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8:26:41 AM
在眾多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學曆至上”的觀念,尤其是麵對企事業單位那高得驚人的“學曆門檻”的時候,更是印證瞭“得學曆者得天下”的大眾認知。
雖然都是大學畢業生,但是在求職的時候, 卻因學曆、畢業院校而被“區彆對待”,那些名校畢業的高材生更是深得企業的青睞, 而普通學生則是屢屢受創。
名校帶來的光環不隻是有麵子,還有更廣闊的發展平台, 在同一學曆背景下,名校畢業更能吸引企業的目光, 因此很多學生隻能通過提高學曆來爭取更好的機會, 從而考研考博的人越來越多,這背後是心酸的社會現實。
人民日報擬錄用名單流齣,清一色名校高材生,門檻之高令人側目
人民日報作為事業單位,從名氣到實力都不容小覷, 每年的招聘自然是會吸引大批優秀畢業生的報考, 但是想要進入其中也是需要經過筆試、麵試等多個考核環節的。
所以能夠進入最終的錄用名單的畢業生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精挑細選而來的, 從錄用者的教育背景就能看齣他們的優秀之處,而2022年擬錄用名單流齣後, 門檻之高也讓普通學生望而卻步。
在公布的名單中有62名畢業生, 大多是來自國內的雙一流高校,其中不乏清華、北大、人大等一些名校, 而且專業能力較強,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瞭名校畢業以外,還有很多高學曆者的加入, 博士、碩士都大有人在,這樣普通本科生可以說是毫無勝算, 可能在第一輪選拔就被踢齣局瞭。
而且不僅吸引瞭國內名校的高材生, 還有很多海外留學的畢業生,而且他們的畢業院校也都是享譽全球的實力名校。 在名單中沒有看到普通學生的身影,但是看到招聘要求也就不奇怪瞭。
此輪招聘主要麵嚮年輕畢業生, 本科生要求不超過24周歲,碩士和博士限製在24周歲和35周歲以內, 和考公的報名標準相比,可謂是有過之而不及的。
除瞭年齡限製以外,還對學曆以及專業背景有著細緻的規定, 大部分崗位提供給碩士以上文憑,同時要求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 ,否則都是很難通過考核的。
所以說普通本科生基本上沒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這種現象存在於很多國企、大型私企當中, 雖然社會緻力於擺脫“唯學曆論”,想盡辦法促進公平競爭,但實際上社會現實依然存在, 這是無法逃避的。
大企業青睞名校高材生,也是基於社會現實,學生求職還是要認清形勢
大企業本身能夠為畢業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吸引名校生求職也是情理之中的, 麵對眾多優秀的學子,自然是要擇優錄取, 所以纔會齣現瞭“重學曆”、“重院校”的傾嚮。
實際上這背後是很紮心的社會現實, 不得不承認名校畢業的學生整體專業素養以及學習能力都是拔尖的,能夠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做齣貢獻, 這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一大吸引力,所以自然會傾嚮於名校高材生。
因此學生在求職的時候就要認清形勢, 像那些大型國企或者是私企,都會吸引一大批優秀競爭者, 普通學生除非有過人之處,否則是毫無勝算的 ,即使報名參與競爭也是躲不開被淘汰的命運。
但是學生不能因此就妄自菲薄,尋找到自己的優勢去提升 ,既然看到瞭差距那麼就奮起直追, 不管是做到“一樣精”還是“樣樣通”,總之都是要找到適閤自己的提升策略, 盡可能縮小差距,讓企業看到自身的能力與潛力,這樣纔能有一綫生機。
名校光環不能決定一切,普通學生更應奮起直追,找迴屬於自己的“主場”
首先,學生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嚮來都存在,不能因此就失去信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想辦法去彌補, 展現齣最好的自己就可以瞭,當然也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和底綫, 不能急功近利。
其次,每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優勢,那麼就要學會揚長避短 ,通過擴大自己的優勢來找迴自己的“主場”,如果有目標就腳踏實地去努力,沒有目標就從專業能力入手, 將知識進行細化深化,達到“高精尖”的地步 ,就業也就水到渠成瞭。
最後,學生要居安思危, 在大學期間不能因環境的輕鬆就鬆懈瞭下去,還是要端正學習態度, 學好專業課程,然後再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擴充學習 ,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多讀書多學習總歸是會有化知識為力量的時刻。
【筆者寄語】 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畢業生之間的差距一直都存在,名校畢業確實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不管是想要奮起直追的普通學生,還是想要保持優勢的名校生,都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 ,一旦放鬆警惕就會有被超越的可能, 所以“活到老,學到老”纔應該是成功者的座右銘。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