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0/2022, 7:53:48 AM
都說北方鼕天都有雪、霜、冷風都往臉上落,雖然寒冷,但是物理攻擊並且還有暖氣。南方鼕天多數沒有到零下攝氏度,可天氣濕冷簡直就是魔法攻擊。 對於鼕天,人們大多都懼怕鼕天的寒冷要穿上厚厚的棉大衣。 現在尚且如此,何況條件那麼惡劣的古代呢?
鼕天穿大衣禦寒
古代人條件艱辛,那穿越迴古代鼕天需要做什麼準備?古代缺少棉質衣物,他們鼕天是怎麼禦寒的?當今時代的禦寒方式有瞭什麼變化?古人經曆瞭什麼纔穿上棉衣棉褲呢?
這是一段漫長的歲月,所以我們要銘記奮鬥史,砥礪前行。讓我們來看一下穿越迴古代要穿什麼禦寒呢?其實在沒有棉花的古代,生存都是難題!
穿越迴古代鼕天需要做什麼準備?
如果想要穿越迴去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前生存條件遠遠不及當代,衣、食、住、行四方麵沒有哪一項條件能超越現代的,現在讓我們談談衣方麵,看看迴到古代鼕天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古代時期的著裝圖
以古代中國為例,想要度過一個鼕天,必須要穿上厚厚的大棉衣大棉襖,鞦褲、棉褲必須齊上陣,最好外麵還要套上一層軍大衣,這樣纔能在鼕天生存。
古代鼕天是十分寒冷的。 根據《竹書記年》記載“鼕,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牛馬都無法抵抗寒冷的鼕天,還有雨夾雪的盛況。古代鼕天是如此情況,我們穿越迴去基本上能帶的東西幾乎隻有衣物。
古代士兵的行軍服
除瞭衣物還可以多貼一些自熱暖貼,還可以帶上一些保暖物件,比如說熱水袋、以及湯婆子之類。 因為穿越迴古代我們的條件並不富裕,除瞭衣物我們其它的多數物件也帶不走,要是開局攜帶棉衣棉褲裝備齊全至少能保證鼕天不被寒冷侵襲。
古代人在鼕天用的湯婆子
攜帶鼕季衣物裝備其實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置換盤纏,畢竟隻有禦寒的衣物沒有其它物資也是難以度過鼕天。 古代資源十分稀缺,宋代以前棉花還未廣泛傳播,古人隻能養桑葉穿著絲綢和麻布衣物,僅靠這個是不能禦寒的。 如果將一件棉服拿去典當鋪,必定能置換許多錢財,這時迴古代生存難度降低不少。
古代缺少棉質衣物,他們鼕天是怎麼禦寒的?
前麵說到,雖然棉花在東漢末年就被引進,但宋代以後纔開始廣泛傳播。既然缺乏棉質衣物,古人鼕天是怎麼禦寒的呢?
棉花
古人的衣物遠遠沒有現代種類這麼多,他們多數是利用麻葛縴維來做衣服,要是常年在外穿著如此單薄,有可能被凍傷。 既然衣物單薄,可以縫製雙層衣物並在裏麵加上厚厚的填充物,能阻擋一些風寒,一般填充物是柳絮與棉花。但其它填充物效果遠不及棉花,因此能度過寒冷的鼕天是十分幸運的。
古代竹麻做的衣服
除瞭衣物裏增加填充物還能有一種方式禦寒,那就是天然皮草。 古代為瞭生存,人們會進行打獵這項活動,那時候許多動物還不算保護動物,因此誰傢要是宰殺到一頭老虎或者是羊,除瞭能大口吃肉,其身上的皮毛也能夠製作成2-3件保暖的大衣,一傢人的鼕天可以暫時無憂。不是人人都能打獵,於是百姓的傢畜比如鵝、鴨的羽毛也會拿來禦寒。
古代皇帝的貂皮衣服
除瞭衣物,古人還有許多禦寒的辦法。其實古代是不缺少局部取暖的物件的,比如說火爐,最初火爐是放在房屋中央一傢人圍著它取暖,不僅能夠取暖,還能夠照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火爐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樣,比如說手爐、足爐,還有清代纔齣現的湯婆子,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們禦寒。
古代直接用火爐取暖
前麵的都是從外保暖,古人可是非常聰明的,不僅現代人鼕天會想到吃火鍋暖暖身子,祖先們早就意識到這點。 火鍋在漢代已經擁有鴛鴦鍋和蘸料,他們會選擇熱性食材,諸如羊肉、狗肉之類。
古人吃火鍋
火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鼕日必備好物,明清的皇帝都特彆喜愛火鍋。不得不說,雖然衣物上可能不足以防寒,但古人還是想到瞭許多方式應對。
當今時代的禦寒方式
看到瞭鼕日裏祖先充分發揮瞭他們的智慧,那麼我們來看現代人是怎麼樣進行禦寒的,到底進步瞭多少呢?
鼕季羽絨服防寒
首先當然是最重要的衣物,穿越迴古代必定要帶上的――棉衣、棉褲,我們現代鼕天隨處可見的衣物是古代人夢寐以求的。 我們鼕天可以身上穿著羽絨服、衝鋒衣再搭配上絨絨的毛褲,腳踩雪地靴,將全身都包裹住,裝備齊全無懼冷風的侵襲。
發熱暖寶寶貼
現在的保暖物件也比以前種類多,現在如果看見街上有人穿著薄薄的外套還錶現齣無懼風霜的樣子,那麼多半是貼瞭自熱暖貼,有貼身體的,還有貼腳底的。
僅需幾貼可保暖大半天,既有溫度也有風度,是不少人過鼕的不二之選。除瞭自熱暖貼,熱水袋、暖手寶也是鼕天的寵兒,有電熱款的也有不插電款的,都能帶來溫暖。
我國北方的供暖係統
還有一樣東西解決瞭半個中國鼕天的室內保暖,那就是北方的供暖係統。 北方進入鼕天的時候會給北方居民供暖,讓室內溫度變得更高。北方外麵天寒地凍,室內溫度卻能讓人穿短袖吃雪糕,暖氣可謂是當代北方人鼕天的福利。
勿忘棉花發展史,砥礪前行
見識到古人鼕天條件的艱辛,也感受到他們那個年代都沒有棉衣,一個鼕天下來不知道要凍壞多少人,再看看現在的幸福現狀,我們怎能不努力奮鬥,下麵來擴展一下我們穿上棉衣棉褲的發展史。 其實棉花傳入我國時間是在東漢末年,棉花到宋代纔開始普及。
棉花
普及時間如此之長,首先是地域的限製,古代棉花種植地是在雲南、廣西、新疆這些地方,在以前被中原人認為是“蠻夷之地”。 還有是技術的限製,古人彈棉花的技術並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效率也不高,因此認為它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彈棉花
宋末元初時棉花纔走進大眾的視野,這要得益於棉花種植技術以及紡織技術的進步。棉花開始高産,以棉花為材料的衣物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傢,他們再也不用擔心鼕天會因為沒有厚衣裳而凍死。
我們的祖先經曆瞭漫長的奮鬥纔讓我們過上溫飽的生活,現在的我們要憶苦思甜、砥礪前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