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梁曉聲創作的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該劇一上映就受到瞭全國觀眾的熱烈稱贊,說它堪稱一部中國老百姓五十年的生活史,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
演員們的錶演也是真實、精湛,是近年來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人世間》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關鍵在於它沒有與當下多數粗製濫造的國産劇同流閤汙,以情懷或流量藝人去刻意迎閤市場、收割“韭菜”。
正如《人世間》編劇王海鴒所說的,迎閤是沒有齣路的。這句話揭開瞭多少國産劇的遮羞布,直戳國産劇的“痛點”。
對於《人世間》影視化後呈現的效果,王海鴒也甚是滿意,談起這部劇時臉上滿是洋溢著滿足與自豪,就像她說的:滿意於自己的孩子(改編過的劇版人世間)漂亮得超齣瞭自己的預期。
堪稱升華的改編
原著《人世間》這類嚴肅文學作品的改編,既不想迎閤市場,又要保留其文學性,可想而知改編的難度有多大瞭。
二十一世紀初那會的電視劇大多由嚴肅文學作品改編,台詞功底和故事架構比較完整,講究的是精神層麵,人與人接觸多是打啞謎。
現在的電視劇大多點得較透,故事綫拉得有點長,挖掘的深度並不見得深。多數就淪為瞭流水作業或者浮沫可撇,其實真的缺少瞭文化裏那種含蓄、點悟與悠遠。
但《人世間》的改編堪稱升華,從始至終都在貫徹人世間這個主題。
電視劇《人世間》成功的基礎是編劇王海鴒對原著恰到好處的改編。
看過原著的人都會覺得沒有電視劇那麼多的感動,因為作為嚴肅文學的原著偏重於作者個人對時代事件曆程的感受和反思,色調偏於冷峻與灰色,而電視劇是大眾藝術,需要觀眾的同感與共鳴。
所以,編劇在保留原著思想內核的基礎上,將作品色調調整為溫暖的、明亮的,以傢庭為核心編織人物關係,構建戲劇結構,以此嚮外發散,從而實現以小見大自下而上,史詩性錶達的目的。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汲取在睏苦逆境中一心嚮陽的正能量。
以及相比原著小說,原著裏的結局多少有些不盡人意,但編劇的改編,把每個角色都刻畫的淋灕盡緻。
不管這個角色是"精英的利己主義"的周蓉、還是踏實善良,為他人著想的周秉昆和鄭娟,都把每個角色的閃光點通過人物刻畫體現齣來,真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劇裏中國式親情和我們大多數的普通傢庭一樣,所以代入感更強,情感波動更強烈。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最打動人的真情實感
《人世間》描寫的情感真的太真實瞭,太容易讓人共情瞭!
一傢人的悲歡離閤流露著真實的情感。有夫妻間的愛情,朋友之間的友情,對長輩的孝心,對晚輩的親情。有誤解,有災難,有生活中的苦楚,也有苦盡甘來的歡喜。
劇裏有很多感人的瞬間,諸如:
有最打動人的親情
在炸彈爆炸的一瞬間,所有人都在往後麵躲,隻有周秉坤下意識的跑嚮自己的哥哥。想到自己的姐姐,自己的手足在生命危急時刻,我也一定會義無反顧的衝上去。
周爸在去世前,和三個孩子說笑。三個孩子雖然都一把年紀瞭,但是在那一晚都像個孩子,想爸爸撒嬌,希望得到爸爸的誇奬。
這一幕太溫馨瞭,無論長到多大年紀,在爸媽麵前永遠是孩子。
周父是典型的傳統型父親,勤勞樸實明事理,竭盡全力培養孩子,對子女的愛很深沉。他對孩子說,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這是多少父親的影子!
情感真實細膩又不做作,看劇就像在照鏡子。讓你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其實也就是如此,
卻又給你指瞭一個明燈。
如周傢一樣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德行二字,會是你艱難人生中的福氣。
有最讓人神往的愛情
劇裏鄭娟和周秉昆,周秉義與郝鼕梅的愛情是我所見過的愛情裏最美好的樣子。
一對是永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存在互相猜忌埋怨,隻有最樸實最真摯的愛意。
一對是永遠浪漫與琴瑟和鳴的神仙眷侶,不存在門不當戶不對,隻有苟富貴 勿相忘、精神契閤的攜子之手與子偕老。
反觀如今的愛情,考慮的東西多瞭,心思也多瞭,仿佛隻是搭夥過日子,好的時候轟轟烈烈,吵的時候說離就離,難做到地久天長。
有最炸裂的演技
《人世間》是一部群像劇,選角好、演技在綫、橫跨五十多年、人物群像豐富各異、時代下的成就和唏噓。
丁勇岱與薩日娜,雷佳音和殷桃,他們的感染能力太強瞭,宋佳對人物的拿捏太到位瞭,辛柏青飾演的周秉義真的就是老百姓心中理想的好書記的樣子!
還有於虹、國慶、趕超、春燕、德寶等等劇中的每一個人,即便你叫不齣演員們的名字,但他們都用自己的演技去徵服瞭觀眾。
每一位演員都貢獻瞭最好的演技,完全代入,感受一個時代。這大抵也是能讓年輕人慢慢喜歡上年代劇的原因吧,年代、事件或許不同,但情感是共通的。
好的文藝作品值得迴味,無論書籍還是電視電影作品,《人世間》把各色人物的情感、鬥爭、糾葛寫得細膩又真實,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