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1:22:35 PM
公元238年,司馬懿受魏明帝曹�敝�令,徵討自立為燕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
圍城三個多月後,遼東的嚴寒如期而至,這時候正是給士兵們發放禦寒物資的時候。
司馬懿作為主帥,卻堅決不允許將領分發鼕衣棉服,眼睜睜看著無數士兵因為寒冷而凍死。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形象(劇照)
很多人都指責司馬懿冷血無情,然而11年後,眾人纔知道他的舉動太高明。
首先需要指齣一點,司馬懿做這樣的舉動,一定是有其深意的。
因為司馬懿智謀超群,而且善於隱忍,絕不會無的放矢。
身為一代梟雄的曹操,對司馬懿是青眼有加,既防著他又偏偏用著他。
魏文帝曹丕更是把他視為人生知己,臨終之時把自己的兒子曹�蓖懈陡�他。
魏明帝曹�綳僦罩�時,叫來曹爽與司馬懿,將兒子曹芳托付給瞭二人。
圖|老版《三國演義》魏明帝曹�保�劇照)
三代君主都對司馬懿如此看重,可見其能力之強。
那麼在遼東戰役中,拒絕分發棉衣並凍死士兵,對司馬懿而言到底有什麼用處?
這還得從司馬懿的入仕經曆說起。
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其傢族在河內郡溫縣的實力可謂是根深蒂固。
他的父親司馬防曾擔任東漢的洛陽令,祖父司馬鈞更是漢朝的徵西將軍。
齣生於這樣的忠良之傢,司馬懿從小就接受著傳統的正統儒學思想,自幼便聰慧機敏。
圖|新版《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與司馬懿(劇照)
司馬防還舉薦過曹操,不過他覺得曹操隻有縣令之纔――司馬傢作為儒學門第,當時也確實瞧不上曹操。
曹操齣身宦官人傢,算不得高貴,登不上大雅之堂,司馬傢族這樣的世代公卿自然對此嗤之以鼻。
所以早年期間,司馬傢族一直忠於漢室,推崇傳統的儒傢忠君愛國的思想。
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已經被漢獻帝提拔到瞭丞相的位置。
身居高位的曹操手握軍政財權,但由於其齣身還是當時的時局,遲遲未能登上帝位。
與曹操頗有淵源的司馬傢族,司馬防的八個兒子被稱為“八達”,司馬懿更是小有名氣。
對司馬懿青眼有加的曹操數次想要把他收為己用,但司馬懿卻不願和宦官齣身的曹操同流。
圖|新版《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劇照)
於是對漢室還抱有一綫希望的司馬懿便一直裝病,用這個理由搪塞瞭上門的官員。
曹操當上丞相之後,便用武力對司馬懿進行威逼利誘,這纔讓司馬懿齣仕,擔任文學掾。
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時候,司馬懿從溫縣來到瞭許昌,他所效忠的漢室也日益衰頹。
在許昌為官期間,司馬懿漸漸改變瞭之前對曹操的偏見,認為他是一位可以托付的明主。
所以在時機成熟之後,司馬懿支持當時已被封為王的曹操稱帝。
在當時搖擺不定的眾位大臣之中,還有不少人對漢王朝心存希望,所以司馬懿此舉便漸漸獲得瞭曹操的信任,曹操也開始把司馬懿作為自己的心腹培養。
圖|老版《三國演義》曹操(劇照)
司馬懿的纔能在來到許昌之後,也得到瞭充分地發揮,一路上他披荊斬棘,與當時的庶子曹丕交好。
身為庶子的曹丕,身懷雄纔大略,不甘心隻是一名鎮守一方的將軍,他想一統天下。
但在當時,嫡庶尊卑分明,貴族人傢的齣身很大程度上就決定瞭一生的命運。
庶齣的曹丕,想要奪得當時的世子之位,不僅要使曹操心服口服,而且還要麵對傳統的正統思想,庶子是不能繼任為世子的。
所以他把司馬懿當成瞭自己爭名奪利的唯一希望,把他當作至交好友,對他無話不談。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曹丕(劇照)
公元220年,經過數年的徵戰,風燭殘年的曹操已經病入膏肓。
曹操的幾個兒子便開始瞭王位之爭,而司馬懿正是曹丕登上王位的一大助力。
身為輔佐大臣的司馬懿,曹丕封他為河津亭侯,他的官運也就一路亨通瞭。
但當時司馬懿的不臣之心,已經被老奸巨猾的曹操看齣一絲端倪瞭,他曾數次警告曹丕不要和司馬懿走得太近。
圖|老版《三國演義》,彌留之際的曹操(劇照)
《晉書・宣帝紀》記載: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誌,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麵正嚮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生性多疑的曹操,在司馬懿入仕之後,便漸漸發覺司司馬懿不安分瞭。
曹操知道司馬懿的野心巨大,即便位及人臣也無法滿足,而他的淩雲壯誌注定瞭他絕非輔佐帝王的臣子。
雖然司馬懿錶麵上是忠良世傢之後,但曹操卻看齣瞭善良皮囊之下的虎狼之相。
圖|新版《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劇照)
所以曹操打算用一個細節前來查驗――他在司馬懿退下的時候,故意叫住瞭司馬懿,司馬懿便迴首嚮後望去。
而司馬懿的身子卻沒有轉過來,還是保持著一直往前走的狀態。
若是忠心於帝王的臣子,被主上叫住之後,應該立刻轉身,鞠躬敬禮纔對。
雖說這隻是一個小細節,但是曹操已經看齣司馬懿對自己的不恭順,潛意識中沒有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當成可以輔佐之人。
司馬懿走後,曹操又做瞭一個怪夢,夢見瞭三匹馬同在一個食槽中進食。
曹操覺得這是上天示警,暗示著司馬懿會使曹氏傢族沒落。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劇照)
奈何司馬懿為人小心謹慎,曹操幾乎抓不住他的任何把柄。
若是單憑猜測就將其定罪,這顯然不能服眾,還會讓部下離心。
所以曹操隻能嚮曹丕錶明,讓自己的兒子對這位心腹進行提防,不要養虎為患。
雖然有著父親的叮囑,但曹丕早就已經把司馬懿視作自己的肱股之臣,又怎會卸磨殺驢呢?
魏文帝曹丕上位之後,便開始瞭南徵北伐。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魏文帝曹丕(劇照)
在曹丕數次徵討期間,司馬懿都留守許昌,為他穩定住瞭許昌的大局。
經過數次加封之後,司馬懿被曹丕封為嚮鄉侯,領兵五韆,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然而司馬懿卻反復上錶拒絕,說自己纔能不足,難堪大任。
曹丕當時為瞭穩定許昌的局麵,當然不肯讓司馬懿推脫此事。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劇照)
魏文帝甚至還專門給司馬懿傳信:
朕夜以繼日處理國傢大事,沒有須臾片刻的休息時間。如今冊封你不是加以優榮,而是要你為我分憂。
於是在魏文帝誠懇地延請之下,司馬懿纔裝裝樣子,勉為其難地接受瞭。
司馬懿之所以能夠獲得曹丕的信任,是因為他確實有真纔實學。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剛剛登基,魏國國內正是一片混亂。
東吳孫權看準瞭這個機會,嚮西率軍進犯當時魏國的樊城、襄陽等地,想要長驅直入。
魏國境內剛經過王位之爭,一片瘡痍,很難抵禦勢如破竹的吳國軍隊。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魏國大臣(劇照)
大臣們紛紛進言,請求魏文帝撤軍,讓當時的守將曹仁迴撤,駐軍宛城。
但是司馬懿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指齣孫權不久之前纔與蜀漢開戰,擊敗關羽。
司馬懿認為孫權的兵力和糧草情況,根本不足以支撐大舉進犯,與蜀漢剛交戰,正是應當與魏國結盟交好的時候。
襄陽和樊城所在的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是水陸交通的戰略要道,作為兵傢必爭之地,一定不能輕易放棄。
所以司馬懿建議派兵增援,死守襄陽和樊城。
魏文帝再三權衡之下,還是不敢冒險死守襄陽和樊城,於是下令調迴守軍,並火燒二城。
圖|老版《三國演義》吳主孫權(劇照)
孫權在得知魏國的這一舉動之後,自然是大喜過望,畢竟是正中他的下懷。
隻是區區在自傢境內調兵遣將,沒想到魏國卻壯士斷腕,草木皆兵。
吳國正是按照瞭司馬懿的推測,根本沒有前來進犯。
曹丕得知後,自然是悔不當初――自己因為一時膽怯,親手將襄陽和樊城兩座城池拱手讓人。
公元226年,常年徵戰在外的魏文帝曹丕身體狀態大不如從前,很快就病情加重。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魏文帝曹丕(劇照)
同年五月,處在彌留之際的曹丕,令司馬懿、曹真、曹休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幼子曹�薄�
同年八月,孫權重整旗鼓,真刀實槍的大舉進犯襄陽。
麵對如此危機的局麵,諸葛瑾和張霸分彆率領大軍進犯襄陽,而孫權則親自領兵進攻江夏郡,魏國則處在瞭四麵楚歌的形式。
司馬懿在形勢危急之下,被封舞陽侯,率領為數不多的魏國軍隊,擊敗瞭孫權在江夏郡的主力軍隊,並設計斬殺瞭張霸,殺敵一韆餘人。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劇照)
同年十二月,為魏國穩定立下汗馬功勞的司馬懿,被提拔為驃騎將軍。
此後數年,各地的叛亂均在司馬懿的徵討下,逐漸趨於平靜。
麵對蜀國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運籌帷幄的司馬懿第一次在自己熟悉的戰場吃瞭癟。
前四次北伐,司馬懿均不敵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最後選擇瞭最穩妥的戰術。
在堅守不齣、以退為進的方針支持下,司馬懿和諸葛亮展開瞭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劇照)
但是諸葛亮已經年老體衰,在外指揮作戰更使得他的身體慢慢虛耗。
司馬懿知道瞭諸葛亮行將就木,於是便一直避而不戰,令諸葛亮到死也未能完成當初在隆中對裏提到的願景。
成功抵禦瞭諸葛亮的數次進攻,並鏟除瞭諸葛亮這一心腹大患,司馬懿的軍功可謂十分亮眼。
憑藉著這樣耀眼的功勛,司馬懿升任太尉,位列三公。
圖|新版《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劇照)
沒多久,遼寜太守公孫淵不服於“幼子繼位,輔政大臣擅專朝政”,於是自立為燕王。
遼東地處偏遠的東北地區,遠在河南中原地區的魏國大臣們對此次叛亂,皆拿不準該如何行事。
遼東距離中原地區有一定距離,除瞭朝廷政令鞭長莫及之外,還有著一道遼河天塹,其氣候相較於中原地區也更加寒冷。
魏明帝考慮再三,隻好讓身經百戰的司馬懿齣徵。
司馬懿率領四萬精兵,來到遼河沿岸駐紮,並采用瞭聲東擊西之術,成功轉移瞭敵人的注意力。
於是在這個空擋,司馬懿下令大軍直渡遼河,大軍壓境遼東都城襄平。
圖|三國時期士兵(劇照)
公孫淵的大軍皆在遼河沿岸布防,沒想到都城襄平卻齣現敵軍,隻好迴防。
此舉正中司馬懿的下懷,司馬懿下令在沿途設置埋伏,輕而易舉就瓦解瞭敵軍主力。
被睏在襄平的公孫淵負隅頑抗,不肯投降,於是司馬懿就讓軍隊將襄平圍得水泄不通。
在斷水斷食一段時間過後,司馬懿纔下令衝進襄平,並屠戮全城百姓。
叛黨公孫淵死在亂軍之下,全城十五歲以上的男子皆命喪黃泉。
擁護公孫淵為燕王的世傢公卿慘遭殺害,整個襄平深陷血海之中,兩韆多名公卿貴族和七韆多名普通百姓殞命在魏國軍隊的刀劍之下。
圖|老版《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劇照)
這時候已是寒鼕臘月,長途徵戰的士兵並未攜帶任何禦寒的衣物,而這時遼東郡的倉庫之中,卻有著皇帝派人送來禦寒的棉衣(此時並無棉花製作的衣物,填充物乃是木棉、柳絮、桐絮和蘆絮,統稱為棉絮,因而用其製成的衣服也稱為棉服)。
司馬懿再次立下大功後,其軍功已經沒人可以望其項背,已經到瞭功高震主的地步。
他已經想到如果此次自己迴到中原,魏明帝的一幫大臣們必定會讓他交齣兵權。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很清楚白。
所以司馬懿就一狠心,下令宣布魏明帝派人送來的棉衣乃是公傢物資,身為在外徵戰的軍人,不能妄動。
魏明帝早就對輔政大臣司馬懿多加猜忌,而他也慢慢成熟,試圖想收迴當初魏文帝所指定的輔政大臣手中的權力,君臣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為瞭錶示自己一片忠心,司馬懿不想再施恩於軍隊,想要和軍方撇清關係。
同時,司馬懿還在遼東屠城,破壞自己多年來的好名聲,也是再一次錶明自己並沒有不臣之心。
諷刺的是,遼東經曆屠城後,漢人幾乎十室九空,為後來的五鬍亂華埋下伏筆,並最終葬送瞭晉朝――當然,這是後話瞭。
司馬懿班師迴朝之際,魏明帝也臥病在床,和自己的父親一樣,曹�幣舶炎約旱畝�子托付給瞭司馬懿。
年僅8歲的曹芳即位之後,另外一名輔政大臣曹爽與司馬懿之間的衝突便開始瞭。
圖|老版《三國演義》曹芳(劇照)
司馬懿受到曹爽的排擠――作為魏國宗室,曹爽擁有天然的政治優勢,他為瞭限製司馬懿的權力,便讓皇帝下令冊封司馬懿為太傅。
太傅一職雖然地位尊崇,相比起太尉卻是明升暗降,並沒有實際的權力。
曹爽眼見司馬懿乖乖就職,以為自己手握大權,便放鬆瞭警惕。
公元249年,曹爽與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薄�
司馬傢族趁機發動“高平陵之變”,趁著都城無人主事,一舉奪得瞭魏國上下的軍政大權,誅殺瞭曹爽。
圖|老版《三國演義》,曹爽祭祀高平陵(劇照)
從此,隱忍瞭大半輩子的司馬懿,終於再無敵手,也終於掌握瞭魏國的最高權力。
公元251年,司馬懿逝世,司馬師接過瞭他的權柄,去世後又傳給瞭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在加封為晉王之後,追謚父親為晉宣王。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迫使魏帝禪讓後,又追謚祖父司馬懿為宣皇帝。
司馬傢族的這一切,都源於司馬懿的隱忍與謹小慎微。
如果當初沒有他心狠手辣地下令屠城和不分發棉服,他早就疑心重的皇帝下令誅殺。
他的自汙和韜光養晦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完-
參考資料
1.《晉書・誌第十・禮誌》
2.《晉書・宣帝紀第一》
3.《三國誌・魏書・明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