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9:51:18 AM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父母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古有先師孔子傳道授業,尊師重道的風尚流傳至今成為一種美德。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覺悟越來越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人們能夠利用的學習資源和手段呈現多樣化、多元化和創新性等特徵,學習不單單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反而成為瞭整個傢庭傾注心血的任務。
比如教輔行業的興盛就是一個縮影,傢長們為瞭孩子能脫穎而齣,不僅要求孩子在校園內耕耘勤學,還在校外、在傢中、在綫上等方方麵麵督促孩子學習。
教育內捲盛行,傢長內心止不住的擔憂
其實傢長們之所以如此“拼搏”,主要還是因為“內捲”之風已經不再單指職業競爭,它無處不在, 甚至已經滲透到孩子的生活學習裏, 而它所帶來的壓力同樣牽動著傢長的心。
畢竟在中考、高考分數愈發突齣,但招錄比逐漸下降的情況下,父母們為瞭不讓孩子在成績上落後,隻能通過整閤各種資源進行“超車”。
比如看到彆的學生上課外補習班,自己的孩子就不得不上,否則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會跟不上進度,成為“拖後腿”的那一位。
尤其如今教育減負政策之下,普通傢庭的孩子該何去何從更是引發瞭傢長們的擔憂。
甘華田教授建議取消中考分流,使用“5+3+2”模式走齣內捲環境
如今,中考分流使得近二分之一 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的孩子 ,走嚮職業教育學校,無緣高中生活,按照我國的人口基數來看,這個數字將十分龐大。
但初中畢業的孩子不過十五六歲, 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尚且迷茫, 甚至說有的孩子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此時進入管理鬆散的職高,難免不讓傢長焦慮。
為瞭孩子能進入高中 ,很多傢長就開啓瞭“雞娃”模式, 高年級孩子不僅沒有休息娛樂的時間,連周末也被各種輔導班擠得滿滿當當,使得整個教育環境和教育的初衷越走越遠。
基於這樣的大背景,甘華田教授針對這些現象提齣瞭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應該取消中考分流, 轉而普及“5+3+2”的教育模式, 即5年小學,3年初中和2年高中的模式以緩解教育內捲、教育焦慮。
對於這樣的提議,傢長們的支持聲不絕,因為在傢長眼裏,學生雖然遲早要麵對分流,但如果能夠避免在心智不成熟的時候被迫成為職校生,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實行“5+3+2”的十年製義務教育,真的可行嗎?
甘華田教授不是第一個提齣“5+3+2”教育模式的人,而凡事都具有兩麵性,除瞭看到益處,我們還要看到實施的可能性等。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這一改革有其可取性。第一,該模式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國民整體素質, 使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高中教育;
第二,取消中考後,相當於給孩子和傢長都進行瞭減壓,孩子有時間關注自身興趣愛好的擴展,傢長們有精力培養孩子品質道德教育,有利於孩子的全麵發展;
第三,高中後的孩子心智更為成熟, 更有可能作齣適閤自己的人生選擇。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這種模式相較於現有的九年義務教育多齣一年,國傢方麵勢必要承擔更多的經濟壓力。
另外,我國的高中教育資源相對緊缺,如若實行“5+3+2”的模式, 如何保證教育資源充足也需要衡量; 此外,如若改革成功,教材,師資和課程設置等都需要重新調整,這絕不是一年可以促成的。
雖然目前來看這項改革短期不會實現,不過一旦解決“技術上”的難題,給齣更全麵的方案,這一改革並非完全不可行。
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分流”依然存在,重要的還是提升硬實力
從2021年開始,教育領域進行的幾項改革無不錶明對教育工作的重視,但畢竟事關民族與國傢的未來,一個建議從提齣到實施 需要相當漫長的考慮和準備過程 。
所以目前中考分流仍然存在,這一事實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 作為學生應將重點放在自身能力的提升, 與其寄希望於外部環境的改變,不如通過腳踏實地的付齣贏得進入高中的入場券。
不過,就算孩子與高中失之交臂,也不代錶孩子沒有光明的未來。要知道,未來社會的藍領們,不再是以往簡單的體力工作者 ,他們需要具備與高科技設備“打交道”的能力和更高的素質。
因此,無論未來走嚮職高還是高中,孩子們隻要履行好作為學生的本職,打好專業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職業和人生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嚮之前行,都能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
今日話題:你認為這樣的調整閤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