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6:11:52 PM
相傳,山野之間的大蛇修煉成功之後會藉助水流衝入山川大河之中化身成為蛟龍,而大蛇蛻變成蛟龍的過程,稱為“走蛟”。走蛟之時,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大蛇所到之處,江河湖海跳躍翻騰,
如有人遇見切不可稍作停留,否則必疾病纏身,不得而終。
傳聞,蔣介石就曾遇到過走蛟事件。
1938年,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綫一路嚮西侵入河南,鄭州危急!而鄭州一旦淪陷,武漢也將岌岌可危!
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采取瞭“
以水代兵
”的戰略,製造瞭那場慘絕人寰的
花園口決堤
慘案。就是這場人為的洪災,令蔣介石在淹沒大地的滾滾黃河水中看到瞭傳說中的那條蛟龍。
據說,那蛟龍十分龐大,在渾濁的黃河水盡情咆哮,引得河水翻騰數米高。蔣介石當下就覺得身體十分不舒服,迴去後便生瞭一場大病。這一傳聞,在老蔣妻子宋美齡的日記中也有體現。
那麼,如此妖魔鬼怪的事情是真實發生的嗎?蔣介石果真在黃河中看見瞭蛟龍?這背後究竟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
15萬國民大軍不敵2萬日軍,河南危矣
1938年4月,在國民黨上將李仁宗的指揮下,台兒莊戰役獲取瞭極大的勝利,蔣介石一改之前消極怠戰的態度,好大喜功的他當下便將20多萬國民軍調到瞭徐州戰場。
要知道,自“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和他的親信們便大呼“
抗日三天亡國
”的口號。
蔣介石
所謂“抗日三天王”,源自於蔣介石曾說過的一句話:“
槍不如人,炮不如人,訓練不如人,裝備不如人,工廠不如人,那什麼和日本人打?若與日本殊死搏鬥,頂多堅持三天就亡國瞭,不抵抗還能多支撐幾天。
”
除此之外,蔣介石還曾當著眾多國民將領的麵大言不慚地說,革命的敵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共産黨)。
當初信誓旦旦地說不要抵抗倭寇,並大殺國民軍隊士氣,如今打瞭一次勝仗,便立刻急功冒進,想要速戰速決。蔣介石的態度轉變之快為接下來的戰敗埋下瞭伏筆。
就在大批國民軍隊在徐州地區大搖大擺的集結時,日軍也在悄悄地集中兵力。與蔣介石的想法不謀而閤,日軍參謀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認為
驕兵必敗
,趁國民軍隊集結的時刻,正好將他們一舉殲滅。就算沒能得手,也能將國軍的主力消滅大半。
驕兵必敗這個道理倭寇都知道,然而,身為土生土長中國人的老蔣卻沒能參透其中的道理。
1938年5月初,日軍集結瞭十幾個師的兵力,嚮徐州地區發起瞭圍攻。
由於日軍的這次進攻早已蓄謀已久,國民軍的主力部隊很快便被日軍包圍。蔣介石見狀,隻好放棄徐州,慌忙命令部隊撤離。就這樣,蔣介石口中的乘勝追擊、徐州大戰,還沒有開始便不戰而敗。
然而,苦心謀劃瞭許久的日寇怎會輕易放棄,為完成圍剿國民軍主力的計劃,由
土肥原賢二
指揮的日軍第14師團強渡黃河,悄悄繞到瞭國軍的主力後方,即隴海綫的內側,以阻止援軍增援前來增援徐州。
當時日本的主力部隊都呈包圍的趨勢駐紮在徐州東西南北四個方嚮,並沒有大批集中起來的兵力。而國民軍在此地共駐有12萬餘士兵,這樣一來,土肥原師團這一支2萬人的孤軍就成瞭12萬國民軍的囊中之物。
“
區區兩萬人,我12萬大軍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得連骨頭渣都不剩!
”當蔣介石匆匆飛往豫東
程潛
所在的第一戰區指揮部,準備親自指揮豫東戰役時,程潛胸有成竹的請願到。
對於程潛的話,蔣介石深感寬慰。
然而,當戰爭打響時,國民軍的錶現卻給蔣介石上瞭十分生動的一課。
1938年5月23日,土肥原師團將蘭封作為突破點發起突圍,對鎮守蘭封的國民27軍展開瞭展開瞭猛烈的進攻。
二十七軍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將領桂永清更是蔣介石的愛將。該部隊裝備精良,武器先進,甚至有一個營還擁有德製I號坦剋和兩挺7.92MG13機關槍。這些武器裝備,連日軍的師團也未必能擁有。
程潛
可以說,桂永清所率領的二十七軍團不論是在人數和裝備上,還是在時機和地形上,都占據瞭極大的優勢,隻要戰士們正常發揮,打贏這一仗應該不在話下。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齣乎所有人的意料。相比土肥原師團發動的猛烈攻擊,桂永清部的反擊倒顯得唯唯諾諾,十分被動。雙方隻交戰瞭不到一天的時間,甚至日軍的步兵還沒有發起衝鋒,蘭封就已經被土肥原攻下,而擁有絕對優勢的桂永清卻狼狽的帶領著部下倉皇逃竄。
蘭封的失守,使土肥原師團成功突齣包圍圈。程潛不得不再次調兵布陣,補上桂永清軍這個缺口,再次對土肥原進行圍攻,激烈的戰鬥在豫東大地上再次拉開瞭帷幕。
如果說,桂永清軍的失敗隻是一個偶然,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證實瞭國民軍隊內部早已齣現瞭大問題。
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新調任過來的軍隊錶現得十分英勇,終於有捷報在不斷傳來。據程潛估算,最多三天的時間,土肥原的部隊將被國軍全數殲滅,蔣介石也十分開心,他拍拍程潛的肩膀說:“
一定要讓土肥原有去無迴!
”
然而,蔣介石的話音剛落,前綫就傳來瞭一個令人十分不敢相信的消息,鎮守商丘的第八軍黃傑率領部下不戰而逃瞭!
中央軍
聽到這個消息,蔣介石氣的暴跳如雷,忍不住地破口大罵到:“
黃傑這個龜兒子,娘希匹!”
原本程潛的計劃是,在商丘和蘭封形成半包圍模式圍殲土肥原部隊,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商丘的守軍一槍未放就在黃傑的帶領下放棄瞭商丘城,更可笑的是,黃傑的逃跑理由居然是“
電台被炸壞瞭,無法與第一戰區聯係
。”
黃傑的臨陣逃脫徹底打亂瞭國軍的戰略部署,殲滅土肥原的寶貴戰機被蔣介石的兩支嫡係部隊親手葬送。等程潛調任新的部隊填補空缺時,早已為時已晚――日軍的14師團從商丘蜂擁而齣,徐州地區的大股日軍也即將兵臨城下。
無奈之下,國民軍隻好撤離。而國軍前腳剛走,土肥原後腳便占領瞭蘭封,並立刻嚮開封發起進攻。
蘭封距離開封隻有50公裏,開封失守已成定局,鄭州岌岌可危!
蔣介石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蘭封戰役國軍前前後後投入瞭15萬的兵力,卻沒能殲滅日軍區區兩萬人的兵力。
一時間,蔣介石怒火攻心,屈辱和惱怒使他吃不好也睡不著,他的身體健康也初見端倪。
“以水代兵”,釀成花園口慘案
土肥原的狼子野心人盡皆知,在占領開封後,他率領部下不斷嚮開封推移,一旦開封淪陷,鄭州也不可避免,鄭州之後便是武漢,介時,整個神州大地都將被日軍控製。
土肥原
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蔣介石連夜召開瞭緊急會議,商量應對日軍進攻的緊急備案,“
以水代兵
”就是這些備案中之一,也是最受蔣介石認可的方案。
1938年6月3日,土肥原對開封發動瞭猛烈攻擊,大有不將開封成攻下誓不罷休的趨勢。在此危急時刻,
蔣介石決定孤注一擲,扒開黃河!
敵人的炮火一聲比一聲猛烈,來不及思索,蔣介石立刻打電話給程潛,命令他馬上啓動“以水代兵”的緊急備案。
電話那頭,一嚮十分服從老蔣命令的程潛此刻卻有些猶豫,一旦黃河決堤,淹死的可不隻是日軍,還有韆韆萬萬個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平民百姓。況且,洪水並不會馬上褪去,它所帶來的危害將會持續許多年。
見程潛遲遲不肯迴應,蔣介石加重語氣說道:“
這件事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乾,可盡全功!
”
蔣介石的意思很明確:
不要去考慮那麼多的後果,眼下將日軍逼退纔是最重要的,至於百姓是死是活,我們先擋住瞭敵人再說。
蔣介石
1938年6月9日,天剛濛濛亮,當人們都還沉浸在睡夢中時,隨著一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爆破聲響起,位於鄭州北郊的花園口堤壩決堤。
刹那間,滾滾的河水咆哮著從堤口奔湧而齣,巨大的衝力一下子將剩下的堤壩全部摧毀,原本隻炸破瞭一個小口的的花園口堤壩瞬間形成瞭一個數百米長的大豁口,並且還在不斷擴張。
短短幾分鍾的時間,中原大地早已不見昔日的煙火,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汪洋,黃色的、渾濁的、飄蕩著各種雜物的汪洋。
此時恰逢梅雨時節,而天公並不作美。就在花園口決堤的第二天,黃河的中上遊接連下瞭幾場強降雨,黃河的水量開始狂增,洶湧的河水好似一條惡龍,嚎叫著吞沒一棟棟房屋和一片片田地,最終停留在淤塞的趙口。
巨龍繼續狂傲地叫囂著,在經過幾聲怒吼後,趙口也被巨龍衝開。兩股水流迅速匯閤,形成瞭一股更為洶湧的巨浪,直直地從賈魯河奔騰而過。至此,賈魯河也開始外溢。
每經過一個地方,巨浪就會與其他水流匯閤形成更大的巨浪,它咆哮著,翻騰著,一口氣淹沒瞭中牟、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多個地方。並順著潁河、淮河一路嚮東南方嚮湧去,絲毫沒有要停留的意思。
水中“蛟龍”,蔣介石撒下的彌天大謊
洪水泛濫的地方被稱為黃泛區。
而在聽聞黃泛區的洪水已經到達瞭不可控製的程度,
數以萬計的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
,到外省逃難後,心虛的蔣介石頗有些緊張的來到瞭黃泛區沿岸進行視察。
看到眼前“波瀾壯闊”的畫麵,蔣介石的臉上看不齣來任何錶情,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就直直地站在那裏,望著遠方無邊無際的黃河水,陷入瞭沉思。
良久,蔣介石邁著沉重的步伐離開瞭黃泛區。身邊的部下見他走路有些踉蹌,想要伸手去攙扶,蔣介石也隻是擺瞭擺手,顫顫巍巍地迴到瞭住所。
當天晚上,蔣介石就生瞭一場大病
,並且持續瞭數日。而對於這場病的病因,世人無人知曉,蔣傢一直對此諱莫如深。
有坊間傳言,蔣介石突發重病是因為在黃泛區看到瞭蛟龍!蛟龍所到之處,江河湖海跳躍翻騰,如有人遇見切不可稍作停留,否則必疾病纏身,不得而終。
對於這個傳言,蔣傢並沒有做任何澄清,在當時那個社會,這種說法還是有很多人信服的。
漸漸地,傳言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說,宋美齡在她的日記中記載過蔣介石在黃泛區看到蛟龍的事情。此消息一齣,民眾更加篤信瞭這種看似荒謬的說法。
但無論是蔣介石看到蛟龍的消息也好,還是宋美齡寫日記的消息也罷,這所有的傳聞都無從考證。
有學者認為,蔣介石之所以不對此事做齣澄清,是因為他無法承受花園口決堤給他帶來的危害。
當時,在花園口決堤事件發生後不久,蔣介石的部下就對外聲稱是日軍炸毀瞭堤壩,而對此事,蔣介石卻並未公開做齣任何錶示。
在當時的環境下,人們也更願意相信這件事情是日寇所為,所以蔣介石乾脆順水推舟,默認瞭這種說法。
直到1974年5月,國民黨高層纔對外承認花園口慘案確為蔣介石一手造成,
這個時候的蔣介石早已辭彆瞭這個世界。
而至於蔣介石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有學者提齣很可能是在經受接連的打擊之後,心力交瘁所導緻。
專傢給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徐州失守。蔣介石本想乘勝追擊,展現自己的領導能力,獲取民眾的支持,不料卻未戰先敗;
其次是蘭封淪陷。前前後後加起來15萬的國民大軍被一支2萬人的日軍打的棄城而逃,這是他人生中抹不去的屈辱;
最後是花園口決堤。本想藉助黃河之水抵禦日軍,卻沒想到後果迴事如此的慘重,在黃泛區站立那段時間,蔣介石的心裏會不會也在後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