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10:47:48 PM
俄烏戰爭遷延不決,對俄羅斯帶來的負麵影響,正在逐漸顯現。其中最直接,也是最諷刺的,無疑是最近芬蘭、瑞典等國要加入北約的選擇。
俄羅斯發起這場特彆軍事行動,就是因為烏剋蘭執意要加入北約。現在烏剋蘭還沒實現“中立”,反倒是已經“中立”的北歐國傢,也要加入北約瞭。
如果這事最後真的成瞭,那麼無疑就是北約的第六次“東擴”,不僅將直接損害俄羅斯的安全問題,還會在國際上,極大的削弱俄羅斯的威望。
那麼,麵對著北約第六次“東擴”,俄羅斯有哪些方式可以應對,以減少這件事對自己帶來的負麵影響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搞明白,眼下的芬蘭,瑞典等國,為什麼非要加入北約。
錶麵上來看,當然是俄羅斯對烏剋蘭發起特彆軍事行動,“嚇”著他們瞭。畢竟你今天能對曾經的兄弟烏剋蘭動手,以後自然也可以對北歐國傢動手,這個邏輯沒錯。
但實際上,西方輿論所謂俄羅斯“入侵”烏剋蘭,迫使芬蘭、瑞典等國加入北約的說法,有個最大的破綻,那就是芬蘭、瑞典,包括奧地利這些歐洲國傢的中立,不是自願中立,而是被迫中立。
簡單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完全可以主宰歐洲。隻不過因為美國的強行介入,西歐國傢得以脫離蘇聯的影響,並且建立瞭北約
北約最開始,是個防禦性的軍事同盟組織。從這個“防禦”就能看齣來,當時的西歐,在蘇聯麵前是處於劣勢的。全靠美國的支持,纔能與蘇聯對抗。
這不僅是西歐國傢的狀態,也是中歐,北歐國傢的狀態。當時的瑞典,芬蘭等國,從文化,經濟上,當然與西方是一體的,但它們距離蘇聯太近瞭,根本不敢加入北約,與此同時呢,又不願意加入蘇聯主導的華約。
在這種特殊的曆史背景下,纔有瞭芬蘭,瑞典等國的中立。所以很顯然,這種中立不是它們自願想中立,而是迫於蘇聯強大的壓力,以及冷戰緊張的氛圍,不得已而“中立”的。
換句話說,芬蘭等國“中立”的核心因素,其實就一點,那就是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
而這次俄烏戰爭中,俄羅斯軍隊錶現齣來的種種不足,讓整個西方都意識到瞭,俄羅斯沒有實力再迫使芬蘭等國不得不中立瞭,所以它們選擇加入北約,最根本的原因,是俄羅斯實力的下降。
搞明白瞭這一點,同時也就弄清楚瞭,現在俄羅斯不管采取什麼策略,實際上都不可能阻止芬蘭等國加入北約這一進程瞭,除非直接動用核武器。但那麼一來,就真正成瞭“舉世皆敵”瞭。
當然,這不是說俄羅斯對芬蘭,瑞典等國加入北約一事束手無策。雖然大概率無法改變這個結局,但是盡可能地減少這件事對俄羅斯自己的影響,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就是在烏剋蘭發起大規模決戰,乾淨利落地把頓巴斯地區拿下來,逼得烏剋蘭不得不認輸求和,進行談判。
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那麼芬蘭等國加入北約一事,或許還有轉圜的空間。因為隻要俄羅斯足夠強,北約內部所謂的“團結”,就不復存在。土耳其啥的也可以藉此機會生點事齣來,延緩甚至破壞芬蘭加入北約的步驟。
其次,如果軍事實力上,無法迅速地結束烏剋蘭戰爭,贏得勝利,那麼升級戰爭,錶現齣要與北約交火的傾嚮,嚇一嚇芬蘭,瑞典等國,也是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的。
畢竟這些國傢加入北約是為瞭求保護,要是自己剛剛加入瞭,反而成為俄羅斯攻擊的目標瞭,那就得不償失瞭。
最後,如果常規的手段都不好用,那麼也就隻能動用核武器。在波羅的海沿岸增加核武器部署,以此來威懾芬蘭,瑞典等國。
這個策略,也是現在俄羅斯外交官員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但是它所能起到的威懾效果,還是比較有限的。因為核武器這個東西,俄羅斯有,北約也有。真要是雙方互相核威懾,那麼比的其實就不是國力,而是對國內民眾的輿論引導瞭。
說得直白一點,俄羅斯用核武器威懾北約,實際上就是用核大戰威脅,嚇唬這些國傢的老百姓,逼得他們站齣來反對政府加入北約的計劃。
但是在歐美強大的輿論媒體力量下,想要實現這一點,是非常睏難的。
綜閤以上三點來看,解鈴還須係鈴人,俄羅斯如果真要阻止北歐的芬蘭,瑞典等國加入北約,隻有展現齣強大的軍事實力纔行,否則其它策略,效果可能都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