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傢【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廣西黨組織利用與俞作柏、李明瑞建立的統戰關係,在兩個多月內,就把幾支舊軍隊改造成為廣西軍委控製的武裝力量。
1、廣西農民運動的大發展
在改造和掌握舊軍隊的同時,廣西特委還利用統戰工作開創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瞭農民群眾運動,加速恢復、發展瞭地方黨組織。
當時,特委乘俞、李下令開放群眾運動之機,派遺一批黨員到各地恢復農會組織,同時,積極籌備召開全省農民代錶大會,加強對農民運動的領導。
1929年8月中旬,廣西全省農民代錶大會在南寜召開,各地農運領導人韋拔群、黃治峰、陳洪濤、黃書祥、陳鼓濤、黃永達、張震球、張弟傑等參加瞭大會。
大會決定成立廣西省農民協會,選舉雷經天、韋拔群、黃永達、張弟傑、張震球、李乾、黃書祥、陳洪濤等11人為省農協委員,雷經天、韋拔群分任正副主任;並決定:以廣西農協的名義齣版《廣西農民》三日刊。
會後,各地代錶以省農協特派員的身份,迴到原地領導農民運動。
在會議期間,俞作柏曾撥齣一些槍支,以加強南寜郊區的農民武裝,並接見瞭韋拔群,同意以“右江護商大隊”的名義,調東蘭徒手農軍一個營到南寜集訓,撥給步槍200餘支、子彈5萬發。 會後,俞作柏還根據廣西黨組織的推薦,委任瞭一批共産黨員和進步青年,擔任左右江各縣縣長。這樣,左右江的形勢極大地有利於革命力量的發展。
2、南寜應變
9月27日,俞、李通電反蔣。
在此之前,廣西軍委認為本省局勢未穩,貿然齣兵反蔣,必遭失敗,力勸俞、李暫緩反蔣的行動。可是俞、李在改組派慫恿下,懷著打下廣東占據更多地盤的野心,拒絕瞭的勸告。
10月1日,在南寜召開萬人討蔣誓師大會,宣布俞作柏任討蔣南路軍總司令,李明瑞任副總司令。隨即齣兵進攻廣東陳濟棠。 在形勢突變的情況下,廣西軍委立即進行應付反蔣戰爭失敗,俞、李政權垮台的一切準備。“決定利用軍閥混戰之際,大膽的發展我們的力量”。並計劃把革命力量轉移到左右江去,作武裝起義的準備。
黨代會閉幕後,軍委和特委即令在南寜訓練的東蘭一營農軍迅返東蘭;派雷經天帶領嚴敏、陳洪濤、張震球等一批黨員乾部去右江,在平馬建立廣西農協右江辦事處和籌建各縣黨的組織,領導農民運動;派何建南、麥錦漢、蘇文燦等去龍州,開展農民運動。
在俞、李齣兵前夕,經廣西軍委建議和堅持,為維護後方,俞、李隻從教導總隊抽齣200餘人編入反蔣軍,餘部與警備第四、第五大隊留守南寜,並任命張雲逸為南寜警備司令。俞、李率軍齣發後,軍委通過俞作豫調第五大隊一個營的各一部,分彆去左右江地區,“準備今後的工作,並協同地方黨發動群眾”。
同時,張雲逸以南寜警備司令部的名義,接管瞭省軍械庫、金庫等機關,獲得五六韆支步槍及山炮、機關槍、電台和大量彈藥,並準備瞭十多條火輪和民船停在邕江邊待用。部隊中應變的準備工作,也緊張地進行著。
俞作柏、李明瑞反蔣失敗,比廣西軍委預料得更快。
蔣介石在俞、李發錶通電時,已用高官和重金收買瞭反蔣軍前綫指揮官呂煥炎和第五十七師師長楊騰輝。 10月2日,南京政府下令免俞、李本兼各職,任命呂煥炎為廣西省主席,楊騰輝為編遣分區主任。同日,呂、楊通電擁蔣,錶示“歡迎粵軍陸海軍入桂”。
接著,李明瑞的親信主力黃權旅,也在前綫叛變投蔣,俞、李幾乎隻身逃迴南寜。
這時,南寜一片混亂,俞作柏、李明瑞無法控製局麵。潛伏的桂係反動勢力紛紛齣籠。10月6日晚,反動武裝包圍搜查省農協機關,廣西特委設在農協的革命行動委員會被破壞。
“七日,反革命的報紙登載,什麼搜齣重要文件二韆多份,弄得市麵風聲鶴唳,大起恐慌;說共産黨於雙十日作廣州第二次起義”。
10日起,全市商店閉門停業,反動武裝公開地嚮進步勢力反撲。
當反蔣戰爭失敗的消息傳來時,廣西軍委認為南寜情況復雜,不能久停,決定迅速將控製的部隊及軍用物資拉齣南寜轉移到左右江。同時派龔飲冰去上海嚮中央匯報廣西軍委應變計劃。
在混亂的局勢中,教導總隊也發生瞭一場倒戈投蔣的騷動。
當部隊在前綫倒戈的消息傳來時,總隊內的反動分子煽動學員投奔原部隊。教育大隊長許廷傑企圖乘機帶隊投蔣。 總隊黨組織決定先將許逮捕,許發覺後,於當天深夜夥同一些反動分子進行緊急集閤,妄圖將教導總隊拉走。
在此緊急時刻,共産黨員教官李樸高喊:“大隊長許廷傑是反革命,抓住他!"“贊成革命的跟我走!"並開槍打許,許在混亂中和幾個反動分子越牆逃跑。 這時,張雲逸已聞訊趕來,纔穩住瞭局勢。
黨組織連夜召開會議,研究對策,決定第二天在隊內開展反投降鬥爭。 經過一天的說理鬥爭,大部分學員認清瞭是非,解除瞭顧慮,錶示願意到右江去,但還有100多人堅持要走。 於是,總隊決定分發路費,並開歡送會,禮送他們離隊。
10月13日,局勢更趨緊張,俞作柏、李明瑞隨警備第五大隊離開南寜嚮龍州進發。到龍州後,俞作柏取道越南去香港。
10月中旬,、陳豪人等和部分乾部,率領警衛部隊,指揮裝滿軍械彈藥的船隊,溯右江而上。 張雲逸將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帶至南寜30裏外的西鄉壙集中,兩天後,沿右江陸路掩護船隊前進。20日,水陸兩路相繼到達平馬鎮。
當天軍委召開瞭乾部會議,決定黨軍領導機關、教導總隊和特務營,攜帶大部分軍械,即刻啓程去百色;第四大隊3個營分彆進駐恩隆、那坡、果德;暫時不用的重武器和彈藥,運到東蘭、恩隆的山區存放。 22日,、張雲逸等率領機關和直屬部隊到達百色。
從此,廣西人民的革命鬥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3、百色起義的背景
右江地區位於廣西西部偏北,包括百色、奉議、恩陽、恩隆、思林、果德、隆安、嚮都、鎮結、東蘭、鳳山、淩雲、都安、河池、南丹等縣。整個地區,除右江河榖的小塊衝積平原外,多為山區,山勢嵯峨,林木叢生,岩洞密布,山間夾著一些小盆地。 因此交通阻塞,人煙稀少,經濟落後。壯族是居住在本地區的主要民族漢族、瑤族雜居其間,邊遠山區還有苗族、彝族。這裏存在著封建農奴製——土官製度。
地主豪紳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異常凶殘。他們私設牢房,任意吊打、捕殺農民;有的地方甚至還保留著“初夜權”,“殉葬”等極其野蠻的農奴製特權。 地租剝削,一般是對半分租,好田的租額高達三分之二至五分之三。
地主嚮農民放債的利息高達百分之百,逾期未還則利上加利。瑤民被當作奴隸看待,毫無人身自由,地主豪紳嚮瑤民徵收繁重的租稅雜稅,強迫做無償的苦役,甚至不許包頭、穿鞋,不許穿白色衣服,不許在平原居住。 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使各族貧苦人民所受迫害極深,生活極端貧睏,極易接受革命宣傳,有強烈的革命要求。
因此,在大革命失敗後,這裏過去點燃的火種始終未熄,一直堅持著農民武裝鬥爭,群眾基礎比較深厚,並且産生瞭一批像韋拔群那樣有威望的優秀的農民領袖。
部隊到達百色後,廣西軍委在主持下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部隊舉義問題。會議分析瞭右江的形勢,認為部隊立即起義轉變為紅軍打齣蘇維埃旗幟的條件尚不具備。
警備第四大隊及一大批黨的乾部到達後,右江革命武裝和黨組織的力量雖大大增強,群眾反豪紳地主的鬥爭情緒普遍高漲,東蘭地區尤為強烈。但總的來說, 除東蘭外,其餘各縣黨的組織仍很薄弱,革命武裝力量較少,群眾的組織基礎——農會,剛剛開始恢復。
軍委所掌握的武裝力量內部,舊勢力還有一定的影響,特彆是第四大隊第三營營長和第五大隊第五營“營長極反動”,不易調動。 而“右江一帶豪紳力量頗強,各縣均有豪紳武裝,已編成隊伍有槍二韆餘支”;另外,隨第四大隊之後來到右江的警備第三大隊,原係桂滇邊界土匪部隊改編而成,和右江一帶的土匪、地主豪有著曆史淵源,該部來到右江是企圖與第四大隊爭奪右江的地盤。
麵對這種形勢,軍委決定部隊仍暫時藉用俞作柏的旗號,張雲逸仍以俞作柏委任的右江督辦身份齣麵,穩住右江各縣局勢,便於開展革命工作,分化瓦解反動勢力,等待有利時機,予以消除。
4、百色起義的準備工作
為瞭能在中央指示到達後,盡快地實現武裝起義,軍委會議決定瞭5項措施:
第一,積極發動群眾鬥爭,充分武裝農民,組織工會農會,建立地方黨部。
第二,改造第四大隊,逐步撤換反動軍官,加強士兵工作,改造士兵成份(增加大批農民入軍隊中)。
第三,號召群眾,並以軍隊力量協同群眾撲滅豪紳武裝。
第四,解決第三大隊,圍繳其槍械。
第五,擴充新的部隊,培養新的乾部。
這次會議,是由南寜應變到百色起義、實現右江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關鍵性會議。會議決定的方針策略和五項措施,說明廣西軍委領導,不是簡單盲目地按照一般兵變的方式:拉齣隊伍,占領城市,改變旗幟,成立紅軍,宣布起義勝利。
而是從全麵分析、研究右江地區的實際情況齣發,製定瞭發動群眾,武裝農民與繼續改造部隊相結閤,逐步撲滅反動勢力的靈活策略和具體措施。
為百色起義的勝利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起瞭重要的保證作用。
根據會議的決定,開始瞭緊張的起義準備工作。
軍委十分重視發動群眾,武裝農民,開展反豪紳鬥爭。部隊初到右江,即將“運來之五韆杆步槍”,大部分“分給東蘭、鳳山、奉議、平馬、果化、嚮都等六縣農會”。
並令第四大隊分兵幫助各縣農軍開展反豪紳的武裝鬥爭。右江群眾得到大批武裝,眼見第四大隊站在農民方麵反對豪紳,莫不歡天喜地,鬥爭情緒極為高漲,參加鬥爭的群眾愈來愈多,反豪紳武裝鬥爭的烈火,迅速蔓延到右江各縣廣大農村。
韋拔群等率領的東蘭、鳳山農軍在第四大隊的支持、幫助下,先後攻占瞭東蘭、鳳山縣城。 11月初,黃治峰、滕國棟指揮恩隆、奉議農軍,在第四大隊一個連的支援下,經五晝夜激戰,攻破奉議縣韋寜村土豪黃曹山的民團據點。 其他如鎮結、那馬、百色、隆安、天保、都安、南丹等縣的農軍,也展開瞭反對豪紳的武裝鬥爭。
隨著群眾的發動和反豪紳鬥爭的開展,各地黨組織和群眾組織也迅速地建立和壯大起來。百色、奉議、恩隆、思林、東蘭、鳳山都建立瞭縣委,果德、嚮都成立瞭特支,“黨員數量達五六百人”,並成立瞭右江工作委員會(隨即改為右江特委)。
農民協會發展得更快,而且都組織瞭農軍,起到瞭臨時革命政權的作用。 城鎮的工人運動也迅速興起,百色“建立十九個工會,工人群眾情緒亦甚高,要求加薪改良待遇的鬥爭接踵而起”,“百色總工會於十二月初,在二百多人之各工會代錶大會中建立齣來”。 平馬“亦組織瞭十多個工會”。
5、右江工農割據局麵的形成
關於繼續整頓與改造第四大隊的工作,是與發動群眾開展反豪紳武裝鬥爭緊密結閤進行的,重點在於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整頓與改造。
第四大隊初到右江,即在部隊中設立瞭“政治委員會,為政治工作最高機關,各營、連則設政治委員。”
部隊規定每天上政治課1至2小時,主要由各級政治委員擔任講課任務,課程內容是結閤實際講政治形勢、階級關係、民主生活、官兵平等和群眾觀點等問題。
同時,招收瞭1000多名經過革命鬥爭考驗的政治上堅定的壯、瑤、苗、漢各族工農新戰士,部隊的成分有瞭很大改變。經過這些整頓與改造,第四大隊從政治上、組織上都進一步得到瞭鞏固,逐漸成為新型的人民軍隊。
在此期間,張雲逸以右江督辦的名義,命令各縣縣長、稅務局長,將全部稅款上繳,解決瞭經費問題。 同時,根據各地鬥爭形勢的需要,撤換瞭一批舊官吏。在閤法鬥爭和群眾性的武裝鬥爭相結閤的形式下,統治右江的封建勢力逐漸地有所削弱。
在群眾運動高漲,軍民反豪紳武裝鬥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共産黨的半公開活動,漸為一般社會窺見”,第四大隊的政治色彩也逐漸顯現齣來。右江反動勢力——第三大隊、豪紳民團、土匪以及第四大隊內部極少數反動分子,企圖陰謀“解決第四大隊”軍委察覺後,決定“先發製人”,拔除第三大隊。
10月下旬,第三大隊大隊長熊鎬,帶領一部分軍官和衛隊來百色,藉口與第四大隊商談接防問題,妄圖奪取百色,擠走第四大隊。軍委決定將計就計,設“鴻門宴”智擒熊鎬,並秘密布置各地在同一時間解決第三大隊各部。
28日,由張雲逸齣麵,在百色公興當鋪設宴歡迎熊鎬,席間,將熊鎬及其隨從人員全部繳械扣押。 同日,第四大隊第一營在雷經天率領的300多名農軍配閤下,將駐平馬的第三大隊一個營全部繳械;在那坡的第三大隊另1個營,由於第四大隊第二營營長執行命令不堅決,貽誤瞭戰機,使其逃跑一個連。 整個戰鬥,繳槍700多支,俘虜1000餘人。這次勝利,為百色起義掃清瞭主要障礙。
在消滅第三大隊的同時,東蘭、風山、嚮都、奉議等縣的農民武裝,也嚮地主豪紳武裝發起進攻。各縣的豪紳民團武裝,有的被繳械,有的被擊潰,逃迴寨子據守。
至此,右江大多數縣份為革命武裝力量所控製,東蘭縣首先成立瞭臨時革命政權機構——革命委員會,接著鳳山、奉議、恩隆、思林、果德、嚮都、鎮結等縣也陸續將縣農會改為縣革命委員會。
右江地區實際上已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麵。
6、百色起義的爆發
10月30日,廣東省委通知,決定改組廣西軍委,建立“廣西前委,鄧斌為書記。 前委管左右江。“紅七軍成立後,改為紅七軍前委,委員有、張雲逸、陳豪人、雷經天、李謙、何世昌、韋拔群7人,鄧、張、陳3人組成常委,任書記。前委直接嚮中央負責。
11月初旬,龔飲冰從上海迴來,帶來瞭中央指示,中央同意在左右江地區舉行起義,建立紅軍和根據地的計劃,中央還指令成立紅七軍,並指示在“龔同誌到後,不能超過十天,即要動作”。
立即召集前委會議,討論貫徹中央指示精神:
“討論之結果,完全接受中央指示之精神,但限度定十天,未免過於機械”,“若在十天之內轉變,反因準備工作太差,而得不好的結果,故前委隻決定於最短時間內,以極緊張之精神,使工作上略為布置就緒,即行動作。“因而,準備到11月下旬,前委纔“決定於十二月十一日偉大的廣州起義紀念日發動整個的轉變計劃。"
會後,前委又派龔飲冰迴上海,嚮中央匯報起義的行動計劃。 龔飲冰剛剛動身,中央又電召赴滬。前委考慮到龍州起義的準備工作還須進一步檢查布置,故決定先到龍州後再轉赴上海。
11月中旬,偕同袁任遠和佘惠前往龍州,翌日,抵達田東(恩隆)與嚮都交界的榕樹坳時,遇見從龍州來的李明瑞和許進(許甦魂),便和李明瑞一起摺迴百色。
李明瑞來百色的目的是想利用粵桂戰爭再起的時機,“拉四大隊打欽州”。因此,他一到百色就找張雲逸(不知張是黨員)麵談,道齣他打欽州的真實意圖,是企圖再次投靠蔣介石,把部隊拉往十萬大山一帶,以圖東山再起。
張雲逸嚴正地對他說:“我是共産黨員,堅持反對你這種叛變革命的行為”。
同時指齣:
“你昨天纔反蔣,今天又投蔣,也太沒有人格瞭。一個人應該講道德,講信義,就是作為朋友來講,我也勸告你不要這樣做。”
經過、張雲逸的耐心說服教育,李錶示不這樣做瞭,並願意留在革命陣營裏工作,遂迴龍州。隨後,也去龍州。
經過周密的準備工作,12月11日,百色起義大會勝利舉行。 這一天,百色山城隆重而熱烈地召開廣州起義紀念大會,宣布中國紅軍第七軍成立。參加大會的有駐百色部隊韆餘人,各族工人、學生、市民和近郊農民群眾共3000餘人。 在大會上張雲逸、陳豪人,宣布就任紅七軍軍長和政治部主任,並宣布“紅七軍目前實施政綱”。
會後,群眾革命情緒熱烈,“遊行城內一周”紅七軍轄三個縱隊和軍部直屬隊,“由第四大隊,第五大隊之五營一部,東蘭韋拔群所部農軍(約六七百槍)及奉議農軍一營閤組而成。”全軍約5000人。
中國紅軍第七軍序列
軍長張雲逸 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
政治部主任陳豪人 參謀長龔鶴村
第一縱隊(下轄三個營)縱隊長李謙 政治部主任瀋靜齋
第二縱隊(下轄三個營)縱隊長鬍斌 政治部主任袁任遠
第三縱隊(下轄三個營)縱隊長韋撥群 政治部主任李樸
7、右江革命根據地完全形成
百色起義的同一天,右江地區第一屆工農兵代錶大會在恩隆縣平馬鎮經正書院召開。
參加大會的有百色、恩陽、奉議、思林、果德、恩隆、隆安、嚮都、鎮結、東蘭、鳳山11個縣的農民代錶和百色、那坡、田州、平馬、果化5個鎮的工人代錶以及紅七軍的士兵代錶等共80餘人。
大會通過瞭政治綱領,選舉産生瞭右江蘇維埃政府,雷經天任主席,陳洪濤、韋拔群、黃大權等任委員。右江蘇維埃政府設在平馬鎮。
12日,右江蘇維埃政府在平馬召開慶祝大會,到會群眾“竟達三四萬人”張雲逸代錶紅七軍專程從百色到平馬參加大會。右 江蘇維埃主席雷經天講話。當他宣布紅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勝利誕生時,全場歡聲雷動,口號聲、鑼鼓聲經久不息。
張雲逸代錶上級黨委莊嚴地把右江蘇維埃政府的公章授給雷經天。會後,舉行瞭聲勢浩大的遊行。
在右江蘇維埃政府成立的同時,東蘭、百色蘇維埃政府亦宣告成立,奉議、恩隆、恩陽、隆安、思林、果德、鳳山、嚮都、淩雲等縣,也在12月15日前後,相繼建立瞭蘇維埃政府或革命委員會。至此,右江革命根據地完全形成。
百色起義勝利後,紅七軍前委“決定暫在右江各縣實行分兵遊擊,以深入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
由於分兵遊擊時,兵力過於分散,在起義後第7天和12月下旬,右江豪紳民團勾結土匪共2000餘人,乘紅軍主力不在百色,兩次偷襲百色,妄圖扼殺剛剛誕生的革命政權。
經紅軍指戰員英勇奮戰和人民群眾的支援,粉碎瞭敵人的進攻。前委總結教訓,決定把肅清革命根據地內的反動武裝作為當前緊急任務。
紅七軍各部配閤各縣農軍,分彆嚮豪紳民團發起主動進攻。僅半月餘,紅色區域內的白色武裝據點基本上拔掉瞭,右江各縣連成瞭一片,初步穩定瞭右江革命根據地。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迴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