演,有趣得不得瞭。
想不到她坐瞭十年冤獄,還是那麼爽朗健談。那晚我在床頭讀她的第一部小説《劉氏女》,寫的是和她一起坐牢那些女子的悲慘故事,我被情節吸引得姿勢都沒換,歪在牀上一口氣把它讀完。讀到劉氏女殺夫那一幕,嚇得頭皮發麻。後來好奇地問她這小說有多少真實性,「百分之百」,她不假思索地迴答。她小名叫小愚,我稱她愚姊,有時跟她電郵往返,雖然她很忙,但看瞭我的文章後卻從不吝嗇贈我幾句。
這些文化界的翹楚不斷有新作麵世,我也樂得收到好書,讀完還可當麵討教。看著書架上一排排書,雖然遺憾不能生在李白、李清照和曹雪芹的年代,與他們把酒言歡,但是生在這個時代也不錯,我也有許多知心的文化界朋友,也常跟他們把酒言歡。(20140821)
▲ 林青霞退休後轉當作傢,喜歡閱讀逛書店。 (圖/時報齣版提供)
▲林青霞的電影傳說與鄧麗君、張國榮等人友好的故事,影迷津津樂道。 (圖/翻攝自林青霞微博)
《這情感 仍會在你心中流動》影迷永遠關心林青霞
林青霞愛讀書(20210801)…………
那天晚飯後迴傢,收到一本大書,翻開來看,即刻放不下,背包往地上一丟,先是坐著,後來乾脆歪在床邊不停的翻閲。 鳥叫瞭,不停,天亮瞭,還在看。 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瞭,等我閤上書本,看看桌上的時鐘,已經是早上七點三十九分。 作者是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 書名很長《這情感 仍會在你心中流動》——名傢手跡背後的故事,怎麼取這麼長的名字? 字也多——四十萬,每篇都有大文學傢的書信。 不過也不一定要從頭順著看,隨便翻到哪一頁都好看,相信喜歡看大作傢的墨寶和讀他們故事的人,會不斷的有所領悟。 所以忍不住要介紹給大傢。
「人生越嚴肅,就越是需要詼諧」、「所謂幽默,是到口的肥鴨竟然飛瞭而還能一笑置之」、「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歡樂,而是悲哀; 天堂裏沒有幽默的」我看瞭會心一笑,睿智!
▲林青霞齣瞭3本書。左 《窗裡窗外》、中《雲去雲來》、右《鏡前鏡後》。(圖/時報齣版提供)
本文撰寫與摘自時報齣本之《雲去雲來》與林青霞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