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淳祐七年(1247,濛定宗貴由二年),吐蕃的佛教領袖薩迦班智達和濛古皇子闊端在涼州會晤,標誌著西藏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薩班帶領著薩迦派走齣統領吐蕃的第一步,但並不是說他們就真的君臨衛藏,畢竟其他教派的勢力還是不容忽視的,看到薩迦派的得意,相信直貢噶舉的劄巴迥乃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退宿。
1,西藏各派與濛古皇室息息相關的局麵
因為薩迦派與濛古人的閤作,為他們的教派帶來榮光,其他教派紛紛效仿,去各自尋找勢力去投靠,來擴大自己的勢力。
隨著濛古汗國的政局動蕩,西藏的局勢也隨之波動,定宗貴由汗去世,濛古嫡係為瞭爭奪汗位大打齣手,最後由拖雷係的濛哥勝齣成為新的大汗,窩闊台係除瞭闊端這一支,基本是團滅(暫時的),闊端係也從昔日的皇子、皇弟成瞭旁係宗親,薩迦派自然跟著成瞭冷竈,正逢薩班去世,薩迦派的處境頓時變的睏難起來。
之前緊抱忽必烈大腿的直貢噶舉,因為勢力最強大,被濛哥汗留在自己名下,成為西藏新的統轄者,開始迎接屬於直貢派的輝煌和榮耀。
止貢派的行政長官翻起和薩迦派的舊賬,在薩迦派的法苑裏跑馬,在大銅鍋中貯水飲馬,還拆毀薩迦寺捨改為街市,使兩派之間的隔閡更深。
被止貢派淩辱大受刺激的薩迦派,因為直屬闊端係而失去經營西藏地方大權的領袖地位,就在此危難之時,十七歲的八思巴挺身而齣,接任薩迦法王,帶領薩迦派去迎接復雜而艱難的局麵。
濛哥汗把漠南漢地和吐蕃地區的經營權授給皇弟忽必烈,忽必烈看噶瑪噶舉勢力挺大的,就傳召噶瑪拔希會晤,希望建立起關係,但是,心高氣傲的噶瑪拔希看不上忽必烈,轉頭去抱濛哥汗的大腿去瞭,去和林覲見濛哥汗,在那裏受到濛哥汗和阿裏不哥的寵信。
濛哥汗賞賜金印給噶瑪拔希,封為國師,還賞賜他一頂金邊黑色的僧帽,這也是噶瑪噶舉派黑帽係的由來。
受到噶瑪噶舉派噶瑪拔希冷落的忽必烈又把目光投嚮薩迦派的八思巴,年輕的八思巴麵對忽必烈的召喚,欣然領命前去六盤山和忽必烈會晤,並成為忽必烈的宗教老師,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堅定的選擇和忽必烈站在一起沒有離開過。
不管是在濛哥汗支持下的止貢派和噶瑪噶舉派,還是投靠忽必烈的薩迦派,誰也沒有預料到,濛哥汗居然死在南徵的戰場上,南宋景定元年(1260,忽必烈中統元年),忽必烈在開平繼位,他的弟弟阿裏不哥也在和林繼位,兄弟倆展開瞭汗位之爭。
當年十二月,忽必烈就封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統領天下釋教兼管西藏地方事務,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被封為白蘭王,尚墨卡頓公主(闊端女)。
西藏的各教派勢力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濛古皇室這場內訌中,薩迦派和蔡巴噶舉支持忽必烈,兩派曾經對閻羅王舉行祈請差遣鬼神勾攝阿裏不哥魂魄的儀式,而止貢派和噶瑪噶舉派則支持阿裏不哥,對忽必烈是仇視的。
結果我們都知道,是忽必烈打贏瞭內戰取得勝利,站隊站錯的噶瑪拔希被忽必烈囚禁,一直到至元元年(1264)纔被釋放,他的兩個弟子也被處死,噶瑪噶舉派遭受打壓,直到元末纔翻過來身。直貢噶舉也失去對西藏地方的領導權,不得不蟄伏起來。
八思巴則陪著忽必烈站在勝利的頂端,再次被忽必烈任命為管理西藏地方事務的領導,享受薩迦派重新獲得的榮光,真正站在衛藏的權利巔峰。
2,應運而生的宣政院
西藏是中原對中亞、西亞聯係的交通要道,西藏穩定發展瞭,元朝與西域汗國的交通纔通暢,因此,元朝必須要經營好西藏地區。
鑒於西藏地區教派林立,那些佛教經義能撫慰飽受戰亂之苦的民眾,減輕他們精神上的痛苦,起到麻痹民眾的作用,麵對這個有助於統治的大利器,統治者怎麼會不想法子抓到手裏呢?宣政院就這樣應運而生,做為一個管理宗教的機構齣現。
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讓八思巴、恰那多吉兄弟迴西藏主持建立地方行政體製。依照忽必烈的想法,八思巴掌管宗教,恰那多吉掌管世俗,政教閤一集於薩迦派一身。
忽必烈專門下詔設立一個機構,就是宣政院的前身總製院,“總製院者,掌浮圖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元史》捲205·桑哥傳)
總製院直屬中央政府管轄,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並統轄吐蕃地區的軍政事務,以國師八思巴領院使。
宣政院,秩從一品,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隸治之。遇吐蕃有事,則為分院往鎮,亦彆有印。如大徵伐,則會樞府議。其用人則自為選。其為選則軍民通攝,僧俗並用。至元初,立總製院,而領以國師。二十五年,因唐製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元史》·捲87·誌37)
被封為國師的八思巴,積極的發揮自身影響和作用,在西藏建立行政體製,對穩定藏區、樹立薩迦派權威做齣貢獻;嚮忽必烈進獻濛古新字(八思巴字),彌補元政府製度上的不足;八思巴還在大都舉行宗教活動,主持皇室佛事事務,並形成製度延續下來。
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大寶法王,從此,帝師成瞭佛教的最高領袖,八思巴就是元朝第一位帝師。因為帝師的存在,藏傳佛教在全國宗教中處於優越地位。
對於總製院,身為帝師的八思巴其實隻是掛名,真正的院使則是備受忽必烈寵信的桑哥。
至元二十五年(1288),尚書省右丞相兼總製院使桑哥建議把總製院更名為宣政院,仍以桑哥兼宣政使。
桑哥又以總製院所統西蕃諸宣慰司,軍民財榖,事體甚重,宜有以崇異之,奏改為宣政院,秩從一品,用三台銀印。(《元史》捲205·桑哥傳)
3,宣政院的職責
宣政院地處京師,與樞密院、中書省、禦史台並列,可以不通過中書省任命官員,一般情況下,宣政院使都是由丞相兼任,副使則由帝師舉薦。
西藏地區行政機構的設置及官員任免、升降、賞罰,都要聽中央和宣政院的;宣慰使都元帥、元帥、轉運,甚至萬戶長,部分重要的韆戶長等高級官員則由宣政院或者帝師推薦,然後皇帝再任命。
做為天下寺院最高管理機構的宣政院,他都擁有什麼職責呢?
第一,就是維護僧眾的特權利益,元武宗時期曾經頒布詔令,敢毆打蕃僧的民眾,截斷手,敢辱罵蕃僧的就截斷舌頭,幸好被時為太子的元仁宗勸諫纔廢止這個詔令。而宣政院臣方奏取旨:凡民毆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斷其舌。時仁宗居東宮,聞之,亟奏寢其令。(《元史》捲202·列傳89釋老傳)
第二,就是管理佛事,像修建寺廟瞭,主持佛事瞭,刻印經書瞭,這些種種耗費錢財的事情都歸宣政院管。
第三:負責涉及到僧人的刑事案件和糾紛,遇到僧人涉案的案子,都要由宣政院會同禦史台共同審理。可想而知,宣政院的一碗水會不會端平,偏袒蕃僧的事件屢屢發生,直到元仁宗繼位後的至大四年(1311)十月纔下令停止宣政院過問僧人詞訟。
宣政院除瞭掌管天下釋教,他還有管理西藏事務的職責,在這方麵權力更大。
軍事方麵:直接負責吐蕃地方的軍事,有權設置軍事機構、任命軍事長官;負責對藏區反叛者的徵討。最初宣政院隻有任命長官權而沒有發兵平叛權,必須和樞密院閤作,宣政院任命將官,樞密院派兵,元仁宗繼位後在至大四年(1311)八月令西蕃軍務隸屬宣政院,宣政院纔真正全麵負責吐蕃地方軍事。
行政方麵:負責行政機構的設置和官員任命,還有軍民財榖,以及驛站的管理和驛戶的救濟。
4,宣政院的下屬分支
大概在至元十四年(1277)二月,忽必烈在江南設立江南(江淮)總攝(總統)所,掌管江南釋教,免除僧眾租賦,由楊璉真伽擔任總統,這貨在江南危害頗大,挖掘南宋皇陵修天衣寺,搶占民田修建寺廟,嚴重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宋理宗的頭顱被做成飲器,就是這廝搞的。
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桑哥被殺,做為桑哥黨羽的楊璉真伽受到牽連,氣焰一落韆丈。
九月,朝廷在南京水西門賞心亭設立行宣政院,品秩從二品,管理江南諸省地麵僧寺功德詞訟等事,隸屬宣政院。
至元三十年(1293)南京行宣政院遷到杭州,取代江南釋教總統所。這個總統所也在大德三年(1299)五月罷黜。
杭州行宣政院也幾經撤消、復立。
元仁宗繼位後曾銳意改革,就把侵民、擾民的杭州行宣政院罷黜,隻過瞭七年,延祐五年(1318)九月,在答己皇太後寵臣鐵木迭兒的操控下,杭州行宣政院得以復立。
泰定三年(1326)八月,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再次罷杭州行宣政院以及功德使司,另外設立十六處廣教總管府攝事,但並未落實到位,二個機構一直存在並沒有被裁撤。
文宗天曆元年(1328),第三次罷杭州行宣政院,這次的確落實到位被裁撤掉。不過,又在順帝元統二年(1334)正月,復立杭州行宣政院,罷廣教總管府,直到元朝滅亡,杭州行宣政院一共存在63年。
除瞭杭州行宣政院之外,宣政院下屬還有另一種純軍事性質的行宣政院,僅限於西藏地區,一般都是藏區有叛亂的時候,朝廷臨時設立行宣政院,討平賊寇。
西番賊起,殺鎮西王子黨兀班,立行宣政院,以也先帖木兒為院使,往討之。(《元史》本紀39順帝二)
除瞭杭州行宣政院和西藏的臨時行宣政院,宣政院在各地還有其他管理僧政的機構,比如大都總統所,西夏僧總統所(治所在中興府),隴西四川總攝所,哈的結魯伴蔔總統所(治所在臨洮府)。
在西藏還分設三道宣慰司: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朵甘思宣慰司)、烏思藏納裏速古魯孫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烏思藏宣慰司)。
5,薩迦派的帝師們
從八思巴被封為帝師開始,元朝就盛行帝師製度,一共有十四位帝師,八位齣自八思巴的款氏傢族,六位齣自帝師弟子或者侍者。
帝師很忙碌,要給皇帝傳授佛戒、舉行灌頂儀式;要帶領僧眾做佛事,為皇帝及皇室鑲災袪難、祈禱國運;還要主管宣政院、管理吐蕃大小事務。
帝師不但是全國僧人的宗教領袖,還是皇帝和皇室成員的精神支柱,地位非常崇高,群臣聚會,帝師坐在群臣之上,帝王後妃受戒之時,都要跪拜帝師。
薩迦派的帝師們利用皇帝對他們的尊崇擴大本教影響,皇帝也利用帝師們的影響加強對吐蕃地區的管理,各取所需,互相影響。
因為帝師是款氏傢族世襲的,帝師們多半都是年少上位,還要忙著學習,要麼就留在京城,少有掌管實權,真正掌握實權的都是薩迦的本欽。
八思巴在位晚期,就發生過一起本欽謀逆案,至元十三年(1267),八思巴的弟弟白蘭王恰那多吉病死,年僅28歲。八思巴任命叔叔薩班的侍者釋迦桑波齣任薩迦本欽,管理烏斯藏。
釋迦桑波去世後,八思巴又舉薦貢嘎桑布接任本欽一職,就是這個貢嘎桑布,獲得權力後與八思巴作對。
忽必烈知道後很生氣,派桑哥率軍去修理貢嘎桑布,至元十七年(1280)桑哥入藏,誅殺貢嘎桑布,把他的支持者流放到江南,而八思巴也在這一年去世,年僅46歲。
八思巴的異母弟仁欽堅贊是薩迦派第二位帝師,在八思巴去大都的時候就在薩迦代掌教務,八思巴返藏後又把他派到大都固寵,也被忽必烈封為帝師,他死在瞭八思巴前邊。
因為忽必烈對八思巴的信任,全力扶持薩迦派,所以元朝皇帝認為帝師必須齣自款氏傢族,隻有款氏沒有男性繼承人時纔由其他人擔任帝師。
薩迦派一直都是伯侄傳承關係,幾個兒子中,年長的齣傢為僧,小兒子結婚生子繁衍後嗣,這樣做雖然有減少兄弟鬩牆的事情發生,但同時帶來男丁稀少的隱患。
恰那多吉死後,遺腹子達瑪巴拉繼承伯父八思巴的帝師之位,但他沒有兄弟,忽必烈又強迫他迎娶宗室女,生瞭兒子達瑪巴紮,不幸的是,這父子倆一個早亡,一個夭摺,款氏嫡係斷絕,帝師纔由非款氏傢族的高僧擔任。
從第四任到第七任四位帝師都不是款氏子弟,直到元成宗時,把流放在江南的款氏唯一後裔達尼欽波桑波貝召迴,把妹妹門達乾公主嫁給他,並讓他多娶幾個妻妾多生孩子,為款氏續命。
達尼欽波桑波貝一氣兒生瞭十幾個兒子,第八任貢嘎洛追堅贊貝桑布、第十任貢嘎勒貝迥乃堅贊貝桑布、第十二任帝師貢噶堅贊貝桑布都是他的兒子。
沒兒子鬧心,兒子多瞭更鬧心,各個爭權奪利,第八任帝師貢噶洛追堅贊貝桑布就分眾兄弟為四個拉章,分裂薩迦,為薩迦政權被帕竹政權取代奠定一部分基礎,這大概是貢噶洛追堅贊貝桑布始料未及的。
就是這樣。
世係錶係猴格自製。
參考資料:漢藏史集、
濛古黃金史綱、元史、元代宣政院機構職責、元代帝師製度等
透過錶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