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11:12:49 PM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從開播至今已經有30多年,每年都會重播,依然讓人百看不厭。尤其是劇中的孫悟空,已然成為瞭人們心中的英雄。
可是,看多瞭《西遊記》,你會發現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疾惡如仇的孫悟空三次被唐僧趕走,受盡多少委屈,卻還是迴來,迴到唐僧身邊。
正所謂事不過三,普通人被彆人趕走三次,肯定是不會迴來丟臉瞭。
孫悟空有72變化,手握13500斤的金箍棒,腳踏筋鬥雲,迴到花果山當美猴王,豈不美哉!
一身本領、令多少妖怪聞風喪膽的孫悟空,為什麼非要迴到唐僧身邊,保送他西天取經?
一、孫悟空棒打六賊,第一次被唐僧趕走
唐僧西天取經,注定是多災多難,剛齣大唐邊界就遇上瞭老虎精;剛從五指山救下孫悟空,又遇上六個毛賊。
六個人,賊頭賊腦,各執長槍短劍,上來就說要搶劫唐僧師徒2人,叫他們留下馬匹、行禮,否則……
此時的唐僧已經被嚇壞瞭,如果不是孫悟空在他身邊,估計他除瞭被搶,還被六個毛賊亂打一番。
孫悟空在場,自然不會讓這些意外發生,三下五除二就把六個毛賊剿滅瞭,迴頭就跟唐僧說搞定瞭。
然而,脫險之後的唐僧並不念孫悟空的好,反而埋怨他亂打人,說他無慈悲之心,一陣嘮叨,花瞭好多筆墨。
說到底,唐僧還是隻顧自己的臉麵“怎能脫身?”
孫悟空解釋說:“我若不打死他,他就要打死你。”
唐僧沒有認可悟空的解釋,仍然一味地說他不對,說他太凶,做不得和尚。
已經清淨瞭500年的悟空,哪裏聽得瞭唐僧這一番埋汰,說:“既然這樣說我做不瞭和尚,不必這般惡心我,我迴去便是瞭!”一個筋鬥雲便飛得無影無蹤。
眨眼之間,就見不到孫悟空,唐僧有些後悔,點頭自嘆,悲怨不已。
孫悟空還會迴來嗎?
悟空當然會迴來,在唐僧上路沒多久,他又趕迴來瞭,繼續保唐僧西天取經。
二、白骨精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話說孫悟空從五指山齣來後,一路打怪升級,獲得唐僧許多好感。尤其是吃瞭鎮元子的人參果,唐僧精神倍增,像脫胎換骨似的,怎麼不說悟空好?
可是,人心難測,縱然悟空處處為唐僧好,唐僧也抵不過白骨精甜言蜜語的挑撥,在白虎嶺上認為:悟空三打白骨精,盡是打瞭3個好人。
唐僧氣不打一處來,拿齣筆墨,寫瞭一紙休書,說:“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瞭!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瞭阿鼻地獄!”
可見當時唐僧有多恨孫悟空,恨不得與他馬上撇清關係。
看到是非不分的唐僧,孫悟空很難過,捨不得走,但又不能不走,“老孫去罷”一溜煙又迴花果山瞭。
誰也不曾想,沒有瞭孫悟空在身邊,唐僧在寶象國就遇上麻煩瞭,被妖怪變成一隻老虎。
沙和尚和豬八戒使齣十八般武藝,也救不瞭唐僧,隻好商量把大師兄請迴來。
孫悟空雖然不在唐僧身邊,但是一直心掛著唐僧的安危,見到有人來請,他便藉機又迴來瞭。
三、救唐僧,棒打兩毛賊,孫悟空再次被趕走
“話說唐三藏咬釘嚼鐵,以死命留得一個不壞之身,感濛行者等打死蠍子精,救齣琵琶洞。”這是原文錶述,足見唐僧與孫悟空已經重修於好。
奈何唐僧師徒四人多劫難,琵琶洞齣來之後,山高路阻,在一段平陽之地,唐僧被一夥劫匪綁住吊起來瞭。
隻要不是妖怪,這事都好辦。孫悟空掏齣金箍棒一揮,左右各倒下一個,一夥人就四處逃跑瞭。
孫悟空隻認為又做瞭件好事,不料又觸碰唐僧的底綫――“寜死不行凶”。
唐僧在心中立即念起《緊箍兒咒》來,把孫悟空勒得耳紅麵赤,眼脹頭昏,在地下打滾,說:“屢次勸你,更無一毫善念,要你何為!快走!快走!免得又念真言!”
孫悟空不怕什麼妖魔鬼怪,就怕唐僧念咒語,情急之下,隻好走瞭。
按理說,唐僧屢次三番趕走孫悟空,孫悟空再不知恥也不會迴來瞭。
然而劇情往往不按套路齣牌,孫悟空離開沒有多久,在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的撮閤下,又迴到唐僧身邊,繼續保送他去西天取經。
四、孫悟空三次被唐僧趕走,為啥還會迴來保他西天取經
我們看看老龍王曾經和孫悟空說瞭什麼?
孫悟空第一次離去,是被東海老龍王勸迴來的。
老龍王和孫悟空說瞭一句話:“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在《西遊記》裏什麼是“正果”?簡單的理解,“正果”就如同編製;沒有修成正果就是沒有編製,天庭上麵不承認。
孫悟空在五指山下睏瞭500年,齣來後有瞭自由,但終究還是沒有編製。他這一身本領,如果修不成正果,那豈不是枉費瞭?
為此,剛聽完老龍王的話,孫悟空就趕緊迴到唐僧身邊。
後來,唐僧不止一次趕走悟空,悟空都是苦苦哀求他不要趕自己走。
況且那時孫悟空已經頭戴金箍,不到西天,豈不要永遠受製於它。
所以,真假美猴王之後,孫悟空也學乖瞭,懂得不頂撞唐僧,順從他的意思。
換言之,這也是孫悟空的一場修行。你看他修成“鬥戰勝佛”後,要唐僧替他取下緊箍圈。
唐僧道:“你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
孫悟空舉手去摸一摸,果然沒有瞭。其實,心魔已解,緊箍圈自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