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 瑞安發布 " ↑↑↑ 關注我們
上周我們說瞭許鬆年五進寶島台灣,平定叛亂,護國傢安全一事,今天我們繼續聊聊這位水師名將的朋友圈。
瑞安市博物館館藏一套林則徐手書《天馬賦》行書四條屏,四尺宣紙直對開幅麵,上款題“樂山大人正臨”,下款署“少穆林則徐”,鈐印“林則徐印”與“讀書東觀 視草西台”印兩方,為國傢二級文物。
△ 林則徐贈許鬆年四條屏《天馬賦》書法
上款所題的“樂山大人”便是比林則徐大18歲的清代水師名將許鬆年。《天馬賦》是北宋大書法傢米芾的行書珍品,文中有“鹹絕纔以比德,敢伺蹶以緻啓。豈肯浪逐金粟之堆,故堂下視八坊之駿。”林則徐手錄《天馬賦》贈許鬆年,隱喻許鬆年將軍的武勇精神驕如天馬,以示敬佩之情。
許鬆年在殲滅越南擾境海寇、剿平海盜蔡牽、硃濆、抗禦英夷入侵等戰鬥中履立戰功,官升至福建水師提督,是嘉慶、道光年間著名的東南水師名將,傳略載入北洋政府編修的《清史稿》,是實實在在的武將“熱門”,與當時很多名人、高官相交尤密。
1
勇武過人 林則徐親贈手書
“苟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民族英雄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因主導禁煙運動、主持虎門銷煙而為人所熟知與稱頌,官至兩廣、雲貴總督,追封太子太傅,謚“文忠”。
△ 林則徐半身畫像
林則徐不僅是政治傢和民族英雄,還是清代後期知名的書法傢,供職翰林院時就以書法技藝聞名,“齣入歐(歐陽詢)、董(董其昌),尤擅小楷”,書法作品頗受時人推崇。
《天馬賦》行書四條屏上未署著年月日,對於林則徐書贈許鬆年的時間,文史界有兩種觀點。
許鬆年的第六世裔許希濂考據史料後認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至二十五年(1820)間,許鬆年齣任天津水師總兵,林則徐則在翰林院供職編修,兩人因誌同道閤、彼此敬仰而成為摯友,書贈可能就發生在這段時間。
而瑞安市博物館原館長、文史學者俞天舒則認為,此事發生在清道光五年(1825)至道光六年(1826)間。當時,林則徐迴福建福州丁母憂,此時許鬆年正任福建水師提督,兩人因此結識並互有來往。
△ 林則徐、許鬆年後人等在瑞安許鬆年故居閤影
關於許鬆年與林則徐相交的史實並不多,但是在林則徐存世的書信、文章中多次提及瞭“樂山大人”“樂山三兄”。林則徐與許鬆年交往密切,互有書信來往,討論鞏固海防,打擊走私和販運鴉片等事宜。在林則徐第六世嫡孫女、中國戲麯學院教授、北京文史研究館終身館員林岷女士所編撰的《林則徐與中國圖錄》中就有兩人相交甚篤的記載。2018年,她還專程來瑞安尋找先祖軼事,參觀瞭許鬆年故居。
此外,林則徐還曾給許鬆年寫瞭一副楹聯:“朗月照人如鑒臨水,時雨潤物自葉流根。”上聯提“樂山三兄雅正”,下聯署“林則徐”。目前,這副楹聯被福建省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收藏。
△ 林則徐贈許鬆年楹聯
2
心係桑梓 籌建京師浙甌會館
許鬆年雖為武將,但是結交的朋友卻不止李長庚(官至福建水師提督)、王德祿(官至福建水師提督、浙江提督)、陳化成(官至福建水師提督、江南提督)等武將,還有像林則徐、阮元(官拜體仁閣大學士)等文官雅士,還為溫州人纔培養作齣瞭重大貢獻。
清代,浙江十一府中溫州最為僻遠,當時各省舉子每三年入京參加會試,溫州舉子因為路途遙遠、耗資巨大、赴考睏難,得選參加省城鄉試的不及浙北諸府十分之一,更遑論考中後再赴遙遠的京城參加會試。加之當時溫州商賈遍及全國,溫籍京官在京師也有不少,為瞭讓赴京的溫州舉子、來京經商的溫州商賈有個安心的落腳點,也為溫籍京官能有地方聯誼、交往,道光五年(1825),時任福建水師提督的許鬆年與時任天津知府的林培厚(1762-1829,字輝山,號敏齋,瑞安雲周鄉嶼頭人,先後任重慶、天津知府及湖北糧儲道等職,有“良吏”的美譽)一起在京籌建瞭“京師浙甌會館”。
△清代會館資料圖
他們買下瞭京城南麵賓教鬍同(今崇文區冰窖鬍同)一戶人傢的庭院舊物,修葺後作為會館使用,內設有廳堂、客房、居室、廚房、澡堂等,由當時在京都任八旗官學教習的瑞安邑孝廉洪敘堂(名守彝,字敘堂,瑞安城南林宅巷人,其女嫁許鬆年子)負責管理。
“京師浙甌會館”是曆史上在京師建立的第一個溫州同鄉會,雖然並不算大,也不算奢華,但是正如林培厚所撰的《浙甌會館記》中所言:“鑒窮大之失而不敢侈張其事,……,使甌之人有所聯屬焉,以仰酬鄉先生未成之誌,請自隗始雲爾。”
它不僅為溫籍同鄉旅京提供瞭休憩方便之所,更為溫州地區的人纔培養和經濟發展作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3
尤擅海防 操練水師終成勁旅
許鬆年一生戎馬,“北曆遼東高麗,南逾交廣硃崖,入台灣者五,海蹤所至,鯨鯢匿跡”,在江、浙、閩、廣等多地水師都待過,對海疆防禦、舟艦巡剿等水師章法有頗深的見解,曾著《海疆利弊》一書,書中指齣“台灣、大連為中國南北門戶,請駐重兵”,而這與清末西方列強覬覦、侵占的土地無異,孫衣言稱贊他的見解“深謀遠慮,獨具隻(注:通‘智’)眼。”
嘉慶二十二年(1817),英國兵船突然駛入天津內海,行動詭異。清廷震驚,於是增設天津水師,許鬆年奉旨調任新設的天津水師總兵,督押江浙閩廣四省造送的八艘同安梭戰船北上天津。
同安梭戰船原為商船,因為操駕容易,在乾隆末年逐漸被清朝水師采用,作為戰船主力使用,該類艦船立桅杆三根,風帆更多,速度也更快,許鬆年與李長庚等人剿滅蔡牽、硃濆海盜幫所用的就是同安梭戰船。
△ 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
國立故宮博物館藏有清朝閩浙總督汪誌伊奏《軍機處檔奏摺錄副》,《錄副》附圖《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該船船長26米,主桅高29米,載1440韆剋紅衣炮2門,1200 韆剋 紅衣炮2門,900 韆剋 紅衣炮2門,另洗笨炮、劈山炮等小型火炮共計17門。
許鬆年督押八艘同安梭戰船駐紮天津海口——塘沽口,但是海口水淺,操練時需要使用小船,於是許鬆年便齣資購買木料、麻鐵等材料在天津找工匠造瞭七隻快哨船,用以日夜訓練天津水師兵卒,“幸以成勁旅”。孫衣言評價這是“實啓北洋海軍之濫觴。”
許鬆年為人、為官極為正直,在福建漳州任總兵時清剿山賊、製止械鬥、興修水利、為民造福,漳州百姓感懷他的惠政,在他離開漳州的第二年,漳州文人為他作詩成《漳南棠詠》集,寄到天津,稱揚他的“練軍治盜,潔己奉公”。
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剛正不阿,拒絕瞭曾一同共事的文官孫爾準“附名報功”的要求,孫因此暗恨在心。
道光六年(1826),許鬆年在福建水師提督任上時,被製府孫爾準彈劾罷官。
福建百姓與軍士聞訊,聯名申奏,清廷查明冤錯,重予起用。但許鬆年因濛冤悲憤,舊傷復發,不久即病逝傢中,待啓用的詔書送達瑞安時,許鬆年已經去世21日。
道光帝聞此噩耗,將其生平事跡交付國史館立傳,追謚“忠靖”,世襲“雲騎尉”。
大傢都在看
這位瑞安人身材異常高大,威震東南海疆,五進台灣護國傢統一
九百年前,飛雲江上竟有艘旅遊大船
同為國學大師,接棒北大溫州學派,這對甥舅纔是真正的衣鉢傳承
瑞安古城的奠基人還是位打虎英雄,這條網紅街因他得名
更多>>點擊導航欄“走進瑞安”—“玉海文史”☟
“玉海文史”徵稿啓事
起於祥瑞之地,成於文化之功。瑞安韆年文脈源遠流長,人文淵藪,大傢垂範,素有“東南小鄒魯”之譽。為瞭進一步挖掘地方曆史、弘揚傳統文化,記錄瑞安這座東甌古城風土人情及城市變遷,《玉海文史》編輯部特嚮全社會廣泛徵集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經采用將奉上稿酬。同時熱忱歡迎社會各界為《玉海文史》提齣寶貴意見和建議。
也可以直接在欄目推文後留言互動哦!
參考資料:
1.《從曾祖樂山公軼聞》許世錚
2.《清水師提督許鬆年》許世錚
3.《許鬆年漳州惠政記》許希濂
4.《明乾實心 嶼頭先賢 ——瑞安籍清官林培厚其人其事》林成植 林曉
5.《林則徐後裔赴溫州追尋先祖在當地的“朋友圈”》金智寬
6.《水師名將許鬆年》許希濂
7.《林則徐贈許鬆年的行書屏》俞天舒
8.《許提軍、林培厚共同創建京師浙甌會館》何光明
9.《甌海軼聞》孫衣言
10.《樂山自定年譜》許鬆年
11.《清史稿·許鬆年傳》
12.《國史館本傳·許鬆年》
13.《瑞安縣誌·許鬆年傳》
14.《瑞安市誌·許鬆年》
15.《許將軍小傳》鮑作雨
16.《許公鬆年事略》姚瑩
17.《提督許鬆年事略》孫衣言
18.《許鬆年事略摘錄》孫衣言
19.《許鬆年自定年譜·跋(三)》孫爾卣
編輯: 凱哲
美編:小葉
審讀:何光明
審核 :歐興俊
終審:邵定美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小布都在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