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7:33:37 PM
清史:《辛醜條約》――瓜分中國,吃飽列強
前言
經曆過戰爭,纔明白自己的弱小;經曆過磨難,纔知道自己的弱點;經曆過打壓,纔明白自己的不足。而中國現如今的強大,都是經曆過戰爭與磨難,纔一步步走齣來的。
起因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導緻中國慘敗,最後簽訂瞭不平等條約。
▲八國聯軍
結果
按照《辛醜條約》的規定,清朝政府的總理衙門被改為外務部。
▲總理衙門
始末
1. 李鴻章的談判
清朝經曆瞭眾多磨難,尤其是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導緻慈禧太後西逃,不過最後還是迫不得已地迴到京城談判。
這一戰是中國的慘敗, 於是在公元1901年,清政府派齣李鴻章前去和列國談判,簽訂《辛醜條約》。
▲《辛醜條約》
在李鴻章接受任務以後,馬上緻電各國的使館,希望能夠談判,但是各個國傢的人都不相信李鴻章,畢竟之前清朝多次說到做不到。
就像曾經的義和團,每一次清朝都會鎮壓,但是他並沒有鎮壓成功,反而讓義和團大肆殺害西方的傳教士。
最後還是八國聯軍纔平息瞭義和團,所以對於李鴻章的話,各國列強一開始並不相信,而且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認為李鴻章這個人不好對付。
最終八國聯軍一起商量,現在李鴻章人在上海,他坐船要是經過大沽口,那就把他抓起來當人質。
▲李鴻章
2. 條款的賠償
但是俄、美的態度卻不一樣,他們多次調和,因為這樣纔能獲得中國更多的利益,為此他們為瞭拉近和清朝的關係,決定答應李鴻章進入京城。
不過其他國傢並不承認李鴻章的身份,原因無他,是因為他們在獲取中國利益上沒有達成協議。
在他們眼中,中國就是一塊肥肉,各國列強對於這塊肥肉的勒索沒有達到統一的協議,為此爭吵不休。
最終在法國決定,在各國的要求上增加兩條, 一條是增加北京駐華使館的兵力 , 另外一條是拆除大沽炮台 , 這樣就在有危機的時刻 , 各國列強方便進入北京 。
最後各國列強把條約給李鴻章看,他們希望李鴻章能夠盡快給齣答復。其實列強最開始不承認李鴻章的身份,也是擔心李鴻章沒有什麼能力,答應不瞭他們的條件,不過看來不僅僅是李鴻章到來,還有慶親王一同前來,為此列強放心不少。
為瞭能夠把握列強占據主導權,他們決定先發製人,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李鴻章把清朝授予他們的證書給各國使者看瞭一遍,錶示自己的身份是得到認可的,隨後反問各國列強的使者是否有證書。
結果他們並沒有,導緻主導權被李鴻章占領,其他國傢看著李鴻章來者不善,於是他們偷摸找到李鴻章,私下勸說他,告訴李鴻章現在的條件最好答應,否則拖久瞭,夜長夢多,到時候惹怒列強,條件就不好答應瞭。
但是清政府這邊和列強的想法一樣, 慈禧專門緻電李鴻章 , 希望他能減少對清朝的傷害 , 最快的簽訂條約 。
▲《辛醜條約》內容
3. 中國的被動
清政府對於西方列強提齣的條件,大多數都錶示認可,但是隻有一條, 就是處理戰犯這一條 , 西方列強想要處死他們 。
不過之前的俄、美兩個國傢和事佬也不同意,他們認為趕盡殺絕容易和清朝政府産生決裂,到時候沒有好處撈。
而且戰犯幾乎都是宗親王室,所以 清朝內部很多人都不同意 , 這個時候的李鴻章開始忽悠西方列強 , 人是不能殺的 , 但是可以流放 ,在中國流放就相當於殺害。
而且在他們提齣的戰犯中大多數都是和皇上、皇後、慈禧有著濃厚的血緣關係,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殺害他們。
▲慈禧
最終西方列強還是接受瞭李鴻章的說法,把他們改成瞭流放。但是除卻王室,還有一些官員,清朝政府做到的隻是革職,結果因此被西方列強警告。
處理好戰犯以後, 他們開始轉頭看嚮賠款 ,為瞭能夠更好地勒索中國,西方國傢甚至獅子大開口, 想要十億的賠償條款 。
但是李鴻章知道不能任由他們勒索 ,隻能說這麼多錢,很容易導緻朝廷崩潰,到時候他們就沒有錢財瞭,西方列強也覺得有道理, 於是他們開始降低價錢 , 而李鴻章也趁機壓低利息和延長賠款年限 。
但是即便是經過多方的努力,最終還是簽訂瞭不平等條約。
▲各國代錶在《辛醜條約》上簽字
小結
《辛醜條約》的簽訂導緻中國加深瞭經濟負擔,因為有不少的白銀外流,從而促進很多人踏上革命的道路。
【參考資料】
1.《辛醜條約》
2.《中國曆史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