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9:00:59 AM
▲ 圖1
這是上個世紀蘇聯盜版日本錄音機的資料。
01 晶體管錄音機
下麵兩個錄音機從外觀上來看很接近,對吧。上麵的錄音機商標是 Tinico ,是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齣品的便攜式錄音機,個人娛樂用品。下邊的錄音機的商標我不認識,應該是俄語,Google翻譯為“ Electron 52D ”,是當時蘇聯波爾塔瓦(Poltava)(如今位於烏剋蘭境內)1967-1968年生産的Tinico的仿製品,現在看起來這兩款産品還是挺精緻的。
▲ 圖1.1 Tinico and Electron 32DTinico
Tinico錄音機的尺寸為160×64×40mm,重量為350g。工作使用兩種電池,兩節1.5V AA電池並聯為電機提供電源;電路闆則使用PP3 的 9V電池供電。塑料機殼。驅動磁帶的的電機沒有恒速措施,因此隨著電池的使用聲音的速度和音調會産生變化。
錄音機中的磁帶鏇轉驅動電機位於兩個磁帶捲軸中間,電機輸齣軸前後同時驅動驅動兩個捲軸。放帶輪是直接驅動,收帶輪在通過橡膠摩擦驅動。
磁帶捲盤的直徑45厘米,你猜能夠播放多久的錄音? 10分鍾(600秒) 。
▲ 圖1.2 錄音機操作按鈕和麥剋、耳機插孔
放大電路采用兩個2SB75三極管(PNP型)。外部有一個3.5mm耳機插口,可以連接耳機或者麥剋。外部沒有音量控製鏇鈕。
使用瞭專門的擦除磁頭,替代瞭原來的永磁鐵。盡快設計非常簡潔,但該錄音機的外觀、工作音質在當時還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它可以用於語言記錄。據說後來Electra 707錄音機替代瞭Tinico。
下麵是Tinico內部,能夠看到電池盒中能夠安放2節1.5V電池和一個9V電池。電路闆上兩個PNP晶體管組成的音頻放大電路,上麵還有一個音頻變壓器用於輸齣耳機阻抗匹配。
▲ 圖 Tinico內部結構Electron 52D
蘇聯復製的Electron 52D並不是嚴格拷貝瞭Tinico,還是有少許差異,甚至有些地方進行瞭改進。比如,驅動轉軸的電機是的電壓在錄音播放時為1.5V,在倒帶的時候則是3V,也就是兩節5號電池串聯。這個改動非常巧妙,這就節省瞭錄音機倒帶的時間。Tinico則在播放和倒帶的過程中都是使用的1.5V。
電路闆使用瞭三個晶體管(GT109A×2,GT108A×1),省去瞭音頻變壓器。尺寸稍微改變(160×67×44mm),外殼顯得棱角分明。重量還是 370g。根據搜藏者(俄羅斯人)感覺,蘇聯産品並不比日本産品差,工作起來顯得更好用。
▲ 圖 Electron 52D 內部電路圖
更加復雜的模擬錄音機,型號包括 Monacor, Elektra 770, Start-lite Pocket Mat 等,在結構上與上麵介紹的錄音機相似,隻是增加瞭內置揚聲器,馬達速度控製以及音量控製等。
同時期雖然市場上還有很多其他的錄音機,但相比前麵兩款來講,它們大都非常簡單,更像一個玩具。
日本Tinico錄音機當時配備的耳機是壓電陶瓷的(這樣你就明白為什麼Tinico錄音機內的音頻放大器需要有變壓器輸齣),但蘇聯的Electron 52D則使用的動圈式耳機,音質更好,還不需要使用音頻變壓器。
▲ 圖 Electron 52D 外觀及其耳機配件細節對比
下麵照片清晰對比瞭小日本和老毛子的産品內部細節對比。在製作工藝水平上,兩者是相差不多的。
▲ 圖1.2.3 上麵是Tinico內部電路闆和結構;下麵是Electron 52D內部結構
▲ 圖1.3.2 Electron 52D磁帶導軌與磁頭部分特寫
▲ 圖1.3.3 錄音機透明盒蓋上的使用說明
▲ 圖1.3.4 紙質的錄音機操作說明書
02 更早期錄音機
大傢看到上述便攜式錄音機是上個世紀60年代纔開始被批量生産齣來,在此之前的錄音機都是又大又笨拙的台式錄音機。
從電視劇 潛伏 中可以看到,就連當時美國人提供的軍事用途錄音機也必須在一個手提箱子裏纔能夠放得下。那個偷錄“翠屏”聲音的特務需要手提著這個大箱子纔能完成錄音。
▲ 圖2.1 潛伏中用於竊聽錄音的錄音機
在網文 Tinico and Electron 52D [1]作者,也是電子古董搜藏愛好者,他曾經在多個場閤聽彆人在討論為什麼在1945年(當年晶體管在拜耳實驗室被發明齣來)左右無法生産齣類似於Tinico這種便攜式錄音機。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有三個主要器件製作存在技術問題:
1. 小型化的電動機;
2. 能夠裝入盒子內的小型電子放大電路;
3. 能夠驅動電子管陽極和燈絲的小型化的電池;
所以當時的能夠裝進口袋內的錄音機就像在大傢還在使用“ 大哥大 ”的時候,你已經使用 iPhone 瞭。
至於電視劇後麵,地下黨通過一台小型盒式錄音機又重新盜錄特務的語言進行語言編輯,則隻能是導演浪漫的想象。
▲ 圖2.2 用於盜錄製敵人口供的盒式錄音機
但是對於真正的電子愛好者來說,是否1945年之前無法製作便攜式錄音機是存疑的。網文 Tinico and Electron 52D 作者就完全利用1945年之前的電子器件製作瞭一個與Tinico外觀一樣,功能相同的錄音機。
他通過專利查到,在1945年之前,已經有公司生産基於電子管的助聽器,所以基於電子管的便攜式音頻放大器是存在的。
▲ 圖2.3 使用電子管製作的Tinico錄音機的仿製品
經過改裝之後,所有的組件都可以裝進Tinico相同尺寸的機殼內。這個改裝後的便攜式錄音機的性能與晶體管的相同。
▲ 圖2.4 純電子管的Tinico
在電池上,需要將原來的+9V電池,改成+30V水銀乾電池,這樣可以驅動電子管陽極産生足夠的功率輸齣。
▲ 圖2.5 用於驅動電子管的+30V電池
如果當時的女特務使用的是這種便攜式錄音機,估計餘則成同誌就非常危險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