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8:10:52 AM
什麼叫文化?我們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璀璨歲月,如果選齣其中具有代錶性的文化,那麼肯定不能少瞭我們中國引以為傲的 瓷器文化 。
中國的瓷器不但影響著華夏民族,而且對西方國傢和世界的發展也産生瞭深遠影響。
前蘇聯哲學傢羅森塔爾・尤金在他所編的《哲學小辭典》中認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曆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我國1979年齣版的《辭海》,基本上采用瞭這個說法。
可近些年來,“文化”這個詞,已經飛遍當今社會各個角落,差不多到瞭傢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地步。什麼“旅遊文化”、“宗教文化”、“香爐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因此,今天來談論什麼是文化,遠比數年前要容易得多。
那麼,什麼叫瓷器文化?由於英語詞匯中,“中國”一詞的本意就是“瓷器”之意。何況,“中國”和“瓷器”在英文裏同為“china”一詞。自然,與中國文化較為貼切、並能代錶中國文化的,理所當然應該是“瓷器文化” 。
“紅色鈞官窯”作品――虎頭瓶
瓷器燒造是一門“泥與火”的藝術,這門藝術又跟國傢當時的經濟實力、社會思潮、文化心態等有關。國力強盛,瓷器燒造的質量就高: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瓷器燒造就精美。
亦就是說, 一件典型的官窯瓷器或民窯精品,在它的身上,承載有大量的曆史信息,它的胎子和釉質大體能反映齣一個王朝或國傢在某個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狀況 。
“紅色鈞官窯”作品――荷口瓶
而瓷器上的繪畫與裝飾,不但摺射齣統治階級與士大夫階層的文化傾嚮、藝術品味和審美興趣,同時也反映瞭當時社會的民風與生活習俗等現象。
北京大學原國文係教授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民國)中曾感慨道: “瓷雖小道,而與國運世變亦隱隱相關焉。”道理便在於此。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菊口雙龍瓶
從古瓷上,研究者可通過紋飾解讀國傢在那個曆史時期的政治與文化傾嚮。國運昌盛,瓷質和釉子就精美。比如明清瓷器:清三代之康熙、雍正、乾隆生産的瓷器明顯優於清中期之嘉慶、道光、與清晚期鹹豐、同治、光緒的瓷器。
為什麼?康雍盛世、乾隆盛世;而明早期(永、宣)和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的瓷器遠勝於明晚期嘉靖、隆慶、萬曆、天啓的器物。成化為什麼值1100萬,因為質量好。
原因是什麼?是因為當時經濟昌盛和文化繁榮的緣故,還有皇帝喜好瓷器燒造(永樂、宣德;康熙、雍正)。
中國瓷器什麼朝代的最好?世界公認為宋代。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牛
唐代時期的代錶性瓷器是“青瓷”與“白瓷”,在唐代就已經形成瞭完整的,“南青北白”的製瓷係統,當然唐代還有具有代錶性的陶器“唐三彩”,“唐三彩”以黃、綠、白三色為主,其典型作品有“唐三彩馬”。
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繁榮時期,其以鈞、汝瓷為主的五大窯的製瓷技術,其次還有美不勝收的龍泉窯、耀州窯、磁州窯、吉州窯、景德鎮窯等等,中國最好的瓷器來自於宋代。直到現在都可以說領先世界。
宋代什麼瓷器最好?世界公認為官窯瓷器最好。
官窯齣自宋代,特指集中最優秀匠人,專為皇傢燒製瓷器的爐窯。代錶著當時最高文化藝術標準和匠藝。
鈞瓷迄今曆時一韆三百年,可以說“因官而興”,“因官而盛”。
鈞瓷因入窯一色,齣窯萬彩,鈞無二緻,十窯九不成的高難燒製,而被皇傢選中,欽定為官窯。曆時二十五年,實現縱有傢財萬貫,難比鈞瓷一片的瑰麗陶瓷藝術珍品的顛峰地位。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鬆鼠
第二段鈞官窯時期,共和國(紅色)鈞官窯――特指1958-1988年間,在周恩來總理指示下,由國傢投資、政府經營、集體創作、計劃生産的一批用於外交國禮和齣口創匯的鈞瓷作品。
新中國的誕生,中華民族在血火中重生。一九五五年,剛從抗美援朝停火協議中起身的新中國,剛要邁齣走嚮世界的第一步時,中國齣席萬隆會議的代錶團飛機卻被淩空炸飛,血濺長空。代錶團的團長周恩來總理生死在世界的關注中,成為億萬人們的焦點。人民的共和國是幸運的,生命力是極其強大的。共和國總理奇跡般的齣現在中國西南重鎮昆明,伴隨著他的是宋代鈞官窯的二件傳世珍品“鈞窯寶瓶”。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傳代平安瓶(小穿帶瓶)
鈞官窯以瓶為尊。瓶喻意“平”,中華文化中的緻高境界。平,平安。平安即福。平,衡也,鈞也。平,和也,順也,中也,久也。即是自然運動的整體最高狀態。在中華民族植根在血脈裏,是每一個中華人的初心! 每當重大曆史關頭,總有優秀的領袖群體齣現,伴有奇跡的發生。一九五五年,這個吉祥《羊》之年,共和國總理為新中國的健康生存,親自攜帶二隻《鈞瓷寶瓶》,前往緬甸仰光並轉往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嚮兩個會議主辦國及促成員錶達新中國的謝意,傳達中國人民的追求世界和平的心聲!眾所周知,會議極其成功,至今為中國的強盛仍發揮著強大的基作用。
萬隆會議取得空前成功。挫敗瞭仇視新中國敵對勢力的重重圍攻,周思來總理代錶新中國提齣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會議的共同認知。新中國的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和平外交路綫被世界各國理解和支持,為走嚮命運共同體的人類社會新紀元,開闢著日漸廣闊的遠大空間。會議結束後,周思來總理立即指示,迅速動員國傢資源,恢復鈞瓷的生産,鈞瓷作為“國禮”開始瞭恢復與發展的紅色曆程。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駱駝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國傢的經濟建設需要外匯,但鈞瓷本身具有高難度的燒造工藝,從古至今就有“十窯九不成”之說,成品率極低,很難滿足國傢需要。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作齣重要決定:舉全國之力燒製鈞瓷,保證鈞瓷作為國禮對外交往及創匯的需要。國傢先後從中央美院、天津美院、西安美院、四川美院等院校挑選瞭一批專傢、學者、教授,並從全國各地陶瓷係統抽調的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工匠、藝人共300餘位和原廠的技術骨乾同吃、同住、同創作,一同參與到鈞瓷的燒製、研究工作中。這批來自全國工藝美術界的頂尖藝術傢根據鈞瓷材料的性能,結閤自己的藝術特長,圍繞選材、造型、上釉、燒製四個階段,突破傳統,大膽創新,經過多年努力和上韆次的實驗,終於以“東山瓷土、西山釉、南山煤”燒製齣瞭百餘種具有濃鬱時代特色的鈞瓷新工藝作品。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小薰爐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隨著燒製共和國(紅色)鈞官窯的主要原材料枯竭,神��的四大官窯瓷廠相繼關停,共和國(紅色)鈞官窯燒製時間定格為1958年―1988年。短短三十年的共和國(紅色)鈞官窯作品也成為瞭曆史的絕唱。應該說這一時期集全國之力燒製的鈞瓷新工藝作品,是對曆史上鈞窯的偉大創新,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復製、不可再生的藝術品,每件都彌足珍貴,所以我們必須保護好這一時期的鈞瓷新工藝作品,隻有這樣纔會使我們更好地瞭解和認知鈞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纔能更珍惜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藝術傑作乃至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精神命脈。
習總書記在視察河南工作時指齣:“要推動黃河文化遺産的係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産,……是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搶救性保護共和國(紅色)鈞官窯時期(1958年―1988年)所遺留下來的遺址,遺産及遺作,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緊迫任務。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茶具
“鈞瓷帶紅,價值連城”。中華民族崇尚紅色,新中國更是一往情深。五星紅旗,中國紅成為世界共知的中國代稱。
共和國鈞官窯的紅,紅的艷麗,紅的絕美,紅的攝人心魄。艷得如噴濺的青春熱血,血色下隱隱的道道血絲,使人心中不時傳來陣陣的刺痛。仿佛將你引入中華民族無數青年先烈為民族大眾的共同生存血灑大地,飛濺長空的壯烈場景。
共和國鈞官窯的紅,紅的厚重,紅的深沉。厚重之色如無數血紅的反復疊加,由淺入深,由輕漸重。紅的多彩,亮的多姿。仿佛無數人無數代的噴灑塗抹,紅的發紫,紅的發黑。她像絕美的鏇律。時而激情萬丈,豪情滿懷。時爾沉重窒息,義思悠遠。觀之入魂魄,撫之攝心靈。
“共和國鈞官窯”作品――馬到成功
說到這兒,共和國鈞官窯瓷器身上的背負的是什麼?背後的文化體現的又是什麼?
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産開始的。在幾韆年曆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創造瞭豐富的曆史文化財富,留下瞭大量文物遺存。曆史文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記錄著我們曆史的光輝過去,延續著我們國傢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承載著我們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保護曆史文物和文化遺産,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