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3:17:25 PM
中世紀充滿瞭令人著迷但鮮為人知的事實。以被稱為“齣汗病”的神秘疾病為例。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但它在幾十年的時間裏讓人們感到恐懼和痛苦,然後消失瞭,再也沒有被記錄下來。還有被稱為“聖安東尼之火”的可怕疾病,它以極其痛苦的方式奪去瞭無數人的生命。修道院的修女們也開始瘋狂地咬人,把當局逼得心煩意亂。
中世紀的世界非常艱難
中世紀並不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特彆是如果你是封建歐洲的平民。在那裏,社會實際上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或階層,勞苦的農民、農奴和其他體力勞動者――占人口的絕大多數――處於社會底層。他們受到中世紀上層階級的殘酷剝削,這些上層階級從平民的勞動中獲益,以換取“保護”。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提供的保護往往來自高種姓的其他成員。
雖然上層社會的人不像底層的平民那樣生活窘迫,但他們的生活並不如意。暴力在各個階層都很普遍。即使不考慮戰爭中的死亡或威嚇騎士對農民的暴虐,中世紀歐洲的謀殺率也比現代歐盟高50倍。換句話說,當時歐洲人的殺人率是現在的50倍。然而,如下圖所示,並不是暴力,而是疾病,使預期壽命保持在較低水平。高死亡率,特彆是兒童死亡率,使平均預期壽命保持在35歲左右,前後相差幾年。
中世紀最受歧視的疾病
麻風病患者不僅被驅逐齣城市,甚至被驅逐齣最小的村莊。這種恥辱並沒有隨著死亡而結束,而是一直延續到來世,因為麻風病人被拒絕與非麻風病人一起埋葬。這主要歸功於《利未記》13:44-46,其中說:“他長瞭大麻瘋,是不潔淨的。祭司要定他為不潔淨。病在他頭上。長大麻瘋的人,要穿撕裂的衣服,也要蓬頭發。又濛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瞭、不潔淨瞭。患災病的日子,他就不潔淨;他是不潔淨瞭。他將獨自生活;他的住處必在營外。
中世紀英格蘭最偉大的騎士
威廉・馬歇爾,彭布羅剋伯爵一世(1147 - 1219),齣生在斯蒂芬國王宮廷的一個小貴族傢庭。他使他的父親黯然失色,成為中世紀英國最傑齣的騎士之一。在漫長而傑齣的職業生涯中,威廉元帥為四位英國君主――亨利二世、理查一世、約翰一世和亨利三世服務,作為一名士兵、政治傢、顧問、元帥和攝政王。由於他不懈的努力,他拯救瞭動蕩的金雀花王朝,使其得以延續數百年。
斯蒂芬國王死後,他的對手馬蒂爾達的兒子亨利二世繼承瞭他的王位。在展示瞭他的英勇之後,威廉成為瞭國王的長子亨利王子的監護人。然而,王子英年早逝,所以威廉迴到國王身邊,在法國與他並肩作戰,直到1189年亨利二世去世。新君主,獅心王理查一世即位後,威廉娶瞭一位富有的女繼承人,成為彭布羅剋伯爵,擁有大量地産。1190年理查國王齣徵,他任命威廉為攝政王。當理查德從十字軍東徵迴來的路上被俘時,他意識到,這是個好決定。
當理查的弟弟約翰試圖篡奪王位時,威廉加入瞭其他貴族的行列與他對抗。他最終與約翰和解,並幫助他在1199年理查死後和平地登上王位。到1213年,威廉是約翰國王最親密的顧問,在迫使國王在1215年簽署《大憲章》的貴族叛亂期間,他一直忠於約翰國王。約翰在一次與他的貴族舉行的宴會上去世,這些貴族曾邀請法國的路易做他們的國王。作為約翰的次子亨利三世的攝政王,威廉・馬歇爾打敗瞭法國的貴族和路易,並在他的最後一次重大行動中,迫使他們在1217年簽署瞭和平協議,恢復瞭王國的平靜。
震撼中世紀英格蘭的無名造反者
傑剋・凱德是一個愛爾蘭人,他的職業和背景都不為人知,他於1450年住在英格蘭的肯特。那一年,他組織瞭一場農民和小業主的叛亂。他和他們對高得令人窒息的稅收和最近急劇上漲的物價感到不安,再加上虛弱而不幸的國王亨利六世的皇室顧問和官員們普遍存在的腐敗和濫用權力。對倫敦進行瞭嚴刑拷打,並恐嚇其政府和貴族。
凱德一直住在蘇塞剋斯,直到1449年,他逃到法國以逃避一項謀殺指控。1450年,他用假名迴到英國,定居在肯特郡。那年6月,他成為瞭一場反對王室政府的叛亂的領袖,自稱為約翰・莫蒂默,與國王的對手――約剋王室的分支――有著相同的身份。凱德發錶瞭一份宣言,要求罷免幾位皇傢大臣,並召迴愛爾蘭的約剋公爵理查德,他實際上一直流亡在愛爾蘭。
一支皇傢軍隊被派去鎮壓傑剋・凱德和他的追隨者,但在肯特郡被打敗瞭。在勝利的鼓舞下,起義軍的人數迅速增加,他們嚮倫敦進軍。1450年7月3日,他們占領瞭這座城市,同他們一起的還有令人痛恨的皇傢財務大臣詹姆斯・費因斯、塞耶勛爵和塞勒,塞勒因許多激怒叛軍的政策而受到指責。他們將他們的貴族俘虜進行臨時審判,認定他有罪並處決瞭他。
盡管凱德試圖維持秩序,但許多叛軍一進入倫敦就開始搶劫。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為導緻倫敦人轉而攻擊叛軍。7月6日,在倫敦橋的一場戰鬥後,叛軍被驅逐齣瞭倫敦。為瞭結束叛亂,政府通過頒布皇傢赦免令,說服大多數叛亂者解散。凱德逃走瞭,但一個星期後被追蹤到,他在與皇傢軍隊的一場小衝突中受傷,並被俘。他被帶到倫敦,但在途中因傷而死,他的死標誌著叛亂的結束。起義失敗瞭,但它導緻瞭皇室權威和威望的崩潰,這為隨後不久爆發的玫瑰戰爭奠定瞭基礎。
這個令人敬畏的國王和他軟弱的父親有很大的不同
中世紀英國國王埃德濛二世,俗稱埃德濛・艾恩賽德(約993 - 1016年),在位時間很短,從1016年4月23日到11月30日,但他的一生值得紀念。埃德濛是個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的父親,軟弱而又優柔寡斷的國王艾特爾雷德是英國最糟糕的君主之一。埃德濛比他的父親大有進步,證明瞭自己比他的前任更嚴厲。由於他堅定地抵抗瞭丹麥國王剋努特的大規模入侵,他獲得瞭“艾恩賽德”這個姓氏。
從991年開始,埃德濛的父親艾特爾雷德不明智地試圖收買當時占領英格蘭北部的丹麥人。他認為,嚮他們進貢丹麥金,就能阻止他們對他的王國不斷的襲擊。不齣所料,這隻是鼓勵瞭丹麥人。他們對越來越多的金子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並且毫不畏懼艾特爾雷德,繼續掠奪他的領地。最後,在他的王國破産,並以支付丹麥王國所需的高額稅收使其人民淪為乞丐之後,艾特爾雷德在1002年下令屠殺丹麥殖民者。事情已經很糟糕瞭,但這使情況變得更糟。
艾特爾雷德在他的王國對丹麥人的屠殺引發瞭丹麥國王斯溫・弗剋比爾德的入侵。他在1013年徵服瞭英格蘭,迫使艾特爾雷德逃往諾曼底。然而,第二年斯溫去世瞭,這時艾特爾雷德又迴來瞭。在他的兒子埃德濛德的帶領下,艾特爾雷德在1014年將斯溫的兒子剋努特趕齣瞭英國。第二年,剋努特率領一支龐大的丹麥軍隊重返英格蘭,洗劫瞭英格蘭大部分地區,但王儲埃德濛發起瞭激烈的抵抗,阻止瞭丹麥人的進攻。
艾特爾雷德於1016年去世後,埃德濛,也就是現在的艾恩賽德,繼承瞭他的王位。他的統治於1016年11月30日結束,距他加冕僅七個月。那天晚上,埃德濛去上廁所,結果遭遇瞭中世紀君主遭遇過的最殘酷的命運。埃德濛不知道,有個刺客在糞坑裏等著國王的屁股齣現。當他坐下來做他的事情時,刺客用一把鋒利的匕首刺嚮上方,並在國王逃跑時將武器嵌在他的腸子裏。不幸的是,即使他的身體是鐵做的,他的屁股卻不是。
動搖中世紀權力結構的農民起義
這場起義的核心是農民的階級抗議,他們迄今為止一直享有自治、土地租佃的特權形式,以及免受貴族濫用的法律保護。路易伯爵的新政策冒著削弱或廢除之前所有政策的風險,所以他變得非常不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瞭。農民在城市居民中找到瞭自願的盟友。城市居民為保持和擴大他們來之不易的自由而進行的鬥爭也受到瞭弗蘭德斯伯爵及其盟友,法國國王的威脅。
1323年末期,由於收成不好,佛蘭德斯爆發瞭零星的鄉村騷亂,農民拒絕嚮路易一世納稅。不久,暴動者聚集成更大的組織,由富裕的農民、當地紳士和布魯日市長領導。由於缺乏軍事力量,伯爵於1324年與叛軍達成瞭和平協議,並承認瞭他們抱怨的閤法性。事實證明,這隻是短暫的和平:一名騎士謀殺瞭一名平民,路易伯爵逮捕瞭六個來自布魯日的市民,反叛者又重新走上瞭戰爭之路。這位令人憎恨的伯爵被捕並被帶到布魯日,1325年,他的幾名主要追隨者在那裏被處決。
經過談判,再加上來自法國國王的壓力,路易斯伯爵於1326年獲釋,此後不久,一項和平條約得到批準。1328年,法國國王去世,起義再次爆發,佛蘭德斯伯爵請求新國王菲利普六世提供軍事援助。法國組織瞭一支軍事遠徵隊,在當年晚些時候的卡塞爾戰役中擊敗瞭叛軍。菲利浦六世因弗蘭德市民錶現良好而將他們作為人質,返迴法國,並在那裏處決瞭布魯日市長。迴到佛蘭德斯,路易斯伯爵開始懲罰被擊敗的叛軍,撲滅抵抗的最後餘燼。
遭受中世紀最嚴重災難之一的城市
敘利亞西北部的城市阿勒頗正好位於一條不穩定的地質斷層綫上,這條斷層將阿拉伯闆塊和非洲闆塊分隔開來。這種地質事故,說得婉約些,對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來說是不幸的。兩個闆塊之間的摩擦使得阿勒頗及其周邊地區特彆容易受到破壞性地震事件的影響。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138年10月11日十字軍東徵期間,當時敘利亞北部發生瞭曆史上最緻命的地震之一。
阿勒頗在中世紀是一個繁華而充滿活力的城市。然而,在12世紀中期,該地區被戰爭蹂躪,因為最近成立的十字軍國傢,如附近的安提阿公國,與鄰近的穆斯林國傢競爭。阿勒頗當時是曾吉德王朝的一部分,處於反十字軍抵抗的最前綫,有堅固的城牆和強大的城堡保護。然後是1138年的地震,在阿勒頗及其周邊地區造成數十萬人死亡。
被十字軍用堅固的城堡加強防禦的後宮鎮,在地震中受到瞭特彆嚴重的打擊,它的城堡被震得支離破碎,當地的教堂也倒塌瞭。附近的穆斯林要塞阿塔裏蔔也在地震中被摧毀,導緻該城倒塌,並造成600名駐軍死亡。邊境城鎮在戰鬥人員之間易手的過程中多次被洗劫和掠奪,現已完全被摧毀。總而言之,1138年的阿勒頗地震造成約23萬人死亡,成為中世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