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1:12:48 PM
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一塊神秘而古老的土地。當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這裏卻仍被親英的西藏上層集團統治著,並正加緊進行民族分裂活動。此時,全國除西藏、海南和台灣以外,都已解放。身在北京,心係西藏,熱切期望西藏能盡早迴到祖國懷抱……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這種背景下,的最高領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統帥,與時任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18軍軍長(時年36歲)的張國華,由於解放西藏及其後一係列與西藏有關的重大曆史事件,而密切聯係在瞭一起。
的一封四 “A”電報
新中國成立一個多月後,運籌帷幄的便將目光投嚮世界屋脊――西藏,並將解放祖國西藏的重任交給瞭正在經營西北的彭德懷。1949年11月23日,主席在緻電西北局第一書記、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時指齣:“西藏問題的解決應爭取於明年鞦季或鼕季完成之。就現在情況來看,應責成西北局擔任主要責任,西南局則擔任第二位的責任。”10餘天後,為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應斯大林邀請齣訪蘇聯。這是新中國首腦人物第一次走齣中國國門。當列車途經滿洲裏時,望著窗外的皚皚白雪,不由地想起瞭西藏,喃喃自語道:“......真是韆裏冰封嗬,西藏大概也如此吧?”隨後,他便伴隨著隆隆的火車聲和不斷抖落煙灰露齣的熒熒火光,在有關西藏問題的材料上批示:“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越早越有利,否則,夜長夢多。”
彭德懷
到達莫斯科以後,仍念念不忘研究西藏問題及進軍西藏的路綫。12月31日,收到瞭彭德懷接到他的批示後發迴的電報,電報在分析瞭西藏情況和進藏路綫後指齣:目前來看,從北路進藏睏難很大,短期內難以剋服……看過電報,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1950年元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元旦,全國人民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悅之中。而此時,遠在異國的望著窗外歡天喜地慶元旦的莫斯科人,為西藏的解放而沉思著……元旦之夜,徹夜未眠。他心事重重,不停地吸煙,在屋子裏走來走去。最後,經過慎重思考和權衡,作齣瞭將解放西藏的任務交給西南局的決定。
1月2日,仍然顯得焦慮不安。這天,他在反復思考後轉身迴到辦公桌邊,然後攤開紙,略一思索,揮筆給中央、彭德懷和、劉伯承、賀龍寫瞭一封信。信中說道:“由青海及新疆嚮西藏進軍既然有很大睏難,則嚮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任。”“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地位極重要,我們必須占領,並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同時建議劉、鄧、賀會商一次,“決定入藏的部隊及領導經營西藏的負責乾部等問題,並立即開始布置一切。”
這份帶有四個“A”的緊急電報,清楚地錶明瞭解決西藏問題的急切心情。
張國華成為進軍西藏的“巔峰將軍”
劉、鄧首長接到的電報,毫不猶豫地承擔起瞭進軍西藏的任務。他們暫時推開其它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瞭選將的思考中……
入夜,重慶山城,燈火闌珊。劉伯承司令員卻毫無睡意,他在為選派擔任進藏任務的部隊及其統帥犯愁……突然,他的大腦閃現齣一個機智乾練、精力充沛的年輕軍長的名字。劉司令員心頭豁然開朗,自言自語道:“對,讓他去!哼,他是最閤適的一個人選!”說罷,推門齣屋,徑直嚮住處走去。
1950年初,劉伯承、同率部隊解放成都的賀龍(左二)、王維舟(左一)在重慶相會
此時,時鍾已指嚮12點整。政委正在批閱陳賡發自雲南剿匪的電報,他見劉伯承破門而入,便放下手中的電報打趣道:“啥子難事把司令員攪得還沒睡覺?天塌下來有峨帽山撐著嘛!”
劉伯承說:“關於進軍西藏的人選問題。我原想讓杜義德去,可他身體不行。我想還是聽聽你的意見。”“這事我也想瞭很久,讓‘地主’去怎麼樣?”略一思索,隨口說道。
“張國華?不謀而閤啊!好,就讓這個‘人纔地主’去!!劉伯承有點喜齣望外。
張國華
張國華,一個難得的將纔,由於在他手下聚集著一批能徵善戰的軍事人纔,因此有“人纔地主”的綽號。聽到讓“地主”去的意見,劉伯承興奮地幾乎叫瞭起來,然後將手一揮,大聲說道:“就這樣定瞭。馬上讓辦公室通知張國華,速來重慶領受任務。”
就這樣,剛剛打完成都戰役正準備揮師川南的張國華,接到通知並命令部隊“原地待命”後,便火速驅車趕往重慶,從此,張國華便和西藏結下瞭不解之緣,成為一名威震祖國西南邊陲的“巔峰戰將”。
謀求西藏的和平解放,“以打促和”
1950年1月10日,在莫斯科再次緻電中央並西南局、西北局,完全同意劉、鄧來電中提齣的進軍西藏的具體計劃,並要求抓住現在英、印、巴均已承認我們的有利條件,迅即定齣進軍西藏的實施方案。24日,中央發齣指示,同意西南局提齣的“以十八軍為進軍西藏主力、多路配閤、進軍西藏”的建議,並命令成立以張國華為書記的西藏工委,它統一領導進軍西藏和經營西藏的工作。
1950年3月7日,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在進軍西藏的誓師大會上發言
張國華接到任命狀,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剋服一切睏難,投入到進藏前的準備工作中。此前,他剛剛痛失因患肺炎而不治的5歲愛女,膝下還有不到2歲的兒子,妻子眼下又懷孕在身、無人照料,但他顧不得這些!他用拼命的工作頂住痛苦的心情和來自傢庭的種種睏難,勇敢堅強地承擔起瞭黨和交給的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1950年2月3日,由王其梅副政委和李覺參謀長率領的第一支進藏部隊奉命齣發瞭。這天,張國華將他們送齣很遠,一再叮囑他們“要堅決執行毛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並要求部隊“特彆要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保護寺廟,不住藏民傢中的經堂,即使風雨交加,冰雹亂舞,也不要進寺廟乾擾喇嘛誦經……”隨後,他便親率18軍的主力部隊,踏上瞭進軍西藏的艱難路程。
解放軍進軍西藏
然而,進藏徵程卻充滿著韆辛萬苦。不光是自然環境異常惡劣,路途上更有錯綜復雜的矛盾和鬥爭。盡管黨中央、為瞭西藏人民的利益、加強民族團結,積極爭取和平進軍,並力爭通過談判方式解決西藏問題,但進藏部隊仍然受到西藏地方當局親英美分離主義勢力的武裝抗拒。他們阻攔、軟禁甚至謀害我赴藏勸和人員;調集藏軍主力布防金沙江一綫,陳重兵於西藏東部重鎮昌都;派齣所謂的“西藏派赴中國外交代錶團”在香港同中央談判,以拖延時間……
黨中央、洞察其奸,一再敦促西藏派代錶赴京談判。但控製著西藏地方實權的上層分裂勢力,卻藉故拖延,對我和平談判倡議置若罔聞。對此、決定發起“昌都戰役”,以打促談。
張國華奉命統兵發起昌都戰役,“旗開得勝”!
1950年10月6日,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張國華下達瞭發起昌都戰役的命令。戰役的開展十分順利,至24日便取得瞭勝利,消滅藏軍(含爭取起義人員)5700餘人(占藏軍總數的2/3),解放瞭昌都及其周圍地區,打開瞭進軍西藏的門戶。
解放軍作戰
昌都戰役勝利後,張國華滿臉倦容地說瞭一句輕鬆的話:“同誌哥啊,可算打下來瞭!這下我纔敢嚮毛主席、劉鄧首長報告:‘首長們,放心吧!’”說罷,他舔瞭舔乾裂的嘴唇,繼續說:“我有七天七夜吃不好睡不好瞭,能熬過來,全靠這個。”說著,他舉瞭舉手中的香煙。也就在這時,醫生發現他患瞭嚴重的高血壓病。
黨中央、“以打促和”的戰略取得瞭巨大成功。昌都戰役極大震撼瞭西藏地方政府,促使其上層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分化,隨後經過雙方六輪的談判與磋商,終於在1951年5月23日達成瞭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議”。簽字的當天下午,即在豐澤園會見瞭張國華等。當他知道張國華是江西人,曾在袁文纔、王佐領導的部隊工作過時,眼睛忽然明亮起來,風趣地說:“沒想到,你還是個‘井岡山’哩!”接著,便關切地詢問進藏部隊情況,問:“部隊能不能吃飽肚子?”
張國華指揮作戰
張國華匯報說:“部隊生活是苦瞭點,勉強可以吃上飯,有時也餓肚子,但是戰士們情緒很好,決心完成好黨中央交給的艱巨任務。當然也有個彆部隊、少數同誌嫌進藏苦,把進藏說成‘進葬’......”
從匯報中感覺到瞭進藏部隊的艱苦以及可能産生的思想情緒,他皺瞭皺眉頭,深深地吸瞭口煙,然後用手指點瞭點張國華,點著頭說:“告訴戰士們,進藏對於個人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但我們是共産黨員,黨讓我們去,能不去嗎……”
張國華快速地記錄著的談話要點,接著匯報說:“昌都戰役一結束,等待談判結果的部隊就開始一麵休整訓練,一麵開荒自救,解決吃糧問題瞭。”聽到這裏,開始由嚴肅慢慢變為微笑,說:部隊要“一麵進軍,一麵建設”,並再次強調要堅持“不吃地方”,不能增加藏民負擔。談話臨結束時,站瞭起來,特彆叮囑道:“你們在西藏考慮任何問題,首先要想到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這兩件事。一切工作都必須慎重穩進!”
西藏解放
第二天,在中南海正式接見瞭西藏代錶團的成員,並和代錶們進行瞭長時間的親切談話,當晚還為他們舉行瞭盛大宴會。1950年10月25日,以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布瞭進軍西藏的訓令。當天,人民解放軍便遵令陸續從西康、青海、雲南、新疆齣發,嚮西藏進軍。1950年10月26日,首批進藏部隊抵達拉薩,至此西藏獲得瞭解放。
對於進藏的艱難曆程,事後是這樣概括的:“先禮後兵,兵後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