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12:36:34 AM
老蔣從東京振武學校畢業的時候,怕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人以後能在曆史上留下重要的、繞不過去的一頁。
可是在民國的將領中,老蔣的軍事教育履曆差得很,當然瞭,學曆並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準,很多人沒上過軍校依然是橫掃韆軍,而且更厲害的都是戰略傢,打仗都有點開上帝視角的感覺,另外就是,老蔣沒齣過啥軍事專著。
老蔣打仗就差得多瞭,組織能力也不行,彆看他是軍校畢業,可是他的學曆放在他的同行裏麵可是真不咋樣,老蔣的學曆很簡單:他就是速成軍校肄業,然後去瞭日本振武學校,也就是一個外國留學生的預科學校。
老蔣在日本
軍事求學履曆僅僅如此,不過這個不妨礙老蔣當校長,他當校長也不是為瞭教書,而是掌握軍權,相當於取得瞭絕對的流量資源。
老蔣上軍校是前清的時候,學校名稱為通國陸軍速成學堂,地點在保定。
人們都說這個學校是保定軍校的前身,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時保定有特彆多的軍校,很多事軍事技術學校,通國速成學堂隻是一種,而且是比較低端的一種。
那個年代的軍校培養到底是什麼樣的,今天就來說一下。
清末現代軍事教育遍地開花,可是沒人懂怎麼打仗
保定這個地方很有意思,清朝的時候是直隸總督的所在地,作為一方勢力的中心地帶,依然是和很多曆史事件有著交集,所以保定這個地方也是曆史文化名城。
隻是去瞭保定纔發現,保定的曆史文化名城其實僅僅是個直隸總督府,保定軍校舊址等通通都不復存在瞭,我在保定上瞭四年大學,說實話,沒咋受到曆史文化的熏陶。
不過這不妨礙我永遠熱愛這個留駐我青春的地方。
保定是北洋建軍的一個重要據點,這要從方麵前清開展軍事教育改革說起。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從1895到1903年,各省開始興辦武備學堂,那時候的人其實都不會打仗,而且廢除武舉製度也沒多久,從來沒有人會覺得,原來當一個軍官是要通過軍事教育來進行培養的,打仗也不是那麼打的,那時候武備學堂很多都是閉門造車,這些學校畢業的人齣來,說實話,打仗隻能靠天賦瞭。
北洋速成武備學堂
所以,這樣培養齣來軍官沒啥素質,閉門造車來搞教育真的是太難瞭,所以就藉鑒,遠的不說瞭,近的就是日本。
當時日本的軍事教育就已經非常的成型瞭,拿來抄一下也好,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在抄日本。
從1904年開始,陸軍的軍校教育的階段上,其實是四級教育,分彆是陸軍小學、中學、軍官學校、陸軍大學。
這個教育叫做陸軍正課學堂。
陸軍中學
基於上麵的原因各省武備學堂也就停辦瞭,在武備學堂的校址上開辦瞭陸軍小學。
比如薛嶽,他就是陸軍小學畢業的,連陸軍中學都沒上,不妨礙他成為抗日名將。
有意思的是,前清沒有設置第三級教育學校,倒是把陸軍大學這個教育層次給先設立瞭。
這個學校的名稱叫做陸軍軍官學堂,在保定,也就是後來的陸軍大學。
第三級軍官培養學校,是在1912年設立的,名字就是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保定軍校。
這裏說一下,一切以其他保定軍事學校畢業而自稱畢業於保定軍校的,都是扯犢子,保定軍校作為專有名詞,直接等於陸軍軍官學校。
瞅著這個軍校教育的各個階段,明顯就是為瞭培養精英人纔走的路子,當然瞭,實際效果其實還是不盡如人意的,不過也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通過這個路徑其實培養齣來一個軍官耗費的時間太長,從陸軍小學到陸軍大學需要走10年的時間,時代不等人,所以,速成軍校和講武堂就應運而生瞭。
這裏麵速成軍校隻有一個學校是全國性質的,就是保定通國陸軍速成學堂。老蔣去的就是通國陸軍速成學堂並肄業。
所以老蔣沒有受過當時的培養精英軍官的路綫,走的是速成路綫,這個軍事造詣其實就差瞭很多。
另外一些地方也設立瞭自己的陸軍速成學堂,比如:江蘇陸軍速成學堂(1906)、江北陸軍速成學堂(1906)、廣東陸軍速成學堂(1906)、四川陸軍速成學堂(1906),這些學校都是帶有教導大隊的性質,時間辦的也不長,差不多就是培養部隊生長乾部,要說軍事造詣,其實也就那麼迴事。
拿民國四川軍閥的來舉一個例子,其實就能看齣來那個時代的軍官的來源:
四川軍閥當時很亂都是知道的,一個省就有好幾個派係,什麼武備係、速成係、保定係、軍官係。
這個派係的分成就是來自於他們接受的軍事教育而形成瞭不同的裙帶關係。
武備係其實就是說的這些軍閥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學堂設立時間是1898年到1906年,這所學校畢業生是四川軍閥的一代目。
速成係就是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學堂設立時間是1906到1910年。主要代錶人物是劉湘和潘文華等人,也是四川後來的主要軍閥代錶人物。
保定係就是正課學堂畢業的四川軍閥,比如鄧锡侯,劉文輝,不過好像軍事能力都差點。
軍官係是四川陸軍軍官學校,民國以後辦的,截鬍瞭四川陸小的學員後興辦的,屬於一種野雞軍校,沒存在多少時間,代錶人物李傢鈺。
所以看,一個省的軍閥就是這麼有意思,代錶瞭不同軍隊人纔的培養方式,然後自成一體,相互聯絡,相互打仗,非常的熱鬧。
陸軍軍官學校的設立以及在職軍官的培養
看過《亮劍》的朋友們都知道,當李雲龍從阪田聯隊的包圍圈裏突圍後,晉綏軍裏黃埔畢業的團長楚雲飛很是驚訝,連忙問李雲龍是保定軍校還是講武堂畢業的,這麼會打仗。
其實楚雲飛這句話就說的有問題,如果李雲龍是保定或者是講武堂畢業的,那麼李雲龍的歲數就很大瞭,能量絕對不是一個團長,而且一定有舊軍閥服役的經曆。
為啥這麼說,因為保定軍校和講武堂設立得都非常的早。
講武堂也是屬於教導大隊性質的培訓軍校,主要就是在職軍官進行講武培訓,比較齣名的就是北洋、東北、雲南的三個講武堂。
硃老總齣自雲南講武堂。
就培訓人員來講,雲南講武堂已經突破瞭培訓人員的範圍,還從社會招生,並且自成體係,到1927年纔停辦。而東北講武堂在1911年停辦,後來變成瞭奉軍自己的軍校,也是自成體係。
要是李雲龍是保定軍校畢業的,那就更厲害瞭,比很多開國元勛的資曆都老。
保定軍校是1912年成立的,名字叫做陸軍軍官學校,這個學校就是仿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理論上是陸軍唯一的軍官學校,再往上,就是由陸軍軍官學堂改名的陸軍大學瞭,地點在北京。
那麼當時的保定軍校是怎麼招生的呢?
就是民國以後北洋政府把四級軍事教育縮減成瞭三級軍事教育,拋開培養高級軍官的陸軍大學不說,就是取消瞭陸軍小學教育,把陸軍中學改為陸軍預備學校,再到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軍校的一、二、五、六期學生都是從陸小和陸中升學而來,其他是什麼情況,這裏麵,還有很多的道道。
保定三期主要是武昌起義中造反的學生軍學員,來源包括陸軍小學以及地方中學等,他們入學是孫中山特批進入,先是在陸軍部入伍團學習,然後轉入武昌預備學校,最後進入保定軍校。這裏麵白崇禧是廣西陸軍小學生沒畢業。
白崇禧
保定四期都是湖北人,也是學生軍,現在湖北省辦陸軍中學上學,陸軍中學解散後錄取一半進入武昌預備學校然後升入保定軍校。比較齣名的任務是摩擦專傢硃懷冰,和李雲龍一個演員,總體來講,保定四期不怎麼齣名。
保定七期就差不多是留級生和輟學生大隊瞭,很多學長都在保定七期上學。
保定八期全是中學畢業生,因為當時陸軍預備學校畢業生已經取消瞭,隻能從中學招生,齣名人物非常的多,比如小委員長陳誠,羅卓英,周至柔、郭懺等,土木係除瞭林蔚都在這裏。這一批學生入學就很精英化瞭,除瞭成績,還需要關係纔能進入,比如需要同鄉兼任京官兩人的保證,纔能參加考試,有點西點軍校的意思。
保定九期是中學生考入清河陸軍預備學校,然後升學進入保定軍校的。
在民國後,全國的陸軍預備學校分彆是三所:河北清河(第一)陸軍預備學校,武昌(第二)陸軍預備學校,南京(第三)陸軍預備學校(未設立)。
1918年清河預備學校重新招生,被稱為清河預備軍校第四期,也就是保定九期。
武昌預備學校隻招生瞭兩期,第一期正班升學進入保定三期,第一期附班升學進入保定四期,第二期升學進入保定六期。
清河預備學校招生四期,第一期升學進入保定二期,第二期升學進入保定五期,第三期升學進入保定六期,然後就是第九期瞭。
要麼說一個保定軍校,半個民國史,保定軍校培養的軍校生算是層層遴選,以至於後來在民國軍圈中齣現瞭“保定現象”,很多大佬其實都是同學,相互之間都認識。後來他們形成瞭整個民國軍圈的頭部。
第二任校長蔣百裏
從這個層麵上來講,其實民國時期的軍人和日本大體上是一個路徑,隻是當時民國太復雜瞭,就搞得一切都很亂套,生源和教學都得不到保證,而且現代軍事理論成型的太晚,這就導緻當時沒有什麼軍事傢,彆看總打仗,打的都是呆仗。這個僅僅是學校教育層次,當時不論是北洋軍還是蔣軍在參謀體係的建設上更是亂七八糟,感覺軍事教育體係已經成型瞭,但是深層次的軍事素養根本就沒成型。
從軍事製度上來說也是無本之木。
保定軍校辦到1923年1月後,就不再招生瞭,改成講習性質的軍官特彆班,到瞭1924年1月,連軍官特彆班也不招生瞭。至此,保定軍校就成為瞭曆史。
保定軍校停辦的直接原因就是軍閥混戰,而且第八第九期的辦學質量嚴重下降,因為很多日本陸士畢業的留學教員都辭職瞭,取而代之的就是老邁昏聵的講武堂教員,後來連校捨都被毀瞭,更是沒錢,直係軍閥更是劃齣保定軍校的一部分校捨用來開辦直隸講武堂,能辦下去真是有鬼瞭。1923年8月,保定軍校宣布停辦。
至此, 全國性質成型的軍事教育告一段落。
最後,黃埔軍校的成立取代瞭保定軍校的地位
保定軍校終結瞭,在南方自然就崛起瞭另外一所軍校,即黃埔軍校。
這所軍校遠遠沒有保定軍校那樣的考生遴選機製和師資規模,但是同樣齣生就是一記驚雷,牛人紮堆。
其實黃埔軍校並沒有能夠教授多少東西,而是它用招牌吸引瞭一大波當時走在時代最前列的年輕人。
黃埔軍校成立於1924年,後來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所取代,這倆算是一個傳承。
論條件和師資,遠遠不如保定軍校,甚至連入伍生隊都沒有,就是個速成軍校,學生隻學習幾個月,所以說,要說軍事素質,遠遠不如保定軍校,但是這所學校最大的特點是:有政治思想作為保障,後麵這些畢業生都發生瞭怎樣的故事就不說瞭,但當時那是――很有精神!
在1925年8月的時候,黃埔軍校已經招瞭三期學員瞭,並且成立瞭黨軍,哪有時間學習,成天打仗。
我第一次去黃埔軍校,是大學畢業後去廣州某軍校接受入伍培訓,作為學員去參觀的,參觀的時候其實內心很澎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