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8:46:32 AM
明珠、索額圖、佟國維三人都是康熙時期的重臣,而且三人還都是皇親國戚,都是康熙的長輩,但是三人卻都最終獲罪於康熙,可是三人結局卻大不相同,索額圖最終被康熙賜死,明珠晚年淒涼,佟國維卻得以善終,為何三人中佟國維卻能得以善終?
康熙時期的權臣和巨貪明珠
納蘭明珠是康熙時期的權臣和巨貪,也是清朝的外戚,他齣生於女真葉赫部,其祖父就是葉赫部貝勒葉赫那拉・金台吉。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孝慈高皇後,因此明珠的祖父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大舅哥、清太宗皇太極的親舅舅。
金台吉雖然與努爾哈赤是姻親關係,但是他卻並不服從努爾哈赤,最終率女真九部聯軍與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大戰,金台吉被努爾哈赤所殺,其子尼雅哈也就是明珠的父親率葉赫部族人嚮努爾哈赤投降。
雖然金台吉與努爾哈赤交戰,但是努爾哈赤並沒有對其傢族趕盡殺絕,反而厚待瞭金台吉的後人,此後金台吉的後人世代與愛新覺羅氏聯姻,兩傢繼續成為姻親。而明珠的嫡妻就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而明珠的堂侄女則嫁給瞭康熙成瞭他的惠妃。
因此從輩分上來說明珠即是康熙的堂姑父也是他的妻係堂叔,有瞭這層姻親關係,明珠在年輕的時候就入宮成為二等侍衛。
到瞭康熙時期,顧命大臣鰲拜專權,在鰲拜專權時,明珠力挺年幼的康熙,得到瞭康熙和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的青睞,後來從侍衛直接升成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
康熙八年(1669年),權臣鰲拜被少年康熙利用一群布庫少年擒拿,隨即康熙命刑部開始調查鰲拜的罪名,而作為刑部尚書的明珠立刻幫助康熙搜羅鰲拜的罪證,給鰲拜定齣瞭三十條大罪,可以說在康熙擒鰲拜的過程中,明珠也立有大功。
堅決跟隨康熙和孝莊走讓明珠在仕途上得以順利晉升,此後明珠得到瞭康熙的信任和器重,也更加堅定瞭他順著康熙的意思辦事的主意,這也為他快速晉升為康熙初期第一權臣奠定瞭基礎。
此後在三藩之亂中,也是康熙最先錶露齣撤藩的想法,但是當時滿朝文武包括太皇太後孝莊在內都不建議康熙撤藩,認為康熙不如等待吳三桂的異姓藩王老死之後,再穩健撤藩,年少氣盛的康熙去力排眾議,力主撤藩,而當時支持康熙撤藩的重臣隻有明珠等少數人。
最終三藩之亂爆發,明珠又在平定三藩之亂中多次為康熙提齣瞭建設性意見,從此之後康熙就越發器重和信任明珠,康熙每遇難以決策的軍國大事都會召明珠商議,而明珠也是在這一時期被康熙任命為武英殿大學士、議政大臣、吏部尚書。
在康熙的信任和器重下,明珠的地位與日俱增,他的仕途走嚮瞭巔峰,尤其是成為大學士兼議政大臣和吏部尚書之後,一時之間明珠權傾朝野。
此後台灣鄭經去世,又是明珠建議康熙趁機收復台灣,並對康熙提齣瞭主張武力收復台灣的建議,促使康熙決定整頓軍備收復台灣。
後來康熙委任姚啓聖為福建總督,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最終收復瞭台灣,迫降瞭鄭經之子鄭剋�u。
在收復台灣之後,以內閣學士李光地等大臣認為台灣孤懸海外不好治理,不易開發,不如放棄台灣將其民眾遷入內陸。而負責收復台灣的大將施琅則力主不可放棄台灣,不可丟失一寸國土,而明珠也是在這時候鼎力支持施琅,建議康熙不要放棄台灣,否則台灣將為荷蘭人復占,那時就是將國土拱手讓人。
最終康熙也認為明珠和施琅的建議十分正確,於是康熙在台灣設府,繼續加大物力開發台灣,也終於使得祖國寶島沒有流失齣去。
明珠不僅主張不可放棄台灣,還建議康熙重用台灣降將劉國軒等人,後來劉國軒等台灣降將也為清朝做齣瞭不少貢獻。
後來俄羅斯企圖侵占中國東北地區,康熙親赴東北視察,正是明珠一同陪他前去,也是在視察之後,明珠建議康熙對俄羅斯進行強硬反擊,堅定瞭康熙武力還擊俄羅斯人的決心。
之後又是明珠兩次協調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圍攻雅剋薩,迫使俄羅斯迴到談判桌上與清朝商議邊境問題,俄羅斯被迫派使團來京城與清朝議和,而負責與俄羅斯使團談判的人就是明珠,在談判桌上又是明珠迫使俄羅斯放棄雅剋薩,為後來中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奠定瞭基礎。
整體來說看明珠的政績所為,他其實為人頗有能力和決策力,而且他對維護國傢領土完整做齣瞭巨大貢獻,整體而言他是一名閤格的宰相,有魄力,有能力,有決策力。
但是也正是因為明珠能力夠強,他在獲得康熙信任和重用乾綱獨斷,大權獨攬,頗有第二個鰲拜的架勢。而且明珠為人比鰲拜精明得多,鰲拜不過一介武夫,明珠卻是文武雙全,雖然他為人錶麵謙恭溫和,實際上是個笑麵虎,背地裏結黨營私,貪腐斂財。
明珠和索額圖是康熙初中期兩大外戚權臣,但是兩人不和,經常互相傾軋,為瞭對抗索額圖,明珠則結黨營私,他與文華殿大學士餘國柱相勾結,二人利用掌管人事的權力故意籠絡朝臣結黨營私,賣官鬻爵,因此明珠在後來形成瞭一股很強的政治勢力。
乾綱獨斷的宰相,身後還結黨營私,形成瞭一股政治勢力,這對康熙的皇權是極大的威脅,如果康熙再坐視明珠不管,那麼明珠很可能會變成第二個鰲拜,所以康熙也對明珠有瞭警惕性,想整治他一番。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直隸巡撫於成龍和禦史郭�L上書彈劾明珠結黨營私,賣官鬻爵,康熙藉機開始掀起瞭對明珠一黨的清理。最終明珠成瞭清朝初期第一大貪官,被康熙罷免瞭一切官職,康熙念在他對國傢有功的份上,沒有對他進一步深究,隻是讓其閉門反省。
直到後來康熙禦駕親徵噶爾丹,明珠得以陪伴康熙禦駕親徵,在徵討噶爾丹時,明珠再度發揮自己的纔能,為康熙提瞭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康熙就選擇瞭寬恕明珠,恢復瞭明珠議政大臣身份,不過此後明珠不再受康熙重用,康熙隻授予瞭他一個光祿大夫的榮譽虛職。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以73歲高齡去世,他也沒有再得到康熙重用,可以說明珠晚年比較淒慘。
有意思的是明珠去世後他的豪宅後來被乾隆時期的大貪官和�|看中,和�|利用手中權力從明珠後人手中掠走瞭豪宅,同時後來和�|也從明珠頭上摘走瞭清朝第一大貪官的名號,後來和�|被嘉慶皇帝賜死後,他的兩處豪宅都被收歸內務府,而明珠的那套豪宅後來就成瞭清末帝溥儀的齣生地醇親王府北府,和�|的另一幢豪宅則成瞭現在的著名旅遊景點恭親王府。
其實明珠的一生比較傳奇,他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身後的政治勢力威脅到瞭康熙的皇權,因此他必須被遏製下去。但康熙對他還是比較欣賞和寬仁,所以纔沒有將他置於死地,雖然明珠晚年結局比較淒慘,不過他能得以壽終正寢已經就算很不錯瞭。
毀瞭康熙半生心血的索額圖
赫捨裏・索額圖是順治臨終時留給康熙的四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第三子,他也是康熙原配皇後孝誠仁皇後赫捨裏氏的三叔,因此以輩分關係論,索額圖是康熙的妻係三叔。
索額圖早在康熙繼位初期就已經官至吏部侍郎,不過當時由於康熙急於除掉權臣鰲拜身邊沒有幫手,索額圖為瞭更好地幫助康熙,於是辭去瞭侍郎職位,改任禦前侍衛,就為瞭能經常與康熙見麵商議如何剪除鰲拜。
後來索額圖給康熙定計齣其不意擒拿鰲拜,纔有瞭後來康熙組織一群少年布庫將權臣鰲拜擒拿的事情。
孝誠仁皇後所生的嫡子皇次子胤�i被康熙立為太子,康熙對胤�i傾注瞭半生心血去栽培,而索額圖作為孝誠仁皇後的叔叔,所以康熙特意晉升索額圖為保和殿大學士也就是首席大學士,還命他輔佐胤�i。
因此在康熙初期索額圖和明珠都得到瞭重用,不過二人關係卻十分不好,一直互相傾軋。索額圖性格乖僻,與同僚之間很少能保持和睦關係,因此他的人際關係很差,而這方麵明珠就比他厲害多瞭,明珠善於籠絡人心,所以索額圖與明珠鬥法都以失敗告終。
如果不是康熙為瞭胤�i想保護索額圖,他可能早就被明珠鬥垮瞭,索額圖在能力方麵遠不如明珠,他除瞭幫康熙擒鰲拜之後,就是代錶清朝與沙俄談判簽訂瞭《尼布楚條約》以及後來陪伴康熙禦駕親徵噶爾丹。
在平三藩和收台灣中索額圖幾乎都隱身瞭,而且在平三藩時,索額圖還是極力反對撤藩的人,三藩起事之後,索額圖更是公報私仇,建議康熙將當初曾經力主撤藩的大臣明珠等人誅殺,以息吳三桂等三藩之怒,幸虧康熙英明沒有聽從索額圖的話。
後來胤�i的錶現日益讓康熙不滿,康熙對傾注瞭半生心血培養的胤�i發現廢瞭,十分不高興,他把胤�i的糟糕錶現歸結於索額圖身上,他認為胤�i性格後來乖僻暴躁是索額圖教導所緻,是索額圖毀瞭他的半生心血胤�i。
於是康熙為瞭敲山震虎震懾胤�i,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下旨將索額圖圈禁並賜死,《清史稿》中記載:上謂廷臣曰:“昔索額圖懷私,倡議皇太子服禦俱用黃色,一切儀製幾與朕相似。驕縱之漸,實由於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這意思就是說是索額圖當初建議皇太子胤�i可穿龍袍,儀仗規模與皇帝相似,正是這個建議助長瞭胤�i驕縱之行為,所以康熙認定是索額圖毀瞭他用半生心血栽培齣來的胤�i,他是清朝第一罪人。
其實平心而論胤�i的好與壞和索額圖的關係並不太大,索額圖的問題主要在於他和明珠一樣結黨營私,他以胤�i為中心形成瞭一股政治勢力,要知道胤�i可不比明珠,他是太子,他身邊政治勢力過大,對康熙皇權的威脅遠比明珠大得多,所以康熙必須弄死索額圖來震懾胤�i,畢竟親兒子康熙也不捨得弄死,況且康熙當時並沒有下定決心廢除太子,因此索額圖實際上就是康熙諸子爭位早期的政治犧牲品。
不過索額圖的死並沒有讓胤�i警醒,最後他還是被康熙兩度廢立,最終淪為瞭廢太子。
康熙的舅舅兼嶽父佟國維
佟國維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的親弟弟,因此以血緣關係來說他是比明珠和索額圖好多瞭,他是康熙的親舅舅。
康熙親政之後為瞭扶持母係傢族,曾經大力提拔重用兩個舅舅佟國綱和佟國維,而且佟國維的兩個女兒還先後入宮成為康熙的第三任皇後孝懿仁皇後和慤惠皇貴妃,因此佟國維既是康熙的親舅舅也是康熙的嶽父。
相較之下佟國維的能力比明珠和索額圖又差瞭一些,他的功績隻在三藩之亂時有過一番錶現,在三藩之亂時吳三桂長子吳應熊在京城為人質,吳應熊在聽聞吳三桂起兵反叛後,就立刻企圖逃齣京城,結果被當時還是侍衛內大臣的佟國維識破,佟國維親自將吳應熊追捕迴來交給瞭康熙,最終吳應熊被康熙處死。
除瞭抓捕吳應熊的事,再就是佟國維為康熙三次禦駕親徵噶爾丹調度糧草起到瞭一些作用。因此相比之下佟國維的功績就比明珠和索額圖都差瞭一些,不過這佟國維憑藉與康熙的親密關係,還是深受康熙重用。
佟國維本來因姐姐孝康章皇後就被加恩封為一等公爵位,後來大哥佟國綱在第一次攻打準噶爾部噶爾丹時戰死在瞭烏蘭布通之戰中,佟國維更受康熙重用,被任命為議政大臣兼領侍衛內大臣。
此後佟國維深受重用,權傾朝野,門生故吏遍布朝廷內外,因此當時人稱佟國維為“佟半朝”。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時,佟國維告老退休,本來佟國維是可以安穩著落享受退休生活,不過他錯就錯在在四年之後他又捲進瞭康熙諸子爭位事件中。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時,太子胤�i第一次被廢,但是後來康熙很快想再度復立胤�i為太子,但由於他不好意思主動提齣來,於是他就找一些朝廷重臣談話,話裏話外都說著胤�i的好,錶現齣自己對胤�i的喜愛和思念。
康熙覺得重臣們差不多領悟自己的心思瞭,因此康熙就下旨讓眾大臣共同在諸皇子中推舉太子人選,但是由於胤�T平素嚮來善於籠絡人心,加之他又籠絡瞭大學士馬齊為他拉票,所以康熙整齣來的投票選太子的事,胤�T幾乎是全票通過。
這個結果讓康熙十分震怒,也隱隱感覺到瞭胤�T對皇權的威脅,因此康熙拒不承認這次投票結果,康熙以“允�T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彆舉”為理由不承認這次投票結果。
而佟國維卻來瞭一個作死似的上書,稱皇帝“總之,將原定意指熟慮施行為是”,這意思就是讓康熙言齣必行。因此這也讓康熙認為是胤�T背後與佟國維結黨營私想要奪取太子之位,利用佟國維的勢力來“威逼朕躬”。
後來雖然證實是大學士馬齊帶頭保舉的胤�T,但是康熙始終認為馬齊沒有那麼大的政治影響力,幕後始作俑者還是佟國維,因此康熙認為佟國維與胤�T結黨,把他嚴厲痛斥瞭一番,雖然沒有深究,但是佟國維也被嚇得此後深居簡齣,不敢再過問政治。
在捲入諸子爭位事件之後,如果佟國維不是康熙的親舅舅加嶽父,恐怕他的下場也得和索額圖差不多瞭。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佟國維去世,享年76歲,是高壽善終,不過佟國維和明珠一樣在死後沒有得到康熙賜予的謚號,直到後來他的兒子隆科多為雍正繼位立下大功,雍正看在隆科多的份上,纔給佟國維上謚號為“端純”。
寫在最後
從這些就能看齣來明珠、索額圖、佟國維三人中佟國維的結局最好,能得以高壽善終的結局,主要還在於他和康熙血緣關係最為親近,他是康熙的親舅舅和嶽父,因此纔能得以善終,否則以他與胤�T的關係,很可能也得落一個明珠似的晚年淒慘結局。
畢竟佟國維是康熙的正經血緣至親,他的能力雖然遠不如明珠和索額圖,他依然能獲得康熙重用,而明珠和索額圖與康熙都是八竿子纔論得上的遠親,康熙對至親當然會更好一些,也因此在康熙朝之後明珠傢族和索額圖傢族都不如佟國維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