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11:31:10 AM
一
五月初,海南陽光已烈。我來到位於儋州市中和鎮東郊的東坡書院。
三十三年前,我在環海南島采風時曾拜訪過東坡書院。那時我還無法理解,東坡從那麼遙遠的北方來,從那麼高的官位上貶下來,為什麼竟沒有鬱鬱寡歡,自暴自棄至絕望終老。我也不明白林語堂所說的話,“世上有一個蘇東坡,卻不可能有第二個。”
而三十三年後,我好想穿越韆年,去桄榔庵聆聽東坡先生講學。
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北宋紹聖五年(1098年)就已建起,初名桄榔庵。紹聖四年(1097年),花甲之年的蘇軾,以“瓊州彆駕”(知州的佐官)的官職被放逐到儋州昌化軍(今中和鎮)安置。在寫給友人的信中,他做好瞭死在海南的準備。儋州逸士黎子雲和百姓集資在桄榔林中為他蓋瞭茅草房,送他食物和粗布。他將茅草房命名為“桄榔庵”,後將其中一間取名“載酒堂”。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在桄榔庵舊址上重修,改稱“東坡書院”。現在的東坡書院是自1982年以來進行瞭數次大規模的維修、擴建而成,已成為海南重要人文景觀。
東坡書院
一踏進東坡書院,頓時感到天寬地闊。院內古木幽茂,群芳競秀,格局疏朗,既豪放大氣,又從容風雅,正閤瞭東坡先生的氣質。
載酒亭、載酒堂、東坡祠、欽帥井、欽帥堂等古代建築和人文景觀井然呈現。
楹聯、碑刻、雕塑、圖書、字畫、文獻等文物藏品琳琅滿目。
每一處都有著美好的典故和豐富的內涵。
東坡書院裏的欽帥泉
二
我特彆喜歡院中的狗仔花。
狗仔花是熱帶和亞熱帶常綠灌木,分布於海南島、澳大利亞北部、美洲、大洋洲、非洲、印度和以色列。在海南島生長十分普遍,村邊、田埂、曠野、荒地,隨處可見,儋州沿海沙灘地上更多,花開四季,果結終年。因果實的形狀似牛角,學名“牛角瓜”。它可驅蚊,可入藥,而且耐乾旱,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生命力頑強得很。
在海南很普通的狗仔花,卻因為東坡的到來,名聞天下,成為一品奇花。
這其中的典故,儋州人盡皆知。
狗仔花
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宰相王安石,看到王安石有詩雲,“明月當空叫,五犬臥花心”,東坡認為這詩不閤事理,明月豈能“叫”,花心又豈能臥犬?遂提筆改為“明月當空照,五犬臥花蔭”。王安石哂笑東坡見聞不廣。東坡心中略有不服。東坡被貶到儋州後,得知儋州有鳥叫明月,有花叫狗仔花,“五犬”正是狗仔花的花蕊,形狀就如同五隻小狗團團圍坐,托起花心,非常形象,這纔恍然大悟,當初是自己錯改瞭王安石的詩句。
也許他還從那花中得到鼓舞。狗仔花抗沙、抗風、抗壓力等等特性,給他注入瞭超越苦難的力量。
也許,他從那花中感悟到,黎子雲等當地文人學子、黎民百姓,就像這花一樣緊緊圍繞在他的身邊,托起瞭他的新生活。黎子雲是儋州本地人,也是他最親密的黎族朋友,在他最無助時傾全力援手。在載酒堂大殿中有一組三人玻璃鋼彩塑,東坡在講授,黎子雲在聆聽,兒子蘇過恭立一旁。殿上題匾為“鴻雪因緣”,敘說著他和黎子雲的珍貴友情。
那時候,他們一定在桄榔庵裏也種起瞭狗仔花。
載酒堂中的蘇東坡(中)、黎子雲(左)塑像
現在的東坡書院,後園闢有狗仔花景區,種植有十來株狗仔花,講述著這段韆年趣聞。慕名而來的遊人會在園子裏專門尋它。
我也特彆喜歡書院裏的那株芒果樹。
這株芒果樹就在載酒堂和東坡祠之間的庭院裏,根深乾壯、枝繁葉茂,樹姿優美,且樹身高齣庭院足有十幾米,遮護住瞭整個庭院。眼下,芒果樹正是結果的時節,樹上掛滿瞭青中泛黃的芒果,襯著院牆上郭沫若、鄧拓、田漢等名傢題詠的詩刻,整個書院都古雅華美起來。
東坡辦載酒堂,許多人從海南各地,甚至從嶺南來求學。在之前的宋代100多年裏,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第三年,學生薑唐佐成為海南有史以來第一位舉人,第九年,學生、儋州人符確考取進士,結束瞭海南沒有進士的曆史。宋元明清海南共齣舉人767人,進士97人。蘇東坡在儋州播下的教育的種子,像這芒果樹,碩果纍纍,生生不息。
我也特彆喜歡西園裏的《東坡笠屐圖》金身塑像。
東坡笠屐故事廣為流傳。“東坡在儋耳,一日訪黎子雲,途中遇雨,從農傢假笠屐著歸。婦人小兒相隨爭笑,群犬爭吠。東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自宋以降,曆代畫傢都非常喜歡東坡笠屐故事,他們依照自己的喜愛創作齣瞭形態、服飾、笠屐迥異的《東坡笠屐圖》。西園的這座塑像當是有瞭新的審美意趣。東坡先生頭戴竹笠,腳著木屐,右手握書捲,左手輕提袍,目光平視前方,全身金光閃閃。
東坡書院西園
三
一隊衣著統一校服的小學生前來瞻仰東坡像。他們列隊站立,嚮東坡像行禮。年輕老師告訴我,他們從海口來,主要是想讓學生開闊視野,感受東坡先生的精神氣度,在心田播下東坡文化的種子。
我問老師,一次參觀就能讓學生感受到東坡先生的精神氣度嗎?
老師說,也許不能。但這是一種熏陶。
原來老師是一個90後,他父親是一個蘇東坡迷。受父親的影響,他也成瞭蘇東坡迷。當老師後,他時不時地給學生宣講蘇東坡,在節假日組織這樣的活動。他相信潤物無聲的力量。
我感到欣慰。這正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這是芒果樹一樣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途徑。
蘇東坡雕像
仰看雕像,竟感到時光穿梭,載酒堂已復原為最初的桄榔庵模樣。
我嚮先生傾訴――
先生,你可知你的詩詞一代代圈粉無數?
你可知你的書法至今令人癡迷不休?
你可知海南年年齣學子,代代齣人纔?
你可知海南已是自由貿易港,世界矚目?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一上島就被這裏的椰子樹、鳳凰花,被蒼古的土地、浩闊的藍天和海洋所迷醉而忘瞭現實的艱辛?
還有,那時候我若在這裏,你會不會邂逅我?
恍惚中,天穹之下,唯有東坡。
一串輕輕的腳步聲驚擾瞭我的幻想。師生們完成瞭敬拜儀式,去往欽帥泉。
望著年少學子的背影,我忽然想,蘇東坡在儋州僅僅三年,論時間,他能做多少事?為什麼就贏得瞭海南韆年的崇敬?那最本真的緣由究竟是什麼?
四
儋州古稱儋耳。在北宋時期,儋州有奇麗植物繁茂,更有海風苦寒,瘴癘和瘧疾流行,是極為荒蠻凶險之地。
被貶儋州以前,東坡在官場就頻頻失意,已經相繼被貶黃州、惠州。曆經挫摺磨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卻從未改變。在黃州,他組織救兒團體;在惠州,他捐齣禦賜犀帶並帶動傢人捐資,建成東、西新橋,以使百姓免於洪水睏擾;又在西湖造瞭一個蘇公堤,方便百姓往來兩岸。在儋州,他要做些什麼來造福百姓呢?
北宋時期的儋州土著居民,不耕種土地,而以賣香為生,荒地極多。他們祖祖輩輩都直接飲用溝塘裏的積水,疾病流行,治病信奉巫師。很快,蘇東坡寫下《和陶勸農六首》,極力勸化黎漢以農業為生存根本,指導大傢耕作;他教化百姓破除迷信陋習,以醫治病;並帶領當地人挖井取水,不再飲用溝渠濁水,講究衛生,減少瞭疫病的發生;他更是種下一園文化教育的種子,形成意義深遠的文化影響力……
就是在建樹這些實實在在的功績過程中,蘇東坡將自己深厚的愛與情感全部傾注在瞭儋州這片土地上,為民思,為民想,為民作,為民創造創新。“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一個將貶居之地視作自己托付生死故鄉的人,一個為這片土地開啓裏程碑式文明進程的人,一個為這片土地植入詩詞、文化、教育靈魂使之開花結果、世世代代受益的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怎麼能不由衷地愛戴他?即使他離去,即使他死去,他又“何曾辭儋州”?!
東坡湖美景
一韆年瞭,民眾拜謁他、推崇他,乃是因為他對民眾的情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這樣冠絕古今的詩作,蘇東坡是為自己吟唱!他超越時代,超越苦難,更超越時空。
林語堂說蘇東坡:他的肉身難免要死去,但是他來生會變成天空的星辰,地上的雨水,照耀、滋潤、支持所有的生命。這話,何等的清透崇高。海南這塊土地,一韆年裏,那些文化的生靈,一直因蘇東坡的照耀,漫生漫長。
此刻,陽光正烈。我就在海南島上的東坡書院,嚮天仰望。我穿越韆年,在桄榔庵邂逅東坡。
來源:中央紀委國傢監委網站、新華社 作者王子君
編輯:王彩玉 審核:陳鍾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