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7:02:36 AM
“稚暉,你要陰謀篡奪,效宋江之所為,有我在此,汝做不到!”
章太炎當著眾人的麵,拍桌對著吳稚暉大罵。要知道,吳稚暉可是民國“名罵”,然而麵對更加狂狷瘋癲的章太炎,他也奈何不得瞭。
這是章、吳二人在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時期共事時發生的事。章太炎何齣此言呢?他再瘋癲,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惡語相嚮吧?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吳稚暉(左)與章太炎
1902年4月,蔡元培、葉瀚、蔣觀雲、章太炎等人組織瞭中國教育會,蔡元培擔任會長。該會雖名為“教育會”,實則是一革命團體,旨在通過辦學來提高國民的民族主義。
吳稚暉同年7月從日本迴國,很快也加入瞭中國教育會。
三個月後的11月19日,愛國學社成立。這個學社是由原南洋公學的學生組成的。南洋公學是洋務派代錶盛宣懷為培養洋務人纔而創辦的,然而校中的一些教員思想頑固守舊又學識淺薄,還好壓製學生。
有一次,某班學生跟其中一名教員發生衝突,總辦不問青紅皂白,就宣布開除該班全體學生,此舉引得全校學生不滿,他們集體退學以示抗議。接著,這些學生就在中國教育會的幫助下,成立瞭愛國學社,蔡元培被推為總理,吳稚暉任學監和教員,章太炎也是教員。
“愛國學社”閤影
之後,愛國學社的社員全體加入瞭教育會,至此,“會”與“社”成為一個不可分的整體。然而沒過多久,因種種原因,教育會和學社就吵著要分傢瞭。
吳稚暉和章太炎因各支持一方,矛盾日益明顯,不時發生正麵衝突。文章開頭的一幕,就是教育會在一次召開評議會,商討教育會和學會的分閤問題時,吳稚暉因袒護社員而引發的章太炎的不滿。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在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內部爭論不斷之時,又發生瞭震驚全國的“蘇報案”。章太炎萬萬想不到,自己會因該案,鋃鐺入獄整整三年。
《蘇報》原是一種以日本政府為背景的日僑報紙,內容多為市井瑣聞,沒啥價值,發刊兩年後就因經營不善,被轉給瞭陳範。
陳範曾任江西鉛山知縣,後因不滿清廷腐敗,退齣官場,想通過輿論挽迴時局。於是買下《蘇報》,鼓吹維新保皇。南洋公學退學風潮發生後,《蘇報》受到一班愛國知識分子影響,逐漸變化瞭風嚮,開始主張“排滿革命”。
引起朝廷格外重視的,是鄒容發錶的《革命軍》和章太炎為之作的《序革命軍》,其中,《革命軍》排滿言論尤為激烈,而章則在《序革命軍》中寫:
“今中國既滅亡於逆鬍,所當謀者,光復也,非革命雲爾”
等等。
此外,章還寫瞭一篇題為《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的文章,直指
“載��小醜,未辨菽麥”“載��者,固長素(康有為號)之私友而漢族之公仇也。況滿洲全部之蠢如鹿豕者,而可以不革命哉?”
1903年6月,清政府駐上海的會辦商約大臣呂海寰奉朝廷之命,先後發齣兩次捕人名單,欲“將為首之人密拿嚴辦”。
而這兩份名單上,都有吳稚暉大名,章太炎則隻齣現在其中一份上。6月29日上午,偵探、巡捕多人一同闖進《蘇報》館,齣示查禁愛國學社和《蘇報》,並要捉拿章太炎、鄒容、程吉甫、龍積之等人。當日僅逮走瞭在場的程吉甫一人。
次日,巡捕又來報館尋人,碰巧章太炎在愛國學社賬房,他直接說“餘人��不在,要拿問章炳麟,就是我。”巡捕沒想到會有人自己送上門來,就立刻給章太炎戴上手銬,押走瞭。
章在被捕後,寫信勸鄒容及龍積之自首,於是老實的鄒容在接到信後,於7月1日便自首瞭。
“蘇報案”在一年後,即1904年5月21日宣判:章太炎監禁三年,鄒容監禁兩年。而其他人員並不符閤“汙衊朝廷,大逆不道”的罪名,都被釋放瞭。
鄒容在獄中受盡摺磨,身患重病,於1905年病逝,年僅二十歲;章太炎也受瞭不少罪,後來被罰做縫補犯人衣服和燒飯等役,於1906年6月29日齣獄,隨後就去瞭日本。
這裏要提一下兩次齣現在拘捕名單上的吳稚暉,他居然沒有入獄,僥幸逃脫瞭!原因是1903年6月28日一早,他收到一封信,讓他去見負責辦理“蘇報案”的候補道俞明震。見麵時,俞隱晦透露瞭自己將放吳稚暉一馬的意思,讓吳以後謹慎點。
俞明震
後來,在聽說章太炎和鄒容等被捕後,吳躲進瞭友人硃伯雷所設的一傢石灰公司樓上,直到7月9日早纔悄悄乘太古公司龍門號輪,經香港前往倫敦,逃走瞭。
那麼問題來瞭,俞明震為什麼隻保吳稚暉而不保章太炎呢?或許俞都給瞭他們機會逃走,隻是章不逃而已。
因吳稚暉曾說過:章早就知逮捕名單中有自己,卻不聽勸告引避而被捕入獄,
“可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
還說章
“他以坐牢為榮,亦很好!”
實際情況確實如吳所說,章是有時間逃走的,隻是他沒有選擇而已。
但是在獄中的章太炎越想越氣,憑什麼我英勇坐瞭牢,你吳稚暉卻逃到英國去瞭?簡直是膽小與怯懦的錶現!於是在齣獄後,他就開始與吳稚暉大“打”齣手!當然不是真的打架,而是大“打”筆墨官司。
章太炎
章於1907年3月25日在《革命評論》上發錶《鄒容傳》,文中直指章、鄒的被捕,乃吳稚暉嚮俞明震告密所緻,也不知章是從哪裏聽來的消息。
就這樣,吳、章之間長達半年多的文字大戰拉開瞭序幕。
兩位民國“名罵”互不相讓,由最初還算和氣的就事論事,逐漸上升至毫無理性的人身攻擊。而焦點就圍繞在吳是否嚮俞明震“獻策”一事,一個一口咬定,一個矢口否認。
以緻後來蔡元培也看不下去瞭,從中勸架,並站隊吳稚暉,說他肯定不會跟俞明震告密,並分析章之所以入獄是他的
“載��小醜”
一語,而鄒是因他在《革命軍》中號召
“
殺盡滿人”
。
蔡元培
由於章、吳二人筆戰,一個在東京,一個在巴黎(吳當時已去巴黎),相隔萬裏,罵瞭半年多,也纍瞭,再加上蔡元培居中調和,二人的筆墨大戰最終停息下來,不瞭瞭之。
有意思的是,民國元年10月10日,袁世凱為粉飾太平頒布勛位。其中被授勛的也包括吳稚暉和章太炎,但兩人都不接受,並分彆寫瞭一封請辭勛位的信。
吳稚暉請辭的原因是不滿袁氏專權;而章太炎辭勛的原因則是不滿隻給他勛二位,說
“中山但有鼓吹而授大勛,吾雖庸懦,鼓吹之功,必賢於中山遠矣……二等勛必不願受。”
而且章還不忘在信中連帶嘲諷一下吳稚暉,說他既為無政府黨,又未曾經曆艱難睏苦,其辭勛位不過是扭捏作態,裝模作樣而已。
吳稚暉
如此看來,章對吳逃亡一事還是滿屏惡感,耿耿於懷呀。直到二次革命前夕,章士釗齣麵調和,二人纔恢復錶麵上的客客氣氣,但內心的陰影則一直揮散不掉。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兩人仍不時爭吵。
1936年1月,吳因彆人刺激,寫文一萬五韆字,錄入他與章太炎衝突的所有細節,對章進行瞭徹底的清算。1943年,章已去世七年,吳又發文為“蘇報案”中的自己辯白,直至十年後也撒手西去,民國二“名罵”的半世紀恩怨纔算真正結束瞭。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雪梨期待與您一起交流探討,非常感謝!
備注: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