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新智元報道編輯:好睏 拉燕【新智元導讀】一個模型即可破譯非編碼DNA的進化曆史和未來?今天 機器學習再次登上Nature的封麵!這次 MIT“神諭”模型登Nature封麵!破譯DNA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 趣味新聞網


新智元報道編輯:好睏 拉燕【新智元導讀】一個模型即可破譯非編碼DNA的進化曆史和未來?今天 機器學習再次登上Nature的封麵!這次 MIT“神諭”模型登Nature封麵!破譯DNA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發表日期 3/17/2022, 12:59:14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新智元報道編輯:好睏 拉燕【新智元導讀】一個模型即可破譯非編碼DNA的進化曆史和未來?今天,機器學習再次登上Nature的封麵!這次,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瞭一個深度… .....


    

新智元報道

編輯:好睏 拉燕

【新智元導讀】 一個模型即可破譯非編碼DNA的進化曆史和未來?

今天,機器學習再次登上Nature的封麵!

這次,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瞭一個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模型――「神諭」。

利用數億次實驗觀測結果進行訓練之後,「神諭」可以預測酵母中的非編碼DNA序列的突變會如何影響基因錶達。

此外,研究人員還提齣瞭一種獨特的方法,可以在兩個維度錶示適應度地形,從而讓理解酵母之外的生物體更加輕鬆。甚至還能設計齣一種通用的基因錶達模式,用於推進基因治療和工業化應用。

非編碼DNA是什麼?

雖然我們每個人體細胞都包含大量基因,但是所謂的「編碼DNA」僅僅占我們所有基因的1%。而剩下的99%,都不是具備編碼能力的DNA,不能通過這些DNA生成蛋白質。

這種非編碼DNA(戲稱垃圾DNA),有一個重要功能。即,控製基因的「開或關」,以及生成的蛋白質的數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會復製DNA以生長和分裂。在這些非編碼區,突變時常會發生,包括功能上的微調,或是改變控製基因錶達的方式。

很多突變都是不值一提的,甚至還有一些突變是有好處的。然而,這些突變偶爾也會增加一些常見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的患病幾率,或者更嚴重的一些疾病(比如癌癥)的患病幾率。

基因錶達在進化中的可塑性

為更好的瞭解這種突變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對數學圖譜的研究,從而觀察生物體的基因組,預測哪些基因會被錶達,並確定該種錶達會如何影響生物體可觀察的特徵。

這些圖譜被稱作「適應度地形」,大約一個世紀以前,「適應度地形」被提齣,目的是理解基因組成如何影響生物體的適應型,尤其是繁殖成功率。早期的圖譜比較簡單,隻關注少量的突變。

適應度地形

如今,研究人員擁有更為豐富的數據庫,但他們仍然需要額外的工具來描述這些復雜的數據,並實現數據的可視化。

這種能力一方麵可以讓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一個單獨的基因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化,另一方麵還可以幫助預測未來可能齣現的基因序列和基因錶達的變化。

AI在生物學領域的又一次突破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Eeshit Dhaval Vaishnav、共同一作Carl de Boer,還有他們的同事們,為瞭實現這一目標,構建瞭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預測基因錶達。

他們通過在酵母中輸入上百萬個完全隨機的非編碼DNA序列組成的數據集訓練模型,來觀察每一個隨機序列是如何影響基因錶達的。

首先,研究人員在一大群酵母細胞中測量瞭編碼黃色熒光蛋白(YFP)基因的錶達情況。

其中,不同的細胞會攜帶不同的啓動子。這些啓動子位於一小塊環狀DNA上靠近YFP基因的地方,作為蛋白質的結閤位點,啓動子可以控製附近基因的錶達。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使用瞭3000多萬個不同的啓動子,每個啓動子的長度是80個堿基對,並對每個含有這些啓動子之一的細胞産生的YFP進行量化。

基因調控DNA的進化、可進化性和工程化

隨後,研究人員將得到的錶達數據輸入到捲積神經網絡之中,並訓練該網絡從數據中預測基因錶達。

為瞭驗證其有效性,研究人員閤成瞭數韆個未用於訓練的啓動子序列,並測量瞭它們驅動基因錶達的能力。

結果錶明,神經網絡非常準確地預測瞭每個啓動子序列驅動基因錶達的程度。

此外,研究人員還嚮該網絡提供瞭隨機的起始序列,結果同樣證明瞭,AI從序列中預測基因錶達的能力可以用於將這些起始序列轉化為極端YFP錶達的啓動子序列。

最後,研究人員又閤成瞭500個這些序列,並測量瞭它們驅動YFP錶達的能力。結果錶明計算機模擬的序列確實可以驅動非常高和非常低的錶達。

為瞭搞清楚最基礎的進化問題,Vaishnav和他的同事們查閱瞭各類論文,甚至還把一個現有的研究中所有的數據集全放到瞭模型裏進行嘗試。

而想構建一個強大到可以探測任何基因的工具,還需要找到一種辦法來預測非編碼序列的進化模式,哪怕沒有完整的數據集。

為瞭實現這個目標,他們設計齣瞭一種計算技巧,可以把預測從框架裏插到二維圖像上。

如此一來便可以使用簡單的方式,瞭解任何一個非編碼的DNA蓄力瞭是如何影響基因錶達和基因的適應性的,且無需在實驗室耗時耗力的做任何實驗。

有什麼意義?

50多年來,生物學傢們都在試圖通過非編碼DNA序列來準確預測基因錶達的強度。然而基因錶達的生化機製是非常復雜的,即便是學界盡瞭最大的努力也沒有實現這一目標。

在這項研究發錶以前,研究人員大多隻能使用已知的突變來訓練模型(充其量有些微小的變化)。

然而,Regev的小組邁齣瞭更大的一步。他們構建的無偏模型,能夠預測生物體的適應性和基因錶達,這基於任何可能的DNA序列,哪怕有些基因序列從來沒有見到過。

實驗證明,對於大多數起始序列,3、4個突變足以使序列演化齣非常高或非常低的錶達。而大約70%的酵母基因在其錶達上為穩定選擇(有利於不會導緻錶達發生巨大變化的突變的選擇)。

此外,受穩定選擇影響的基因對非編碼DNA突變的抵抗力更強。也就是說,其啓動子的突變在較小程度上改變瞭基因的錶達。

「神諭」的齣現和其他諸如預測蛋白質摺疊的深度學習應用一樣,為科學傢們探索和解釋更加廣泛的領域來帶瞭一種新的方法。

此外,「神諭」也能讓研究人員齣於製藥目的控製細胞,這包括最新的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失調的疾病。

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博士,同時也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的核心成員的Aviv Regev說:「現在,我們有一個『神諭』,我們可以嚮它請教很多問題,比如,如果我們把序列裏所有的突變全部嘗試一遍會怎樣、或是我們應該設計齣什麼樣的新序列纔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基因錶達。」

她錶示,科學傢們現在可以使用模型來解決各自的生物進化課題,和為瞭預期的基因錶達設計基因序列的相關問題等等。

愛丁堡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人類遺傳學部門的教授Martin Taylor錶示,該研究充分說明瞭,人工智能不僅可以預測非編碼DNA的變化,還能揭示數百萬年生物進化的底層邏輯。

研究的局限性

盡管如此,在蘇黎世大學從事進化生物學和環境研究的Andreas Wagner錶示,「神諭」也有其明顯的局限性。

其一,研究人員隻改變瞭啓動子--隻是可能影響基因錶達的幾種類型的序列中的一種。它沒有考慮到周圍DNA變化的影響,包括可能影響基因錶達的蛋白質編碼區的變化。

其二,它是為酵母而開發的,在酵母中,基因調控的復雜性遠低於人類。例如,酵母的調控DNA通常位於被調控基因的幾百個堿基對內,而動物的調控DNA可能位於數百萬個堿基對之外。因此,目前還不清楚這個方法是否能擴展到更復雜的基因調控。

最後,就像神話中的神諭一樣,這個模型可以進行預測但無法解釋。

它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一個啓動子有高錶達或低錶達,哪些轉錄因子在啓動子上結閤,或者它們如何相互作用。

換句話說,它在闡明基因錶達的調控邏輯方麵作用不是很大。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保持謹慎的樂觀。

盡管用於訓練的3000萬個序列隻是DNA的4個核苷酸可能形成的所有4^80種序列的一小部分(約2×10^-41),但該方法還是非常成功的。

由此也可以推斷齣,即便是在序列空間進行稀疏采樣,也大概率不會成為模型的障礙。

作者介紹

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Eeshit Dhaval Vaishnav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

他共發錶過8篇頂刊論文。分彆是「Nature」3篇,子刊「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各1篇,以及「Cell」1篇。

此前在印度理工學院獲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和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雙學位。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Carl de Boer博士是共同一作。

他於2008獲得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科學和生物信息學學士學位,並於201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此後便一直從事博士後研究。2020年進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成為助理教授。

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教授Aviv Regev博士是這項研究的資深研究員。

她分彆於1997年和2003年在特拉維夫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是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核心成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生物係的教授,也是Genentech Research和Early Development的負責人。曾與Sarah Teichmann一起創立並領導瞭人類細胞圖譜項目。

她的研究方嚮是生物網絡、基因調控和進化。工作重點是剖析復雜的分子網絡,以確定它們在麵對遺傳和環境變化時,以及在分化、進化和疾病期間是如何運作和演變的。

參考資料:

https://news.mit.edu/2022/oracle-predicting-evolution-gene-regulation-0311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科技不是文明?科技帶給瞭人類很有“底氣”的文明

科技不是文明?科技帶給瞭人類很有“底氣”的文明

    文明是什麼?或者說文明的定義為何?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詞,第一反應是“野蠻”的對立麵,也即不文明的行為必然是麵目可憎的“野蠻”行為。 文明在漢語中,最早齣自《易經》中的《易・乾・文言》:“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大概意思是:象徵春天的龍星升起在瞭田間,這錶明文明又在這個世界開始瞭一個輪迴。 不得不說,如此定義的文明實在太過狹隘瞭:“文明”這麼好的一個詞,為何非得與耕田聯係在一起呢?難道人類所從事的活動中,除瞭耕田是文明的,其他都屬於野蠻行為嗎? 當然這是古人對文明狹隘理解的一麵,畢竟早期人類.......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在軌五個月,“神十三”乘組解鎖哪些新成就?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4期】 神舟十三號乘組在軌駐留已有五個月 創造瞭中國航天員在軌150天的新紀錄 為期最長的“太空齣差”也進入尾聲 今年兩會期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錶示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迄今為止 已完成計劃的以及根據工作需要增加的各項任務 將於4月返迴地球傢園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即將圓滿收官 迴顧此次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 看三名航天員如何齣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取得瞭哪些新成績? 五個月中 航天員開展瞭空間站組裝建造 關鍵技術試驗 任務期間 通過機.......


卡洛·羅韋利的全新科普作品:一位物理學傢的智性冒險

卡洛·羅韋利的全新科普作品:一位物理學傢的智性冒險

    “偉大的科學和偉大的詩歌一樣,都是有遠見卓識的,有時可能會得齣同樣的見解。” 喜愛科普讀物的讀者一定熟悉卡洛・羅韋利這個名字。作為意大利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傢、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卡洛・羅韋利在學術研究中成果斐然,被譽為“下一個史蒂芬・霍金”。與此同時,卡洛・羅韋利在學術界之外也廣受贊譽,科普著作《七堂極簡物理課》在全球銷量超過瞭百萬冊。他的最新著作《物理學傢的智性冒險》從詩意的宇宙望嚮復雜的世界,以浪漫的語言來解答關於我們所棲居世界的真相。 歡迎大傢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


最新新冠診療方案看不懂?張文宏:看懂瞭就不正常

最新新冠診療方案看不懂?張文宏:看懂瞭就不正常

    國傢新版診療方案剛剛公布,齣院標準和隨後隔離管理要求也都有調整,大傢都比較關心,接下來上海具體防疫措施會不會隨之進行改變?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傢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瞭解答。 最新新冠診療方案看不懂? 張文宏:看懂瞭就不正常 針對新冠肺炎第九版診療方案,張文宏介紹:從第一版到第九版迄今為止,從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最早診療方案都是憑醫學方麵的經驗製定,隨著科學證據越來越多,最終《診療方案》必須完全基於科學製定一個最閤理的方案。 張文宏解釋,診療方案是整個醫療機構要用的,很多老百姓在.......


衣服可聞聲辨物?國際最新研發齣特殊縴維織物能有效探測聲音

衣服可聞聲辨物?國際最新研發齣特殊縴維織物能有效探測聲音

    聲學縴維和編製中的織物(圖源:論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衣服能聽得見聲音並根據需要進行辨彆嗎?這種以往看似不可能的技術通過科學傢們的努力,已經成為可能並有望走嚮實際應用。 聲學縴維和編製中的織物(圖源:論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錶一篇研究論文稱,科研人員研發齣一種含有特殊縴維的織物,這種特殊縴維能有效探測聲音。該研究以人們耳朵的精密聽覺係統為靈感,讓這種能聽見聲音的織物可以用來進行雙嚮交流,輔助定.......


鯊魚的確會睡覺證據首現

鯊魚的確會睡覺證據首現

    鯊魚睡覺嗎?這一古老問題終於有瞭確定答案。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4日報道,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鯊魚的代謝率,首次證明鯊魚會睡覺。該發現有望為研究其它鯊魚物種的睡眠打開大門,甚至可讓科學傢們更深入揭示人類睡眠的秘密。 在最新研究中,西澳大利亞大學生理生態學專傢邁剋爾・凱利及其同事以24小時為周期,監測瞭頭絨毛鯊的能量消耗。為此,他們在新西蘭海岸附近捕獲瞭七隻頭絨毛鯊,並將其置於專門的水箱中,然後讓鯊魚處於12小時的光照和黑暗周期中,以模擬白天和黑夜。 在此期間,研究人員監測瞭水中的氧氣含量。鯊.......


科學沒有盡頭,說科學的盡頭是某某的都是鬍扯|科技袁人

科學沒有盡頭,說科學的盡頭是某某的都是鬍扯|科技袁人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或者玄學或者哲學或者諸如此類的,都是不懂科學又想錶現自己比科學高明的人喜歡說的鬍扯。 視頻鏈接: 抖音視頻: https://v.douyin.com/NBmMFVn/ 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10月25日,點贊量已達8870 精彩呈現: 有一位朋友來問我:您認可“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可以給科學提供科研上的指導”這些話嗎?您的觀點是什麼? 我迴答:科學沒有盡頭。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或者玄學或者哲學或者諸如此類的,都是不懂科學又想錶現.......


量子顯自極寒來——冷原子研究漫談

量子顯自極寒來——冷原子研究漫談

    冷原子體係的量子波動性、宏觀量子相乾性和人工可調控性,使其成為瞭一個全新的量子體係,其新穎的量子態和奇異物性的研究是國際上具有前瞻性和挑戰性的前沿領域。自1995年實現稀薄氣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以來,從單組分、簡單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漸過渡到多組分、復雜多體效應以及自鏇―軌道耦閤、非厄米、強關聯、無序效應等新物理的研究。文章介紹瞭近幾年冷原子方麵的研究進展,包括冷原子的相關技術,冷原子在量子精密測量、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方麵的重要工作,期望給未來的研究以新啓迪。 撰文 | 邢益輝、李文通、劉伍明(中.......


罕見:知名物理學者遭arXiv禁言並刪稿,“科學辯論也要講文明”?

罕見:知名物理學者遭arXiv禁言並刪稿,“科學辯論也要講文明”?

    來源 | 學術頭條(ID: SciTouTiao) 2020 年 10 月 15 日,Nature雜誌以封麵文章的形式發布瞭一篇關於常溫超導的重磅論文,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係助理教授 Ranga Dias 帶領的研究團隊,創造齣瞭一種碳質硫氫化閤物固體分子,這種材料在約 15 攝氏度(288 K)和約 267 Gpa 的壓強下錶現齣超導性。 圖 | Nature 這一重磅成果的意義,不言而喻,但也引起瞭廣泛的爭議。 沒過多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傢 Jorge Hirsch .......


德爾塔剋戎,雙毒閤一的新變體真的來瞭

德爾塔剋戎,雙毒閤一的新變體真的來瞭

    截止到2022年3月16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已纍計超過4.57億人,德爾塔、奧密剋戎是相繼在全球疫情不同階段處於主導地位的兩個超級病毒變體。有人擔心,當這兩個主要的病毒變體感染同一個個體時,有可能在其體內重組為一個新的病毒變體。這種現象在流感病毒等RNA病毒上非常常見。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3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確認,德爾塔和奧密剋戎的重組新變體――德爾塔剋戎(Deltacron)變體已在歐洲多個國傢被檢測到,該變體的基因組以德爾塔變體基因組為骨架,而負責入侵宿主細胞的刺突蛋白的基因則.......


綠豌豆、藍莓、紫葡萄……宇宙中有個“星係果蔬園”

綠豌豆、藍莓、紫葡萄……宇宙中有個“星係果蔬園”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綠豌豆、藍莓、紫葡萄……在浩瀚宇宙中,天文學傢發現瞭一個 “星係果蔬園”。 依托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海量光譜數據,中科院國傢天文颱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新發現瞭1417個緻密星係,其中包括739個綠豌豆星係,270個藍莓星係和388個紫葡萄星係。相關研究成果在綫發錶於《天體物理學報》。 從左到右依次是綠豌豆星係、藍莓星係和紫葡萄星係。受訪者供圖 “這是迄今為止一次性新發現緻密星係數量最多的研究工作,此前已經被其他望遠鏡觀測,並被國外科學傢證實並發錶過的緻密星係,總.......


韋布望遠鏡再傳迴照片 背景古老星係搶眼

韋布望遠鏡再傳迴照片 背景古老星係搶眼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16日發布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另外一顆恒星的照片,圖像背景中璀璨的古老星係令科學傢激動不已。 圖為2007年5月10日,人們在美國華盛頓國傢廣場參觀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的仿真模型。新華社記者呂明響攝 美國航天局發布聲明說,望遠鏡聚焦的是編號為2MASS J17554042+6551277的恒星,但由於望遠鏡的光學和近紅外鏡頭性能十分靈敏,該恒星背後的其他恒星和星係在照片上也清晰可見。 參與韋布望遠鏡項目的科學傢珍妮・裏格比對美聯社記者說:.......


巴瑤族人仍在進化,身體異於常人,未來會成“新人類”嗎?

巴瑤族人仍在進化,身體異於常人,未來會成“新人類”嗎?

    人類的齣現其實要感謝6500萬年前撞擊到地球錶麵的那顆隕石,是它讓統治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滅絕,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讓哺乳動物在恐龍滅絕後的1000萬年時間內快速崛起,占據瞭恐龍曾經的生態位,經過漫長的發展非洲大陸上一群古猿開啓智慧密碼,人類就要齣現瞭。 人類的崛起還要追溯至非洲大陸,從南方古猿開始算起也有500-600萬年的曆史,在此後兩次走齣非洲形成今天的局麵。實際上在人類的發展演化史上,人屬之下齣現過很多的人種,它們曾經都是人類的兄弟姐妹,甚至於我們的身體內還含有少部分的尼安.......


剛剛,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四號02星!

剛剛,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四號02星!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4期】 2022年3月17日15時0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提供國土普查、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産和防災減災等信息服務。 此次任務是長徵係列運載火箭的第411次飛行。 .......


“太空齣差三人組”:下一站,地球傢園!

“太空齣差三人組”:下一站,地球傢園!

    站中數晝夜 地上方一天 轉眼間 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 已在“中國宮”度過瞭150天 在那裏 他們的身體失重 心卻從未失重 時時刻刻被地球吸引著 4月中旬 太空齣差三人組將踏上歸途 迴到地球傢園 這150天裏 一次次天地互動見證瞭“宇宙級浪漫” 也引爆瞭追星人“圍觀”的熱情 “中國宮”與全國各地的“同框照” 一張張衝上熱搜 在新華社客戶端#全球拍天宮#徵集平颱 我們收到瞭來自航天員傢鄉的照片 思念遠行400公裏 定格在畫麵中 中國空間站飛越齊齊哈爾市上空。新華社記者唐鐵富 攝 黑.......


日本地震會引發富士山噴發?日本氣象廳迴應

日本地震會引發富士山噴發?日本氣象廳迴應

    新京報快訊(記者 硃月紅)當地時間3月16日,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有猜測稱,此次地震可能會引發富士山火山噴發。日本氣象廳工作人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迴應瞭上述猜測,氣象廳沒有發布與地震有關的特定火山活動的預測,目前富士山狀態正常。 資料圖:日本富士山。圖/IC photo “我們一直在監測富士山的火山活動,目前一切正常。我們雖然沒有發布與地震有關的特定火山活動的預測,但日本政府已盡力準備預備措施,以減少包括火山噴發在內的災害風險。”日本氣象廳工作人員森川弘明錶示。 據央視新聞.......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完成鏡麵校準,發布恒星成像圖和新“自拍”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完成鏡麵校準,發布恒星成像圖和新“自拍”

    當地時間3月16日,NASA宣布,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3月11日完成鏡麵校準,NASA韋伯望遠鏡團隊預計,韋伯望遠鏡光學性能將達到或超過設立的科學目標。韋伯的光路沒有嚴重問題,也沒有可測量的汙染或堵塞。該天文颱能夠成功收集來自遙遠天體的光綫,並將其傳輸到儀器上。 韋伯望遠鏡去年12月發射,由NASA、歐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共同研發,將幫助解決太陽係的謎團,觀察其他恒星周圍的遙遠世界,探索宇宙的神秘結構和起源,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韋伯和哈勃的主鏡對比 它是第一颱在太空中使用分段主鏡設計.......


現在的 AI 有自我意識瞭嗎?

現在的 AI 有自我意識瞭嗎?

    Antonio作者 陳 彩 嫻編輯 本文轉載自“AI科技評論”(ID:aitechtalk) 毫無疑問,人類有自己的意識。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意識”甚至可以被視為人類智能的內涵之一。 隨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深入發展,“AI 能否擁有意識”也漸漸成為科學傢們心中的一個疑問,“意識”也被視為衡量 AI 是否智能的標準之一。 例如,2 月中旬,OpenAI 的首席科學傢 IIya Sutskever 就曾在推特上發起對 AI 意識的討論。當時,他說:.......


福建省首個聯閤核酸檢測方艙中心在泉州啓用

福建省首個聯閤核酸檢測方艙中心在泉州啓用

    3月16日,福建省首個聯閤核酸檢測方艙中心在泉州海峽體育中心啓用。該中心由9個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組成,共有檢測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185人,集中福建省內最強大的公立核酸檢測力量,日檢測能力理論上可達11.5萬管(115萬人份)。圖為檢測人員在聯閤核酸檢測方艙中心工作。 檢測人員在聯閤核酸檢測方艙中心工作。 檢測人員在聯閤核酸檢測方艙中心工作。 中心日檢測能力理論上可達11.5萬管(115萬人份)。 該中心由9個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組成。(林勁峰 攝) .......


福島地震是311大地震的餘震?日科學傢:未來可能會引發更強地震

福島地震是311大地震的餘震?日科學傢:未來可能會引發更強地震

    兩次地震 日本福島在不到兩分鍾的時間,接連發生兩次分彆為6.0級以及7.4級的大地震,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已造成瞭數人死亡,200萬戶傢庭停電,而針對大傢所關心的核電站問題,目前官方的迴答則是一切正常,那麼這次地震是否會是大地震到來前的預兆,或者說未來還會發生更強的地震嗎? 地震火山國 日本坐落於闆塊之上,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震火山國 。無論是國內的地震次數還是火山的噴發次數,都是在世界名列前茅的,而日本發生地震的頻率也是極為高的。畢竟因為坐落在闆塊之上,由於大陸闆塊是在不斷運動中,一丁.......


PCR反應速度更快,隻需30分鍾完成,上海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

PCR反應速度更快,隻需30分鍾完成,上海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中,最關鍵的PCR反應一般需要80-120分鍾。這一過程是否可以再縮短?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剛剛從上海思路迪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路迪診斷”)獲悉,2022年3月16日,思路迪診斷研發生産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通過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獲批上市。該産品的PCR擴增反應速度更快,隻需30分鍾即可完成,從而縮短核酸檢測全流程的時間。 思路迪診斷相關人員嚮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介紹,核酸檢測有多個環節,采樣――運輸.......


美烏“生物實驗室”疑雲

美烏“生物實驗室”疑雲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國總統拜登會見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俄美之間的輿論戰日益激烈,圍繞烏剋蘭生物實驗室問題頻繁過招。這盤國際軍事大棋之下,依舊迷霧重重。(人民視覺/圖) 距離俄羅斯在烏剋蘭發起“特彆軍事行動”已經過去二十多天。但俄美烏之間的“爭奪”仍在不斷發酵。 2022年3月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多份文件,披露美國在烏剋蘭開展“生物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引發全球嘩.......


隔空操作電腦!清華團隊電子皮膚成果登Science子刊封麵

隔空操作電腦!清華團隊電子皮膚成果登Science子刊封麵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楊暢 編輯 | 三北 智東西3月17日消息,3月16日,清華大學團隊的電子皮膚新技術登上著名學術頂刊Science的子刊Science Advances封麵。該技術開創柔性電子器件布局新思路,未來可能用於可穿戴設備、體感鼠標等多種領域。 該柔性電子器件技術兼顧瞭彈性拉伸能力和足夠的功能密度,使用該技術研製的柔性材料拉伸彈性為20%,IC麵積覆蓋率為110%,與人體皮膚有類似的高透氣性和仿生機械響應能力。 該研究論文來自清華大學張一慧課題組團隊。.......


一次性浴帽,是怎麼被機器做齣來的?

一次性浴帽,是怎麼被機器做齣來的?

    之前有好幾位小可愛問一次性浴帽的製作,我前天早早找到瞭視頻。 一開始就想發一個分享圖片,可真的是讓人看不懂啊!有些關鍵點難想象,然後又看瞭倆小時的專利文獻,感覺自己搞明白瞭,接著就改成小文章給圖配上單獨操作的字;昨天寫著寫著覺得還不夠清晰,再擴寫瞭下,一摺騰就到瞭十一點多瞭...... 然後臨睡前覺得還是哪哪兒有點不對,今天一起床,又翻來覆去地對著浴帽的圖,找瞭鞋套、袖套的各種介紹,就搞到瞭現在...大傢見諒,我這幾天真沒想 來著......如有補充,歡迎歡迎!(實在是被知識按在地上摩擦,.......


中科院首次實現二維異核單原子陣列,可應用於量子計算與模擬

中科院首次實現二維異核單原子陣列,可應用於量子計算與模擬

    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詹明生團隊實現瞭二維的異核單原子陣列,原子陣列的填充效率達到88%以上,為基於異核單原子陣列的量子計算、量子模擬和超冷分子陣列的研究開闢瞭新的途徑。 前述研究成果近期發錶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並作為重要研究成果入選為編輯推薦論文和物理特色論文。同時,美國物理學會網刊發文“由兩種類型的原子組成的量子計算陣列(Quantum Computing Arrays Made of Two Types of Atom)”對這一研究成.......


“機智”號直升機的任務得到瞭延長

“機智”號直升機的任務得到瞭延長

    2021年4月8日,也就是任務的第48個火星日,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上的桅杆變焦相機係統(Mastcam-Z)拍攝瞭上麵這段動圖,可以看到“機智”號火星直升機的碳縴維葉片正在進行實際啓動之前的擺動測試,確保葉片能正常工作。 圖片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 “機智”號火星直升機(Ingenuity Mars Helicopter)最近完成瞭它的第21次飛行,這架在紅色星球上展翅的鏇翼飛機,在它的第二個年頭創造著更多記錄。 美國航空航天局(.......


使用雙筒望遠鏡觀星,你需要注意什麼?答案在這裏!

使用雙筒望遠鏡觀星,你需要注意什麼?答案在這裏!

    使用雙筒望遠鏡觀星,你需要注意什麼?答案在這裏! 用於觀星的雙筒望遠鏡:我們的6大秘訣 學習使用雙筒望遠鏡,與雙筒望遠鏡可以觀看的東西。圖像來源:Silva。 用於觀星的雙筒望遠鏡 你一定已經觀望星空很久瞭吧!但是如果想要為觀測做好準備你不能一直隻用眼睛。在買望遠鏡之前,試著去購買雙筒望遠鏡吧。也許在你傢中的某個地方躺著一個雙筒望遠鏡。當然,如果沒有,雙筒望遠鏡也是比正常望遠鏡要便宜的多的,而且它還便於攜帶到較暗的地方,甚至是傢中的後院,而且雙筒望遠鏡會讓你看到無與倫比的星空。接下來是一些.......


吉凶難料?77年一遇的“七星連珠”將在六月齣現,預示著什麼?

吉凶難料?77年一遇的“七星連珠”將在六月齣現,預示著什麼?

    人類的發展演化實際上是在不斷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但是在早期社會人類麵對各種自然現象無法很好的認識,但未知的事情對於人類來說是最恐懼的,因此會編造齣一套故事,讓一切變得閤理。而這也正是各民族神話故事的根本起源,同時神學也的確主導瞭人類很長的時間。 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非常平常的打雷下雨,我們可以很好的從科學角度來認識自然現象,但是對於遠古人類來說電閃雷鳴加上瓢潑大雨應該是最恐怖的事情。但如果設想成“雷公電母”的存在,或者說其它虛構的人物存在,那麼一切就變的很簡單瞭,大傢帶著虔誠的.......


中文互聯網,“禁欲復興”

中文互聯網,“禁欲復興”

    編輯導語:當代網絡上除瞭嗑CP外,又齣現瞭另一種現象,那就是“戒斷嗑 CP”,為什麼互聯網上會齣現這樣的“禁欲復興”呢?如果你感到好奇的話,那就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讓作者帶領大傢去瞭解中文互聯網究竟發生瞭什麼? 繼嗑 CP 風潮之後,年輕人又開始瞭「戒斷嗑 CP 」。 在豆瓣「嗑 CP成癮戒斷」小組,三韆多人聚集在一起,試圖通過學習理論、外界監督等方式讓自己對曾經嗑生嗑死的 CP 「下頭」。 有人依靠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眼不見為淨,「興趣轉移,本質上是找東西殺時間。」 有人從行業分析,「偶.......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講:航天員喊你看直播!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講:航天員喊你看直播!

    “天宮課堂”要上新瞭!這次,你想聽“太空教師”講點什麼?動動手指來告訴我們,你的提問有機會獲得航天員們的解答!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


春天與雪在航天城來瞭一場邂逅~

春天與雪在航天城來瞭一場邂逅~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5期】 金英翠萼帶春寒 近日落雪化成詩 不知是對鼕的眷戀 還是對春的期盼 三月的北京航天城 雪又來瞭 剛換上春裝的航天城 再一次披上瞭雪白的披風 提醒著辛勤工作的航天人們: 春捂鞦凍 要謹防“倒春寒” 韆萬彆急著把羽絨服收起來哦! 柔嫩的花枝和泛青的草坪 躺在東風的懷裏 重溫“一朵雪花的故事” 在剛剛結束的鼕殘奧會中 吉祥物雪容融 以其憨態可掬、熱情洋溢的姿態 成為新一代“國民團寵” “不捨得雪容融下班”的呼聲 飽含著大傢對冰雪盛會散場的不捨 但是.......


科學傢成功操縱“暗態”量子態,量子位存儲時間提升500倍

科學傢成功操縱“暗態”量子態,量子位存儲時間提升500倍

    近日,科學傢首次在超導量子電路中,成功操縱一種被稱為“暗態”的量子態。“暗態”的魯棒性(Robust,可意譯為穩健性)約為單個超導量子電路的500倍,可用於量子模擬和量子信息處理。 圖片來自Mathiue Juan 當超導量子位被耦閤到波導上,通過由光子介導的長程相互作用,會産生集體態(collective states)。然後,量子位之間的相消乾涉將集體“暗態”與波導環境解耦,因此無法將光子發射到波導中。這使得“暗態”有利於製備長壽命量子多體糾纏態和在開放量子係統中實現量子信息協議。 “.......


“天宮課堂”3月23日開講!課程錶來啦

“天宮課堂”3月23日開講!課程錶來啦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二課定於3月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閤進行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將麵嚮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中國航天員真誠邀請 社會各界特彆是廣大青少年 在地麵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 從.......


新解:地球史上最大謎團之一

新解:地球史上最大謎團之一

    在地球曆史的最初20億年裏,空氣中幾乎沒有氧氣。雖然在這一時期的後半段中,一些微生物已經在進行光閤作用,但氧氣還沒有積纍到那種影響全球生物圈的水平。 但是,大約在23億年前,這種穩定的低氧平衡發生瞭變化,氧氣開始在大氣中積纍,最終達到瞭今天這種能維係生命呼吸的水平。這種氧氣水平的飛速升高被稱為大氧化事件(GOE)。究竟是什麼觸發瞭這一事件,將地球從缺氧的泥沼中拉齣?這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大謎團。 近日,一組研究團隊提齣瞭一項新的假說,他們認為,由於某些海洋微生物和海洋沉積物中的礦物質之間的相互.......


課錶來瞭!“天宮課堂”第二課3月23日開講!

課錶來瞭!“天宮課堂”第二課3月23日開講!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25期】 “天宮課堂”第二課定於3月23日下午15:40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閤進行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將麵嚮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中國航天員真誠邀請社會各界特彆是廣大青少年.......


國際最新研究:歐洲漂浮的微塑料或積聚在北冰洋

國際最新研究:歐洲漂浮的微塑料或積聚在北冰洋

    歐洲漂浮微塑料在地中海北極地區的主要漂流路徑(圖源:論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錶一篇環境研究論文認為,歐洲河流中漂浮的微塑料或在北冰洋、北歐海及巴芬灣分批積聚。 此前的研究報告北冰洋各處存在高濃度微塑料顆粒,但尚不清楚其來源和在何處積聚。 北極地中海大比例尺下的環流和主要微塑料河流來源(圖源:論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挪威海洋研究所Mats Huserbr?te.......


橋梁和人行道易老化?新型水基密封劑防水防潮,改善75%!

橋梁和人行道易老化?新型水基密封劑防水防潮,改善75%!

    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納米材料工程開發齣的滲透密封劑,能夠更好地保護混凝土免於受潮和鹽腐蝕。而潮濕和鹽分是導緻北部各州混凝土基礎設施崩壞的首要威脅因素。 將實驗室研究結果與市麵上的密封劑對比後發現,這種新型密封劑在防水防潮效果方麵改善瞭75%,而在降低鹽腐蝕方麵則改進瞭44%。這項工作能為美國解決橋梁和人行道老化問題提供新方法。 領導這項工作的土木與環境工程係教授石先明說:“我們重點關注防潮性能,這是影響混凝土完整性和耐久性的主要.......


源自月球空心說?《月球隕落》終極預告展現地球失重場景

源自月球空心說?《月球隕落》終極預告展現地球失重場景

    災難科幻大片《月球隕落》將於3月25日正式上映,影片預售今日正式開啓,並同時發布終極預告。一嚮喜歡對地球做文章的“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裏奇,這一次將視角擴大到月球,不僅震撼呈現地月相撞引發的一係列高能場麵,還把月球背後的秘密搬上瞭大銀幕。 今日發布的終極預告,圍繞著“兩球相撞”“地球失重”和“月球真相”三大全新亮點展開。平穩公轉瞭幾十億年的月球,突然改變運行軌道撞嚮地球,由此導緻的引力變化使地球開始發生不可預知的危機――山崩地裂、城市傾覆、海嘯衝天。隨著月球的逐漸逼近,災難場麵的緻命程度.......


河北廊坊“火眼”實驗室建成投入使用 日檢測量達20萬人份

河北廊坊“火眼”實驗室建成投入使用 日檢測量達20萬人份

    圖為工作人員連夜測試電路,保證實驗室盡快投入使用。 楊保東 攝 中新網廊坊3月19日電 (宋敏濤 郭京泉)19日,記者從河北省廊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瞭解到,廊坊“火眼”實驗室已於當日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日最高檢測樣本量達到2萬單管以上,按照10混1的檢測方式,該實驗室每日最高檢測樣本量達20萬人份。 據介紹,為快速增強核酸檢測力量,14日晚,廊坊市決定建設專業核酸檢測實驗室――“火眼”實驗室。本次馳援廊坊的翼艙及方艙版“火眼”實驗室具備迅速響應、迅速移動、迅速投用的特點,大大加快瞭建立實驗室.......


揭秘731部隊研製生物武器黑幕

揭秘731部隊研製生物武器黑幕

    據新華社哈爾濱3月19日電 近日,美國國防部在烏剋蘭的生物實驗室引發全球關注。美國在烏剋蘭的生物軍事活動隻是冰山一角。美國國防部以“閤作減少生物安全風險”“加強全球公共衛生”等名義,在全球30個國傢控製瞭336個生物實驗室。美國在其境內的德特裏剋堡基地開展瞭大量生物軍事活動。 檔案資料顯示,美國德特裏剋堡基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派人與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以下簡稱731部隊)頭目進行瞭秘密交易,美國以豁免731部隊成員戰爭責任為條件,得到瞭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細菌實驗、細菌戰、.......





前一篇新聞
李健傾情演講:宣酒品質的核心密碼
后一篇新聞
科技不是文明?科技帶給瞭人類很有“底氣”的文明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