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8:26:23 PM
一談到中國神話、中國文明起源,我們就避不開一定要來談一談黃帝、炎帝以及蚩尤瞭,小的時候我們看過很多圍繞著蚩尤、炎帝、黃帝三大部落之間紛爭的影視作品。
蚩尤和他的部下在熒幕上,總是一副青麵獠牙的罪惡形象,但是事實上,曆史中的蚩尤卻並非是如此邪惡的。
不可否認的是,炎帝和黃帝為華夏文明的開拓,奠定瞭極為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們同樣也不能忽視蚩尤在曆史中所做的貢獻。
蚩尤和炎帝、黃帝兩位人文先祖一樣,對華夏文明的確立起到瞭中流砥柱的作用。蚩尤不僅僅是兵傢刑法的起源之流,而且還為華夏文明添上瞭極其濃墨重彩的一筆。
蚩尤(劇照)
當年,黃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大戰一場,最終黃帝贏得瞭勝利,緊接著,黃帝和炎帝便聯手在逐鹿之野,和蚩尤大戰瞭一場,最終,他們閤作把蚩尤給斬殺瞭。
如果說黃帝和炎帝是華夏文明的人文初祖的話,那蚩尤是什麼民族的?他去世之後,被葬在瞭哪裏?他的子孫後代又演變為瞭什麼民族呢?
蚩尤
逐鹿大戰離人世
我們中國人經常以華夏子孫炎黃子孫自詡,這裏所說的炎黃子孫中的“炎黃”指的就是炎帝和黃帝二人,正因如此,所以許多影視作品纔會故意醜化,他們的對手蚩尤的形象。
最開始的時候,蚩尤是屬於炎帝神農氏的一個分支氏族,他是九黎部落的首領,而炎帝則是薑姓部落的首領。
史學傢錶示,當時炎帝指的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稱呼,誰做瞭薑姓部落的首領,那麼這個人就被大傢稱之為炎帝,而蚩尤卻是一個名字,指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世人相傳,蚩尤長得非常奇怪,它長著人的身體、牛的頭顱,他有四隻眼睛、六隻手,背上還長著一隻大翅膀,因此,他從小就非常善戰。
炎帝
蚩尤有八十多個兄弟,個個長得都很奇怪,他們也和蚩尤一樣,有著非比尋常的利器,隨著蚩尤和他的兄弟一天一天長大,他們的野心也大瞭起來。
蚩尤是一個非常聰明且很有本領的人,當時他所在的部落,不僅掌握瞭超高的兵器製作技術,而且還在冶煉金屬方麵有著極高的能力。
俗話說得好,槍打齣頭鳥,隨著蚩尤的實力和野心進一步膨脹,他也成為瞭其他部族首領的眼中釘,肉中刺。
曆史文獻記載,蚩尤生前和其他部族的首領打瞭很多次仗,而逐鹿之戰則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戰。
在這一戰中,炎帝和黃帝攜手開始瞭和蚩尤的對抗,如果說當時的戰爭是一對一的戰爭,是蚩尤單打黃帝或是單打炎帝的話,那炎黃二帝是絕對不沾任何風頭的,可是兩人聯手之後,蚩尤便很快敗下瞭陣。
逐鹿之戰
二人帶領部下將蚩尤逼至絕境之後,開始瞭最後的廝殺,彼時,蚩尤作法使得雲霧四起,直接讓黃帝的軍隊失去瞭辨彆方嚮的能力。
幸好在這個時候,黃帝所製造的指南車及時指示瞭方嚮,幫助他們贏得瞭最終的勝利,炎黃二帝抓住蚩尤之後,立即將其斬殺,至此,蚩尤纔退齣瞭曆史舞台。
史料《逐鹿縣誌》記載,軒轅擒拿住蚩尤之後,直接剝下瞭他的皮,把他當成瞭靶子,讓痛恨他的人去射他。
由於當時蚩尤的肢體都被痛恨他的部族首領百姓給分解瞭,所以他去世之後並沒有留下來墓葬,我們現在可以考究到的墓塚,大多都是蚩尤的衣冠塚,比如說山東省的陽榖縣的蚩尤陵墓的知名度就很高。
蚩尤陵墓
蚩尤屬於九黎族
由於蚩尤所生活的時代,距今實在是太過於遙遠瞭,因此,對於“蚩尤究竟屬於哪個民族”這個問題,專傢們也是各執己見的。
從春鞦到今天,有不少史學傢都曾對蚩尤以及炎黃二帝的民族進行過探討,古人也留下瞭無數關於蚩尤和炎黃二帝的文獻。
大部分史學傢都認為,蚩尤是齣自於九黎部落的,西漢學者桓寬曾經在《鹽鐵論》中明確記載過,蚩尤是九黎部落當中的少昊、太昊集團。
對於蚩尤生活的地區,專傢也是進行過考證的,大傢都知道,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古人在起名的時候也會根據周邊的景物起名,蚩尤這兩個字就很好地展現瞭他們的生活環境。
蚩尤
蚩尤的“蚩”字下麵的這個“蟲”指的是蛇的意思,而上麵那部分則指的是腳趾頭,所以“蚩”指的就是蛇咬人的腳趾頭,泛指災難、罪過的意思。
而“尤”這個字則可以衍生為怨恨,比如說古人就曾造過一個成語,叫做怨天尤人。
由此可以推測齣,蚩尤等人所生活的地方是蛇災泛濫的地區,由於古代生産力不足,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不足,所以他們對於莽獸、蟲蛇之類的動物是非常畏懼的,所以他們用蟲蛇泛濫來起名也不足為奇。
那麼蛇多的地方會在哪裏呢? 我國南部地區的蟲蛇是要比北方多很多的,專傢由此推斷,蚩尤很有可能是南方的部落首領。
蚩尤
蚩尤在逐鹿戰爭中失敗之後,他所在的部族便很快沒落瞭下去。
由於蚩尤在九黎族中有非常高的聲望,而九黎族又在我國多個地區有著非常大的勢力,所以怕引起眾怒的軒轅氏,為瞭安撫九黎族的族人,把蚩尤的子孫分派到瞭各個地方。
九黎族(劇照)
融入華夏為主流
人口是古代部落一個非常重要的權力象徵,因此,黃帝和炎帝殺死蚩尤之後,應該不會那麼輕易地放走九黎族的人,他們應該會想盡辦法讓九黎族的人歸順於自己。
這一點在很多史料中也得到瞭證實,史料記載,有很大一批九黎族人,在蚩尤失敗之後,都選擇瞭投降,歸順到瞭炎黃部落中,從而成為瞭部分華夏民族人。
我們如今所說的姓屠、姓鄒、姓黎和姓蚩的人,就很有可能是蚩尤部落的後人。
雖然說蚩尤的後裔演變為華夏民族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是自古以來,我國的正史典籍中,對蚩尤的描述卻是極其負麵的,這一點,從坊間的一則故事中就可以看齣。
炎黃二帝
宋真宗年間,關羽的老傢山西解州鹽池發生瞭一場災害,當地連續八年都沒有産齣過一粒鹽。上古傳說,蚩尤和黃帝大戰之後,蚩尤倒地,化作瞭鹽池,所以他們認為鹽池不齣鹽,肯定是因為蚩尤在作怪。
鹽對於當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而且解州鹽池的收入占瞭全國總稅收的1/6,所以朝廷對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視的。
在大臣的建議下,皇帝把江西龍虎山的張天師召進瞭朝中,張天師告訴皇帝:“古代忠烈去世之後都會成神,蜀漢關將軍忠勇絕倫,陛下請他去討伐蚩尤,這一戰必勝無疑”。
聞訊,皇帝大喜,接著問: “關將軍在何處享受香火呢?”
天師迴答說: “在荊門玉泉山”, 皇帝趕忙請張天師請來瞭關羽。
關羽(劇照)
見到關羽後,皇帝將百姓的睏擾都告訴他,關羽當即便做齣瞭保證,說他一定會幫百姓把這件事情給處理妥當的,然後關羽便齣發,開始瞭和蚩尤的作戰,最終蚩尤遭到瞭斬殺。
彼時,雲收霧散,天晴日朗,池水如故,萬民雀躍。關公至此纔進入瞭道教的神詆體係,被尊為瞭天尊。
我們可以看齣,在中國古人心中,蚩尤一直都是惡的形象,因此在曆史演變的過程中,衍生為華夏民族的蚩尤後代,也沒有過多地渲染自己的身份。
雖然說蚩尤在儒傢經典的形象中,一直都是極為負麵的,後人也有意地在貶低蚩尤,抬高炎黃二帝的形象,但是畢竟當時蚩尤已經死瞭,炎黃二帝應該是不會虧待他們的後代的。
關公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蚩尤在這場逐鹿大戰中失敗瞭,他在部分民眾心中的形象還是非常高大的,民間也一直都有崇拜蚩尤的傳統在流傳,直到今天。
史書記載蚩尤打起仗來非常神武,因此後人還將他封為瞭戰神,古代帝王、武將齣徵的時候,也經常會先祭拜一下蚩尤,以此來尋求庇佑。
史料記載,秦始皇當年還親自祭拜過蚩尤呢。
雖然說蚩尤戰敗,身首異處,但是他的後代卻為他建造瞭許多墓塚,山東省巨野縣還在2001年的時候,斥巨資重新修建瞭蚩尤墓,並且修建瞭蚩尤廣場。
蚩尤陵墓
不斷遷徙建族群
三苗族
除瞭華夏民族的記載外,還有一些文獻記載,九黎部落和三苗族部落是有非常緊密的聯係的。
史學傢認為,三苗部落和九黎部落是同屬一個時期存在的,而兩個部落之間有著很多紛爭,《國語》和《尚書》均認為在三苗部落很有可能就是九黎部落在蚩尤兵敗之後,分化齣來的民族。
也就是說三苗部落有可能就是齣自於九黎部落的,當然,這裏所說的三苗部落和我們所熟知的苗族並不是一迴事,兩個族群之間沒有任何聯係。
由於在曆史的演進過程中,三苗部落已經逐漸退齣瞭人們的視野,因此蚩尤後裔究竟是不是重新建立瞭三苗部落,我們也未曾可知。
三苗部落
苗族
《後漢書・西羌傳》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說蚩尤是苗族的大祖神,蚩尤在苗族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一些研究苗族的學者也認為,上古時期,苗族的先民是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在後來的徵戰過程中,他們被華夏民族的人給打敗瞭,被迫遷徙到瞭南方,也就是貴州湘西和鄂西南一帶,這一點也在史料《蚩尤神話》得到瞭證實。
《蚩尤神話》中記載,古代的時候,苗族人是在黃河邊上居住的,他們共在黃河邊建立瞭八十一寨,當時他們的首領就叫做蚩尤,蚩尤為民除害,除掉瞭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讓百姓過上瞭幸福的生活。
後來,妖婆的三個妖娃請來瞭赤龍公和黃龍公來復仇,也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炎帝和黃帝。
苗族
為瞭保衛苗族人的安全,蚩尤勇敢應戰,和炎帝黃帝廝殺瞭很久,但是最終他還是被敵人給殺死瞭,炎帝和黃帝來到苗寨之後,毀掉瞭他們生活的地方,並迫使苗族的其他子民離開瞭這裏,去到瞭其他地方生活。
因此直到今天,還有很大一部分苗族人將蚩尤視為自己的始祖,苗族居住的地區也有很多蚩尤廟。
苗族的傳說和歌謠中也有很多關於蚩尤的傳說,從種種史料中我們可以得知,當年蚩尤戰敗之後,他的後人很有可能離開瞭炎黃二帝控製的地方,去到瞭其他地方生活,並演變為瞭今天的苗族。
苗族
羌族
除瞭以上三種說法之外,羌族和蚩尤也是有韆絲萬縷的關係的,曆史上記載,羌族族人主要生活在我國西北邊陲一帶。
早在春鞦戰國之前,羌族這個概念就已經齣現瞭,春鞦戰國以來,羌族一直在和其他部族打仗,為此,他們開始瞭大規模的南移,慢慢地,羌族人便從北部地區遷移到瞭我國南部四川一帶生活。
蚩尤兵敗之後,很大一部分九黎族人不滿於炎帝和黃帝的控製,並開始瞭大規模遷移,而他們所遷移的時間,則正好趕上瞭羌族遷移的時間。
因此有一部分學者認為,羌族人在遷移的過程中和蚩尤族人建立瞭緊密的聯係,蚩尤的後裔很有可能演變為瞭羌族人,或者說羌族人也是蚩尤後裔的分支。
羌族
但是這種說法不過是史學傢的一種猜測罷瞭,更為官方的說法是,羌族人本身就是華夏族的主要分支之一,該部族和九黎族部落是沒有任何關聯的。
當然,不管蚩尤的後裔後來演變為哪個民族瞭,今天56個民族都是一傢人,不管是炎帝的後代、黃帝的後代、還是蚩尤的後代,都在曆史演變的過程中,和其他民族的人進行瞭融閤。
我們也無法真正弄清楚每個人的祖先究竟是誰,每個人究竟是齣自哪個部落的瞭。
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炎帝、黃帝還是蚩尤,對曆史作齣的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
參考資料
《後漢書・西羌傳》
《蚩尤神話》
《國語》
《尚書》
《逐鹿縣誌》
《鹽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