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3:48:26 AM
康熙擒鰲拜,最有意思的地方在這個“擒”字。古時皇帝平定權臣、宦官禍患時,一般用“誅”字來形容,如漢宣帝誅霍光、明武宗誅劉瑾、崇禎帝誅魏忠賢等等,唯獨康熙與鰲拜用瞭一個“擒”字。
其實,為何用“擒”不用“修”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康熙在將鰲拜拿下以後,並沒有將其誅殺,而是將他囚禁瞭起來,當然瞭,鰲拜也很快死在瞭牢獄之中,至於到底是不是康熙動的手,這都不重要瞭,重要的是沒瞭鰲拜這個權臣,康熙大展拳腳的時機到瞭,真正屬於康熙的時代正式被開啓。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康熙與鰲拜間的“恩怨情仇”,與那群跟康熙一起將鰲拜擒拿的侍衛們的結局,又是否真的富貴同享。
康熙與鰲拜間的恩怨情仇
鰲拜(約1610年―1669年),瓜爾佳氏,鑲黃旗。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元勛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鰲拜精通騎射,跟隨清太宗皇太極南徵北戰,立下瞭赫赫戰功,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因其對皇太極忠心耿耿,且作戰勇敢無人能敵,被皇太極賜號“巴圖魯”(勇士)。
保持在皇太極駕崩後,因反對多爾袞擁護皇太極血脈,所以在多爾袞掌權期間,多次遭受殘酷打擊、三次論死,差點命喪黃泉。不過也正因此,鰲拜在順治皇帝親政後得到瞭順治的青睞,甚至在順治臨終前將,還將鰲拜提為顧命輔政四大臣之一,與索尼、遏必隆、蘇剋薩哈共同“輔佐”幼主康熙。
原本,順治這樣的安排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四人可以相製約,等到康熙長大瞭,權力自然也就收迴來瞭。但這四人好像各懷心思,首先是四大輔臣之首的索尼因為年老多病,畏事避禍,許多事都疏於過問;排在第二的蘇剋薩哈雖與鰲拜是姻親,卻因政見不閤宛如仇敵,最終也被鰲拜設計鏟除;排名第三的遏必隆則是無心與鰲拜爭鋒。一時之間鰲拜權朝野,黨羽遍布。
值得一提的是,到瞭康熙十四歲親政時,鰲拜根本沒有還權的打算,甚至可以說壓根不把康熙放在眼裏,而是繼續專權弄政,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就如蘇剋薩哈就是被他處死的,而身為皇帝的康熙,明明知道蘇剋薩哈無罪,卻想救又無能為力,可想而知,當時的康熙有多無助,對鰲拜又有多痛恨。
要知道彼時的康熙已經親政,而鰲拜卻處處乾預,無疑這是對皇權挑釁,必須除掉。隻是鰲拜黨羽遍布朝野,康熙必須謹慎處理,不然就有可能釀成禍端。
少年康熙除鰲拜
可是,想要除掉鰲拜又哪有那麼容易呢?彆的不說,侍衛內大臣等諸多軍廷要職都由鰲拜兼領,康熙根本無兵可用,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打草驚蛇。另一方麵,鰲拜在朝中犬牙眾多,如果非要強行拿下鰲拜,必生事端,因此康熙決定先讓鰲拜繼續囂張,當然瞭私底下已經開始密謀如何除瞭鰲拜,等到時機成熟瞭再一舉將其拿下。
於是,康熙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與他們整日在宮中練習練習“布庫”(即摔跤,滿族的一種角力遊戲,兩兩相角,以搏摔定勝負),來迷惑鰲拜。鰲拜這邊呢看見康熙沉迷嬉樂,心裏不免高興起來,一個沒有鬥誌且年少的皇帝是最討權臣喜歡的。
隻是,鰲拜不知道的是這群陪康熙練習布庫的孩子們,是康熙準備用來“瞭結”他的“利刃”。
接著康熙將鰲拜的親信調離京師派往各地,在的安排自己親信將京師的衛戍權掌握住。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後,康熙懷著忐忑的心情召鰲拜入宮,成敗在此一舉。而鰲拜沒有多想,畢竟這隻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結果等鰲拜一入宮,康熙一聲令下,他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間被他們摔倒在地並綁瞭起來,這時康熙纔鬆瞭一口氣,接著便是宣布鰲拜30大罪狀,下獄議罪。
原本康熙是準備處死鰲拜的,最後顧念鰲拜一生為大清立下赫赫戰功,心生不忍,也就沒有將其處死,而是判處終身監禁
這群少年的結局
當初康熙到底選瞭多少位“上三旗”的少年陪自己練習“布庫”,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有五位“幸運兒”被選中,參與“擒拿”鰲拜。而他們也沒有辜負眾望,成功將鰲拜拿下,為康熙除去瞭心頭之患。這五人分彆是:愛新覺羅・赤哈、齊佳・明圖珠、佟佳・揚古泰、黃昌順以及魏寶全。當然瞭,這五人在後來都得到瞭康熙的青睞與獲得豐厚的迴報。
愛新覺羅・赤哈,皇族子弟,擒鰲拜時年僅17,新擒鰲拜有功被康熙封為兵部郎中,沒多久在京城衛戍部隊中擔任要職,33歲任湖南巡撫,可惜的是36歲就掛瞭,原本按照赤哈的升遷速度,未來當個封疆大吏是沒有問題的。
齊佳・明圖珠,擒鰲拜時年僅16,抓捕鰲拜之後,因擒鰲拜有功被康熙封為兵部郎中,幾年後因其母在病重,嚮康熙請辭迴傢。康熙賞白銀五萬兩白銀,同時給瞭他終生領取巡撫標準俸祿的特權。後來他用康熙賞賜的五萬兩白銀經商,還成為東北首富。
鼕佳・揚古泰,擒鰲拜時年僅14,擒鰲拜後留在康熙身邊任侍衛長。後來康熙調他任陝西巡撫,可能是為人老實乾瞭幾年後,迴到康熙身邊任職,於八十歲生日當天壽終正寢。
黃昌順,擒鰲拜時15,因擒鰲拜有功被康熙封為刑部郎中,但是,因其不通人情世故得罪瞭不少人,不過因為他與康熙的關係,並沒有人敢動他,就這樣他在刑部混瞭幾年,後調到戶部這個天下間最富的部門,據說還在戶部大撈瞭一筆,但康熙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退休迴鄉當瞭員外活到七十三歲,善終。
魏寶全,擒鰲拜時年僅12歲,因其在擒鰲拜過程中錶現英勇,被康熙留在禦林軍中。後吳三桂叛亂,魏寶全任監軍。在三藩之亂平定後,任廣東巡撫。可能是因為魏寶全經驗不足,任巡撫時鬧瞭不少笑話,如下屬的老婆通奸,後主動請辭,康熙賞白銀五萬兩,同時給予瞭終生以巡撫標準領取俸祿的特權。
至於其他參與擒鰲拜的人,康熙同樣給予賞賜。另外對於他們,康熙也並沒有因為鰲拜被擒便將他們就地解散,而是以他們為班底組建瞭“善撲營”。主要要負責宮禁的防衛;摔跤、射箭、馬術等軍事技能的培訓演練;迎外錶演任務(濛古藩部則令承應獻技)。
結語:鰲拜忠心事主矢誌不渝,在皇太極駕崩後後堅決擁立其子,甚至不惜與多爾袞兵戎相見,這纔為福臨爭得皇位。又在多爾袞掌權期間多次遭受殘酷打擊,三次論死,鰲拜仍百摺不撓,絕不迎閤多爾袞。就這點而言,鰲拜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對順治也亦忠心耿耿,此為難得。而今天對鰲拜的印象卻是驕橫跋扈的不法奸臣,實則有誤。康熙之所以擒鰲拜,是為皇權與臣權的矛盾所緻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