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2022, 10:08:44 AM
說老蔣不敢輕易招惹杜月笙,還真不是誇大其詞,作為上海三大亨之一,杜月笙比黃金榮有遠見,比張嘯林有骨氣。
倘若隻是在社會這一領域單打獨鬥,杜月笙還不會被稱之為傳奇。
他的傳奇之處,在於編織瞭一扇龐大的關係網。
上到政壇權貴,下到三教九流,橫跨政界、工商界,有幫會勢力作為根據地,還有法租界作為靠山。
所以,老蔣忌憚的不是他杜月笙本人,而是他背後所編織的那一層復雜的關係網。
舊中國的上海,十裏洋場,燈紅酒綠,這裏已然就是冒險傢的樂園。
在這十裏洋場,眼見他平地高樓起,又眼看著他高樓崩塌於一時。無數冒險傢來來往往,都成為一時的過客,唯獨杜月笙在這裏,成為瞭幫會的領袖。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杜月笙也不會來到這十裏洋場,他父母早亡,1888年齣生在江蘇的川沙,也就是如今的上海浦東新區。
當時,他還隻是一個叫作杜月生的普通人,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貧苦人傢的孩子模樣,誰能知道這個小男孩,會在上海混得風生水起,會在曆史當中,留下幾滴墨字痕跡。
十四歲的杜月笙,為瞭生計,從老傢來到瞭上海,在上海十六鋪的水果行,當起瞭一名小學徒。
舊時的老上海,是老實人的地獄,是冒險傢的樂園,任何一個有著野心的人,都不願淪為他人砧闆上的魚肉。
而要成為人上人,就不得不和幫會打交道。
為瞭齣人頭地,杜月笙這個水果店的小夥計,義無反顧地加入瞭青幫,拜入瞭黃金榮的門下,成為“黃公館”的一個門生。
而加入瞭幫會,還隻是漫漫長路當中的一小步,如何能從眾多門生當中脫穎而齣,就成瞭一個問題。
基本的好勇鬥狠隻是基礎,而要脫穎而齣,靠“狠”是遠遠不夠的,光腳的人太多,你狠,還有人比你更狠。
隻有情商和手段,纔是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製勝法寶。
杜月笙會籠絡人心、善工於心計,他機靈詭詐,懂得如何通過散財去換取利益和人心。
除瞭這些,“權術”成瞭他崛起的關鍵因素,一個懂得權術,並且善於使用權術的人,絕非是池中之物。
在社會這個名利場,一個人要麼圖名,要麼圖利,無欲無求的聖人太少,凡人太多。
杜月笙長袖善舞,前清遺老、軍閥政客、文人墨客、社會名流、工商業巨子,他無不傾力結交,執禮甚恭。
或拉其結為拜把子的兄弟;或收其為門生;或養為食客,月俸銀兩;或結為朋友,給予經濟救濟。
軟刀子殺不死人的身軀,卻能腐化人的靈魂,能讓章太炎這種傲氣的文人,親自為其改名,可見杜月笙的魅力和手段(他原名杜月生,章太炎建議其改名為“鏞”,號月笙)。
或許見慣瞭幫會當中的爾虞我詐,杜傢的後代子孫從不沾染幫會,都受到瞭良好的教育,大多數都在海外定居。
對於自己後事的處理,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對子女說瞭這麼一句話:
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這是何意?
原來杜月笙在處置遺産的時候,他的遺産隻剩下瞭11萬美元,這是1951年的11萬美元,也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然而對於龐大的杜傢,這點資金和開銷完全不相匹配。
除瞭這11萬美元的遺産之外,還有很多彆人從他這裏藉瞭錢,立下的字據。杜月笙不希望子女們到處去找彆人要債度日,就直接銷毀瞭那些字據。
而那僅剩的11萬美元,他的每個太太分得一萬,兒子拿一萬,還沒齣嫁的女兒那瞭六韆,而那些齣嫁的隻分得四韆。
1951年8月16號,下午,62歲的杜月笙去世,在他迴光返照之際,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如下:
我沒有希望瞭,可你們大傢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