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3:16:31 PM
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神童”嗎?
高考,在中國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傢都是頭等大事。似乎每年高考總會有幾件熱點事件,擊中人心。
十歲上大學的“神童”
2016年,9歲的商丘女孩張易文第一次參加高考,遺憾地是成績並不理想隻考瞭172分,這成績在河南省連大專都上不瞭。
2017年,她終於如願以償,以352分的成績考上瞭商丘工學院的專科。一時間,這則新聞登上瞭媒體頭條。張父在媒體采訪時宣稱,未來規劃女兒20歲拿全奬去英美讀博。如果順利,2017年入學的張易文今年應該畢業。
這加速“開掛”的人生確實令人艷羨,但想想又有點後怕。不得不讓人擔心,孩子麵臨童年缺失、同年齡人陪伴缺位、獨立生活能力缺乏等現實問題,未來會怎麼樣?
我曾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同學,男孩10歲左右,同班同學都比他高一大截。原先還很乖,學習還算認真,同學們都很喜歡他,都把他當弟弟看待,特彆照顧。但是,10歲孩子很難明辨是非,自製力被各種誘惑很快瓦解。
後來他果然被同學帶壞,常常藉請教問題去騷擾女同學,更嚴重的是,高三的時候,他竟然開始和那些常常打架鬥毆的校園惡霸混在一起,成瞭同學們討厭的對象。最後,聽說好像退學迴傢,我們再也沒有他的消息瞭。
“神童”其實並不少,但是比發現“神童”更重要的是該如何培養“神童”,不然就會“泯然眾人矣”!
傷仲永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神童”。比如,我們曾經在語文課本裏學過的《傷仲永》。王安石講述,江西金溪農傢有個神童方仲永,五歲時第一次接觸筆墨紙硯,就寫下一首詩。後來,更是“指物立作”,詩文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同縣的人都認為仲永是神童,甚至還有人花錢求仲永作詩。仲永的父親覺得有利可圖,就常常帶他到處拜訪同縣的人,荒廢瞭學習。
王安石知道神童仲永的故事之後,迴鄉省親見到瞭十二三歲的仲永,王安石便讓他作詩,但寫齣來的詩與神童的名聲卻不相稱。七年之後,王安石到舅舅傢,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嘆息說,“泯然眾人矣”!
對此,王安石認為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但是缺少瞭後天的持續學習和良師教導,最終卻隻能成為平凡人。
即便“神童”的天賦得以精心栽培,日後光彩照人,但是有一點更值得關注,“神童”成人之後,能否更好地適應社會,擁有完整而豐富的人生。
但是傢長們要明白,天纔和非天纔,創造性和非創造性並沒有明確的界限,當興趣和能力受到鼓舞時,所有兒童都會從中受益。我認為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傢瑪利婭・濛台梭利,更為重要“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他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童年是真正燦爛的、獨特的、不可或缺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
不把孩子推上極端,給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燦爛的童年,比虛無縹緲的“神童”美夢更重要。
相信每一位傢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的話來說: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麵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並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傢楊振寜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寜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傢。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傢相比,並不齣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麵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瞭,裏麵講瞭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事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瞭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纍!傢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於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傢長們也給予瞭很高的評價,傢長錶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彆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瞭。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傢長錶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