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2:55:27 AM
1965年7月的一天,一架飛機降落在
卡拉奇國際機場
。此時一名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丁國鈺正在機場等候,麵對旁人好奇地詢問,丁國鈺隻是迴復說自己是來接一個好朋友的,他身體不適,所以在這接迴去休息一下。
而這架飛機裏的來客也確實算是丁國鈺的朋友,一位素未謀麵的中國朋友――李宗仁。
這位中國朋友原本對外的行程是香港,最後卻秘密到達巴基斯坦同中國大使館人員對接。這究竟是怎麼一迴事呢?故事得從李宗仁離開大陸說起。
李宗仁
一、“福將”的顛沛流離
李宗仁,齣生於1891年,是國民黨“桂係”首領,也是北伐戰爭中的重要人物。他還有一個著名的稱呼“福將”。
這個福字並非浪得虛名,李宗仁的福首先體現在他多次在戰場上齣生入死和政壇上同他人互相爭鬥卻總能死裏逃生,安全脫身,這是利己的福。其次,他總能在中國的危急存亡關頭發揮力量,及時糾正曆史走嚮,挽大廈於將傾,這是利國的福。
因此,這個福將之名李宗仁是當之無愧的。
曆數李宗仁的畢生成就,最為知名的應當有三個。
第一個是在
北伐戰爭
前促成兩廣的統一,竭力遊說蔣介石和一係桂派將領,一力促成北伐大業,成功打響北伐戰爭,沉痛打擊瞭軍閥體係,為中國的新革命開闢瞭新的天地。
二是
逼迫蔣介石抗日,聯閤其他桂係將領死守廣西
,和蔣介石對峙,最終蔣介石不敵李宗仁和輿論的雙重壓力,同意抗日。
三是著名的血戰
台兒莊戰役
,李宗仁率領一眾雜牌軍同日本軍隊展開血戰,雖然最後傷亡慘重,但成功擊退瞭日本軍隊,守住瞭國土,更重要的是打破瞭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瞭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和熱情。
可以說,李宗仁的三大戰役對我國的抗日事業有著卓越貢獻,他本人的聲望也在一次次戰役中被成功打響,一度擔任瞭中華民國代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新中國成立後匆忙逃離大陸奔赴美國,在美國開啓瞭十六年的逃亡生涯,這是怎麼迴事呢?
原來,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解放戰爭徹底打響。
在國共兩黨爭天下的戰場中,國民黨節節敗退,蔣介石被迫下野,此時的國民黨一脈幾乎隻剩以李宗仁為代錶的派係在苦苦支撐瞭。
1949年1月,不甘認輸的李宗仁決定同共産黨和談來保全長江以南的國民黨根據地,在和談産黨製定瞭一份《國內和平協定》讓國民黨參閱。但國民黨內部卻認為這份協定是“喪權辱國”,因此反駁瞭這份協定,談判就此破裂。
解放軍正式揮兵南下,李宗仁等人逐步退至廣西負隅頑抗。此時的李宗仁已經深深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十分危險,開始尋找後路。當時的蔣介石等人已經開始密謀去往台灣的事宜,但早期二人在抗日問題上産生的分歧與矛盾已經讓李宗仁和蔣介石關係實質産生瞭破裂。
李宗仁明白自己是不能跟著蔣介石前往台灣的,自己的派係已經在戰爭中被消耗得所剩無幾,一旦去瞭台灣,自己勢必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清算,毫無反手之力。
麵對此刻外憂內患的情形,李宗仁迫不得已選擇瞭齣逃國外。
1949年11月,李宗仁假藉就醫的名義,從廣西南寜乘坐專機飛往香港,12月,又轉機飛往美國,就此開始瞭在美國十六年的異鄉生活。
孤身奔赴美國的生活顯然是寂寞的,陌生的語言環境,素不相識的鄰居,無一不讓李宗仁感覺到瞭生活的苦悶。而蔣介石1954年在台灣罷免李宗仁副總統職位的行為則讓李宗仁最後一絲想要迴轉的心思徹底破滅,這對一個昔日長袖善舞的政治傢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正所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李宗仁雖然逃到瞭美國,但心中還是有著一番未完成的雄圖壯誌的。國民黨那邊因為蔣介石的存在,雙方已成死敵,再無轉圜可能,因此,李宗仁開始寄希望於自己曾經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的影響力,希望能夠迴到國內政壇再度開啓政治生涯。
自此,李宗仁開始嚮頻頻示好。先是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後公開錶示自己對周總理發言的支持,還專門在美國發錶瞭一篇聲明,在聲明中強調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1956年後,李宗仁更是多次派程思遠奔赴北京,同周總理進行密切聯係,試圖重返大陸,還專門將自己的一批藏畫托女兒轉贈給共産黨,以此錶達誠意。
黨中央也看到瞭李宗仁返迴大陸的誠意與決心,周總理為此事特意同李宗仁進行瞭多次秘密談話交流,為李宗仁返國精心策劃。
1965年,李宗仁愛妻
郭德潔
越發病重,醫生判斷大約隻剩幾個月的壽命瞭,夫妻二人落葉歸根的念頭開始前所未有地強烈起來。
他們再次嚮中央錶達瞭自己想要返迴故土的念頭,好在這次中央已經安排好瞭李宗仁返中國的計劃,明確瞭返國時間,李宗仁夫婦終於在十幾年後重迴中國瞭。
二、周密的迴國計劃
為瞭能夠讓李宗仁成功返迴中國,免遭美國方麵和國民黨方麵的追殺,周總理特地安排瞭一個詳細的“旅行計劃”。
先是在歐洲各國小住一段時間,遊覽風光,來麻痹美國、台灣的跟蹤人員,在1965年7月12日,乘坐瑞士航空公司的飛機從蘇黎世起飛、經過雅典等地區到達卡拉奇機場,再經巴基斯坦迴國,而這段時間統一對外的說辭是前往香港度假。
李宗仁開始在國內的幫助下實施這個計劃瞭。1965年6月,李宗仁藉妻子病重需要換個更好的療養環境為理由,帶著妻子齣發前往瑞典,同時拜托好友帶自己的兒子前往蘇黎世以便雙方匯閤。
六月底,在處理完美國的房産事宜和兒子一傢團聚時,李宗仁開始瞭等待。在一周多的等待裏,李宗仁開始越發惶恐不安,為什麼中間人遲遲沒有聯係呢?
事實上,此時的中間人已經被美國和國民黨盯上瞭,為瞭不暴露李宗仁一傢的返國計劃,他一直按住不聯係李宗仁方。
直到7月12日,李宗仁突然收到瞭一份消息:速離!請勿在飛機中途停留點下飛機,會有專人在卡拉奇機場接應。
李宗仁一行人立馬動身從蘇黎世齣發,就在他們離開後不久,他們在蘇黎世的據點已經被國民黨的情報人員團團圍住。
雖然李宗仁一行人成功從蘇黎世離開,但是國民黨和美國方麵的情報人員已經得知李宗仁計劃前往美國的消息。國民黨為瞭成功暗殺李宗仁,不惜派齣大批人力排查李宗仁可能經過的地點、乘坐的航班以及沿途機場。
為瞭讓李宗仁躲過這場同
“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一樣的暗殺,周總理緊急安排瞭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丁國鈺前往接應,由他來負責安全護送李宗仁迴國。
當丁國鈺接收到護送李宗仁迴國的任務時,李宗仁已經踏上瞭前往卡拉奇機場的飛機。麵對周總理的寄予重望,丁國鈺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壓力,該如何安排接機護送迴國纔不會被美國、國民黨發現呢?丁國鈺陷入瞭沉思。
在一番考量後,為免夜長夢多,丁國鈺決定不經過海關和機場通道直接在飛機降落的跑道上將李宗仁接送迴國。
但想要直接用轎車在跑道上接走人員是十分不易的事情,一般來說,除瞭他國元首訪問,否則是不允許此類行為的。
丁國鈺
好在丁國鈺有一個巴基斯坦的好朋友,這個好朋友時任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的總經理。
因為兩人私下的交情十分不錯,這個總經理同意瞭丁國鈺可以派自己的私傢車通過專用通道前去接人。
為瞭避免露餡,丁國鈺隻能對自己的好友撒瞭個小謊,聲稱自己是來接一個好朋友,他在飛機上感到身體不適,所以需要自己前去接應他下來休息。
但這個所謂的好友丁國鈺連麵都沒見過,為瞭接應順利不浪費任何多餘的時間,丁國鈺特地把李宗仁一傢子的體貌特徵記的一清二楚。終於,在一天深夜,李宗仁所在的飛機抵達瞭卡拉奇機場。
這時的丁國鈺一行人早已在機場跑道上等候良久。當飛機艙門打開的一瞬間,丁國鈺立馬認齣瞭第一個走齣來的程思遠,這個在李宗仁迴國事件中十分關鍵的人物。
丁國鈺果斷上前詢問李宗仁先生在嗎?得到肯定的迴復後,立即將李宗仁一行人接到瞭跑道邊的小轎車裏,連夜趕迴瞭大使館。當丁國鈺迴到大使館後,立即與中央接上聯係,得知國民黨一行人已經在蘇黎世到香港沿途各地開始排查時,丁國鈺意識到時間來不及瞭。
果然,就在第二天,丁國鈺又收到瞭國內的一封電報,電報中說國民黨已經準備在卡拉奇地區進行破壞活動,不齣意外還會在緬甸上方擊落我國飛機。
丁國鈺意識到此時必須要尋求巴基斯坦方麵的幫助瞭。
丁國鈺將李宗仁的事情嚮巴基斯坦方麵匯報瞭,並希望得到巴基斯坦的大力支持。好在巴基斯坦作為中國多年的好友,及時給齣瞭肯定的迴復,巴基斯坦外交人員和那位航空公司的總經理一起閤作,為李宗仁從巴基斯坦迴國計劃瞭一個周密的飛行計劃。
在等待計劃實施的時間裏,丁國鈺半點不敢放鬆,將使館裏的人員組織起來,輪流值班日夜巡邏。盡管如此,國民黨的目光也逐漸盯上瞭大使館,大使館周圍開始齣現國民黨特務的身影。
好在等待的時間不算太久,一天深夜,
如同來時的那樣,李宗仁一行人坐著林肯轎車經專用通道直達機場跑道,然後在丁國鈺的陪同下連夜坐飛機返迴瞭中國。
當途經緬甸時,所有人的心都開始吊起來,隨時準備著飛機遇險時該怎麼逃生。好在巴基斯坦的安排是有用的,李宗仁一行人有驚無險地度過瞭緬甸,進入瞭中國國境。
當李宗仁看到雲南滇池時,同祖國闊彆多年的他沒能忍住淚水,口中喃喃道:“迴來瞭,終於迴來瞭!”丁國鈺也終於鬆瞭一口氣,自己的任務圓滿完成,可以返迴瞭。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和夫人乘坐的飛機成功抵達首都機場,周總理一行人親自趕赴機場迎接他。
當李宗仁走齣艙門時,看到闊彆多年的故土,看到機場上幫助自己迴國的周總理等人時,不由得流下瞭感激的淚水。
三、迴國後的思緒萬韆
“你迴來瞭,我們歡迎你!”
聽到周總理這句親切的問候,李宗仁連忙快步上前緊緊抱住瞭周總理,含著眼淚說:“總理好,總理好!”
當李宗仁和周總理正式在機場上緊緊擁抱時,李宗仁迴國這一爆炸消息也正式傳到瞭世界各地。蔣介石聽完這個消息後默默把派齣尋找李宗仁的人員收迴,迴頭狠狠收拾瞭一頓手下人馬,卻也無可奈何。
在機場同周總理的會麵中,李宗仁還同陳毅等人一一握手,與自己的昔年國民黨同伴章士釗等人親切會談。看著這些昔日的朋友,李宗仁忍不住賦詩一首,詩中有這樣一句:
“
今日還鄉匡大局,當年解甲有真情。
”
這句話正是李宗仁此行迴國的初心,他希望能夠為祖國的統一大業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老驥伏櫪誌在韆裏,他希望能夠在大陸這片沃土再次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隨後,李宗仁開始瞭自己的第一步。他站在機場大廳毛主席的半身塑像前鄭重宣讀瞭自己的《歸國聲明》。
在聲明中,他先是闡述瞭一番自己對共産黨的感激和對國傢繁榮興盛的美好祝福,再強調自己報效祖國的決心,並衷心勸告在台灣的國民黨同胞們不要被美國的陰謀詭計所挑動,要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根本原則,不要讓仇者快親者痛。
最後,他呼籲所有和他一樣有著報效祖國的海外同胞們及時迴國,共創大業!
這份聲明的發布成功讓李宗仁獲取瞭全國人民的理解與支持,也讓他受到瞭黨內的重視。
就在李宗仁機場發錶聲明後不久,1965年7月27日,毛主席正式接見瞭李宗仁夫婦。在這次見麵會中,毛主席錶達瞭對李宗仁迴國的歡迎喜悅之情,還調侃著說:“德齡先生,你這次迴國是上當瞭!”
李宗仁十分不解,毛主席又跟著解釋道:
“台灣那邊一直說我們是‘匪’,還把大陸稱之為‘匪區’,你這不是誤上賊船是什麼?”
李宗仁聽完不由得會心一笑,兩人昔日的恩怨也在談笑中灰飛煙滅。
李宗仁隨後錶達瞭自己對祖國成長的欣慰和嚮往之情,毛主席對此錶示十分理解,但也錶示中國雖然進步瞭,但還需要更多的人纔來共同推進中國的進步,特彆是你們這種海外人士,我們是很歡迎你們迴來的。
毛主席還強調你在聲明中沒有罵蔣介石這很好,如果蔣介石願意迴來,我們更高興,更歡迎!
李宗仁聽齣瞭毛主席這番話的言外之意,蔣介石倘若能來大陸,那中國台灣問題的解決就指日可待瞭。因此,在這場見麵會不久,李宗仁召開瞭一場盛大的記者發布會,再次聲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希望蔣先生和在台灣的國民黨朋友能夠好自為之。
而麵對記者提齣的“請問你是馬剋思主義者嗎?”這樣的刁鑽問題,李宗仁則是十分冷靜的迴復道:
“我是愛國主義者。”
就這樣,李宗仁在中國開始瞭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事業和自己的尋根之旅。中途被毛主席再次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而這也是他和毛主席的最後一麵。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重在北京去世。這個和共産黨打瞭半輩子仗的老人最後如願以償地死在瞭祖國的土地上,留在瞭新中國。他曾說過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員他感到莫大的榮幸,而這也是李宗仁最後為祖國作齣的最大貢獻瞭。
而李宗仁被秘密護送迴國的始末可謂是驚險萬分,大使使用私交,接送的轎車直接開進卡拉奇機場跑道,每一個細節都在體現國傢對於李宗仁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