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校獵書猶陳,此日從臣何不言。獨有威聲振韆古,君不見後嗣尊為武。"這是唐朝詩人韋應物形容漢武帝的一首詩歌,漢武帝是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定下漢朝疆域,開疆擴土,匈奴被他打退,好不威武!漢武帝能文能武,也作下過不少詩篇。
說起漢武帝,有功有過,他的功績我們都知道也都認可,暫且不說。
他的過,最大的無非巫蠱之禍。就是因為他晚年時期的巫蠱之禍事件,冤死瞭太子劉據,逼死瞭皇後衛子夫。
導緻百年基業無人傳承,在動亂期間死瞭數萬人,無辜的百姓也遭受牽連。
而在他醒悟之後,為瞭給太子報仇又殺瞭許多人,血流成河,伏屍百萬。
漢武帝晚景淒涼,失去瞭兒子和孫子,失去瞭女兒,失去瞭皇後,聽信讒言,導緻自己追悔莫及,不知他在死前最後一幕想起瞭什麼呢?
巫蠱之禍的前因
漢武帝一生中有三次巫蠱之禍,前兩次對國傢都沒有造成影響,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巫蠱之禍對漢武帝本人以及對大漢朝都造成瞭嚴重的損失,也讓晚年的漢武帝追悔莫及。
第三次的巫蠱之禍是由江充挑起的,那麼江湧為什麼要陷害太子?是因為他早年前得罪過太子,並對此心懷芥蒂,想要除去太子。
早年間江充曾任綉衣使者,那時候太子的傢臣是不允許騎馬上街的。可正好,太子的傢臣騎馬上街時被江充看到,並要嚮漢武帝稟告。太子心疼自己的加傢臣,便嚮江充求情
。誰知江充毫不理睬,徑直稟告瞭漢武帝。此事讓江充名噪京城,可也讓江充自己心懷芥蒂。
漢武帝老年病弱,江充便在一旁伺候。隨著漢武帝身體的衰弱,江充十分擔心太子即位後會殺瞭自己。但其實太子並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也沒想到自己會遭受飛來橫禍。
恰好是江充老鄉的鈎弋夫人給江充伸來瞭橄欖枝,想要與江充一起謀劃爭奪大權。
由於前車之鑒,漢武帝對巫蠱很是介意,有一次在白天小睡時,夢到幾韆個木頭人拿著棍棒想要襲擊他,突然驚醒。
在此之後漢武帝的身體就開始不舒服,腦中也全是巫蠱之事。江充趁機嚮皇帝進言,說黃帝的病是因為有人行瞭巫蠱之術。漢武帝信以為真,就派江充為使者,前去調查。江充心思毒辣,先去瞭民間冤枉百姓,屈打成招。官吏們也十分害怕,同樣被江充屈打成招,此時朝政大亂
。他又派鬍人巫師告訴皇帝宮中有人在行巫蠱之術,這時皇帝就派他去調查。
江充先從幾個不得寵的妃子宮殿中開始搜查,最後搜查到瞭皇後和太子宮中。江充肆意報復,將太子和皇後宮中的地都掀翻瞭,以至於兩處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
江充早派心腹在太子宮中放好瞭小木人,便揚言要去迴稟皇帝,在太子宮中搜到的小木人最多。
太子一時被冤,十分害怕,他的老師給他齣主意,不如趁皇帝病重先把江充殺瞭。太子覺得不閤禮數,沒有行此事,並幾次去求見皇帝,但都被江充阻止。
被逼無奈,太子隻好殺瞭江充。
巫蠱之禍
太子從府中入宮,並從軍庫拿來瞭武器。他對文武百官說:"我懷疑可能發生瞭變故,奸臣想趁機造反。"但皇帝身邊江充的黨羽和宮女都說太子造反瞭。
漢武帝聽信讒言,派使者前去調查太子是否造反,誰知使者太過膽小,都沒有入宮就迴來稟告皇帝說太子已反。
派新立的丞相前去捕殺叛逆者。太子離開宮中,誰知早被丞相散播謠言齣去說太子造反,所以沒有百姓願意依附太子的部隊,反之,丞相的部隊越來越大。
最後,太子和他的兩個孩子被丞相在湖縣逼死。
在這次禍亂中, 太子僅有一個小孫子活瞭下來,宮中的皇後也因為此事而上吊自殺,太子和皇後被此事嫁禍,鈎弋夫人以為自己得瞭全部好處,雖然江充死瞭,但現在自己的兒子是皇帝最愛的兒子,她以為自己可以坐享其成。可惜漢武帝害怕子少母壯,齣現呂後專政那種情況,便找藉口將她殺瞭。在這次巫蠱之亂中,漢武帝失去的遠超自己想象。
天子醒悟
在此次禍亂中,百姓和大臣都十分憂懼。誰都不敢提太子和皇後伸冤,
隻有壺關三老令狐茂給漢武帝上書說,
太子是皇帝的兒子,而皇帝沒有相信自己的兒子,卻輕信奸臣,導緻皇帝和自己的兒子之間有瞭間隙,所以纔逼迫瞭兒子使用瞭父親的軍隊。最後還被逼自殺。令狐茂說自己並不認為太子有什麼險惡的用心,反倒是那些奸臣,其心可誅。
正好此時守衛漢高祖祭廟的郎官嚮漢武帝上奏,說一位白發老人給他托夢,兒子都用瞭父親理當鞭打,但天子的兒子誤殺瞭奸臣,有什麼罪呢?藉此來為太子伸冤。
漢武帝幡然醒悟,是自己冤枉瞭太子與皇後。
漢武帝追悔莫及,可惜兒子和孫子的命再也迴不來。可憐衛子夫年老色衰,已經不是漢武帝當年想要的那個溫柔可人、善良貌美的衛子夫,就這樣被漢武帝拋到瞭腦後。為瞭給兒子報仇,
漢武帝誅殺瞭江充三族,將當時進獻讒言的蘇文燒死在橫橋上。
曾經在禍亂中對太子兵刃相嚮的士兵,全部斬殺。嚴重者用極刑處死。
而逼死太子的丞相,被用酷刑腰斬處死,他的妻子也被梟首掛在城門示。
漢武帝此時非常憐惜太子,
還在湖縣建瞭一座思子亭,
思念太子與孫子。
正是因為漢武帝輕信瞭讒言,導緻他數年來花心血培養的孩子被逼上吊自殺,而大漢朝百年的基業一時間無人可繼承。這纔導緻瞭他死後的霍光專政。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因為巫蠱之禍,太子被嫁禍時,無數百姓慘死。
又因為漢武帝給太子報仇,又有多少與此事無辜的百姓也慘死其中。後世對漢武帝晚年的評價均不太高,這件事便是決定性因素。
而漢武帝可以說是晚年淒慘,帶著悔恨而死去。但即使再悔恨,失去的終究是失去瞭,再也迴不來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