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6:12:11 PM
2017年,雲南一位村民在采藥時發現瞭幾個廢棄大油桶。令人奇怪的是,這些油桶是被人特意掩埋起來的。難道這個油桶裏有東西?懷著好奇的心理,這位村民掀開瞭油桶的一個角嚮裏麵望去。然而,接下來他看到的一幕卻讓他嚇破瞭膽。
隻見這個油桶裏裝滿瞭大大小小的屍骸 。用油桶裝屍骸,這種埋葬方式聞所未聞。難道是有人藏屍?想到這裏,這位村民立即迴到村中,將村長以及德高望重的長輩找來,與大傢一同商討。在他的指路下,眾人很快就來到瞭油桶附近。
經過觀察,大傢發現這幾個油桶的距離非常近, 但是由於鮮為人知,一處上麵已經長起瞭參天大樹,另一處則淪落為垃圾堆 。村長在仔細看過油桶內部後,發現裏麵的屍骸數不勝數。這可讓村長犯瞭難,按照自己對村子的瞭解,村民們去世後根本沒有將墓地選在這裏,而且從這個鐵桶的年代來看, 很像是二戰時期。
油桶
難道這些是二戰時期遇難者的屍體? 村長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即上報政府。很快,政府人員以及一眾專傢就匆匆趕來。與村民們不同的是,專傢們一眼就看齣這是一個簡易的墓地。雖然此時這幾個鐵桶已經被挖開,但是按照周圍的泥土量以及形態來看, 一看就是一個墳墓。 隻是因為未知的原因,將其掩埋成一個小土堆,這纔瞞過瞭眾人的眼睛。
那麼,鐵桶裏的屍體究竟是誰呢?專傢們先將周圍進行瞭測量,然後纔進行清理。很快,油桶的全觀便漏瞭齣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油桶的一端還各自連接著一個油桶。對於這一現象,專傢們仔細一想,就明白瞭其中的緣由。一定是由於一個油桶太過窄小,不方便安葬,纔會連接起來。看到這裏,專傢們更加確定這是一處墓地。
挖掘
那麼,這些油桶裏的屍骸是誰呢?專傢們也迫不及待的要知道答案。然而,在研究屍體時卻遇到瞭阻礙。原來呀,由於時間久遠,油桶周圍已經被樹根死死纏住,專傢們隻能將汽油桶攔腰切斷來拿齣屍體。可是專傢們對著油桶切割瞭半天,油桶卻紋絲不動。無奈下,專傢們隻好換一種方法,讓一位誌願者親身專進汽油桶裏,將遺骸一一取齣。
取齣後,專傢們立即對著遺物來辨認他們的身份。 根據服裝碎片來看,這些屍骸在生前都是軍人,且還是遠徵軍。 察覺到遺骸的身份後,專傢們對此次挖掘更加重視。與此同時,專傢們發現在這些油桶的不遠處,還有一個小土堆。難道還有遺骸?想到這裏,專傢們立即對戰小土堆進行挖掘, 果不其然,這裏還有一個大油桶。
遺骸
但是令人傷心的是,這個大油桶因為年代久遠,已經被破壞,就連裏麵的屍骸也隻剩下半身。這一幕帶給專傢極大的衝擊。 要知道,鑒定屍骸身份的關鍵就是頭骨和牙齒, 現在這位遠徵軍失去瞭這兩樣重要的部位,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驗證身份。到現在為止,專傢們的挖掘工作基本結束,接下來就是確定這些烈士的身份。
於是專傢將另外幾具遺骸的牙齒以及頭骨送到實驗室,進行DNA鑒定。希望能為這些英雄找到傢人。而在這些遺骸中,牙齒成為瞭辨彆烈士年齡的主要工具。按照牙齒的狀態來看,這些牙齒還沒有太多磨閤的痕跡。而且第三幼齒還沒有完全發育。根據這一現象,得齣瞭一個讓專傢們都不能接受的結果 。這些烈士遺骸的年齡都在20歲左右。
頭骨
放到現在的社會,這個年紀大部分人還在上學,還是被大傢保護的孩子。 然而,在二戰時期,他們卻已經身負重任,保傢衛國,年紀輕輕就失去瞭生命。 但是,對於烈士們的身份,卻因為時代久遠,始終沒有進展。
雖然無法辨認身份,但是他們的功績卻永遠被世人所銘記,得知他們的身份後,大傢將他們的遺骨安葬進烈士陵園。在烈士陵園裏,還安葬這幾個日本軍官。但是礙於他們之前在我國犯下的種種罪行,在安葬時,特意以麵朝烈士陵園下跪的姿勢。為他們的罪行懺悔。
遠徵軍紀念碑
那麼,這些遠徵軍為什麼會齣現在油桶裏呢? 這主要與遠徵軍當時麵臨的惡劣環境有關。 1941年底,日本開始大舉進攻東南亞的一些國傢,並且先後切斷瞭我國的滇越鐵路以及香港通道。這兩條鐵路一經切斷,極大的影響瞭國外的物資援助。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隻好將目光放在滇緬公路。這也成為瞭我國的後勁大動脈。
然而,這一點很快就被日軍發現瞭,為瞭徹底斷絕彆國對我國的援助,日軍將目光放在瞭緬甸身上,勢力直逼仰光。在這種危急時刻,我國緊急組成中國遠徵軍,隨時準備赴緬作戰。然而,我國的這一行為卻沒有得到英國的支持。 雖然緬甸對我國至關重要,但是對英國來說隻是一道外圍屏障。
公路
因此,英國對於是否接受遠徵軍赴緬拿不定主意。就是這一陣猶豫,給瞭日軍喘息的時間。他們迅速在緬甸站穩瞭腳跟,並拉開瞭全麵侵緬的戰綫。直到這個時候,英國纔追悔莫及,急忙與我國取得聯係,請求遠徵軍協同作戰。
我軍也深知情況緊急,收到命令後,立即派齣十萬遠徵軍赴緬作戰。然而,此時日軍對緬甸已經熟悉,又連續占領多處戰略要地,這場仗也變得十分難打。1942年3月,遠徵軍的第200師終於抵達緬甸。然而,令大傢始料未及的是, 來到這裏他們第一個見得不是日軍,反而是倉皇撤退的英軍。
遠徵軍
看來接下來這一定是一場硬仗。雖然英軍一片低迷,但是遠徵軍絲毫沒有受到這種氛圍的感染。來到戰場後,立即開始戰前準備,隨時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到19日,第200師終於遇到瞭一支日軍。仇人見麵分外眼紅,雙方立即展開瞭廝殺。
在我軍的殊死抵抗下,日軍接連衝鋒瞭5天,依舊沒有拿下陣地。無奈下,日軍隻好組織瞭一支敢死隊,趁著我軍不注意攻入陣地。麵對這種突然情況,排長帶領大傢英勇抵抗,在戰鬥中身中六彈卻仍舊不肯撤退。在大傢的眾誌成城下,又防守瞭半個月左右 。對此,日軍氣急敗壞,急忙叫來大批援軍,這纔將同古的防綫擊潰。
英軍
這是遠徵軍與日軍的第一場戰役。經過這場戰鬥,我軍對日軍的戰鬥力有瞭大緻的評估。正當我軍摩拳擦掌,準備與日軍就進行決戰時,英國這邊卻齣瞭差錯。戰綫西側的英軍輕而易舉就被日軍擊潰。為瞭大局, 遠徵軍隻好分齣一部分兵力來營救英軍,這也直接導緻之前的決戰計劃破滅。
然而, 更加讓我軍想不到的是,就在這種關鍵時刻,英軍居然放棄瞭戰鬥,一股腦全部撤退, 並且臨走的時候還無意中坑瞭我軍一把 ,讓我軍有瞭不必要的損失。英軍的撤退不僅減少瞭我軍的戰鬥力,更是打擊瞭戰士們的士氣。對接下來的作戰極為不利。
被齣賣的遠徵軍
在接下來的幾次作戰中,遠徵軍陷入瞭日軍的三麵包圍中。在這種危急時刻,遠徵軍即使在不甘心,也隻能先行撤退。讓誰都想不到的是,在撤退時,卻也齣瞭岔子。本來,遠徵軍撤退的路綫有兩條,一條是撤迴祖國。但是這條路要危險一點。另一條就是要跟隨英國一起撤入印度。
而關於這兩個選擇, 遠徵軍分為兩組,以孫立人為首的,撤入印度,但是以杜聿明為首的,卻準備迴國 。然而,迴國途中,卻不斷遭受日軍襲擾。無奈下,杜聿明隻好帶著大傢踏入野人山。而這,也是遠徵軍噩夢的開端。本來是為瞭躲避日軍的追捕, 卻沒想到野人山中比日軍更加可怕。
杜聿明
野人山中深林茂密,大型武器根本無法進入。為瞭不便宜日軍,杜聿明下令將這些武器通通銷毀。身上隻帶瞭一些乾糧。然而,野人山中危機四伏,大傢的速度被嚴重放緩。而再次期間,部隊中的乾糧卻很快見瞭底。無奈下,杜聿明隻好吃隨行的戰馬。可是,戰馬吃完瞭,齣去還遙遙無期。為瞭活下去,大傢隻能吃野人山中的食物。
誰知道, 野人山中的食物大多有毒,戰士們吃完後有的腹瀉難止,不一會就失去瞭生命。除此之外,山中遍布沼澤。 就連睡覺中也會被各種蟲子侵擾。這可不是一半的蟲子,如果放任不管, 他們甚至能將人變成森森白骨 。 在入緬作戰的十萬人中,戰死的僅僅有1萬人,但是野人山中卻摺損瞭5萬人。
美術生筆下的野人山
大傢看著這些倒下的戰友十分心痛,但是事態緊急,隻能以油桶當做棺材,草草將他們埋葬。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