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5:26:25 AM
抗戰初期拼刺刀
很多人疑惑一個問題,日本人不但有三八大蓋,還有機槍,迫擊炮,擲彈筒,他有這些武器不用,非要和你拼刺刀,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其實,中國軍隊可以躲進壕溝躲避子彈和減少炮彈的威脅,不過日軍的機槍、迫擊炮、擲彈筒確實能重火力壓製我方火力,掩護日軍步兵前進,日本的打仗裝備要比中國的好得多,同時士兵的作戰素質也要比中國軍隊好很多,以前的中國軍隊的裝備很落後,尤其是人人崇拜的八路軍。因為條件差,中國士兵不得不選擇用刺刀來刺殺敵人,這也給爭強好勝的日本士兵帶來瞭機會。中國的八路軍在當時所擁有的武器很少,一般在正規大型的戰爭中,他們都會等日本軍靠近瞭纔開槍,打瞭沒幾槍就選擇用刺刀來和日本人拼命,為瞭不讓自己人打瞭自己人,日本人也會選擇和中國人一樣的方法進行戰鬥,那便是拼刺刀。但即使八路軍和日本軍進行拼刺刀也不會有很大的勝算,因為日本軍隊平常的訓練是非常嚴厲的,尤其是拼刺刀的能力很少有人能抵過。
聶榮臻元帥在迴憶錄中談道,全麵抗戰剛爆發時,日軍拼刺技術很齣色。拼刺刀時,三個日軍背靠背,10個八路軍也占不到便宜。
我不會貶低二戰時期的日軍的作戰素質,因為在貶低敵人的同時,也是在否認先烈們的犧牲。
要知道,我們的祖國由於清未不斷割地賠款,國傢已到瞭垂死掙紮的境地,百姓已到瞭衣不蔽體的狀態,僅僅靠意誌支撐,特彆是去過日本的中國人心裏更清楚。當時全國的鋼鐵年産量好像隻有五萬噸,而日本是500萬噸,而且還在增長,我們真的是用血肉之軀抵抗鋼鐵輾壓。試想如果沒有珍珠港事件,發生太平洋戰爭,中國的抗戰不知要打到什麼時候,就是到1945年,還是蘇軍解放東北三省的,當時關東軍還有四十萬,試問當年侵華日本總數纔多少,不是中國人不行,是�肓μ�差瞭。加上內戰,淞滬會戰,老蔣為瞭保上海也是下瞭血本,可這一戰,拼光瞭三十多萬國軍的精銳,老蔣心痛到不能自已,後來南京都放棄瞭,平型關大捷雖然是第一次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日軍太狂妄沒想會遭伏擊)國民黨報紙都大量報道,可是那也是傷亡不成正比的伏擊戰呀。
事實上,槍炮戰,舉個例子,假如中國士兵大約6個換日本兵一個,白刃戰,總體而言不到6個換一個,相差一點點,但如果白刃戰日本兵開槍,隻能3比1。因為三八大蓋穿透力強,子彈頭尖而小,子彈能穿過身體,進入第二個人身體,往往會齣現第一個人還沒有完全失去戰鬥力,第二個人卻先失去戰鬥力,而且第二個人目標是隨機的,也許是中國兵,也許是日本兵。所以日本步兵操典,嚴禁日本兵拼刺時開槍。而中國兵有子彈就一定會開槍,一是因為穿透力不夠,不容易造成誤傷,第二個是能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影響戰力。
二十九軍大刀隊
就拼刺刀而言要從軟件和硬件來說,先說硬件,日本38步槍配上刺刀後,長度接近兩米,而中國的中正步槍配上刺刀後長度不及日本步槍,一寸長一寸強。再說軟件部分,中國的夥食不及日軍,不說夥食質量,就算吃飽飯在中國軍隊中也是個大問題,這就造成瞭中國軍人體格與體質普遍無法與日軍相比。
一寸長一寸強說明長的那方有優勢,一寸短一寸險說明短的那方自己危險,夠不著彆人,以前我們中國人跟鬼子拼刺刀,還是拼不過鬼子的,我們國人大多拿的是大刀,主要是劈砍,鬼子拿的是三八步槍加刺刀用的是突刺,而且鬼的槍有一米七幾本來就有優勢,中國人跟鬼子拼刺刀首先用的不是砍,而是擋,把鬼子的刺刀擋開,然後再順勢砍下去,要是衝上去直接拿起大刀砍的話,估計都還沒看到鬼子自己已經被鬼子刺死瞭,鬼子的突刺非常的快狠準,所以大刀還沒砍下去的那一瞬間已經被刺瞭。
在這裏要提一下破鋒八刀,武術傢專用,後西北軍二十九軍大刀隊改化成為兩招,日軍突刺,上擋斜劈,砍對方的手指或者是脖子等軟肋。日軍之所以害怕原因是日本人死後不希望腦袋與身體分開,說得不到天照大神的關懷。犀利大刀喜歡砍脖子,單個的話,或許還有一點優勢,但日本的突刺一般是三人為一組,大刀的優勢基本上沒有瞭。西北軍佩戴大刀是傳統,主要還是武器裝備不行,麵對麵作戰是蘇聯軍隊衝鋒槍加手榴彈,美軍喜歡用自動手槍,指嚮性特彆好,大口徑的手槍停止作用,非常棒,加上散彈槍,壕溝清理器,但我們抗戰時候是沒有辦法的,根本裝備不瞭那麼多東西,有大刀總比空著兩手要強一點。
白刃戰的戰場拼的是勇氣,不怕死,戰場地形,地貌,衝鋒人數等等都會製約,二十九軍大刀隊是受過晚清武術名傢指點的,專門對付刺刀進行的搏殺。衝鋒後的混戰大刀會更靈活一些,對衝的時候刺刀會有一定的優勢。當時不僅是武器缺少,啥都缺少。比如後期裝備瞭美式衝鋒槍誰跟你拼刺刀,即使是美軍島嶼作戰的時候全自動武器麵對日軍刺刀衝鋒的時候也損失慘重。刺刀一般乾不過衝鋒槍,這道理誰都知,關鍵是看你的戰術怎麼用,用在什麼地方,刺刀跟大刀都是冷兵器,是冷兵器那咱們中國人還沒怕過誰。朝鮮戰爭中,我軍初期也是刺刀衝鋒美軍的自動火器。還是那句話白刃的戰場上士兵不怕死,敢衝鋒,有氣勢,就是最好的戰鬥力。
抗戰後期拼刺刀
日軍的統劍術在抗戰初期的確讓中國軍人付齣很大代價,見過很多抗戰老兵身上都有日軍刺傷的傷痕,他們說很多戰友沒有那麼幸運能活下來!後來呢,多用手榴彈偷襲或者炸日軍拼刺隊,然後用手提式機關槍打,再拼刺刀,日軍被炸傷後就不行瞭,
八路軍後期改進的拼刺刀的方法是:二對一法,老兵主刺及直接麵對麵和日本兵對刺,另外一人站在日本兵側麵輔刺及尋機突刺。要訣:主刺要勇敢主動進攻纔能分散日本兵的注意力,輔刺要頭腦要靈活有空檔直接快速突刺。有個老八路迴憶他第一次拼刺刀就是和他班長配閤,班長主刺分散一個日本曹長注意力,他尋機突刺,一下就把這個日本兵捅蹲下瞭,屢試不爽,後來日本兵都怕同他們拼刺刀瞭。
二戰時期中日步兵都處在冷熱兵器共用時代(注意是步兵,不是陸軍),通常在一場戰鬥最終的陣地攻奪階段雙方都會陷入白刃戰中,通常白刃戰中占據優勢的都是日軍,自從中國軍隊抓住瞭日軍白刃戰子彈必須退膛的空檔發明瞭許多打法之後,便在五米之內的戰鬥距離逐漸獲得主動權,把傷亡比扳迴4換1,否則純拼刺刀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傷亡比隻能是10換1或更高;電影《血戰台兒莊》中一名鬼子可以輕而易舉刺傷三名國軍士兵(齣自紀錄片《槍》)可以佐證中日單兵近戰能力的差距;“解放軍的輝煌是由步兵創造的”這句話應該放到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之後再說。
辯證曆史唯物主義
最後吐槽一下抗戰時期蔣百裏開創的持久戰,他僅僅從軍事戰略戰術上著眼,也就是僅僅是邊打邊撤的戰術,抗戰怎麼長期堅持下去,國民政府不敢細想,而且對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實際執行的時候,蔣介石國民政府仍抱著片麵抗戰不放鬆,不肯真正意義上動員人民,抗戰中初期很多時候戰略眼光狹隘,消耗大量的力量與日軍進行土地爭奪,和日軍正麵硬拼,損失的大量精銳部隊,是國民政府抗戰開始後不久就陷入不利的局麵。沒有八路真正深入敵後,深入基層,組織和動員群眾,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抗戰,抗戰也不會堅持8年。評論思考的時候要仔細結閤思考事實,戰略不是叫得歡就真的去做,而是結閤曆史背景社會形勢,體製機製,執行的。
不要一切都抱著陰謀論去想,真正到瞭國傢民族戰略博弈的過程,真正起作用是各方麵硬實力的比拼,不是什麼陰謀能改變。沒有誰好誰壞之分,隻不過有的成瞭勝利者,有的成瞭失敗者。
思考曆史要用辯證曆史唯物主義,集閤各方麵細節、優劣,權衡正反各方麵思考,不能偏聽偏疑,抓住一點就極端否定或極端肯定,曆史史實很多方麵是多方麵的,曆史選擇是人做齣來的,沒有真正的優劣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