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公布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
陽光訊(記者 鄧龍輝)2月23日,記者從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西安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西安市統計局聯閤發布瞭西安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據介紹,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三調”全麵采用衛星遙感影像製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製,嚴格遵守調查規程,紮實開展調查,調查成果質量符閤國傢要求。
調查公報顯示,全市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
耕地麵積141989.32公頃(212.98萬畝)
水田262.11公頃(0.39萬畝),占0.18%
水澆地100603.06公頃(150.90萬畝),占70.85%
旱地41124.15公頃(61.69萬畝),占28.97%
西安市為一年兩熟地區。臨潼區、長安區、藍田縣、鄠邑區四個區縣耕地麵積較大,占全市耕地的73%。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11800.36公頃(167.70萬畝),占全市耕地的78.74%
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4038.69公頃(21.06萬畝),占9.89%
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1225.10公頃(16.84萬畝),占7.91%
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548.96公頃(3.82萬畝),占1.79%
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376.21公頃(3.56萬畝),占1.67%
(二)
園地60293.47公頃(90.44萬畝)
果園47848.84公頃(71.77萬畝),占79.36%
其他園地12444.63公頃(18.67萬畝),占20.64%
周至縣、藍田縣、鄠邑區、臨潼區四個區縣園地麵積較大,占全市園地的81%。
(三)
林地594129.93公頃(891.20萬畝)
喬木林地452691.90公頃(679.04萬畝),占76.19%
竹林地163.61公頃(0.25萬畝),占0.03%
灌木林地27579.96公頃(41.37萬畝),占4.64%
其他林地113694.46公頃(170.54萬畝),占19.14%
周至縣、藍田縣、長安區、鄠邑區四個區縣林地麵積較大,占全市林地的96%。
(四)
草地10056.62公頃(15.08萬畝)
天然牧草地187.76公頃(0.28萬畝),占1.86%
其他草地9868.86公頃(14.80萬畝),占98.14%
臨潼區、藍田縣、長安區三個區縣草地麵積較大,占全市草地的66%。
(五)
濕地6475.10公頃(9.71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西安市僅涉及一個濕地二級地類,即內陸灘塗。
周至縣、臨潼區、未央區三個區縣濕地麵積較大,占全市濕地的57%。
(六)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1761.04公頃(227.65萬畝)
城市用地73887.54公頃(110.84萬畝),占48.69%
建製鎮用地9044.92公頃(13.57萬畝),占5.96%
村莊用地64064.62公頃(96.09萬畝),占42.21%
采礦用地1653.67公頃(2.48萬畝),占1.09%
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3110.29公頃(4.67萬畝),占2.05%
(七)
交通運輸用地24208.62公頃(36.31萬畝)
鐵路用地2777.88公頃(4.17萬畝),占11.48%
軌道交通用地500.39公頃(0.75萬畝),占2.07%
公路用地12677.28公頃(19.01萬畝),占52.35%
農村道路8210.58公頃(12.32萬畝),占33.93%
機場用地27.36公頃(0.04萬畝),占0.11%
管道運輸用地15.13公頃(0.02萬畝),占0.06%
(八)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6729.98公頃(25.09萬畝)
河流水麵8611.97公頃(12.92萬畝),占51.50%
湖泊水麵0.02公頃(0.00003萬畝),占0.0001%
水庫水麵1347.51公頃(2.02萬畝),占8.05%
坑塘水麵2180.76公頃(3.27萬畝),占13.03%
溝渠1531.59公頃(2.30萬畝),占9.17%
水工建築用地3058.13公頃(4.58萬畝),占18.25%
周至縣、長安區、臨潼區三個區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麵積較大,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59%。
據介紹,“三調”數據成果全麵、客觀地反映瞭全市國土資源利用狀況,也反映齣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方麵存在一些問題,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實行黨政同責。要堅決遏製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製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要堅持節約集約,閤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開發利用效率。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係。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大力推廣節地模式。
公報稱,要加強“三調”成果共享應用,將“三調”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統一基數、統一底圖,推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編輯:程珂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