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6/2022, 10:02:23 AM
經濟觀察報記者 任曉寜 北京報道
互聯網“擊鼓傳花”式大裁員,已經傳導到瞭騰訊。3月,一位騰訊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工程師發現,他工位後方的同事已經不見瞭。一位PCG某事業部員工嚮獵頭詢問,所在部門要裁30%,現在還有沒有新的工作機會。抖音博主宏哥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他在騰訊CSIG(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工作的朋友被裁瞭,賠瞭6個月工資。記者詢問其朋友是否能接受采訪,其朋友沒有同意。
PCG與CSIG是騰訊此次裁員重災區,有傳言稱裁員比例為10%到30%,騰訊公司內部人士嚮記者說,騰訊不存在整體要優化多少比例的說法,各業務發展情況不同,麵臨的情況存在差異。騰訊相關負責人迴應記者說,今年員工總數仍會維持增長。
3年多後,這兩個事業群開啓裁員。3月23日騰訊發布的2021年財報中,提到要減少騰訊視頻的財務虧損,改善雲及其他企業服務的利潤率。並提到,騰訊正在適應新環境,降本增效,聚焦重點戰略領域,爭取長期可持續增長。
3月23日的業績說明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對近期騰訊員工優化的消息做瞭迴應。他說,目前互聯網行業正在遭遇結構性的挑戰和改變,騰訊作為其中參與者也會主動進行調整,“我們也對虧損業務進行瞭成本優化動作,以便保持更加健康的增長。”
裁員進行時
3月初,已經通過騰訊最終麵試的楊子從狂喜轉為沮喪,他接到騰訊HR的電話,說因為公司鎖HC(人員編製)的原因,他的入職流程被暫停瞭。“其實就是沒戲瞭。”因為沒人能知道騰訊會停止多長時間的招聘,楊子重新翻齣簡曆,改投其他公司。
騰訊是楊子今年最想去的公司,沒有之一。他有多個朋友在騰訊,發現他們隻要進瞭騰訊,即使工作崗位不閤適,也能參與活水計劃,並且活水成功率很高。在當前就業大環境下,騰訊是個比較踏實穩定的選擇。活水計劃即騰訊內部的人纔流動機製,當員工所在部門裁員或想主動離開該部門時,可以先在騰訊其他部門尋找機會,如果對方同意接收,即可轉崗。
但是,2022年,騰訊也開始裁員瞭,並且暫停招聘計劃。一位騰訊PCG工程師告訴記者,其所在項目中心有3個裁人指標,該項目中心共有40人。接到記者電話前,互聯網獵頭王瀟剛剛和一位騰訊PCG某事業部員工結束聊天,該員工說,他們業務部門有30%的裁員比例,但具體裁誰還不知道。還有一位PCG信息平台與服務綫員工在走離職手續,因為還沒正式離開,他說現在無法嚮記者透露更多信息。
王瀟最近和不少PCG的員工交流過,他告訴記者,裁員的風從去年底就已經放齣來瞭,PCG內部人心惶惶,他接到不少問詢電話,尤其是一些拿著兩三百萬年薪的中層,擔心自己很貴,又不能貢獻足夠的價值,被公司裁掉。
“其實之前PCG每年都會裁掉一批人,但沒聽說過像這次這麼大規模的情況。”王瀟說。
抖音博主宏哥發瞭一條其騰訊朋友工作5年被裁員的短視頻,收到6000多條評論。他告訴記者,朋友在騰訊安全部門工作,被裁後賠瞭半年工資。記者詢問能否采訪,但他朋友說心情不好,拒絕瞭采訪。
安全部門屬於CSIG,也是騰訊近期裁員的重災區。CSIG一位産品經理告訴記者,他沒有收到具體裁員數字的消息,公司一如既往按業績說話,隻是可能經濟環境不太好,執行更嚴格瞭。
每年春季,互聯網公司一般會有人員優化計劃,裁掉一批業績不好的舊人,招來一批新鮮的新人。今年的特殊之處在於,很多公司隻裁人,不再招人瞭。
一位互聯網獵頭告訴記者,近期互聯網大廠中,大多收緊瞭HC。據他觀察隻有小紅書和字節跳動沒有停止招人,但多數崗位都隻麵試不進人,麵著麵著就沒下文瞭。
幾位騰訊內部人士都嚮記者證實瞭鎖HC的消息。一傢騰訊子公司員工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也停止招聘瞭。根據過往大廠的慣例動作來看,鎖HC是組織優化前置動作,一般調整完成後,會逐步恢復HC。
拉勾招聘發布的《互聯網離職人纔報告》顯示,2021年年底,互聯網行業人員優化趨勢加劇。自去年12月至今,拉勾招聘平台上處於離職狀態的用戶數量不斷增加,至3月離職人數超276萬,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2.1%,行業待業人員增加,求職者壓力加大。
為什麼是他們
“CSIG裁人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人應該早點裁。”提到騰訊雲,張果吐槽很多。
張果是量潮科技創始人,公司主要做編程課以及高校市場的大數據項目,從2016年就使用騰訊雲的服務,與騰訊雲超過一半的産品團隊接觸過,用過其絕大多數主流産品,見證瞭CSIG從小到大,人員激增的過程。根據他的感受,員工數量多瞭後,反而齣現瞭人浮於事、內部搶資源的現象。“組織越來越臃腫,戰鬥力並沒有增強反而減弱瞭。”
前不久張果上綫一個新APP,上綫過程中發現問題,於是和騰訊雲團隊溝通,售後解決不瞭,找到産品團隊,産品開發沒解決,再找到架構師,簡單的小問題來迴溝通瞭一周。還有幾次,使用過程中發現官方提供的SDK功能和文檔功能不好用,張果就和産品團隊溝通,等瞭幾個月都沒能改,最後隻好讓自己公司的人修改。“我們有開發者業務,實在著急還能自己上,要是沒有能力造輪子的公司遇到類似問題怎麼辦?這些工作應該是官方去做的。”
CSIG成立於2018年9月30日,當時騰訊轉嚮2B,CSIG是承載轉型夢想的業務。2021年騰訊年報提到,對雲、長視頻等虧損業務進行瞭成本優化動作,以便開源節流,保持更加健康的增長。“CSIG最大的問題是不掙錢。”一位騰訊10年老員工告訴記者,公司近幾年主要投入都在CSIG,其他部門,尤其是掙錢的業務部門會對CSIG有意見。另一位騰訊員工也告訴記者,這次裁員,主要針對的是虧錢較多的部門。
騰訊幾乎從未在財報中公布過騰訊雲單獨的財務數據。2020年9月,中信證券曾做過測算,2020年至2022年騰訊雲毛利率仍將為負,分彆為-14%、-7%和-7%。至於已經過去的2020年和2021年實際數據是多少,記者未找到權威信息。
劉熾平在業績說明會上也提到,雲業務闆塊有虧損。因為産品開發投入非常多,並且整個行業競爭也是白熱化,價格競爭非常激烈。
一位雲服務創業者告訴記者,國內雲廠商大多在虧錢,“需要長期投入持續燒錢,現在外圍環境又不好,估計大廠的憂患意識起來瞭。”
今年3月,有消息稱,騰訊雲讓具備産品開發能力的部分部門自負盈虧,甚至全員背負銷售業績考核。一傢排名靠前的雲服務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今年騰訊雲主要麵臨華為雲的壓力。在不同的雲服務市場報告中,騰訊雲與華為雲為爭奪第二名排位競爭焦灼。3月21日Canalys發布的2021年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大陸雲服務商排名中華為雲排名第二,市場份額18%,騰訊雲市場份額16%,排名第三。IDC在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Q3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中,騰訊雲排名第二,華為雲排名第三。
“在雲服務領域,華為雲殺價比較猛,為瞭爭搶客戶,騰訊有時候會更激進,甚至免費送給客戶用。”上述雲服務公司人士說。
張果見過一場雲服務廠商的價格戰,令他感到震驚,有一個流量很大的微服務係統項目,流量大到阿裏雲的人看到後都覺得自己做不瞭,最終被騰訊雲拿下,但這一單收入隻有1萬元,“按照正常指標,這可以是幾韆萬甚至上億的項目,他們的價格戰竟然誇張到瞭這種程度。”
不過張果也承認,他一直使用騰訊雲的主要原因,是騰訊雲最便宜,同時,騰訊雲的服務態度也比較好。
相比騰訊雲,PCG暴露的問題更突齣。“半年一小調,一年一大調,仍然沒能調齣一個好結果。”與王瀟吐槽的騰訊PCG某事業部員工說,事業群高管和中乾輪換如同走馬觀花,每次輪換都會引發一大波人員和組織架構變動,這種環境下“能好好乾活兒纔怪。”
騰訊2018年成立PCG,把OMG(網絡媒體事業群)和MI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整閤,目的是強調彼此之間的閤作。最終,這個事業群成為騰訊業務最龐雜的事業群,囊括瞭QQ、QQ空間、QQ瀏覽器、應用寶、騰訊視頻、微視、騰訊新聞、騰訊微視、騰訊影業、騰訊動漫、天天快報等多個業務。
在2020年1月的一封內部信中,主管PCG的騰訊首席運營官(COO)、PCG總裁任宇昕說,PCG肩負著騰訊探索未來數字內容發展的重任。從當前結果看,騰訊視頻虧損瞭8年,QQ月活用戶從2016年最高峰的8.99億下滑至2021年的5.52億。微視比不過快手、抖音,信息流業務拼不過今日頭條。騰訊最新財報中,收入下滑最大的網絡廣告闆塊,以及增速明顯放緩的增值服務闆塊,主要是PCG的業務。去年Q4騰訊廣告收入同比下降13%。
由於業務復雜,PCG多次調換管理人員並調整組織架構。2019年11月,騰訊旗下信息流服務被統一為“騰訊看點”,將天天快報、QQ看點和QQ瀏覽器三款信息流産品打通。2021年4月,騰訊把做齣《王者榮耀》的天美工作室群總裁姚曉光調到PCG,主管QQ。原QQ業務負責人梁柱擔任騰訊音樂CEO。2021年10月15日,PCG成立“信息平台與服務綫”,把QQ瀏覽器、看點、搜索、免費小說、文件等整閤。今年2月10日,騰訊影業主體部分將從PCG調整到企業發展事業群(CDG)。
PCG也是騰訊公司齣現腐敗較多的事業群。2021年2月騰訊反舞弊通報的涉及職務侵占、收受賄賂等行為的22個典型案件中,14個都和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有關,占比超過60%。對於PCG存在的種種問題,騰訊內部員工也很無奈,一位PCG在職員工告訴記者,互聯網C端流量已經見頂,PCG的業務的確不好做,而且930改革後,PCG是騰訊人員最多的BG,也一直存在人員冗餘問題。
騰訊會再次變好嗎
2018年,騰訊跌入低榖,股價從之前的最高價473港元下跌至250港元,市值腰斬。當年9月30日騰訊宣布轉型,從2C轉嚮2B。之後騰訊進入巔峰,股價在2021年2月18日最高達到每股750港元。
2022年,騰訊再一次股價腰斬。今年3月15日,市場甚至因為騰訊持續下跌傳齣瞭段子:“今天鵝廠變鳥廠瞭,因為我被跌沒瞭”,“Tencent變成瞭fivecent,因為一半跌沒瞭。”
2018年騰訊被認為沒有夢想,轉型後被認為找到瞭新方嚮。現在,當時成立的新業務裁員,騰訊的轉型齣現問題瞭嗎?
艾媒谘詢CEO張毅並不認為騰訊轉型失敗。“如果當年不做這個布局,這些市場都被人搶走瞭。如果都被人搶走瞭,騰訊也就沒有這麼強大的生態來拱衛自己的基本盤。”他認為,騰訊雲的意義不僅在於擴大新市場,更在於對騰訊生態公司的扶植與增長。
張果也不認為騰訊做雲失敗,現在迴頭看,騰訊在2018年抓住瞭當時的機會窗口。對於此次裁員,他覺得,主要是之前攤子鋪的太大,人員擴張太快,但産品和業務能力沒跟上。“其實他們壓力也挺大,很多大客戶的需求都十分的復雜。”
一位CSIG員工告訴記者,此次裁員其實對CSIG是好事。據記者瞭解,今年3月前後,騰訊雲進行瞭考核機製的調整,之前,騰訊雲的銷售考核會把總包轉售算成全額收入,調整後,隻算為差額收入。比如之前進貨90元賣100元,會把100元都算為收入,之後,隻會把10元差額算為收入。
上述雲服務創業者告訴記者,總包轉售在雲市場很常見,也是快速提高公司業績收入的一種手段。現在騰訊調整考核後,CSIG業績考核壓力變大,這種情況下之前做轉售的銷售人員,就會齣現冗餘。同時,這意味著CSIG需要把更多精力投放在自研業務上,通過差異化,而不是轉售來提升業績。
劉熾平在業績說明會上說,會進一步優化雲業務的健康度,具體做法包括:推廣更多標準化的自研産品,而不是為每個客戶投一大堆資源為他們定製雲業務。同時,除大客戶之外,腰部客戶、行業客戶、區域客戶也要覆蓋。這樣的調整後,他認為,“增速可能會下降一些,但是它的虧損狀況會有所改善。”
根據騰訊最新財報,騰訊雲所在的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闆塊已經成為騰訊第一大收入來源,超過遊戲。2021年四季度該闆塊營收同比增長25%,達到瞭479.58億元。3年多時間,騰訊雲在全球27個地理區域,運營著70個可用區,支持國內半數新發行遊戲,服務國內最多的主流電商平台,並在金融、教育、醫療、零售、工業、建築、交通、能源、廣電等領域廣泛應用。
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闆塊主要收入來自金融科技,騰訊雲有多大貢獻,騰訊沒有單獨披露。光大證券曾對2020年騰訊雲營收做過估算,估計騰訊雲2020年營收為259.7億元,占騰訊當年總營收的5.3%,預計2018年至2022年復閤年均增長率 (CAGR)達到48%。
雖然對騰訊雲吐槽較多,不過張果覺得,騰訊雲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雲服務依舊是個好生意,國外AWS有80%毛利。現在國內雲廠商無法盈利是因為處在初期階段,為瞭搶市場份額一定會有價格戰。再過五年、十年,盈利可能性很大。因為它本身的邊際成本其實非常低的。”
隻是,這個成長階段需要耐心,“就看資本市場能不能等瞭。”張果說。
王瀟此前多次給騰訊推薦員工,他告訴記者,騰訊這次裁員與前兩年人員擴張關係密切。2019年12月,騰訊有6.2萬名員工,2021年12月,騰訊員工數為11.2萬,2年時間新增5萬人。其中2021年一年時間增加2.7萬人。王瀟告訴記者,前幾年騰訊招人招的很少,每年新增不過大幾韆人,相比之下,去年人員規模擴張速度太快瞭。
劉熾平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說,騰訊去年人員增長比較多。“也不止我們,整個行業都是這樣。整個行業之前的運作模式還是一個快速增長,比較野蠻的增長,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大傢都要不斷加人,不斷提營銷費用、各種各樣投入。”
劉熾平還提到,騰訊會逐漸把員工從一些比較邊緣的業務,可能需要調整或縮減的業務,調到核心的業務。在過程當中,也會持續地去招聘一些科技人員以及優秀的畢業生,但是社會招聘這塊會有所下降。
“互聯網行業有非常巨大的變化,行業都在陣痛期。”劉熾平說,當騰訊主動擁抱變化並進行一係列優化動作後,騰訊將更加健壯,業務將更加健康發展,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雖然股價腰斬,但當前的騰訊依舊是一個收入可觀的公司。去年全年收入為5601.18億元,同比增長16%。市值層麵,也依舊是國內排名第一的互聯網公司。這傢公司有12.7億微信用戶,手握王牌遊戲,基本盤仍算穩固,隻是,現在麵臨的環境和幾年前不一樣瞭。
在張毅看來,騰訊當下賺錢的業務依舊很賺錢,虧損的業務也依舊很虧損,這種環境下,“如果不刹車,賺的那些利潤也許燒不瞭多久。”他告訴記者,現在已經不能無序擴張瞭,騰訊整個布局也需要策略性減虧,“既然用錢換錢、日進鬥金的時代不存在瞭,那虧損的部分更要堵住。”
(楊子、王瀟為化名,本報記者周應梅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