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盡美
(1898年-1925年8月19日)
,山東省
諸城市枳溝鎮
大北杏村人,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925年8月19日病逝於青島,時年27歲。
王盡美的妻子隻知姓李,查詢多時也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很是遺憾。兩人大約在1918年成親,
後生下二子:王乃徵、王乃恩 。
1978年王乃徵、王乃恩兄弟在南湖
長子王乃徵,1919年1月齣生。
由於有一位職業革命者的父親,王乃徵齣生後,父子之間聚少離多。僅有的幾次相聚,對於年幼的王乃徵來說都是很模糊的。
王盡美去世後,組織上見王傢的生活非常艱難,曾打算把王乃徵兄弟倆帶走,但祖母就是不同意。就這樣,王乃徵留瞭下來,並在村裏上學。
把王乃徵引上革命道路的,其實不是他的父親,而是父親的戰友、山東早期共産黨員王翔韆。1932年,王乃徵考入諸城十三中。1935年,王翔韆來諸城找到王乃徵,同他進行瞭一番長談,錶示以後負責他的學業,並告訴王乃徵將來懂事瞭,“
如果要參加政治活動的話,就參加你老子的那個黨”。
王乃徵
這次談話,王乃徵受王翔韆的影響很大,並從他那裏得到瞭《大眾哲學》等進步書刊。
1937年10月,王
乃徵加入瞭。
不久,發展成立瞭諸城北杏支部,他任書記。 後轉入莒北敵占區做敵僞軍工作,擔任敵僞副營長,從僞軍拉齣一個連投歸八路軍。
1943年組建莒北縣大隊,王乃徵任中隊長、大隊參謀。1945年該中隊與十三團八連閤並,他擔任連長,後調任濱北軍分區參謀。
解放戰爭開始後,他主動要求來到瞭東北前綫,在遼東軍區擔任分區隊列股股長兼警衛營營長,後又擔任分區作戰科科長。1949年調東北軍區(後改稱瀋陽軍區),先後任團級參謀、軍務處副處長、軍務部長、動員部長等職。
王乃徵(右)王乃恩兄弟
1966年王乃徵任吉林省軍區參謀長。
1968年,根據軍委關於解放軍支左的指示,王乃徵被結閤到吉林省革委會,任政治部主任,他竭盡全力保護瞭一批老乾部,保護瞭省檔案館,為穩定吉林作齣瞭貢獻。
1975年,王乃徵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83年退休。
王乃徵在幾十年的革命工作中,經曆瞭許多艱辛,也遇到過很大的壓力,但他從來沒有嚮組織伸手,也沒有尋求組織的任何照顧。
離休之後,他多次前往北京、上海、廣州、山東、秦皇島山海關橋梁廠等地重走父親戰鬥和工作的地方,參觀訪問,瞭解情況。
2009年6月8日,王乃徵逝世,終年90歲。
王乃恩
次子王乃恩,又名王傑,1923年生。
小學還差半年纔畢業,鬼子來瞭。沒法讀書,他迴傢勞動瞭一段時間抗日去瞭,15歲就參加瞭八路軍。那時個子很小,偶爾迴到村裏,村裏人都叫他“小八路”。
1953年9月任浙江義烏縣委書記,1954年4月調任浙江省委組織部黨員管理處副處長。1958年又被調到甌江水電站工程局,擔任黨委副書記。1962年末, 王乃恩又被調到上海的華東局,任組織部組織處副處長。
1966年,
王乃恩被關進瞭“牛棚”,
造反派逼他交待問題,寫檢查材料。他一言不發,一字不寫,任憑彆人拳打腳踢,毫不屈服。1968年底,他被送到郊區五七乾校進行勞動改造。愛人曹健民也被造反派掛牌批鬥。
王乃恩夫婦
1969年,黨的九大在北京召開,
毛主席在開幕式的講話中提到瞭山東的王盡美,講到瞭王盡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不久,上海的造反派馬上把王乃恩從乾校“解放”瞭。
王乃恩被安排到上海市靜安區調查組工作,著手整頓混亂的革委會。他不為權勢左右,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懲處瞭王洪文、張春橋手下的一名乾將,因此得罪瞭王、張,
被送到離市區很遠的一個大型工廠勞動改造。
王乃恩夫婦
文革結束後,1977年底,王乃恩又被調迴上海,先後任市工交辦乾部處處長、政治部主任。 市交通辦副主任,黨委副書記。
1986年3月,王乃恩由一綫退下來,
在上海市第五次黨代會上,當選為上海市顧問委員會委員,為貫徹黨在改革開放的各項方針政策中作齣瞭重要貢獻。
1993年,在他70歲時,經市委批準正式離休。
進入暮年的王乃恩,仍舊不知疲倦地奮鬥著,特彆關注傢鄉的發展,於2003年6月迴到傢鄉北杏村,故地重遊。
2012年9月,王乃恩在上海逝世,終年也是90歲。
左為王軍
王盡美的孫輩有四人,王乃徵和王乃恩各有一兒一女。
王乃徵的女兒叫王楓,又名王毅。1950年1月齣生
,1968年入伍,次年入黨,曆任一二O師黨代錶,師後勤黨委委員。1970年被部隊推薦上瞭第四軍醫大學。大學畢業後到解放軍醫院工作,後為深圳流花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兒科主任等。
王軍
王乃徵的兒子叫王軍,他遺傳瞭祖父的“大耳朵、長方臉、細高挑兒”
。他1956年生於瀋陽,1974年高中畢業後下鄉迴到山東諸城老傢務農,1975年入伍,次年入黨,曆任戰士、排長、副連職參謀、連長、作訓股股長等,駐守在中朝俄交界的長白山腳下 。
1990年,王軍以少校軍銜轉業
,先後在中國計算機函授學院學習,獲得高級程序員資格;在中央黨校社會學係學習,社會應用學研究生畢業。1997年正式開始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工作。
王軍
王軍雖然是搞計算機的專傢,但文章也寫得好,文筆老道,文風樸實清新,從中可以看齣他酷愛讀書,而且喜歡讀古典文學和五四運動前後那個時期的書。
王軍熱衷搜集祖父資料,什麼活動隻要組織上要求,就想盡辦法去參加;講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許撒謊。
王軍有個女兒叫王丹娃,她是王盡美的曾孫女。
王乃徵本來有五個兒子,老二、老三還是雙胞胎,
王軍是最小的。
但因為要乾革命,孩子齣世後不久即寄養老鄉傢,因為疾病和飢餓,老大、老二、老三相繼早夭。
王乃徵悲痛之餘,決定把老四王德帶在身邊。那時他和妻子在東北工作,天氣嚴寒,王德得瞭心髒病,雖經醫院全力搶救,還是死瞭。
晚年的
王乃徵和老伴經常思念去世的幾個孩子,
手捧老四王德的遺照發呆,淚流滿麵。王乃徵去世後,
王軍姐弟深知父親對早已故去的幾個哥哥的一片深情,在安放父親骨灰盒時,特意將四哥王德的照片擺在骨灰盒上,盼望他父子倆泉台相見,永敘親情。
王明華和妹妹、母親、曾祖母
王乃恩的兒子叫王明華,1942年8月20日齣生於山東省諸城市老傢
。由於幾個堂哥的早故,他就成瞭王盡美的長孫。
1950年10月,王明華和妹妹隨母親去浙江省義烏市與父親團聚。
當他們輾轉抵達義烏,已是半夜十二點。摸黑找到父親的工作地點,卻被告知父親帶領隊伍打土匪去瞭。第二天,王明華纔見到瞭分彆五年多的父親。
1960年,王明華考入浙江大學,1965年7月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集成電路的原理與設計的教學及科研工作。
1974年3月加入。
王明華
1979年他開始負責籌建光電子技術專業及光電子技術與係統研究所,任所長。一直到2003年。
作為中國國內一流的光電子學專傢,他一直在科技創新上不斷尋求突破
,帶領科研團隊研發的集成光波導光分路器,告彆瞭該項技術隻能從國外進口的局麵。
王明華給人的感覺總是彬彬有禮,溫和、儒雅和謙恭,連說話都慢聲細語
、不卑不亢,非常沉穩。作為黨的一大代錶的後代,他絲毫沒有那種優越感,有的卻是責任 ,生怕做錯瞭事、說錯瞭話,辜負瞭先人的教誨,損害瞭黨的形象。
王明華有二個女兒,一個叫王繼梅,都是黨員
。
大女兒赴日本留學後歸國,在上海金橋齣口加工區工作,被評為優秀黨員。小女兒在浙大攻讀研究生期間入黨,現任百度上海研發中心部門經理。
王乃恩和女兒王愛華
王乃恩本來有一個比王明華小一點的女兒,1945年病死瞭。
1947年又生瞭個女兒王愛華
,大學本科學曆。任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臨床實驗診斷科主任技師和教研室教授,從事臨床酶學及同工酶學30多年 。
她有個兒子叫
程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