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齋:三元及第
明朝萬曆年間,應天府有一個秀纔,名叫劉文纔,他自幼聰明過人,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且為人耿直樂於助人,是個風度翩翩的青年纔俊。
可惜他命運多舛,連考六次鄉試不中,人到瞭近四十歲的年齡,卻還是碌碌無為,但他仍然咬著牙,堅持參加科舉考試。
因為多次赴考,劉文纔找親友藉錢當盤纏,可是次次都沒考上,讓他欠瞭一屁股債。他傢中有一老娘親和妹妹芷蘭,在傢做做針綫活,補貼傢用。
傢裏債務纏身,母親見他如此不成器,長嘆一聲,隻有厚著臉皮,又找鄰居藉瞭點錢給他做盤纏。
“兒啊,這是最後一次藉錢瞭,再考不上,你就彆摺騰瞭,不如在傢裏耕田養牛,還能養活自己。”母親淚流滿麵地將銀子交給瞭劉文纔,辛酸滿腹。
“我苦讀數十年,一心隻為考取功名實現心中的理想抱負,此次若再不能考中,就不再迴鄉!”劉文纔心中暗下瞭決心。接過銀子拜彆老娘,他再次踏上瞭趕考之路,一路上省吃儉用,好不容易到瞭省城參加鄉試。
在鄉試中,劉文纔揮灑筆墨,盡展風采,一口氣就答完瞭所有的題,齣考場時一身輕鬆,心想高中有望,不料造化弄人,發榜時,他又名落孫山。
當年的意氣風發,到如今的滿目頹然,劉文纔的自信已經在屢次名落孫山中被磨滅。他步履沉重,一步步迴到瞭旅捨。
他為辜負傢人的期望而深深愧疚,精神受到瞭沉重的打擊,整天癡癡傻傻如失瞭魂,像個木偶一樣,當天便病倒瞭。
同去參加科舉的同鄉楊華見他精神不振,以為他偶感風寒,於是便給他煮瞭一碗薑湯,喝完之後,纔迷迷糊糊地睡去。
醒來之時,已是夜幕降臨。他起身見楊華睡得正香,推瞭推他卻沒有反應,喊他也不應,以為是考試太過於勞纍,也沒在意。
迴想自己對母親立下的誓言,不禁淚流滿麵,但思親心切,他又忍不住想迴鄉看一看母親和妹妹,看完之後再漂泊他鄉,另謀齣路。
他見叫不醒楊華,便索性自己整理行囊,開瞭門就沿著熟悉的路,往傢鄉的方嚮疾行。
月光如水,清輝脈脈。劉文纔走入一片山林,隻聽見林子裏傳來陣陣鳥叫聲,還有人喊“救命”,他循聲而去,突然,眼前一個戴著麵罩的大漢正持刀劫持一個衣著華麗的老婦,欲將她身上的包袱搶走。
情急之下,劉文纔不顧自己的安危,衝上前大喝道:“你這賊人好大膽,竟敢對老人傢下毒手,快放瞭她,不然我對你不客氣!”
誰知,這賊人好像沒聽到他說話一般,仍然死死地抓住老婦的衣服不放,那老婦也是拼瞭命地護住包袱,眼看賊人欲剌進老婦的胸膛,劉文纔豁齣去瞭,擋在老婦的身前,用手抓住瞭尖刀。
頓時,賊人嚇得麵色慘白,隻見尖刀穿過瞭劉文纔的肚子,卻不見一滴血,而他好像沒事一般地抓住刀反抗。
“我的媽呀!”賊人嚇得臉色煞白,棄刀落荒而逃,轉眼就不見瞭人影。
劉文纔扶起瞭老婦人,為她拍瞭拍身上的塵土。那老婦見劉文纔中刀不死,反而還幫助她,心裏頗為感激,連聲嚮他道謝。
“這位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傢住何處?”老婦詢問起劉文纔的來曆。
“小生姓劉,名文纔,傢住應天府星元縣,說來慚愧,此次科舉又名落孫山,但思母心切,想迴去看望母親後,再自謀齣路。”劉文纔低著頭,把這些年科考的落魄經曆一一說來,到瞭傷心時,禁不住淚花滾滾。
“想不到你纔學絕倫,心地善良,可惜未遇見伯樂,在這大韆世界裏竟沒有容身之處。其實這凡塵世間,功名利祿到頭都是一場空!今日你救瞭老身,老身便贈你一場緣分,功名與富貴,你可二選其一!”老婦人嘆息一聲說。
“小生心中的執念,隻是想考取功名為命請命,可屢考不中,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劉文纔半信半疑,這老婦人真有這麼大本事?
婦人一笑說:“既如此,老身便送你迴去,再考一場罷瞭!你且伸齣右手來,讓老身在你手掌上寫個字!”
劉文纔聽罷,忙伸齣右手,老婦人在他的掌心中寫瞭一個“元”字,在月光下竟發齣道道金光,過瞭片刻後,那字便隱入肉中消失不見。
劉文纔大為驚疑,疑心這婦人是神仙,對她倒身欲拜。
婦人一把挽住說:“實不相瞞,老身並非凡人乃是黎山老母,路過此間,既然相遇便是有緣。現在老身用法術送你迴去,再考一場罷瞭!”
老婦說完,從袖中取齣一個盒子,盒上隱隱有“月光寶盒”幾個字。婦人一下打開瞭盒蓋,頓時從盒中騰起一團奪目的金光,與天上的月光交相輝映。
那團金光猛的一振,一下變為瞭丈許大的光球,一下將劉文纔罩在其中。
劉文纔眼睛一陣刺痛,隻好閉上瞭雙眼。等他再次睜開眼時,突然發現周圍的一切不見瞭,他竟然坐在鄉試的考場中,幾個監考官麵目威嚴地坐在上方,正看著下麵的一乾應考生員。
劉文纔心中驚駭萬分,這難道是在做夢嗎?他放下筆掐瞭掐自己,感覺痛得厲害。難道自己當真是在考場上,之前的經曆隻是在做夢?
此時來不及多想,他連忙右手執筆,開始認真答起題來。
數日後放榜,劉文纔第一名,成瞭鄉試解元,同鄉楊華卻仍舊名落孫山。劉文纔心中驚喜莫名,那夢中遇上的仙人,難道是真有此事?他嚮楊華詢問,楊華說:“好奇怪啊!我感覺劉兄你考瞭兩次,第一次沒有考中啊!”
二人高興地迴到傢鄉,得知劉文纔中瞭舉人第一名後,縣裏的富貴人傢都帶著厚禮前來求見。至此,劉傢一下變得富貴起來,再也不愁吃穿。
一時間,有許多人上門說媒,縣裏幾個大富人傢,都有意把十幾歲的女兒嫁給他,但劉文纔拒絕瞭,雖然中瞭舉人,但這並不是終點。
歡慶過後,劉文纔又用心溫書,年底時彆瞭老母妻子,一個人進京,準備參加明年春天的會試。若能在會試中金榜題名,那纔是真的齣人頭地瞭。
經曆瞭一個多月的爬山涉水,劉文纔到瞭京城,住進客棧裏繼續溫書,等待著三月的會試大考。那些趕考的舉子,大多都是富貴人傢,許多人邀他玩樂,他一概謝絕瞭。
會試中的考題,劉文纔一看考捲,竟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提起筆來對答如流,第一個完成瞭答捲。放榜之日,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中瞭會元。
不久後的殿試,劉文纔一舉考中瞭狀元。到瞭此時,他纔明白黎山老母寫的一個“元”字,究竟有多大的法力,這就是三元及第啊!
劉文纔得到皇帝賞識,進入翰林院為官,娶瞭戶部尚書的韆金為妻。數年後齣任戶部侍郎,最後位居二品大員,母親和妹妹也接到京中,成瞭顯貴人傢。
(本文作者|錦鯉玉)靜月齋寄語:
古代的科舉製度極其腐敗黑暗,很多有纔華的人,終其一生也難齣頭,比如寫《聊齋誌異》的蒲鬆齡,他能寫齣韆古名著,卻做瞭一輩子秀纔,連個舉人都考不中,讓人扼腕嘆息。但在那個年代,讀書人除瞭考科舉,就沒有彆的齣路啊!
劉文纔本也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若非他死後遇上瞭黎山老母,有仙人以無上法力相助,他要想三元及第,那簡直是癡人說夢罷瞭!
故事也告訴我們,善良之人必有好報。劉文纔之所以能得好報,是因為他在關鍵時候,敢於捨身救人。若非如此,他又如何能得到仙人之助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