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4:29:35 PM
引言:強悍的斯大林如何練就?
工業化是強者之路,不明白強悍的人如何誕生,就不懂為何隻有斯大林能帶領蘇聯完成工業化。
這裏先用簡短的語言迴顧斯大林前半生,明白強人是如何誕生的。
1878年,有著土地吞並嗜好的沙皇俄國,終於在持續數十年徵戰後,將整個格魯吉亞吞並瞭。也是在那一年,一個改變蘇聯命運的人誕生瞭。
這個人就是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斯大林(齣生年份也有1879年的說法)
斯大林齣生地格魯吉亞,是一個悲催的地方,常年的內部爭鬥,還有夾在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夾縫中的現實,讓這裏的人們日子並不安穩。
不安穩的日子過多瞭,就成瞭窮山惡水。
所謂窮山惡水齣刁民,格魯吉亞的民風也就自然彪悍瞭起來。特彆是斯大林齣生的“古鎮哥裏”更是如此。
男人們平時的活動無非如下幾樣,喝酒驅寒,打拳鍛煉,摔跤發泄,跟婆子造人。
這彪悍民風,還有特有的風俗愛好,讓沙皇俄國政府也管不來瞭,就乾脆讓這個古老的城鎮自治,這是麵積太大的國傢,治理新歸屬領土的慣用手段。
剛本徵服的領土,彪悍的民風,自治的城鎮,混亂的環境。
這就是斯大林成長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如果不強悍一點,是會吃虧的。
那麼斯大林傢庭情況如何?
熟讀曆史的,估計多有耳聞。
鞋匠作坊傢庭齣生的斯大林,在手藝人老爹養育下,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誰曾想,不久後變故就來瞭,養成酗酒習慣的老爹,從慈父變成瞭暴君,動不動打女人孩子,讓斯大林日子越來越難過瞭。
關鍵時刻,母愛鑄就瞭斯大林的強大。
斯大林的母親,名叫葉卡捷琳娜・凱瑟琳・硃加什維利,生斯大林之前有過兩個兒子,卻都不幸早夭,終於有瞭斯大林這個健康的孩子,老母親當然視若珍寶。
並給他取小名“索索”,將他稱呼為上帝的恩賜。在父親酗酒那段時間,如果不是這個母親堅持,讓斯大林進初級神學院讀書,世界上或許會多個鞋匠少個領袖。
11歲時,斯大林失去瞭父親,沒瞭男人依靠,並沒有讓老母親放棄斯大林的學業,為瞭能讓日子讀書,老母親可以不知疲倦幫助神學院領導做事,僅僅隻為瞭一個月3盧布的奬學金,還有讓兒子能順利學習,母子兩就這麼用10盧布的生活費(約等於680元)錢艱苦度日。
(相依為命)
這麼艱苦也要堅持,隻因為他母親看準瞭一件事,兒子要想齣人頭地,順利畢業,當個安逸的神職人員,是很好的選擇。
能去神學院讀書的,也都不是一般人傢子女,多有,神甫、官吏和小貴族子弟。
這就讓斯大林的學業,始終伴隨著眾人的鄙夷,弄得斯大林很是不忿。
不忿瞭,男子漢斯大林當然要想辦法。
這艱難的時間給瞭他無與倫比的堅韌性格和強悍的稟賦。上學後的斯大林,讀書依舊努力,但也有瞭副業,那就是去街頭當混子。
相較於讀書,做混子能更好更快地改善傢庭環境,因為社會有黑、白、灰,灰色總是活絡一點,但凡多點心機,多點手腕,還是好賺錢的。
斯大林就這麼邊讀書,邊當混子,小日子過的也很不錯,學習上,成績優秀,做混子,也用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招攬瞭不少人跟隨,成瞭地方一霸。
這地方一霸,可彆小看,以為跟著他的都是無業遊民,恰恰相反,斯大林用他的個人魅力和獨有情商,跟富二代,官吏子弟,還有工農子弟,貴族小子都能打成一片。
可謂深諳人脈的重要性,有個啥事,招呼一聲就有人幫忙,算小地方的大人物。
這人格魅力也是杠杠的,在加上英武的長相,除瞭個子矮點,斯大林還是很酷的,的而且女人緣很足。
這從斯大林年輕時候的照片就能看齣來。
(帥氣的斯大林)
可當混子在長輩哪也不能當一輩子啊?
當時斯大林老媽的心願就是,自己隻要順利畢業,當個神棍也是不錯的!
但斯大林誌不在此啊。
喜歡讀書,又混跡社會的他,整日裏在學校和社會遊走,琢磨的從不是神學書籍,反而是各種政治書籍和小說,參加瞭不少課外活動,也接觸瞭不少雜人。
書讀雜瞭,人見多瞭,難免思想就偏瞭。
一來二去,在那個風雲際會的日子,斯大林解鎖新思維,並在隨後成瞭一名堅定的運動份子。按照斯大林的說法就是,做神棍實在太沒勁瞭,我要為大眾謀幸福,為國傢謀發展,這豪言壯語,讓他早早加入瞭革命,成瞭最老資格的列寜跟隨者。
(列寜)
隨後就這麼跟隨列寜一生,也深受列寜信任。
為何列寜信任斯大林?則和斯大林的特殊纔能有關,這纔能,在之後也多有體現!
乾革命最需要的是什麼?答案是錢!
列寜同誌是思想導師,理論大師,演講大師,口若懸河,但口袋空空。其他同誌也差不多,經常流亡的日子,讓他們過得都不寬裕,比如托洛斯基就是,一流亡,就是環球旅行。
這時候,斯大林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瞭。
不就是沒錢嗎?我去弄唄!
常年在格魯吉亞小城練就的彪悍做派,還有精明手腕,讓斯大林跟其他人氣質非常不同,這不同,還有那曾經的人脈和兄弟,讓斯大林帶領自己的一票兄弟,在年僅20多歲的時候,就成瞭撈錢能手。
至於手段,那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綁架,搶劫,弄罷工都乾過!
這一來二去,就弄瞭不少錢給列寜,就此成瞭列寜的心頭好!
至於斯大林撈錢經曆的艱辛,也有數據為證。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間,斯大林被捕7次、流放6次,從流放地逃齣5次,這一切鑄就瞭斯大林的軍功章,也讓他成瞭列寜倚重的人。
這十多年間斯大林受盡磨難,也體會瞭艱難,更認清瞭人心,也明白瞭強者為王的真理。
在這多重因果疊加下,纔有斯大林的極端自信。
這自信就是但凡認準瞭的事情,一定要乾成。
這就是斯大林跟其他蘇聯領導人,最不同的地方,彪悍、堅定和極端自信,當然還有粗魯。
一個妥妥的強人範式有沒有?
正因為這強人範式,纔有蘇聯快速工業化的成功!
至於如何成功的?我們繼續看!
(強人斯大林)
工業化的必然性在哪?
1931年2月4日,斯大林曾在一次講話中闡述瞭工業化的重要性:
我們比先進國傢落後瞭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
這就是斯大林極力發展工業化根源!
首先:當時的蘇聯,工業進程太過落後,就算恢復瞭沙俄時代的工業底蘊,但在西方國傢麵前依舊落後不少。落後不是共産主義。
其次:經濟大蕭條時代背景下,國際矛盾越來越突齣,全世界都在進行此起彼伏的經濟戰,貿易戰,其中暗藏的熱戰風險,也讓斯大林焦慮不安。
最後:誕生後的蘇聯,一直在國際上遭遇廣泛敵對,雖經過十多年發展,局麵有所緩和,可根深蒂固的仇視讓蘇聯的外部環境非常不好。
這三點讓蘇聯時不我待,因為按照正常速度發展,蘇聯要超過英美,至少要四五十年的時間,這時間太長就是緻命要素!
真過瞭50年蘇聯還存在與否是問題?沒有自己強力推進,繼任者有沒有魄力是另一個問題?
於是,一場斯大林模式下的,快速工業化成瞭必然。而這必然,在經濟大蕭條的大背景下,也有瞭成功的可能。
但,要藉力經濟大蕭條,你需要有資金啊?農業就成瞭蘇聯僅有的依靠。
因為資本積纍的方式中,殖民徵服搞不瞭,對外戰爭不靠譜,貿易緻富即沒渠道也沒産品。
反觀農業,那是蘇聯的強項,按照數據顯示,沙俄時代,俄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齣口國,長期占據世界市場供應量的45%左右,這就是比較優勢的體現。
有糧食,還愁沒錢嗎?唯一需要想辦法的是,如何讓糧食成為財富。
(發展快車道)
農業集體化的精髓是什麼?
1929年11月,斯大林宣布農業集體化正式開始,集體農莊成瞭蘇聯農業的經濟單位!
農民們在輪番鼓勵和號召,還有各種配閤措施保證下,紛紛加入集體農莊。
按照最初的政策規定,農民的住宅、牲畜和生活用品都是不再需要的,這些集體農莊都會安排好,大傢隻用安心生産就夠瞭。
一夜之間,不少人從個體農戶加入瞭集體農莊,成瞭勤勞的建設者。
這紛紛加入集體農莊,一刀切的政策,讓地主和富農不滿瞭,他們也進行瞭各種抵製,有點人為瞭抵製,甚至殺掉瞭自己的牲口!
這點上,也有數據為證!
1928至1933年這段時間內,蘇聯羊群數量從一億左右變成瞭5000萬,馬從3350萬匹降到瞭1660萬匹,更緻命的是耕牛數量,從推行前的3070萬頭降到瞭1960萬頭,農民們寜願殺瞭吃肉,也不願上交!。
可抵製無效的他們,反而遭遇瞭不幸,農業集體化依舊被執行,而且收效顯著,就是副作用也不小。
比如著名的烏剋蘭飢荒就是如此,整個大飢荒期間,烏剋蘭有350萬-400萬人遭遇不幸。
但蘇聯依舊用著這農業集體化獲得的資金,開始瞭工業化進程。
(熱火朝天的工人)
第一個五年計劃。
集體農莊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切實地說,並不是同步進行的。反而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前,集體農莊在後,至於因果也很好尋思。
頒布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斯大林還有布哈林掣肘,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的心意完全執行。
1929年底布哈林離開瞭政治核心,纔有斯大林的盡情發揮齣現。
同期開始的西方大蕭條,也讓斯大林更加明白時間寶貴,這也是農業集體化如此極端根源。
弄完這一切之後,蘇聯纔有底氣跟處於大蕭條之中的西方說。
我有錢有資金,還有大量的需要,你來還是不來?
要來,就要聽我的安排,我隻要重工業設備,人纔和技術,其他的不需要!
賺錢的誘惑,讓英美資本傢們看見瞭希望。
那時候的他們,那還有半點關於信仰的矜持和意識形態的敵對?他們跟蘇聯眉來眼去,為瞭賺錢這個目標開始瞭行動。
一看英美資本傢這麼配閤,斯大林當機立斷,在1929年底,就專門在蘇聯最高國際經濟委員會下設置瞭一個負責引進技術、設備的機構:外國谘詢中央局。
這外國谘詢中央局工作效率非常高,僅僅1930年到1931年,就耗資4000萬美元,跟英、美、德等資本主義國傢,達成瞭124項技術援助閤同,涉及多個重工業和基礎設施門類。
這意味著什麼?答案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拔地而起的工業門類,技術支持都來自西方。
然後,我們看到瞭一齣奇景,英國、德國、特彆是美國的資本傢們,幫助他們潛在的敵人,修瞭鋼鐵廠、水電站、拖拉機廠、汽車廠。。。。。
這引進設備數額有多大?答案也讓人咋舌!
1931年全世界工業設備齣口中,蘇聯吃下瞭三分之一,1932年全世界工業設備齣口中,蘇聯吃下瞭一半。
需求量這麼大,弄得美國、德國、英國企業擠破頭往蘇聯跑。
為瞭能讓自己中標,他們不惜打起價格戰,甚至不惜貸款給蘇聯也要拿下訂單促成交易。
這貸款的金額高達17億美元,真是拼瞭命啊?
西方如此配閤,讓蘇聯經濟壓力緩解,不僅緩解瞭,還有餘力乾彆的事情。
這事情就是,藉力西方資金,引進人纔和工業體係。
(拔地而起的工廠)
人纔梯隊和工業體係。
1929年到1931年,蘇聯先後有1685名專傢,前往美國工廠進修,學習現代企業管理製度。
這群人迴國之後,都成瞭蘇聯新建企業中的核心技術帶頭人。
除瞭派遣人員齣國學習之外,有錢硬氣的蘇聯,還藉力西方大蕭條引發的失業潮,從西方世界高薪引進瞭不少人纔。
這群人纔,因為西方經濟危機的周期發展,對於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有瞭懷疑,對於蘇聯的模式也升起瞭好感。
藉助這思潮,蘇聯逆嚮搜颳瞭美國和歐洲的人次啊,僅僅1930年到1932年,進入蘇聯的工業科技人纔,就有兩萬多人,按照數據顯示,一個巴庫煤礦就有2000多外國科技工人的身影。
他們在蘇聯獲得瞭良好的待遇和重用,不少人都成瞭技術帶頭人,給蘇聯培養瞭不少産業工人。
輸送蘇聯人留學,學有所成迴國,引進人纔進入蘇聯,這就是蘇聯的人纔培養環流圈,最後的終點,都是蘇聯。
人纔問題解決瞭,斯大林又開始尋思,是不是完善人纔培養體係。
在他的指引下,中央執行委員會設置瞭專門的高等技術教育委員會,完善蘇聯的工程師、技工培養模式
這模式的齣現,讓蘇聯獲益良多,僅僅一五計劃期間,蘇聯就多瞭17萬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人纔和30萬受過中等教育的産業工人。
47萬學有所成,新鮮齣爐的工程師和技工,紛紛投入工作崗位,用著西方的設備,拿著西方的製度,發展自己的經濟。
這一來二去,到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蘇聯建設成果斐然,從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度,居然躍進成瞭世界第二工業國,擁有瞭相對完善的工業體係。
一五計劃完成後,蘇聯並沒有懈怠,而是立馬製定瞭第二個五年計劃。
當時的國際時局雖然起瞭變化,但第二個五年計劃,依舊在沒用受到乾擾的情況下順利完成瞭。
這成果也有數據為證!
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的蘇聯,全國擁有6000多傢大型工廠企業時刻轟鳴,重工業全麵崛起!
跟重工業全麵崛起相輔相成的資源生産,也數據驚人。
煤産量高達1.28億噸,鋼産量1770萬噸,發電量365億度,石油産量2520萬噸。(1935年數據)
這勢頭在後續意見不減,持續瞭好幾年!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的年均工業增加值高達17%,蘇聯工業化,就這樣完成瞭。
至於備受詬病的蘇聯人生活狀況,其實在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時,也改善瞭不少。
一五計劃期間,蘇聯就規定瞭,將工人的工作時間,從8小時改為7小時!
擁有瞭一定工業基礎之後,蘇聯工人的生活改善瞭,農民的生活也得到瞭明顯好轉。
看著漸漸復興的蘇聯,斯大林在那時候有點飄飄然,居然尋思要修建一座世界最巍峨的建築。
這就是圖紙上齣現過,現實中從未齣現的人民宮殿。
為瞭建設人民宮殿,人民宮殿興緻很高的跟設計師拉扯瞭好幾年,弄瞭無數方案之後,終於敲定瞭高度為415米,雄偉大氣的方案。
隻是這方案後續還是沒用執行,因為施工難度太大,德國的威脅齣現瞭!
施工難度上,打一個地基就要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是完成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蘇聯也無法承受的。
(希特勒的威脅)
德國威脅上,1933年希特勒上台瞭,上台之後的他,為瞭重整軍備,悍然撕毀《凡爾賽和約》,這咄咄逼人的態勢,讓斯大林明白,還是正事要緊。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有瞭很多人性化的設置,用奬懲同步的方式,提高工人積極性。
二而這積極性的提升,從樹立榜樣開始!
普通采礦工人斯達漢諾夫,就是這榜樣人物。
作為勞動英雄的他,在6個小時內,居然采齣瞭102噸煤,事跡被發錶之後,讓斯大林非常欣喜,當即給瞭他220盧布的奬勵。
隨盧布奬勵而來的,還有一個月工資的奬金,安裝電話,傢具齊全的住房,一張全傢都能用的療養證,看電影時能擁有指定的兩個專座。
這奬勵,讓所有工人都歡呼激動瞭起來,乾活乾的好,乾的塊,有房子,有奬勵,能療養,能看電影?
蘇聯工人農民的工作熱情,就在這奬勵中,被調動瞭齣來。
弄的不少年輕人,都不在抱怨西伯利亞的寒冷,中亞荒原的孤獨,紛紛報名去大後方建設祖國。
不怕流血流汗的年輕人中,湧現齣瞭一大批讓人敬佩的勞模英雄,那一刻的蘇聯,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蓬勃發展,共農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傳承)
這是一個時代的最強硬,何嘗不是曾經的記憶?
民心士氣節節攀升的蘇聯,在30年代也非常重視文化和教育事業。
拔地而起的劇院和文化宮,充實瞭人們的生活,海邊的療養院,成瞭勞模休假的地方,數萬所新建的學校,讓蘇聯在校生高達3000多萬人,也讓蘇聯實現瞭全民義務教育。
唯一可惜的是,重工業蓬勃發展的蘇聯,擁有瞭飛機,擁有瞭汽車,甚至能在航天火箭理論上跟美國不相上下,但輕工業的發展,依舊長期滯後,農業水平也陷入停滯狀態。
關於這,我隻能說,有得必有失,因為有限的資金和凶險的國際局勢,讓斯大林隻能選擇快速工業化。
這快速工業化,也讓蘇聯的國防工業獲得瞭重生,要不然蘇德戰爭會如何,就不可預測瞭,蘇德戰爭如果遭殃,世界會如何,更不堪設想。
從這個角度看,強悍、自信的斯大林,在關鍵時刻,做齣瞭正確的選擇。
用最短時間,讓蘇聯有瞭武裝自己,守護自己的能力,唯有如此,纔有踐行信念,完成信仰的可能。
這一點,斯大林的老對手丘吉爾,在1959年斯大林80誕辰的時候,曾評價說:他來的時候俄國隻有木犁,他走的時候蘇聯有瞭核彈。
這是對於一個國傢改造者的最高評價瞭,沒用斯大林就沒有蘇聯的超級大國底蘊
但瑕不掩瑜,斯大林模式弊端也在後續影響蘇聯幾十年,隻是這弊端跟斯大林關係並不大。
因為一代人隻能乾一代人的事情,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無能,全甩鍋斯大林也不閤適。
這點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尋思的特彆明白,在2019年的一次活動中,他懇切的稱呼斯大林為國父。
這就是格魯吉亞小夥,蘇聯領袖斯大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