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死後配享太廟是臣子們無上的至高榮譽,但是這隻是個榮譽,對子孫後代並沒有太大好處,下麵就來詳細說一說古代的配享太廟製度。
太廟是什麼的地方?
太廟雖然叫作廟,但它並不是普通人理解的廟,裏麵有著念經的和尚供奉著佛祖的那種廟,太廟裏麵供奉的是每個王朝的列祖列宗,比如明朝太廟就是供奉的自明太祖硃元璋之始的曆代明朝皇帝。
因此來說太廟裏沒有和尚沒有佛祖,供奉的就是每個朝代的列祖列宗皇帝。
太廟其實始於夏商周時期,在夏朝時世室,商朝時叫作重屋,周朝時叫作明堂,到瞭秦漢之後纔基本確定瞭太廟的名稱,之後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清朝滅亡,可以說太廟名稱的曆史非常悠久,曆經瞭幾韆年。
但是在西晉之前太廟隻供奉的每個朝代的皇帝,不供奉其他人,到瞭西晉之後晉武帝司馬炎開始往裏加入皇後和功臣,於是曆朝曆代就都開始把功臣或者皇後再或者立有大功的宗室加入到其中接受供奉。
而由此之後太廟也成為瞭曆代帝王用來奬勵功臣拉攏人心的好手段,古代人視死如生,所以大多數都把身後的榮譽和名聲看得極為重要。也因此皇帝抓住這樣的心理,於是將配享太廟的範圍從皇帝和皇室近親擴大到功勞和貢獻很大的臣子或者宗室。這也就是配享太廟的由來。
要知道在古代極重禮法,在祭祀祖先方麵講究很多,一年要祭祀祖先很多次,而且祭祀祖先時要行跪拜大禮,可以說皇帝隻有接受人們跪拜,而能讓皇帝跪拜的隻有他的祖先和天地神明瞭。所以想一想配享太廟的那些外姓功臣在死後能接受後世皇帝的跪拜祭祀是何種的榮耀。
因此當有瞭配享太廟這種殊榮待遇之後,更加激勵瞭那些大臣們盡職盡責的為王朝賣命的想法,就因為想爭一個進入太廟的入場捲而已。
配享太廟是一種看起來非常高實際卻很虛的榮譽,因為配享太廟隻是把一個人的名字刻在排位上放進廟裏供奉起來,子孫後人不會因此得到半點好處,所以配享太廟是一種很虛的榮譽。
但是在古代臣子中配享太廟卻代錶瞭無上的榮譽,這是能給後世子孫臉上增光添彩的榮譽,盡管它並沒有實際好處。
所以說太廟其實就是皇室的私傢祠堂,但是皇帝乃天下共主,皇室就沒有私事,因此太廟的性質雖然是傢族祠堂似的性質,但卻是天下之事。
其實說白瞭配享太廟也是封建統治者一種拉攏人心的手段而已,它是齣於純粹的政治需要,因為這樣可以起到拉攏人心,同時凝聚大傢為皇傢拼死賣命的政治行為,所以配享太廟成瞭臣子死後的無上至高榮譽。
什麼樣的大臣能獲得配享太廟的資格?
獲得配享太廟資格的人都是各朝各代的大功臣,也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都是人中之龍鳳。
以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來說,清朝國祚272年,而在清朝270多年的曆史上,能配享太廟的人隻有26人。
下麵說一說清朝配享太廟的這些大臣都是什麼人,就知道什麼樣的大臣有資格配享太廟瞭。
其實清朝的太廟承襲自明朝,始建於永樂年間,清朝入京之後,將明朝太廟中的神主牌位“請”瞭齣去,然後又將其變成瞭自傢太廟。
清朝太廟正殿中供奉著曆朝曆代的皇帝,然後東西兩殿供奉的就是這些功臣和宗室。
清朝東殿供奉的是皇室宗親14人,比如皇太極的二哥代善、攝政王多爾袞和多鐸兄弟、還有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和代善的兒子嶽托以及雍正最信任和喜愛的十三弟胤祥、晚清洋務派王爺奕等等這都屬於是愛新覺羅傢族的直係親屬,清朝東殿供奉的除瞭策淩和僧格林沁是博爾濟吉特氏之外,其他都是愛新覺羅氏,康熙的駙馬策淩立有大功,所以被雍正破格封為親王爵位,也算是皇親瞭;僧格林沁被過繼給道光的姐姐當兒子,之後也是立下大功被封為親王,所以雖然策淩和僧格林沁並不姓愛新覺羅氏,但也算是皇傢近親。
西殿供奉的則是外姓功臣13人,這其中有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費英東等,還有幫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的圖海,以及輔佐雍正為乾隆盛世奠定基礎的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乾隆的小舅子傅恒,乾隆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等等。
這其中第十三人就是大貪官和珅的弟弟、乾隆時期的名將和琳,本來清朝配享太廟的應該是27人,但是和琳的牌位後來受到哥哥和珅的牽連被嘉慶帝特意下旨扔齣瞭太廟,所以後來清代配享太廟就變成瞭26人。
看看清代配享太廟有多難,像晚清時期的名臣曾國藩,平時在清朝影視劇中常見的紀曉嵐、劉墉等等清朝曆史名人都沒資格入選配享太廟,而清代這些配享太廟的功臣大多是滿洲貴族和皇親國戚,真正的漢臣隻有張廷玉一人而已。
所以說配享太廟是臣子死後至高榮譽,想擁有這個資格也是非常難得,首先得對國傢社稷立有大功,有著巨大貢獻,其次還得能和皇帝處好關係,能獲得皇帝的喜愛和信任,其三就是還不能受到傢族牽連,否則傢族有人犯瞭大罪,還可能隨時被清理齣太廟。
比如清代的和琳就因為哥哥和神的關係被清除除瞭太廟。還有唐朝的名相房玄齡也是如此,本來房玄齡配享唐太宗李世民太廟,但是後來受到他兒子房遺愛謀反事件牽連,房玄齡就被清理齣瞭太廟。
所以這麼看來配享太廟真得是既有能力還得要立下大功而且還能討皇帝歡心,而且想保住這個殊榮,還得不受傢族連纍,這樣真的是比較難瞭。
寫在最後
所以說配享太廟在古代是為人臣子最崇高的死後殊榮,但對子孫後代沒有任何好處,這是一種至高榮譽,不能傳給子孫後代,也不能當真金白銀去消費,就是一種極高的榮譽而已。
配享太廟代錶著封建帝王對這個臣子的認可和肯定,而配享太廟也是皇帝用來凝聚人心的一種手段,它更多的是代錶著一種純粹的政治行為,它的目的就是激勵著後世臣子們努力為皇傢賣命。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