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9:16:22 PM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實習生 溫澤廣
當前,北京鼕殘奧會正如火如荼舉行。3月1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市殘疾人事業故事會,邀請包括本屆鼕殘奧會開幕式火炬手、殘奧會會旗執旗手在內的多位嘉賓分享自己的勵誌人生故事,鼓勵更多殘疾人追逐夢想,創造人生價值。
賽場馳騁,用體育點亮生活的希望
陳琦是本屆鼕殘奧會的國際殘奧會會旗執旗手,作為國傢女子輪椅籃球隊教練員,他曾帶領球隊在東京殘奧會上摘得銀牌,創造瞭中國輪椅籃球的曆史。
陳琦
因兒時的一場高燒,陳琦徹底失去瞭行走的能力,奔跑成為瞭他奢侈的夢想。1998年,市殘聯的一場輪椅籃球隊員選拔重新點亮瞭他的生活,他說:“當我第一次推動比賽輪椅時,那種飛奔的感覺使我感到無比自由,那種快樂對我而言就是久違的奔跑的感覺。”進入市隊的陳琦每日刻苦訓練,老繭、淤青成為生活的常態,隨之褪去的是曾經的自卑與膽怯,“我的生命充滿瞭力量。”
陳琦後來成為雅典殘奧會中國代錶隊的一員,盡管滿懷熱血,首戰仍然以100分的分差不敵澳大利亞隊。走齣賽場的陳琦一度哽咽,但對手的傲慢點燃瞭他內心的求勝之火,讓他繼續全心全意地投身到輪椅籃球的事業當中去。北京殘奧會後陳琦選擇瞭退役,短暫離開賽場,2011年又以女子輪籃教練員的身份再次迴到賽場,並最終率領國傢隊奪得奧運銀牌。他引用瞭硃元璋所寫的詩錶達自己的心境:“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齣,依舊與天齊。”
陳琦所帶領的隊員們同樣有著觸人心弦的勵誌故事,張雪梅就是其中一位。
2010年,17歲的張雪梅因惡性骨肉瘤左大腿截肢,這一突然的變故給小小的農村傢庭帶來瞭巨大的壓力,無法接受現實的張雪梅也因此性情大變,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沮喪、無助、自卑、害怕充斥著我的世界,仿佛被整個世界拋棄瞭。”
2012年9月,張雪梅經過一位病友的介紹認識瞭陳琦教練,看瞭第一場輪椅籃球對抗賽,賽場上與張雪梅同樣截肢的女孩們驅車運球、上籃投籃,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這一幕對她的內心産生瞭巨大的觸動。“當時就決定要留下來,我要去尋找迴曾經活潑好動的自己,要去做齣改變。”
張雪梅
如今的張雪梅已經是國傢女子輪椅籃球隊的主力球員,十年的刻苦付齣為她帶來瞭4個全國冠軍和3個國際賽事冠軍,並跟隨陳琦教練獲得瞭東京殘奧會的銀牌,她也是東京殘奧會中國代錶團的旗手,今年的鼕殘奧會上她也作為火炬手亮相。
“籃球,給瞭我第二次生命,把我從人生的低榖帶嚮瞭光明和希望,學會瞭與這個世界和解。希望身處睏境的朋友要勇敢走齣傢門,去看看世界的周遭與美好,去經曆屬於自己不一樣的精彩人生。”張雪梅說。
助人自助,他們讓更多殘疾人享受便捷生活
“音書”智能APP研發人石城川在11歲的時因生病完全失去聽力,他錶示,失聰是一種比較隱蔽的殘疾,大多數聽障人士僅從外錶看上去與健全人無異,但失聰給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的障礙其實是非常之大的,石城川引用海倫凱勒的話說:“視力障礙隔絕的是人與物,而聽力障礙隔絕的是人與人。”因此他從失聰時起就立誌解決聽障人士的溝通問題。
石城川
在政府的資助下,石城川一直與普通人隨班教學,剋服聽障努力學習,於2011年考入瞭暨南大學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在大學期間石城川成績優異,並且在當時就對人工智能技術非常感興趣,加上在跨國公司作為軟件工程師的技術積纍,2016年石城川辭職創業,正式創立瞭音書科技公司。石城川常常帶領團隊廢寢忘食地進行技術攻關,經過五年多的積纍與沉澱,音書已經服務瞭超過一百萬的聽障朋友以及數十傢公共服務機構。音書科技的團隊曾獲得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奬、2020年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金奬等奬項,並於去年在北京當麵嚮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做瞭匯報,得到瞭領導的點贊和支持。
“因為我是,纔能懂得。”在石城川看來,幫助聽障人士無障礙地溝通就是他的使命和價值。“就像鼕殘奧會上的殘奧運動員一樣,我相信隻要頑強拼搏、努力奮鬥,我們殘疾人也能綻放齣美麗的風采!”,石城川說。
荔灣區盲人協會主席、廣州市融愛社會服務中心總乾事張倩昕是一位視力殘疾人士。生在烈士傢庭的她從小就被教育要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因此她立誌與同齡人一同參加普通高考,最終她如願成為廣東本土培養的首位視障研究生。
張倩昕
張倩昕就讀於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在學習中她意識到自己可以運用專業知識,幫助和服務更多像她一樣的殘障人士,於是在各級黨組織的幫助和指導下創辦瞭廣州市融愛社會服務中心,如今已參與組織助殘服務能力培訓近百場,纍計直接服務超過5000人次。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張倩昕積極創新“黨建+公益”模式,引導黨員群眾關注殘疾人群體,共同推動無障礙建設。過去3年融愛社會服務中心幫助瞭廣州的250多個視障傢庭進行瞭智能語音無障礙改造,努力拓展盲人按摩、互聯網+就業、咖啡師等就業培訓,支持近百名視障人士夥伴就業創業,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去年5月廣州本土齣現新冠疫情,張倩昕積極響應號召,參與服務超過300小時,協助社區上門排查動員600多戶次,電話調查800多人次,還募集瞭6000多個口罩派發給盲人按摩行業。“未來我將始終堅定信念,用心用情用功為殘疾人服務,引導廣大殘疾人朋友共同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一份力量。”她說。
筆歌墨舞,在藝術領域綻放光彩
廣州市美術傢協會理事、民建廣州畫院副院長溫建榮1957年齣生在廣州,1歲時因病緻雙下肢殘疾,年幼的他曾被多間學校拒於門外,最後不斷求情總算入讀,父母告誡他:“要讀好書,要有恒心,要有一技之長纔可在社會立足。”他也始終將這句話銘記在心。
溫建榮
詩、書、畫、印是溫建榮最大的興趣所在,在他70年代有幸成為著名書法傢麥華三老師的入室弟子,通過係統學習,有瞭明顯的進步,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省、市的多種賽事並獲奬,80年代入選“當代中國青年書法傢大辭典”。之後曾師從黃文寬老師研習篆刻藝術,2000年在“百年西泠・海選大賽”中榮獲優秀奬。在著名書法傢梁照堂老師的指導下,對傳統書畫藝術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學習,作品入選全國的大型展覽,還被博物館、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等收藏,並齣版多本畫冊。
近十年,溫建榮在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擔任培育班老師,輔導的學員作品在國傢省市的展覽中獲奬。他告訴記者,書畫藝術的傳統學習,是打開心靈清靜門戶的必不可少的一把鑰匙。
廣州市肢殘人士聯誼會秘書長湛燕寜是一名小兒麻痹癥患者,她的父母在年幼時花費瞭大量精力尋求治療,最終讓她在1歲半學會瞭行走,後來的她進入普通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自動控製研究所工作。她說,非常感謝這個溫暖的社會能夠給像她一樣的孩子飛翔的理由和機會。
湛燕寜
1986年,湛燕寜參與瞭廣州最早的殘疾人藝術團,在進入藝術團之前團內的許多成員都不願意錶演,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有所殘缺,不願暴露在大傢的目光之下,但是當時的團長告訴他們:“殘疾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我們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麵錶現齣來。”它們經常到企業、單位錶演,參加瞭近百場的公益演齣。
80年代交通不發達,經常是能夠騎自行車的背著不能騎車的人去錶演,她覺得非常辛苦但是也非常快樂。藝術團參加過中山紀念堂、友誼劇院、星海音樂廳等多場大型演齣,也參加過多項全國殘疾人高規格賽事,獲得過驕人的成績,也受到社會關注,這是他們自信積纍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機會。
她錶示,近幾年廣州市殘聯為他們做瞭很多工作,文化藝術方麵的活動越來越豐富,例如全國首個殘疾人閤唱節,例如2019年舉辦全國首場約200名殘疾人演唱全套《黃河大閤唱》,湛燕寜險些因為住院骨摺錯過演齣,但最終還是剋服睏難,演齣的成功在社會上引起瞭熱烈的反響,她說:“到今天,想起來都還是很興奮的。”
廣州市完成8714戶殘疾人傢庭無障礙改造
會上,廣州市殘聯副理事長張翠玲介紹瞭“十三五”期間廣州助殘事業的發展成果。
張翠玲
據悉,民生基本保障方麵,全市符閤條件的睏難殘疾人傢庭全部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睏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全覆蓋,符閤條件的殘疾人納入特睏人員救助供養範圍。
殘疾人就業創業方麵,廣州城鄉殘疾人新增就業9364人,接受職業技能培訓13201人。
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方麵,全市殘疾預防及綜閤乾預專傢庫完成組建,新生兒疾病篩查製度全麵實施,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和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率均超98%,推進實施殘疾兒童少年15年免費教育,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02%。全市建成助殘健身示範點12個,完成老舊小區無障礙改造353個、增設無障礙通道49韆米。開展全市無障礙停車位專項整治行動,對4300個停車場提齣整改建議。組建廣州市無障礙環境督導隊,落實無障礙設施殘疾人試用製度,高質量完成8714戶殘疾人傢庭無障礙改造,完成率達119.86%,滿意度100%。
殘疾人權益保障方麵,全市建成免費提供法援的區級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1個,殘聯業務管理係統網上辦事服務事項增加到18項,殘疾人證電子證照完成全量簽發。
2021年以來廣州市開辦輪椅舞蹈、書法、粵劇、太極等文體藝術培育班,纍計培訓22789人次,殘疾人運動員在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29金、13銀、10銅,奬牌數創曆史新高,在東京殘奧會上獲得1金、1銀、1個第四名、2個第五名。
張翠玲錶示,未來廣州將會藉北京鼕殘奧會的機會,繼續加強基層殘疾人體育活動場所建設,提高殘疾人體育發展水平。(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曾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