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6:00:36 PM
��藥明 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有粉絲很快猜到瞭答案――的確是膽石癥。
到底發生瞭什麼呢?一起來看真相吧。
上期真相復盤
在昨天的謎案中,我們提到,康小妹每次吃完大餐,肚子都會脹痛。
對於這種癥狀,很多人一開始都以為是腸胃不好、消化有問題,比如康小妹自己就以為隻是急性腸胃炎,從我們的粉絲留言也能看齣來。
但是注意, 急性腸胃炎是以拉肚子、嘔吐為主要癥狀的,她卻沒有 。而且腸胃炎一般是 間歇性的肚子痛 , 她的疼痛持續時間卻很長。
而且這次她的癥狀跟之前有不一樣的地方――不但上腹疼痛,還發瞭高燒,而且有 放射到右肩、背部的疼痛。
這種情況就要警惕瞭,可能是我們身體右側的內髒――肝和膽齣瞭問題。因為在右肩胛區域,有一塊肝和膽的神經反射區域。
▲肝髒和膽囊、膽管的位置。圖片來源:123RF
當肝膽疾病發作時,除瞭典型的右上腹疼痛,也可能經過神經反射,放射到右邊肩胛骨和右上背部引起疼痛。
可惜, 不少人發生這種癥狀時以為是肌肉酸痛、頸肩背部勞損 ,拖著沒當迴事,或是去做一些“保健理療”試圖緩解,但效果卻不好。最後兜兜轉轉,纔查齣病根在肝或膽上。
果然,醫生讓康小妹去做CT檢查, 發現她的膽囊和肝內外膽管裏都長瞭不少結石,導緻瞭膽道梗阻、膽管擴張。
最後,醫生給康小妹手術切除瞭膽囊,並用取石、碎石等技術清除瞭結石。
科普時間
膽結石這個病(又叫膽石癥),大傢都耳熟能詳,身邊總聽說過那麼一兩個親戚朋友做過膽囊切除,已經“沒膽瞭”。
但它究竟是怎麼發生的,有哪些癥狀,很多人心裏並沒有概念。
膽囊長在我們的肝髒下麵,像一隻“小葫蘆”,專門用來裝肝髒産生的膽汁。我們吃飯的時候,膽汁就會從膽管流進腸道,用來消化食物裏的脂肪。
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破壞瞭膽囊功能,膽汁成分和理化性質改變,裏麵的 膽固醇、膽紅素、鈣鹽 等過飽和,就會開始沉澱析齣,變成硬硬的膽結石。
這些小石頭不隻會停在膽囊內,也會隨著膽汁流齣去。
▲膽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左下角譯文:“膽總管結石可阻塞膽汁流動,引發炎癥、感染和黃疸”。右圖流動方嚮依次是:膽囊-膽囊管-肝總管-膽總管-胰膽管-十二指腸。)圖片來源:123RF
大多數人的結石比較小,沒有梗阻或嵌頓,不會有癥狀,隻是在檢查中發現,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要治療,但一定要定期復查。
還有些人會有輕度癥狀,比如(右)上腹隱隱作痛、打飽嗝、肚子脹、便秘或拉肚子等。
等結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卡在瞭路上”,尤其是喝瞭酒、吃瞭大餐或油膩食物、勞纍後,就可能造成膽道梗阻,誘發膽道感染、急性膽囊炎、膽源性胰腺炎、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等。
這時,比較典型的癥狀是(右)上腹突然持續疼痛、肩背痛、惡心嘔吐、沒有食欲、黃疸(皮膚和眼白明顯發黃)、發燒、寒戰,嚴重的甚至可能齣現休剋。
圖片來源:123RF
這個病女性比男性更多見,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因為雌激素高可能影響肝內膽紅素的生成和膽囊排空。另外,肥胖(愛吃高膽固醇肉類和高脂肪的油膩食物)、老年、有傢族史的人也是高發人群。
而近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高脂飲食的人越來越多,膽石癥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比如康小妹,還不到30歲就長瞭這麼多結石,醫生錶示,這和她平時的不良飲食習慣分不開。
為瞭預防膽結石,有一些叮囑給大傢:
按時規律吃飯(尤其是吃早餐),這樣可以讓膽汁規律排齣。
不要完全“戒油膩”,相反,一些健康油脂(如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多脂魚、堅果等)是可以吃的,這樣可以促進膽囊排空。但要少吃油炸食品、動物內髒等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過高的食物,更要避免暴飲暴食。
控製體重,多吃蔬菜粗糧,規律運動,但不要采用極端節食甚至禁食的方式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