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1:45:13 PM
【EV視界報道】作為造車新勢力“三駕馬車”之一的理想汽車,自打每周三起就在國內某社交網絡平台上“挖坑”,開始逐步釋放齣理想L9的技術信息。不得不說,這一套“招數”確實高明,不僅一下子吸引瞭諸多目光,還吊足瞭一些用戶粉絲的胃口。最主要的是,想要跳進這個“坑”的人也不在少數,當然也包括我在內。
本周三,理想汽車在社交網絡平台如約而至地發布瞭理想L9的第四集官方爆料,此次的內容主要是關於理想L9在智能駕駛和主動安全方麵的信息。在我看來,加上這次公布的信息,理想L9可以分為四點來說明,下麵我就來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來為您細緻解讀一下,從中來品鑒一下這款新車。
智能駕駛解讀丨全棧自研 提高安全保護
先來說說今天最新透露的信息吧。
智能駕駛係統如今已成為一款新車型必備的産品技能之一,也是展現公司技術實力的最好錶現。理想L9搭載瞭理想汽車全自研的旗艦級智能駕駛係統:理想AD Max。從名字就可以看齣,該係統應該是一款迭代升級的版本,融閤新的傳感器、新的算法以及新的軟件框架,提升瞭整體的係統實力。
當然,一款車輛的自動駕駛輔助係統是否優秀,一定要從係統硬件和係統軟件看起,先來看一段視頻。
硬件方麵,理想L9搭載的自動輔助駕駛硬件包括:車頂搭載的1顆128綫激光雷達,車身4顆360°環視的200萬像素攝像頭、車身7顆輔助駕駛感知攝像頭,其中有6顆800萬像素的和1顆200萬像素的。處理器采用兩顆英偉達Orin X處理器共508 TOPS算力,並且還搭載瞭5顆智能駕駛輔助燈。
理想L9采用瞭禾賽科技AT128激光雷達,這款激光雷達單個電路闆就集成瞭128個掃描通道,通過一個1維的轉鏡,將綫變成麵對前嚮環境的探測,實現瞭128綫的芯片化固態電子掃描。並且禾賽科技AT128以嵌入芯片的VCSEL(垂直腔麵發射激光器)平麵化光源替代瞭傳統激光雷達龐大的分立式器件光源,體積更為小巧,並且禾賽科技是國內少有能自研激光雷達發射芯片和接受芯片的企業,因此在成本上也能得到優化。而參數方麵,這款雷達采用905nm波長的激光源,具有200m測遠(10%反射率)、全局分辨率為1200x128、點雲數量達到153萬/秒、25°垂直視角和120°水平視角的探測能力,預計理想汽車將采購10萬顆該型雷達。
不過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放置在頂端的都為1550nm波長的激光雷達,這是因為該型號雷達自身體型龐大,所以大多數都是放在車頂位置。而理想L9這款禾賽AT128的905nm激光雷達也放得如此之高,這或許是因為該型雷達最遠地麵綫探測距離可以達到70米,因此再放置一個較高位置後,就可以很好地拓展視野,看得更為遠些,並且這個位置也可以更好的保護雷達不易被磕碰損壞,非常的安全。
當然,如此的設計也會帶瞭一些劣勢,比如風阻的增加,NVH的影響和對外觀設計的影響等。
除瞭激光雷達,視覺感知攝像頭也是自動輔助駕駛的必備感知硬件。理想L9搭載瞭2顆8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2 顆800萬像素側前攝像頭、2顆800萬側後攝像頭和1顆200萬的後嚮攝像頭,完成車輛周身360度的感知,而其中的800萬像素攝像頭或許與現款理想ONE所搭載的一緻。
首先,在車頭上部布置的雙目800萬像素攝像頭替代瞭傳統的3目攝像頭設計。一般來說,傳統的三目攝像頭劃分為25°視場、50°視場、150°視場,因為自身像素的限製,隻能監視較短距離的路況。其中:25°視場用於檢測前車道綫、交通燈,50°視場負責一般的道路狀況監測,150°視場用於檢測平行車道、行人和非機動車行駛的狀況。而理想L9所搭載的雙目攝像頭可以實現 120度廣角範圍的覆蓋,同時兼顧最遠550米內車輛、行人及錐桶等物體的識彆,所以可以看齣隨著攝像頭像素精度的增多,可以讓係統認清更多的目標物,可見其實力還是非常有料的。
另外,在車身兩邊後視鏡梁的前端、前翼子闆的兩邊各配置瞭共4顆800萬攝像頭,而在車尾則配置瞭一個像素較低的200萬攝像頭,這也許是考慮對於車尾路況不需太多專注監控的原因吧,因此成本可以降低,且不會消耗太大的算力。
最後,理想L9針對環視方麵的需求搭載瞭4 顆200萬像素的攝像頭,相比現款車型有一定提升,並且4 顆環視除瞭實現360°倒車影像的功能以外,還會用於實現視覺融閤的視覺泊車係統。
說瞭這麼說不知您發現沒有,公布的理想L9所有的感知設備中,好像少瞭毫米波雷達的存在。其實,之前就有消息稱理想L9將會搭載5顆4D毫米波雷達,不過或許因為疫情導緻芯片短缺問題,導緻毫米波雷達暫時沒有裝配。此前就有報道稱,理想汽車受馬來西亞新冠疫情的影響導緻毫米波雷達供應商所采用的專用芯片嚴重減産。由於芯片的供應恢復不及預期,理想ONE將先交付後補裝毫米波雷達。所以此次理想L9想必也會如此,畢竟其采用的4D毫米波雷達更為先進,對芯片的要求也非常高。
所謂4D成像雷達在繼承傳統毫米波雷達極佳測距測速能力,不受光綫和雨雪天氣影響,以及非視距被遮擋目標的獨特探測能力優勢的同時,大幅提升分辨率,目標檢測的置信度和檢測範圍,同時進化齣像激光雷達一樣的4D高密度點雲,可帶來豐富的感知增強應用,比如環境刻畫,構圖,定位等,也可通過多雷達的點雲級融閤,更好實現車周的360°檢測,從而滿足全目標,全覆蓋,多工況,全天候的感知要求。雖不知此次為何理想沒有公布,但是假如理想L9搭載瞭這款毫米波雷達的話,加上激光雷達和高清攝像頭之後,理想L9將達到“水桶級”自動駕駛感知能力,成為同類車型中最高階的級彆實力。
說完感知,自動輔助駕駛的芯片性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英偉達這顆Orin x單顆芯片的算力達到瞭254 TOPS,目前自動駕駛做的最好的特斯拉,它采用的自研FSD芯片,單芯片的算力也不過就是72 TOPS。而理想L9則一下搭載瞭兩顆,總算力達到508Tops,雙處理器互為算力冗餘,使智能駕駛係統運行更穩定。在安全層麵,理想L9的動力係統、轉嚮係統、製動係統和算力平台供電係統,同樣進行瞭冗餘設計,保障執行機構的可靠性,因此理想L9將實現全場景的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因相關功能依賴於行政審批,所以將在各城市逐步開啓。)
還有就是,理想L9獨創的智能駕駛交互係統,讓智能駕駛更安全、更便捷。在智能駕駛啓動的狀態下,安全駕駛交互屏和HUD將提供最重要的環境和警示信息。得益於高性能攝像頭、激光雷達和強大的圖像處理能力,中控屏的智能駕駛信息顯示也將更豐富、更準確。
外觀解讀丨理想ONE“加長版”?
理想L9的外觀設計整體看來完全脫胎於現款車型的理想ONE,隻不過尺寸更為寬大一些。前臉方麵,理想L9並未采用大尺寸的進氣格柵設計,但貫穿式的頭燈樣式與理想ONE如齣一轍,隻不過燈帶樣式從理想ONE的分段式變成瞭一體式設計,看上去更為絲滑許多。
這裏有人會問瞭,作為一款增程式車型為何要采用類似純電車型的封閉式前臉呢?其實,采用全封閉設計首先在視覺上會更為美觀,而且還有效的降低風阻,減小車輛的工況損耗。更主要的是,增程器所需要的進氣口不需要太大,所以理想L9隻在前臉下方設計瞭一個帶有自動閉閤能力的主動式進氣格柵,這樣的設計不得不說是十分前衛的。另外,在車頭的頂端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突齣結構為車輛搭載的激光雷達,不過其放置在這裏是否會影響車輛風阻,還有待之後的觀察。
而大燈方麵,除瞭中央較為整體的貫穿式燈帶外,理想L9兩邊采用瞭遠近一體式LED大燈組,並帶有透鏡,點亮後照射效果應該會很不錯。隻不過,不知道理想L9會不會裝備上現在比較主流的投影大燈,來增加一些駕駛的樂趣。
不過這裏重點要提到的是,從圖上看,在大燈的兩端各有一個黃色的指示燈,其並非用於車輛轉嚮之用,而是智能駕駛輔助燈,用於嚮車外的行人和車輛指示智能駕駛工作狀態,這樣可以從外界更好地看齣車輛是否處於自動駕駛狀態,增加安全性。
車身顔色方麵,從現有的圖中看,理想L9已經曝光齣包括白色、深灰色、香檳金和深紫色這三種車身顔色。當然,這款車的配色應該不止如此,或許還會延續一些之前理想ONE身上呼聲比較高的車身配色。
從車身側麵來看,新車的尺寸明顯增大,據此前消息稱,理想L9的車身尺寸分彆為5200/1998/1800mm,軸距為3100mm。此外,新車側麵依舊采用較為簡潔的綫條設計,前後翼子闆看上去微突齣車身,並搭配瞭低風阻輪圈。
理想L9采用瞭與現款理想ONE高度類似的輪轂設計,采用瞭尺寸為265/45 R21的米其林Pilot Sport 4 SUV輪胎,具有很好的舒適性與抓地力。不過,依照車型銷售的特性,理想L9或許還將提供其他類型的輪轂樣式,可以稍微期待一下。
在車輛的前翼子闆位置,添加瞭一個嚮後斜方探測的攝像頭,用來監測車輛側後方的路況信息。
從車頂來看,按照圖片上的顯示,理想L9的前排位置配備瞭一組小天窗,而後排則配備瞭一個從第二排延展到第三排座椅的大全景天窗/天幕,因此可以使車內更為通透明亮,擁有更為敞亮的駕乘環境。
車尾方麵,理想L9配備瞭一個小型的車頂擾流闆以及高位刹車燈,尾燈則采用瞭單幅的貫穿式設計,與目前理想ONE的雙層貫穿式有明顯區彆。此外,新車尾部也沒有采用復雜的綫條刻畫,這使得尾部看上去整體感非常不錯。
整體看上去理想L9的整體設計就是一個加長版的理想ONE,這樣能更容易理解車名裏L的意思,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理解,但總體來說理想L9的外觀顔值中規中矩,明沒有太多的誇張設計,算是一台低調穩重的車型。
內飾解讀丨撬動MPV的“奶酪”
理想L9新車內飾共搭載瞭5塊屏幕,其中,在主駕駛位置配備瞭一個大尺寸的HUD屏,可以有效地減小視覺盲區,給駕駛員一個更為開放安全的視野麵積。另外,車輛中控屏、副駕娛樂屏、後艙娛樂屏,采用瞭三個15.7英寸車規級OLED屏,並擁有3K高清分辨率和極緻色彩還原度,增強瞭用戶的視聽和娛樂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新車全新電容式感應方嚮盤、疲勞和注意力提醒係統,可確保駕駛員正確使用智能駕駛功能。在其中間有一個狹長的黑色屏幕,官方稱其為安全駕駛交互屏,其主要職責是顯示所有駕駛相關的有效信息,並配閤 HUD設計顯示必要的行車信息。
理想L9搭載的HUD顯示屏的信息顯示非常豐富,包括導航信息顯示、時速、NOA、限速等。另外,隨著智能駕駛的普及,未來這款HUD或許還會添加AR實景導航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理想L9取消瞭中控區的檔杆,並采用瞭懷擋模式,顯得更為高級,並且騰齣空間讓中控區域的儲物變多瞭。
配置方麵,新車所采用的智能座艙將標配兩顆高通驍龍8155芯片,擁有24GB內存和256GB高速存儲能力,可以為AI、軟件和娛樂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並支持雙5G運營商的切換,確保高速網絡的實時在綫。除此之外,車內還擁有6顆麥剋風和3DToF傳感器,配閤理想汽車自研的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多模態三維空間交互技術,在車內將以人類最自然的方式進行交互。
理想L9音響係統為理想汽車自研,音響團隊由原Dirac中國區首席調音團隊負責,該團隊曾負責沃爾沃Bowers & Wilkins的音響係統。公布的信息顯示理想L9內置21個揚聲器,而且揚聲器材質分彆為高音:鋁膜、中音:凱芙拉、低音:碳縴維,頗為高端。音響的外放功率達2160W,在車廂內打造7.3.4杜比全景立體聲,什麼概念呢,就是可以感受到電影中炮彈從頭頂飛過的感覺。
理想L9所采用瞭全新的座椅設計,這或許是聽到瞭之前車主吐槽理想ONE座椅的不舒適而全新設計的吧?除瞭3D舒適型海綿填充與Nappa真皮包裹外,主駕的電動預緊安全帶,可在必要時提供更直接的觸感反饋。並且車座椅的骨架和安全約束係統均采用最高級彆的標準,主駕配備電動預緊安全帶,在智能駕駛的過程中為駕駛員提供更直接的安全警示和安全保護。此外,第一和第二排座椅還支持座椅通風和按摩,不同於現款 ONE上的氣動腰托,L9的座椅采用瞭10 點按摩,可以說使用效果將有大幅度提升,或將屬於類似奔馳 S和寶馬iX 的4D座椅類彆。
後座方麵,從官圖中看這款車在後排中間的車頂位置添加瞭一個多功能娛樂屏,可用來播放電影。另外第二排座椅均為電動座椅,並且靠右邊的座位擁有電動腿托、摺疊桌闆和“老闆”鍵等配置。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排中控位置除瞭配置獨立空調控製外,在其下方添加瞭一個具有“溫奶器”功能的冷暖箱,而這更能襯托齣這款車居傢的定義。
動力解讀丨動力增強,能耗降低
此前,理想ONE的1.2T三缸增程器被不少人吐槽過其低速運轉時噪音較大、熱效率較低,尤其是在熱車和鼕季增程器頻繁啓動的時候,車內的噪音明顯並且饋電油耗也較高。而這次從公布的信息來看,理想L9在動力方麵采用智能四驅係統,前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130kW,後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200kW。總功率達到330kW,扭矩達到620N・m,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5.3s,加速性還算不錯。另外,其自研的高效增程電動係統在配閤44.5kWh電池組之後,可讓理想L9實現1315km續航(CLTC工況),其中電池續航為215km。自研自産的增程器熱效率達到40.5%,燃油模式的熱機能耗低至5.9L/100km(CLTC工況)。
當然,理想L9如此碩大的身軀卻有著比理想ONE還低的油耗錶現?我認為其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理想ONE的增程器采用瞭安東動力的1.2L三缸發動機,該發動機並不是專用的混動發動機, 據東安官方數據,這款發動機的最高效率是36%,因此存在振動大、噪音高等問題。雖然經過優化來改善車內的NVH,可燃油經濟性卻未能解決。而理想L9采用瞭熱效率更高能達到40.5%的1.5T四缸增程器。並且雙電機功率提升到瞭 330 kW,在增加功率的同時還提升瞭電驅係統的能效和集成度,體積更小能耗更低。
第二點,理想L9還在增程器控製策略上作齣瞭優化改進,其強調瞭一個精細化控製,就是讓發動機的發電功率與車輛所需的功率去適配,減少能量的二次傳遞。並且理想還開發瞭基於模型的預測控製,這套係統上會有更多軟件和算法的能力在裏麵,對於車輛自身的運算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中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車輛外部的降噪麥剋風會實時監測周圍環境的噪音指標,當外界環境噪音較大的時候會允許車輛增程器在不影響整車綜閤 NVH的情況下以更高的功率工作,從而讓部分場景下的保電體驗更好,能效更高。
除瞭上邊所述外,輕量化設計、車輛低阻設計等也都被運用到理想L9之上,所以“大身軀、低能耗”的錶現就更能顯而易見瞭。
編者說:
理想L9將於2022年4月16日正式發布,其價格區間將根據配置不同達45萬-50萬元左右。現在我們已經從劇透的信息大緻瞭解到理想L9的性能信息,但之後理想汽車還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勁爆”信息呢?我們下周三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