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0/2022, 4:46:44 PM
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號 作者:記者謝菲、閆培,通訊員王雨濛、張磊
侯長嶺,火箭軍某部發射班長兼技師,二級軍士長。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纔奬6次,榮獲“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被火箭軍評為“工匠型”士官、“十大礪劍尖兵”。2022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奬章。
清晨,山間訓練場,我和戰友們奮力奔跑,朝陽把我們的影子漸漸拉長。
一名戰士氣喘籲籲地跑過來:“班長,你為什麼喜歡晨跑?”
“因為,大傢隻爭朝夕、奮力奔跑的精神狀態,總能給我前進的力量!”......
我叫侯長嶺,是火箭軍某戰略導彈部隊的一名發射班長。
入伍20年來,我穿行地下龍宮、挺進南國密林、踏上白山黑水、徵戰大漠高原……在奮鬥強軍的如虹徵途中,用為戰嚮戰的實際行動,書寫“東風快遞員”礪劍深山的青春華章。
作為一名好男兒
“當兵去,像他們一樣保護人民!”
5歲那年,我吃到瞭人生中第一桶方便麵,那是解放軍直升機空投的救災物資......
我的傢鄉在安徽壽縣。有一年,傢鄉遭到洪災,是一桶桶方便麵、一瓶瓶礦泉水、還有子弟兵們英勇“逆行”的忙碌背影,讓鄉親們看到瞭生的希望。從那時起,從軍報國的種子便在我幼小的心裏紮下瞭根。
“當兵去,像他們一樣保護人民!”
腦海中反復浮現的迷彩夢,終於在2002年變成瞭現實。
成為一名軍人後,我堅守崗位,每一場戰鬥都是嚮險衝鋒;仰望星空,每一次齣擊都是使命擔當......
2016年,鄱陽湖流域受台風影響,水位嚴重超過警戒綫,一聽到部隊要去執行防汛救災任務,在傢休假的我主動歸隊、請戰齣徵。
鄱陽大堤危緊,需要進行水下作業固定圩堤,我和戰友們接連跳瞭下去......在抗洪一綫,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瞭自己入伍初心:反哺報恩、服務人民!
作為一名導彈兵
“我要親手把導彈送上藍天!”
我胸前的奬章,都跟導彈發射密不可分,但我的“兵之初”卻是為導彈發射站崗。
新兵下連時,我因軍政素質過硬,被選拔到某基地警衛連,第二年就當上瞭糾察班班長。每次參加演訓,我的任務都是警戒站崗,遠遠看著導彈竪立在發射架上,心裏總是癢癢的。
“我要親手把導彈送上藍天!”
為瞭這個理想,我報考瞭士官學校學習導彈專業,經過不懈努力,如願成為瞭一名導彈操作手。
“習主席強調,青年誌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聆聽主席囑托,我默默篤定瞭“成為一名金牌號手”的前行目標。
那段日子裏,我常常把自己關在連隊儲藏室裏埋頭苦學,連上廁所都帶著專業書。
把導彈專業幾十張原理圖全部默畫、寫下17本作業筆記、編寫24本專業教材、56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競賽中奪得第一......我終於拿到瞭導彈技術專傢隊伍的“入場券”!
這些年,我多次執行重大演訓發射任務。一次,我擔任發射任務技術把關,導彈起竪時突發故障,我果斷叫停,迅速查看,在6分鍾內將故障排除,隨後導彈按時點火,打齣瞭該型號戰略導彈的曆史最佳成績,我也因此榮立二等功。
作為任務現場把關組裏的唯一一名“士兵專傢”,我倍感自豪。
戰友們稱贊我是發射場上的“定海神針”,可我知道,“驚險6分鍾”背後積澱的是我作為一名導彈兵,數年如一日的奮鬥和堅守。
作為一名追夢人
“如果哪一天這新型導彈有瞭士官指揮長,我希望我是第一個!”
這些年,中國戰略導彈越飛越遠,威力越來越大,對操作使用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2018年年底,部隊迎來瞭換裝轉型的新機遇,服役滿16年的我也再次走到瞭軍旅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堅定嚮組織遞交瞭留隊申請書,爭取到首批跟崗見學的機會。
“如果哪一天這新型導彈有瞭士官指揮長,我希望我是第一個!”
進廠傢、跟試驗、赴靶場、走高原......一切從零開始!
國慶70周年閱兵時,我正在廠傢學習,“這個是從我們廠齣去的”“那個是我親手組裝的”……看著電視上導彈裝備緩緩駛來,聽著工人師傅們熱切交談,我的心裏激動又自豪!
經曆瞭10個月的潛心攻關,我們最終研製齣等效度達到95%以上的模擬器材,將新質戰力生成周期整整縮短瞭一年!
從軍20載,由一名導彈專業“門外漢”成長為發射場上的“定盤星”,我在與時代的同頻共振中,找到瞭青春最美的追夢模樣。
戈壁灘天氣微涼。我坐在車裏,看著導彈又一次劃過天空,拖齣一道長長的尾焰。
“從這漂亮的尾焰裏,我看到瞭大山深處的光芒,看到瞭夢想的力量!”
(學習軍團・中國軍號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