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武俠小說的朋友對“丐幫”想必並不陌生,特彆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丐幫是個藏龍臥虎之地。實質上那都是文學作品誇大和杜撰,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晚清民國時期,真正的乞丐是什麼樣子,所為叫花子有25相,也稱25門,咱們就來看看這25門都是怎麼迴事。
1、“告地狀”
相對那些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叫花子,這一門要體麵的多,一般都是青年女子和帶小孩子的婦女,她們穿的雖說不是什麼綾羅綢緞,但也是乾乾淨淨,講講究究,一般都是身穿開衩旗袍,或坐或跪或低頭不語或默默垂淚,在其麵前,鋪上一張白紙或白布,寫上自己不是乞丐,或是些被人騙光錢物,或是寫父母治病急需用錢,或是寫自己是大戶之女被人騙到此地,或寫自己被花心丈夫趕齣傢門,總之身世可憐,再加上她們一般都長的不拿看,楚楚動人的樣子,自然有人願意給上個十塊八元。
2、“跟車佬”
舊社會黃包車多,坐車的人也多,這一門的乞丐就專吃這個行當。這些叫花子眼睛賊,有錢沒錢一眼能看齣來,再者窮人也坐不起黃包車。隻要一發現目標,迅速跑過去,跟在車邊兒,
凡是乾這一門的都戴破草帽,草帽一摘一托,小麯一唱,跟著車跑。唱幾句就要人施捨,若是遭拒,便往車上吐口水,而後再等下一個。
3、“拉車佬”
看過《三毛流浪記.的朋友對此不陌生,這一門主要以十幾歲的孩子為主,多是有成年人控製,平時等在上坡或者橋邊,隻要黃包車拉著人經過,不管你用不用,他們上去就幫著推車,邊推車邊說好話請求施捨,因為是孩子一般都多少給點,但這些小子喜歡順手牽羊。若是哀乞遭拒,紮你車軲轆不在話下。
4、“頂狗”
這一門為數最多,以較詐者為首。他們手拿破碗爛罐在街上隨意乞討,你不給他們就攔著不讓走,也不與你肢體接觸,就是念念不絕,直到你掏錢給他們,他們纔罷休。
5、“走街”
這一門大都是新手,麵軟口笨,唯唯諾諾,吞吞吐吐,不敢上前。主要在飯莊門口等著人傢丟點吃的,有時候主人覺得觀之不雅,就丟個大子讓其走人。
6、“玩青龍”
這一門大都性格彪悍,赤膊露背,手臂上盤著一條粗蛇,見到路上也不搭話,就在你麵前擺弄大蛇,害怕蛇的自然就給。你若不給,他就繼續擺弄。
7、“三角蛤蟆”
這一門最缺德,一般都是“采生摺割”的損招,將拐騙來的小孩童,手足摺斷或剁掉,讓其在路邊哀乞,若是沒人給,領頭丐就上來打這孩子,孩子一哭,自然就有心生同情。最慘的是這些孩子,求死不能求生不得,領頭丐每天喂點冷粥餿飯,讓他們苟且活著,若是得瞭重病,直接丟書中湖泊。
8、“開天窗”
這一門的乞丐,最為瘮人,用刀或其它利器戳破自己臉麵,或將刀插進手臂肩頭,弄得自己血肉淋灕,嚇的你不敢不給。
9、“流星碗”
這一門也夠狠,用一個特製的碗,裏麵倒上水,然後用鈎子掛在鼻子或嘴唇上,血順著鏈子滴進碗裏,血水混在一起,太過驚悚,也就自然有人給錢。
10、“開口難”
這一門也是損門,將孩童弄成耳聾口啞之人,或割掉鼻子,以聾啞換取彆人同情。
11、“頂爐”
這一門是恨門,將鋒利的鐵釺插在頭頂,或眼眶(被人挖掉眼睛),上麵點上一炷香,或是紅燭,香煙繚繞往街上一站,你看著可憐,不得不給錢。
12、“念經”
這一門比較體麵,穿的也不是邋邋遢遢,身上背一個佛龕,裏麵盛有佛像,邊敲著木魚邊口念佛經,不伸手藉錢,你若施捨將錢放在胸前小盒中,意為施捨。早先人都信佛,所以這一門也最好賺錢。但前提是你會念各種經,念錯瞭搞不好會挨頓打。
13、“三佬江湖”
這一門以雜耍和技藝賺錢,三五成群,男女都有,打拳雜技都會,主要吃飯莊和寶局,到你門前,拉開場子就打拳亮絕活,給錢少瞭還不乾,你若不給,從你門口耍上一天,讓你做不瞭買賣。
14、“鳳陽婆子”
這一門以安徽地區為最多,三五成群,一起齣來乞討,男的手持秫秸稈,女的手持腰花鼓,頭戴無沿破草帽上麵顫巍巍弄幾個五顔六色大絨球,麵塗大白兩腮塗上胭脂色,扮作醜角打扮,又歌又舞,一般誰傢婚喪嫁娶他們就去,不但混頓吃喝弄,再弄十幾個銅闆花花不成問題。
15、“僧道尼”
這一門主要靠忽悠,扮作齣傢人,又會念經又會做法,有點偏離乞丐行當。
16、“殘活兒”
這一門比較慘,有的斷手斷腳,有的四肢全無,有的腿爛臂摺,總是要多慘有多慘,在泥水中打滾哀嚎,博取同情,趕上廟會,這門乞丐最吃香。
17、“拍磚”
看過電視劇《天橋夢》、《琉璃廠傳奇》的估計對這一門比較熟悉,不管三伏還是三九,赤膊露背跪在鬧市,或是用破皮鞋底子或是用磚頭瓦片,邊哭訴邊用力拍打前胸,知道打的青紫一片血肉模糊,路人看不下去,必定丟下幾枚小錢,勸他停手。
18、“送財”
這一門穿的也算講究,手托財神畫,專走買賣傢,到你門口,大叫一聲:“掌櫃子大發財,財神給您送來瞭!”而後滿麵帶笑把財神望你門上一貼,或者往你桌上一放,你是要還是不要。要,這東西不便宜;不要,他就說些難聽話。當時的人都迷信,沒有不要的。
19、“念春喜”
這一門主要是初一到十五,乞丐到瞭門上,不喊彆的,先唱喜歌,這些喜歌都是吉祥話,唱的你聽著舒坦,不給點錢自己都過意不去。給少瞭,他陪著笑臉接著唱,你就接著給。若是往外趕,那就倒瞭黴瞭,不一會就一群叫花子到你門口,怎麼晦氣怎麼唱。你說你還過個什麼年。
20、“趕節”
這一門類同於“念春喜”,主要靠吃買賣傢,不管大小節日,到商鋪門口朝屋裏就唱喜歌,而且看你是那什麼行當就唱什麼,買賣人不在乎小錢,喜歡聽就多賞點,不喜歡聽就往外扔幾個銅錢,讓其滾蛋。
21、“倒冷飯”
這一門最丟人,連同行都不待見。一般都是年輕小夥子,先拜個老乞丐當“爺爺”,而後也不乞討,也不乾活。頭上綁個小白花,趕上誰傢吃誰傢。這裏的“誰傢”可不是平常人傢,而是乞丐要來的飯。他們專門吃乞丐要來的飯,不管誰要的飯,躲過來就吃,吃完破碗一丟,接著吃下一傢。
22、“拾荒佬”
這一門多以山東、河北地區為主,身背破荒,手拿竹夾,半乞討半撿破爛,你不給他也不強要,撿的破爛換幾個小錢也夠吃喝。
23、“拾煙頭兒”
《三毛流浪記》有這橋段,小孩子們滿大街撿煙頭,然後丟進鐵罐子,再賣給收煙頭的換點小錢。
24、“開門佬”
這一門穿的最講究,衣服可以舊,但必須乾淨,齣入於戲園子、寶局子、舞廳、電影院門口,一見有車來,跑過去把車門幫你打開,畢恭畢敬跟個老管傢一樣。完事,把車號碼記下來,等人傢齣來,馬上就可以把車幫人找到。能開車的都是有錢人,賞錢經常給大票。這一門能力很大,如果客人沒有車或者喝醉酒,還能幫你找到車和司機。而且大都會開車,直接能把人送到傢,算是最早的代駕人員。
25、“碼頭客”
這一門專門吃碼頭生意,幾乎都有傢室,而且成群結隊,劃分地盤,衣服上都有標記,很多都是亡命徒。專幫下船的客人提包拎箱,卸貨扛活。一天能賺個塊兒八毛,但足有一傢人吃喝。
好瞭,說到這裏,這25門就完事瞭,仔細看看,有些門路已經傳至現在瞭,你有沒有遇到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