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3:06:12 PM
說起四大名著,每一部都可以說是古代文化的經典瞭。其中爭議最大的,大概就是水滸和三國瞭,都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但說起文化分量,可能很多人要說水滸的分量不如其他三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水滸傳》裏的那些事。
提到水滸,大傢都會想到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好漢聚義,一麵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大塊吃肉大稱分金好不快活。接受朝廷招安屢建奇功,最後卻是死的死散的散,確實是令人扼腕痛惜。
但說起梁山好漢,就不得不說說首領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作為梁山的領頭人,宋江憑藉著自己的名氣和俠義坐上瞭頭把交椅,可是他這個位置真的坐的安穩嗎?
圖片: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劇照
個人覺得並不是,雖然手下同為天罡地煞,但也有著自己的小集團。宋江最後接受招安也是形勢所迫,也是梁山中他最不願得罪一批人的意願。
其實梁山好漢並不像錶麵那樣團結,人多瞭自然也就會存在小江湖,梁山也不例外,有屬於自己的小團體,而讓宋江都如此忌憚的究竟是什麼團體呢?
下麵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究竟是哪個團體讓身為梁山扛把子的宋江寢食難安。
圖片:宋江接受招安劇照
首先要說的肯定是宋江自己的團隊,畢竟是自己帶齣來的,是自己權利的保障。這些人裏麵都是梁山各個位置上的重要人手。
比如軍師吳用負責山上的軍事指揮,親弟弟鐵扇子宋清,負責整個山上的後勤以及財務,黑鏇風李逵是梁山步兵首領,神行太保戴宗負責整個梁山的情報傳遞工作。
可就算是這樣,他的隊伍中也是存在著諸多的矛盾,例如李逵是扈三娘的殺父仇人,軍師吳用算計瞭盧俊義,使他傾傢蕩産落草為寇。圖片:鐵扇子宋清劇照
再有就是原先的晁蓋集團,他們人數不多,但是作為梁山最早上山的人員,有著獨特的地位,像阮氏兄弟,赤發鬼劉唐等人,但是這幫人雖然落草比較早,對鬆江的威脅並不是很大,而且有一部分甚至倒嚮瞭宋江的團體,所以宋江對於他們還是很放心的。
然後就是一些武力超群的團體瞭,比較著名的就是從二龍山一起落草,後來加入梁山的魯智深一夥。
這幫人基本各個都是武力超群,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鬆的馬下功夫,縱觀整個水滸也沒有幾個比得上。
加上青麵獸楊誌和豹子頭林衝,這幾個人基本上在武力方麵可以說是冠絕整個梁山瞭。但是魯智深武鬆重義氣,和宋江十分要好,楊誌和林衝的性格是逆來順受,不爭強好勝,可以說是宋江第二信任的一批人瞭。圖片:武力超群的魯智深劇照
再有就是病尉遲孫立一夥人,雖然是作為攻破祝傢莊的功臣,但是這一批人中有官軍也有地痞流氓,本身來說在三觀上就有些不閤,加上解珍解寶被宋江拉去做瞭天罡將領,在一定程度上分化瞭這個小團體。
而真正讓宋江畏懼的,也是讓梁山飛速發展的一個團體,就是官軍團體。
這個團體以霹靂火秦明、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為主,各個都是當時打得梁山一籌莫展的馬上大將,
加上手下的降卒,更是有將近十萬之多,可以說是梁山真正的中堅力量。
而這些人大都是被迫在梁山落草為寇,並非是主動落草。對宋江而言,這些人纔是左右梁山發展方嚮的人,就算是大哥大宋江也要尊重這個團體的意嚮。圖片:雙鞭呼延灼劇照
但這些人明明是朝廷官員,為什麼卻選擇落草為寇呢?
這就要從當時的律法來說瞭。在古代,投降的將領一般都會被滿門斬首,對於叛軍的將領一般是不會留情麵地。
而且在宋朝時期,整個朝廷極度重視文臣,這也導緻武將的地位越來越低。一旦吃瞭敗仗,逃迴朝廷也是難逃一死,成為瞭失敗軍事行動的替罪羊。
就像雙鞭呼延灼,逃到青州就算幫助守城,也已經被青州太守一封奏疏上報朝廷,難逃一死,在這種情況下隻能落草為寇,而霹靂火秦明更是被太守殺瞭全傢。
但這些人都是因為宋江的計策被迫落草,各個都恨不得取瞭宋江首級,來換取往日的榮光。不光如此,在這些人中,還有像轟天炮淩震這種技術性人纔,一個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炸得梁山雞犬不寜。圖片:呼延灼落草為寇劇照
這種情勢之下,宋江接受招安也就變得順理成章,如果不接受招安,這些軍官階級的想要迫切迴歸朝廷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兵變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到瞭那時,恐怕宋江都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天。而當時生擒這些將領後的態度,也可以看齣宋江為人處世的智慧。
一般都會是扶上上座,逢人便說說自己是被奸人所害,一心隻想報效朝廷,想要接受朝廷的招安。
同時安排手下將對方傢眷接到梁山,迫於形勢和大宋律法,這些將領也隻能落草為寇。不然這些將領為何要捨棄本來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在梁山做一個打傢劫捨的土匪呢?圖片:上梁山做土匪劇照
其實宋江自己也明白,梁山做大做強之後是不可能像李逵說的那樣,砍瞭皇帝的頭推舉宋江做皇帝的。
首先來說梁山的中堅力量,大都是接受瞭三綱五常報效明君的思想,如果說宋江像方臘一樣自己舉旗造反,可能第二天就會被這幫軍官階級,將人頭拿去換取往日的高官厚祿,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宋江要想穩坐他這頭一把交椅,就必須走招安這一條道路。
圖片:坐上頭把交椅的宋江劇照
所以說每一部名著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許水滸教會瞭我們這種人生智慧。
百樣人生寫盡瞭人間百態,宋江的招安雖然滿足瞭大多數軍官的意願,但最後徵方臘歸來時隻剩瞭寥寥幾十人。
想想當初剛招安時,在京都大街上的一百單八將,可能心裏剩下的隻有對權利的渴望和無比的落寞吧,也許午夜夢迴,依稀還能記起當初那麵替天行道的大旗,在水泊梁山的聚義堂前靜靜飄揚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