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6:44:55 PM
SOS,羊該不會是最後一個知道“榖愛傢族”的人吧?
之前榖愛淩奪冠不是引發瞭一波滑雪熱潮嘛,不少喜歡滑雪的小朋友,都把榖愛淩視為偶像,也想成為奧運冠軍。
滑雪教練張弛就給這些練習滑雪的小朋友編瞭號, 誰玩的最好,誰就是“榖愛一”
在綜藝《請迴答2022》裏,有小朋友在采訪中害羞錶示自己是榖愛三,還給記者介紹“榖愛二”和“榖愛四”
因為隊伍在不斷壯大,這些小朋友被統稱為”榖愛傢族“。
ok,確認過眼神,偶像力量果然夠無窮。
比起小朋友,大人們好像更異想天開。
有人還打算讓榖愛淩魂穿,交換身體一年,改變自己的人生
有網友神迴復:一年後你迴到瞭你的身體,發現國傢要你參加奧運會
哈哈哈真的笑不活瞭。
不過,有一說一,魂穿靠的是大腦,所以,其實大傢都認同大腦能改變行為,讓事情有不同的結果。
那麼,我們普通人怎麼樣纔能訓練大腦,讓大腦主動帶我們變更好,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呢?
下麵,訣竅來瞭!
大腦的4個特點
B站上有個蠻火的視頻,叫《優秀的人都如何訓練大腦》。
視頻的演講者提齣這樣一個觀點:人生中最重要的閤作關係就是你和大腦的閤作關係
在這場閤作關係中,大腦是乙方,而你是甲方。你想要做什麼,大腦就會幫助你去得到什麼。
不過,前提是你要瞭解大腦的4個特點,這樣雙方的閤作關係纔算成立。
特點一:大腦永遠在做它認為對你有利的事情
這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打著“為你好”的幌子,而是真切地發自肺腑的行為。
你覺得天黑瞭,想屋子亮一些,大腦就會讓身體起身,打開燈的開關。
你覺得下雨瞭,擔心自己會淋濕,大腦就會配閤手,讓你齣門帶上雨傘並打開。
我們的意識直接決定著大腦發齣的指令,大腦會完全且確定地做它認為你想要它去做的一切
特點二:帶你遠離痛苦是大腦的本能
大腦是具備防禦機製的。
當一件事情讓你痛苦不堪的時候,它會主動履行“守護者”的身份,把你藏起來。
比方說,那些因為心理創傷而失憶的人。再比方說,那些為瞭保護主人格,而生齣多個副人格的人。
讓你逃避痛苦,忘記痛苦,選擇性忽視痛苦的來源,是大腦最擅長做的事情。
特點三:你對所有事物的感覺來源於你想像的畫麵和你對自己說的話
一個簡單例子:
當彆人告訴你不要想粉色大象的時候,你的腦海裏已經自動構建齣粉色大象的模樣。
基於這一原理, 你可以被人催眠,也可以自我催眠。
三人成虎,謊話說多瞭,自己也會覺得是真的。
特點四:大腦愛做熟悉的事
熟悉的事情會讓你感覺更安全。
不停地重復那些熟悉的事情,則會讓安全感加倍。
相較於突破和變動, 大腦更喜歡走已經設定好且熟悉的程序。
因為這樣並不會刺激到太多的神經元,相對來說耗氧量也會隨之減少。
而在耗氧量少的情況下,我們會本能地認為這件事很好,帶來的感覺是輕鬆且容易。
訓練大腦的方法
明白瞭大腦的特點,下一步就是瞭解如何對癥下藥,去訓練它,讓它為你所用。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産生結果。
如果不想要這個結果,那就要探究源頭,直接從思維這一步抓起。
Step1:明確且具體地告訴大腦你要什麼
大腦是很乖順的。
它會依照它認為你想要的去做。
你今天想熬夜,即使大腦已經睏到不行,腦缺氧瞭,它也會發齣打哈欠的指令,讓你通過哈欠增加氧氣,為腦細胞供氧,以免繼續睏下去。
它固然知道熬夜不好,但既然你想做,大腦還是會選擇聽從你的想法。
也正是基於這一點, 大腦往往會因為你的想法而喪失判斷性,甚至聯閤其他器官,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有的人一考試就拉肚子就是因為此。
所以,跟大腦閤作的第一步,就是明確且具體地告訴大腦, “我希望做這件事,我享受它,是我選擇瞭它”
而不是,一個勁告訴大腦,這件事帶給你的痛苦,難過,壓力。
因為,當大腦總是在接受你對一個事情的負麵情緒時,它會認為,這件事對你無用,你沒有在想做這件事。
Step2:把挑戰、完成目標與快樂鏈接
大腦總喜歡帶我們逃避痛苦,追求快樂。
”奶頭樂“理論的本質就是讓娛樂填滿生活,讓人們沉浸在簡單的快樂中,轉移注意力,喪失思考能力。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 確定什麼鏈接快樂,什麼鏈接痛苦。
減肥的時候,大多數人覺得減肥餐不好吃=痛苦,運動很纍=痛苦,去健身房麻煩=痛苦。
如此一來, 大腦識彆的減肥是等價瞭諸多痛苦的減肥,而不是等價瞭諸多快樂的減肥。
它自然而然會帶你逃避減肥,讓你完不成減肥。
所以,當你減肥的時候,你要告訴大腦,這些痛苦是我想要的。
努力的過程是快樂的,完不成目標纔是痛苦的。
把一切難做的事情鏈接到成就感和快樂上,把放縱自己,一直做重復性工作鏈接到平庸和痛苦上。
這樣,你纔更容易達到目的。
Step3:用你的需要去創造幻想,改變大腦的畫麵和語言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意思是,人們的期待會通過潛移默化來改變行為。
說簡單點,就是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你就會成為什麼樣。
我們可以靠幻想來改變自己,而幻想則可以從自身的需求齣發。
不夠高的足球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米六五的阿根廷球王馬拉多納
不是從專業院校畢業的演員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跟自己非科班的娛樂圈前輩。
網上瘋傳的“公主學習法”正是如此。
你可以把自己想成尊貴的公主,也可以把自己想成億萬身傢的繼承者。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往往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方嚮,沒有確認的榜樣。
但當你把自己想成實體化的人物時,目標、方嚮都有瞭,心態也會變得不一樣。
Step4:讓自律變成熟悉的事,讓拖延變成陌生的事
大腦喜歡做熟悉的事,並不是壞事。
但如果你熟悉的事情是拖延、是恐懼,是害怕挑戰,那就是壞事。
因為, 你創造什麼樣的信念,什麼樣的信念就會塑造什麼樣的你。
如果你習慣瞭晚上點夜宵,這個習慣就會一直跟著你。
但如果你習慣瞭晚上做復盤,設定目標,那這個習慣也會一直跟著你。
兩個習慣會齣現不同的結果。
所以,當你相信自律會成為你熟悉的事情,那大腦就會幫助你去完成它,認為它纔是耗氧量低的工作。
所以,從現在開始,告訴你的大腦,你要什麼,為瞭這些你願意付齣什麼。
付齣過程會讓你快樂,而你自己也在幻想目標完成的快樂。
為瞭這個目標所做的事情,都將是你熟悉的事情,而不是陌生的事情。
這樣的你,會變得更優秀,思維也會完全不一樣。
最後,羊還想告訴姐妹們:
韆萬不要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等於自我詛咒。
年齡和時間都不是障礙,你的靈魂永遠可塑,你的未來在於你自己的每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