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5/2022, 5:27:43 AM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2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當地舉行儀式慶祝猶太教傳統節日光明節。(視覺中國/圖)
邁剋爾・伊戈爾常常會聽祖父母迴憶起關於大屠殺的事情。那時候,他還是少年。
作為幸存者,伊戈爾的祖父母逃離瞭納粹的屠殺,並輾轉來到美國。但是,伊戈爾傢族大多數人卻和600萬其他猶太人一起,在那場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中喪生。
至今,伊戈爾仍能清楚記得少年時的一件事: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一個朋友在鞋子上畫瞭一個符號“�e”,“他(朋友)根本不明白那個符號的含義,隻是想吸引彆人的注意。”
二十多年過去瞭,伊戈爾已經41歲。讓他感到震驚的是,隨著人們對猶太人的仇恨情緒激增,“�e”符號越來越多地齣現在美國的公眾場閤。
2022年4月26日,美國猶太民權組織反誹謗聯盟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反猶事件比2020年增加34%,其中多為騷擾性質,但人身攻擊和破壞財産事件也明顯增多。針對猶太社區中心、猶太會堂等機構的攻擊事件增加61%,K-12學校(指幼兒園至高中階段)內反猶事件增加106%,高校內反猶事件增加21%。
美國的反猶危機日趨嚴峻。2022年初,得剋薩斯州一所猶太教堂發生瞭一起人質劫持事件,持續逾11小時。不久,芝加哥兩座猶太教堂遭到破壞,多個州齣現印有反猶太主義標語的傳單。在輿論場上,美國廣播公司《觀點》欄目主持人烏比・戈德堡公開宣稱,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與種族無關”……
“他們叫我們骯髒的猶太人”
伊戈爾再度見到“�e”符號,是在2021年的5月27日,他所就職的佛羅裏達大屠殺博物館的外牆上,有人用黑色的塗鴉畫齣瞭這個符號,以及“猶太人有罪”的字樣。
作為博物館的董事會主席,伊戈爾一直緻力於讓更多美國年輕人瞭解發生在七十多年前的大屠殺事件。
猶太人對德國的物質索賠會議202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美國年輕人不知道曆史上有600萬猶太人在大屠殺中喪生,甚至有11%的人認為“大屠殺是猶太人自己造成的”。
“必須在美國學校討論和教授跟大屠殺有關的曆史,缺乏這些課程會讓青年們缺乏同理心。”伊戈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閤呼籲。
伊戈爾也知道很難實現這個夢想,反而眼見著越來越多的美國猶太人遭到反猶主義的侵擾。
佛羅裏達大屠殺博物館遭到惡意塗鴉幾天後,當地警方認定:這是一起仇恨犯罪。
同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武裝組織衝突期間,美國一個月就發生瞭387起反猶主義事件。這包括在佛羅裏達州立大學,一名猶太學生公寓門在深夜被塗上三個“�e”符號;在洛杉磯,幾個陌生人突然辱罵在一傢猶太餐廳用餐的食客“骯髒的猶太人”,並嚮他們投擲玻璃杯。
而在2021年全年,根據反誹謗聯盟的報告,涉及襲擊、騷擾和故意破壞的反猶太主義事件總數達到瞭2717起,比上一年增加34%,這是該聯盟從1979年開始追蹤此類事件以來的最高紀錄。
“猶太人比幾十年前更加會感到不安全和恐懼。”反誹謗聯盟中西部地區主任大衛・戈登伯格說。
21歲的紐約居民布萊剋・紮瓦斯基也深有感觸。2021年底,他和朋友走在布魯剋林街頭,突然被幾個陌生人攔住。
當時,紮瓦斯基身穿著印有“以色列國防軍”字樣的綠色衛衣,一名陌生人質問他“為什麼要支持骯髒的猶太人”,並要求他在5分鍾內脫掉衣服。
遭到拒絕後,這名陌生人直接衝紮瓦斯基的臉頰和眼睛上打瞭數拳,並將手中的冰咖啡倒在他身上,“當時我昏過去瞭,但耳邊不斷迴響著他們叫我們骯髒的猶太人。”
除瞭反猶暴力高發的紐約,根據反誹謗聯盟的報告,2021年幾乎在美國每個州都報告瞭類似的事件,紐約、新澤西、加利福尼亞、佛羅裏達、密歇根和得剋薩斯的數量也很多。
“美國的猶太人正在經曆他們在過去40年中看到的最嚴重的反猶太主義。”反誹謗聯盟首席執行官兼國傢主任喬納森・格林布拉特錶示。
巴以衝突、遊說政治和網絡溫床
近年來,猶太社區、教堂、猶太人被攻擊早已不再是新聞。
多數時候,反猶主義被認為是一種右翼現象。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保守主義思潮又一次崛起,“美國優先”“白人至上”的理念變得更加活躍,大多數反猶事件也的確與右翼勢力有關。
2017年8月,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的“團結右翼”集會上,數百名遊行者揮舞著納粹旗幟,並高呼“SeigHeil”等納粹口號,還聲稱:“猶太人不會取代我們!”
經反誹謗聯盟確認,那場五六百人參與的集會中,有三百多人支持反猶太主義和種族主義。
2018年10月27日,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案震驚全美。案發當天正是猶太教的安息日,一名白人男子手持自動步槍和手槍闖進這座名為“生命之樹”的教堂,凶手一邊高喊“猶太人都去死”,一邊嚮人群中開槍,導緻至少11人死亡、6人受傷。
這起凶案被認為是對美國猶太人社區史無前例的緻命襲擊。警方隨後查實,白人男子名叫鮑爾斯,是一名極端的新納粹主義者。在他的觀念裏,特朗普都算是個“全球主義者”而不是“民族主義者”,他還認為特朗普“活該被猶太人所包圍和控製”。
鮑爾斯在社交網絡上寫道,“隻要猶太佬一天泛濫,讓美國再次偉大就不可能實現。”
“讓美國再次偉大”,正是特朗普的競選口號。
“在國內政治的壓力下,以及反種族歧視和反警察抗議示威浪潮,美國猶太人正在承擔國內種族主義的重壓。”反誹謗聯盟首席執行官兼國傢主任喬納森・格林布拉特憂心忡忡。
他更擔心的是,“四年來,似乎受到瞭右翼勢力的刺激,左翼極端者也加入到瞭反猶暴力事件中,這給猶太人帶來瞭毀滅性的後果。”
隨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加劇,美國的反以情緒也不斷升高。2021年5月,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武裝組織衝突期間,美國數十座城市爆發數百起反以抗議。當月,美國發生387起反猶事件,單月數量為全年最多。
喬納森・格林布拉特發現,在2021年發生的多起反猶襲擊中,幾乎不再有人戴著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襲擊相比以往時候更多來自左翼。”
2021年10月,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發布首份針對美國猶太人調研報告顯示,猶太受訪者被問及反猶太主義的三個來源主要是:極右翼、極左翼和以伊斯蘭教為名的極端主義。
美國反猶主義何以甚囂塵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崢對南方周末錶示,“一是疫情加劇美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而猶太族裔是美國最富有的族裔之一,對猶太人的攻擊某種程度上來自仇富心理。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國內猶太人在政治上非常抱團兒,在巴以等國際問題上,很多美國人認為美國猶太人發揮瞭很強的遊說作用。”
多年前,美國國際政治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在著作《以色列遊說集團與美國對外政策》中也詳細闡述瞭猶太人的遊說政治。
反猶主義也在社交媒體傳播中被放大。美國猶太人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批評,“社交媒體正被用來疏遠猶太人,它有能力在幾秒鍾內放大最粗暴的反猶太主義謠言。”
2021年8月,美國打擊數字仇恨中心也指責社交媒體是“傳播種族主義和針對猶太人網絡暴力的溫床”。
“沒有解藥的古老病毒”
反猶主義的曆史比美國這個國傢的曆史更加久遠。
從古代到近現代,猶太人一直是歐洲宗教社會歧視、憎恨和迫害的對象。在歐洲國傢,每當社會齣現經濟睏難時,尤其在金融業較為成功的猶太人通常會先成為受責難的對象。而在德國納粹掌權後,歐洲國傢對猶太人的仇恨情緒達到頂峰。
1881年至1924年期間,超過200萬猶太人為躲避歐洲的幾次大屠殺,舉傢遷徙到美國避難。隨著他們到來的,還有歐洲人對猶太人的偏見和刻闆印象。
猶太人的舉止、習俗、生活方式及其職業上的成功,導緻猶太人經常成為被怨恨的對象。尤其在經濟低迷時期,猶太人往往被指控為“腐敗的國際金融傢”。
反猶主義不斷,這並未阻止猶太精英的崛起。僅占美國總人口不到3%的猶太人,其傑齣者依舊成為商業、醫學、科學、時尚、戲劇等行業的領軍人物。
猶太人在各個領域越是成功,越容易招緻仇恨。美國內戰期間,尤利西斯・格蘭特將軍下令,將“猶太人作為一個階級”驅逐齣他所在的指揮區。
二戰期間,大約有50萬美國猶太人在軍隊服役,但不少人仍被私下質疑對美國的忠誠。戰後,美國的反猶太主義捲土重來,多所大學仍對猶太人入學實行配額製。
大屠殺幸存者亞伯拉罕・福剋斯曼曾連續5年擔任過反誹謗聯盟負責人。在他看來,“反猶主義就是一種沒有解藥的古老病毒。”
不過,美國的反猶主義從來沒有達到像德國等歐洲國傢那樣的廣度、深度和強度。美國幾乎從來沒有像歐洲那樣以國傢或官方的名義,對整個猶太人群體進行大規模驅逐、迫害甚至屠殺。
“美國的反猶主義多數情況是底層嚮上的傳導機製。”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崢注意到。
“格蘭特將軍的十一號驅逐令是十分罕見的,這也是美國政府唯一一次公然進行的官方反猶主義行為。”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傑羅姆・漢納斯說,這項政策在一些鎮上實施不久,就被林肯總統以違憲為由廢除。
“整個美國的問題”?
曆史上,美國猶太人一直為歐洲猶太同胞的遭遇感到難過和不平:在那裏,猶太人輕易不敢展露族裔標誌,猶太教堂遭到暴力襲擊也司空見慣。
邁剋爾・伊戈爾也常常聽外祖父母講起,那些普通人幫助他們來到美國後,他們如何在美國這個熱情自由的國傢不知疲倦地工作,為幸存下來的孩子們創造著未來。
但現在,生活在美國的猶太人不得不像嚴酷時期的歐洲猶太人一樣,去接受在反猶主義新常態下,隱藏自己的身份標誌,避開猶太教堂,淡化對以色列的支持。
2022年1月,美國發生瞭一起針對猶太人的襲擊事件。在得州達拉斯沃斯堡郊外的改革猶太會堂,拉比查理・沃剋在安息日熱情接待瞭一名不速之客,並為他泡茶。
但是,就在沃剋轉身帶領禱告時,他卻聽到瞭手槍上膛聲。
這名不速之客劫持瞭四人作為人質,其中就包括沃剋。幸運的是,在近年針對猶太人的攻擊變得越來越普遍後,沃剋與他的會眾們都曾參與過相應的安全課程,沃剋暗示其他人質都偷偷開始嚮齣口挪動。
隨後,他抓住劫持者走神的機會,嚮其他人質大喊,“快跑!”
沃剋最後逃齣時已經筋疲力盡,這次劫持事件總共僵持瞭11個小時。後來,聯邦調查局將人質事件定性為“與恐怖主義有關事件,其中猶太社區成為主要目標”。
拉比查理・沃剋成為瞭救人的英雄,但這不能讓他感到快樂。美國國傢猶太學習與領導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拉比約書亞・斯坦頓說,“如今,我們在擔任拉比的同時,還得成為安全專傢。”
他還無奈地說,“但這不是我成為拉比的初衷,我是為瞭教導、支持與關心我們的社區。但現在,猶太社區成為被攻擊目標令我們都被恐懼所籠罩。”
美國安全社區網絡首席執行官邁剋爾・馬斯特斯也坦言,在過去四年中,他們在猶太社區工作的專業安全主管人數也增加瞭一倍多。
安全社區網絡還跟執法部門和猶太社區閤作,為禮拜場所、猶太機構以及學校製定培訓和安全計劃,“近些年,我們努力讓這些空間更加安全,但持續存在的安全威脅仍然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在紐約,兩名議員多夫・希金德和英娜・維爾尼科夫也在推動一項法案,要求改革保釋法律,“反猶太襲擊者經常在被登記後很快就被釋放齣獄”。
2022年1月,紮瓦斯基遇襲不久,71歲的希金德和數百名抗議者走上布魯剋林街頭高喊,“要把襲擊者關進監獄!”
在那場遊行中,數百人身穿印有“以色列國防軍”字樣的衛衣,走在紮瓦斯基遇襲的那段馬路上,“我們的祖輩逃到這個國傢是為瞭自由,為瞭安全,為瞭穿任何我們想要穿的衣服,信仰自己的宗教。我們不希望在這個國傢,因為自己是猶太人而感到害怕。”
反誹謗聯盟首席執行官兼國傢主任格林布拉特則強調,“反猶太主義不僅僅是猶太人的問題,這是一個需要解決方案的整個美國的問題。”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鄭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