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9:57:05 PM
“忍者神龜” 司馬懿
哈嘍,大傢晚上好!
首先要和大傢說聲對不起,因為前不久小編用瞭七、八年的Mac終於結束瞭它漫長的職業生涯、光榮退(bao)休(fei)瞭!所以前兩天沒有及時更新,不好意思,讓大傢久等啦!
那麼今天小編就接著前麵的內容,繼續來更新 “三國” 啦!今天我們終於到瞭三國係列的最後一章!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 劉備伐吳:《三國演義》 中, 關羽被孫權 所殺。 劉備 為瞭給關羽報仇,不顧 諸葛亮 和眾大臣的勸阻,親率七十萬大軍揮師 東吳 。
但曆史上,劉備伐吳絕不僅僅是為瞭給關羽報仇,隻是作為“師齣有名”的藉口。劉備伐吳,一是為瞭奪迴荊州;二是孫權偷襲 荊州 後, 孫劉聯盟 破裂,因此劉備要給孫權一個有力的震懾,告訴東吳他們彼此的實力是相當的。隻可惜這個一箭雙雕的計劃最終還是失敗瞭。
2 .張飛之死:《三國演義》 中,張飛將範疆、張達綁在樹上,責打五十鞭。二人懷恨在心,趁張飛酒醉,殺瞭張飛。正史中也差不多,因為張飛從不體恤士卒,被其麾下將領 範強、張達 在睡夢中斬殺。
關於 “睜眼睡覺” :這個在正史中並無記載;應該是羅貫中先生的文學藝術加工。
“眼睛瞪得像銅鈴~”
3 .陸遜火燒連營: 這是真事,在 《三國誌》 中有明確記載。
劉備 十萬大軍來勢洶洶, 陸遜 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裏的山區讓給蜀軍,不顧手下的非議,靜待時機。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巧用火攻齣奇製勝。由此可見,雖然他在 《三國演義》 中所占戲份不多,但軍事纔能卻非常卓越。
4. 八陣圖 :八陣由來已久,在三國之前便已存在,而八陣圖則是由 諸葛亮 推演兵法而成,記載於 《三國誌・諸葛亮傳》 。
5. 白帝城托孤 :正史中 劉備 的原話是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纔,君可自取。” 演義中前麵加瞭一句“君纔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這段話容易被誤認為“劉備有讓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之意。但事實絕非如此,這是一場政治試探。劉備先是將 諸葛亮與曹丕 相比,從語言環境中可以判斷,劉備更多是在提醒諸葛亮不要像曹丕一樣 篡漢 。
而且, 劉備 在白帝城托孤,把韆裏之外的 諸葛亮 隻身一人找來,肯定是留有後手。諸葛亮要是迴答不遂劉備的心意,很可能當場就身首異處。(沒錯,就像當初 劉錶用荊州來試探劉備 一樣)
《新三國》白帝城托孤
6.關於 劉備:《三國演義》 中的劉備十分仁義: 陶謙讓徐州、劉錶三讓荊州 他都不忍心奪取;還有 西川 ,若非不想讓 龐統 白死,他也狠不下這個心來拿;還特彆愛哭。
但曆史上的 劉備 卻絕非如此,他不僅軍事纔能十分瞭得 (火燒博望坡) ;而且經常跳槽(曹操),最後他能成為和 曹操、孫權 並列於世的一代梟雄,靠得也絕非隻是假仁假義,或者單單依賴手下的幾個文臣武將。真實的劉備,其實是個很厲害的人物!
7. 七擒七縱孟獲: 小說虛構情節。具體如下:
(1)小說中的孟獲是一個坐擁10萬蠻兵的南蠻大王。但正史上的孟獲隻不過是一個參加瞭叛軍、比較有威望的當地彝族小首領。
(2)小說中 諸葛亮 七擒七縱孟獲,但曆史上孟獲隻被諸葛亮活捉瞭一次。
(3)諸葛亮南徵的目標是 雍�] ,而非孟獲。叛亂的發起者是雍�],孟獲僅僅是一個參與者。
8 .諸葛亮罵死王朗 :小說虛構情節。曆史上的王朗不僅不是諸葛亮口中的“賊臣”,而且還是一位有作為、有骨氣、忠誠可靠、能力非同一般的人物,為曹魏立下瞭汗馬功勞。
9. “七次北伐”:《三國演義》 中, 諸葛亮 “七次北伐”、 “六齣祁山” ,但正史上諸葛亮隻北伐瞭 五次 ,而且隻有第一次和第五次纔齣兵祁山戰場,稱得上是“全麵大型戰爭”。其他三次隻能說是“區域局部小型戰爭”。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10. 馬謖失街亭 :這是真實曆史事件。但馬謖的失敗並不是他沒有纔華,而是因為他的纔華不在“用兵打仗”這裏;馬謖更多的是一個運籌帷幄的 謀士 。
再加上他在軍中沒有威望,隻是作為 諸葛亮 的徒弟,所以他急切地想要通過立功來證明自己,可惜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這裏多提一句:馬謖有個哥哥叫 馬良 ,不過可不是“神筆馬良”哦!據 《三國誌》 記載,馬謖的哥哥馬良是一個非常有纔華的忠貞之士。
11. 揮淚斬馬謖:
(1) 《三國演義》 中,街亭失守後, 馬謖 主動到 諸葛亮 麵前承擔自己的過失。但真實曆史上馬謖並沒有那麼勇敢,相反他兵敗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逃跑,最終被捉拿歸案。
(2)據 《三國誌馬良傳》 記載: “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物故”就是死亡的意思,也就是說馬謖死在瞭監獄之中,所以他並不是被 諸葛亮 所殺。
(3) 死因: 馬謖不死不足以平民憤、樹軍威;但諸葛亮又不忍心殺他,所以他最有可能也最有尊嚴的死法就是 自殺 。據 《三國誌》 記載,馬謖臨死前曾給諸葛亮寫信,希望他能效仿舜殺鯀而重用他的兒子禹、幫他照顧自己的傢人。
12. 空城計: 是羅貫中根據 《三國誌》裴鬆之 所注的“條亮五事”改編成的故事。不過曆史上也的確用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是在幾百年後的 唐朝 ,將軍 張守圭固守瓜州 。
《新三國》空城計
13. 暗度陳倉 :雖然這是曆史上真實的故事,不過主人公卻並非 諸葛亮 ,而是楚漢爭霸時的名將 韓信 ,“奇兵取三秦”。
曆史上 諸葛亮 並沒有攻下陳倉,因為第一次北伐失敗後,魏國的謀臣判斷齣他下一次可能會偷襲陳倉,就加強瞭 陳倉 的防禦,所以第二次他隻好無功而返。
14. 木牛流馬: 確實是 諸葛亮 發明的。因為北伐時齣蜀多山地,艱險難行,常規車馬運輸不便,所以發明這個工具,為蜀軍運糧。
15.送女裝: 《三國演義》 中, 諸葛亮 六齣祁山北伐, 司馬懿 卻以逸待勞、拒不齣戰。於是諸葛亮送女裝到魏寨,羞辱司馬懿,想激他齣戰,可惜司馬懿並不上當。這是小說虛構的情節,在正史中並無記載。
16. 病逝五丈原: 的確如此。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
17.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雖然 《三國演義》 中對諸葛亮有不少“神化”的部分,但這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在 《晉書》 裏有明確記載。
18. 靜姝 :電視劇 《新三國》 中, 曹丕 賜給 司馬懿 一個美女,名靜姝,實則是監視他的眼綫;司馬懿早知曉卻不點破,對她虛情假意,最後使她難産死去。曆史上並不存在。
《新三國》靜姝,李依曉飾
還記得 《知否》 中那句 “我那妾室柔弱不能自理” 嗎?
19. 張春華: 曆史上 司馬懿 的妻子、 司馬昭 的母親。在 《軍師聯盟》 裏由 劉濤 飾演,是一位正直可人的奇女子。但在曆史上,論起狠辣程度,張春華恐怕不遜於司馬懿,這樣的女人在司馬懿身邊,絕對是“賢內助”般的存在。
20. 謀反: 其實 司馬懿 在一開始未必就想造反,最後之所以發動 高平陵政變 ,大概還是因為 他(代錶士族)與曹爽(代錶皇族)的權力鬥爭愈演愈烈。
因為權力的蛋糕就這麼大,不可能分給所有人,隻能是極少一部分人擁有,不是皇族便是士族,而且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隻能“反”瞭。
21 .裝病 :上一篇我們已經講瞭 司馬懿 的第一次裝病,結果被 曹操 識破;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第二次裝病。起因是 曹爽 掌控瞭曹魏的大權,司馬懿為瞭讓他放鬆警惕(實則在暗中布置,準備消滅曹爽勢力),所以纔選擇裝病,最後成功騙過瞭曹爽,奪得勝利。
22. 司馬懿為什麼不稱帝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在 曹魏內部 ,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仍然存在很多支持皇室的力量。
(2)在外麵,還有 蜀漢和東吳 虎視眈眈。一旦他們和曹魏內部勢力相勾結,就會對司馬傢族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
稱帝後的孫權
(3) 年紀老邁,時日無多。 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已經71歲,這也是他不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
23. 司馬昭之心 :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由 《三國誌魏書》 中的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演變而來。用來比喻“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24. 樂不思蜀 :齣自 《三國誌魏書》 中蜀漢後主 劉禪 亡國後、遷往魏都之言 “此間樂,不思蜀。” 因為這句話,古往今來有無數人都在嘲笑劉禪的昏庸無能。
但許多曆史學傢卻有不同的解讀:他們認為,“樂不思蜀”很有可能是劉禪演給 司馬昭 的一齣戲,目的是放鬆他的警惕,從而使自己存活下來。
25.“ 扶不起的阿鬥” :我認為這並不屬實,理由如下:
(1)很多電視劇都把 劉禪 塑造為 劉備 唯一的一個兒子,所以即便昏庸無能,劉備也隻能傳位於他。但其實曆史上劉備一共有三個兒子,劉禪並不是唯一的一個,所以劉備是有選擇空間的。如果阿鬥真的無纔無德,以善於用人著稱的劉備不可能傳位給他。
(2)劉禪被人們所詬病,主要與他不理政事有關。但這和當時蜀國的國內形勢有一定的關係:功臣老將多已離世( 關羽、張飛、黃忠 等),隻剩 諸葛亮 位高權重、權傾朝野。
94版《三國演義》劉禪
劉禪 把軍國大事都交給 諸葛亮 處理,正是因為他很聰明,和劉備一樣清楚諸葛亮的重要地位,明白自己年少勢弱,隻能依靠他。
(3) 劉禪 並不贊同 諸葛亮 多次北伐,因為戰爭必定勞民傷財、禍害百姓。事實證明,劉禪確實很有遠見。諸葛亮病逝後,劉禪立即召迴兵馬、停止北伐,將首要任務放在農業生産上,鼓勵蜀國百姓 休養生息 、恢復經濟。
(4)諸葛亮死後,劉禪 廢宰相 ,平定魏延叛亂,這充分說明他渴望權位。劉禪能在亂世中為君長達41年,不可能毫無纔乾。
26 .尊劉貶曹:《三國演義》 為什麼有這麼明顯的“尊劉貶曹”的意味呢?原因主要如下:
(1) 流行文化 :宋代開始有瞭 程硃理學 ,講究儒傢正統思想。在他們看來, 劉備 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室正統;而 曹操 隻是一個篡權奪位的“亂臣賊子”。(但事實上,據史料記載, 曹魏 纔是三國時期唯一的正統政權。)
(2) 時代背景 :宋代以來 西夏、契丹、女真、濛古 等少數民族不斷發生叛亂,弄得民不聊生。所以百姓強烈期望齣現一個仁厚的統治者,帶領他們走齣水深火熱的戰亂之中。
大宋戰火連天,齣自電視劇《大宋少年誌》
好瞭,到這章為止,關於以 “三國”為背景的小說和影視劇中的“謊言與真相” ,我們就講述完畢啦!如果大傢覺得意猶未盡,歡迎關注我的賬號 “桃碧派” ,我將為大傢持續更新!
當然,如果有什麼疑問或建議,也歡迎在評論區裏留言。不過請保持 文明禮貌 哦!(也不要陰陽怪氣= =)
預告: 下期讓我們走進魏晉南北朝,一起來揭開 山陰公主、陸貞 的原型、還有身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 蘭陵王 那隱藏在曆史濃霧背後的神秘麵紗,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